給寶寶進行夜間的如廁訓練,很多爸爸媽媽就會比較擔心:寶寶如果尿床了,在床單上畫地圖可怎麼辦呀?
我家膩膩完成如廁訓練已經半年多了,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她偶爾也會尿幾次床。但尿床是偶發性的,通常都是很久才尿一次,尿過之後又會有很長時間不會再尿了。
其實,寶寶尿床的事是非常常見的。幾乎每個小朋友,包括我們大人小時候都是會尿床的。所以呢,當寶寶尿床了,爸爸媽媽要淡定,放輕鬆,不要因為寶寶尿床了就責怪懲罰寶寶。
當然,儘管寶寶尿床是在所難免的,但爸爸媽媽肯定想要知道:寶寶通常會在什麼情況下才尿床呢?如果能夠了解這些讓寶寶尿床的因素,那就能夠「對症下藥」,儘量減少寶寶尿床的情況。
寶寶會在什麼情況下尿床
寶寶尿床通常與這2個因素有關:神經系統、液體攝入。
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寶寶在3歲左右,神經系統雖然已經發育得相對成熟了,但還並非完全成熟,所以即便寶寶已經學會自主排尿了,但難免會有出錯的時候。尤其是當寶寶的生理或心理出現了一些小狀況時,寶寶的神經系統也會「請假」休息。
寶寶生病了:當寶寶不舒服時,身體的能量消耗會比較大,身體就會比較虛弱。寶寶的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處於不是很活躍的狀態,對排尿的控制能力就會有所下降,寶寶就很容易尿床了。
Tips:寶寶生病期間,可以暫時穿回尿不溼。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夜間若能被尿意喚醒是最好不過的,即便穿著尿不溼,爸爸媽媽也要帶寶寶去小馬桶尿尿。
寶寶的運動量大:當寶寶白天過於興奮,運動量比較大的時候,寶寶的身體就會消耗很多的能量。到了夜間,身體就需要更深的睡眠來將消耗的能量補充回來,神經系統也會相對「睏乏」,需要更充分的休息,這樣一來,對排便的控制能力也會減弱。
Tips:白天可以讓寶寶適當運動,但要避免過度興奮。睡前2個小時應儘量讓寶寶安靜下來,避免過於興奮。睡前可為寶寶進行比較安靜的活動,如:讀繪本、聽純音樂……
寶寶的精神壓力大:如果寶寶白天受到了刺激,比如:尿床了被媽媽斥責;被小朋友欺負;在電視上看到可怕的情節……或者是搬家了,爸爸媽媽上班了,身邊發生了一些環境變化大的情況等等,都會導致寶寶精神壓力大,出現緊張、焦慮、害怕的情緒。寶寶的神經系統也同樣會受到影響,從而出現過激的反應,比如:尿床、尖叫、大哭大鬧……
Tips:如果寶寶比較敏感,容易被生活中的事情影響情緒,爸爸媽媽則需要在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期間,儘量給寶寶提供熟悉、有安全的生活環境,避免生活環境的過大變動、避免讓寶寶經歷比較刺激的場景。
睡前液體攝入過多這一點就非常好理解了,如果寶寶在睡前攝入比較多的液體,那經腎臟代謝出來的水分就會比較多,而寶寶的膀胱容量比較小,當水分充滿了膀胱,而寶寶不能被尿意及時喚醒或憋不住尿,自然就會尿床了。
Tips:爸爸媽媽需要控制寶寶夜間的飲水量、飲奶量以及攝入液體的時間。如果寶寶有睡前喝奶的習慣,則要提前讓寶寶喝,儘量在睡前的1~2個小時之前先喝奶,睡前也要先讓寶寶排尿。在睡前的一個小時之內,就儘量不要再讓寶寶攝入液體了。
以上,就是與寶寶尿床有關的因素。那如果寶寶尿床了,爸爸媽媽又該怎麼做呢?
寶寶尿床之後該怎麼做?
寶寶尿床之後,就需要爸爸媽媽給寶寶收拾殘局。對於這一點,爸爸媽媽也都知道怎麼做,那為什麼又要專門拿來說呢?其實,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除了幫助寶寶收拾殘局之外,還可能會對寶寶發脾氣。所以,為了避免寶寶因為爸爸媽媽發脾氣而造成精神壓力過大,從而導致頻繁尿床的惡性循環,我覺得有必要把這個話題單獨拿出來說一說。
1.睡前做好物品的準備
在睡前,為了避免夜間在寶寶尿床後手忙腳亂,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一些物品上的準備——先準備寶寶的小內褲、褲子、隔尿墊或床單、溼紙巾、毛巾等物品,一定要先提前準備好放在床邊。
這樣,假如寶寶不小心尿床了,那爸爸媽媽可以很方便地用到這些東西,而不用手忙腳亂地去尋找。尤其是在夜間,整個人睡得很沉很迷糊,碰上寶寶尿床已經很讓人頭疼了,如果還要做這些繁瑣的事,爸爸媽媽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更容易感覺到無奈、煩躁。而爸爸媽媽這些負面的情緒可能會因為寶寶尿床這件事而發洩到寶寶的身上,所以,睡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
2.為寶寶收拾殘局
當寶寶尿床了之後,爸爸媽媽需要和往常一樣,很平靜地為寶寶收拾。先為寶寶擦拭小屁屁,再換上乾淨的小內褲和褲子,接著再來更換隔尿墊或床單。對於溼透的需要清洗的衣物和被褥,則應放置一邊或先浸泡著,先保證自己和寶寶夜間的睡眠,其他的等白天再來收拾。
3.不要對寶寶發脾氣
看著那一堆被寶寶尿溼的衣物和被褥,爸爸媽媽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難免會有些憤怒。但請爸爸媽媽一定要克制住,就像開頭提到的那樣——誰沒有尿過床呢?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不也經常尿床嗎?爸爸媽媽一定要理解寶寶尿床的情況。要知道,尿床並不是寶寶做錯事了。寶寶沒有錯,並非故意把尿尿在床上,而是自身的神經系統以及泌尿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身體還不能夠完全控制排便。
爸爸媽媽對寶寶發脾氣,非但不能解決寶寶尿床的問題,反而會讓寶寶將尿床和恐懼的情緒聯繫到一起,從而引發一些行為問題,比如:寶寶一緊張,一害怕就會尿床。前面也提到過,導致寶寶尿床很大的因素就是寶寶的神經系統受到了影響。而爸爸媽媽對寶寶發脾氣,就容易導致寶寶精神壓力過大,從而間接影響到寶寶的神經系統,那這樣子就會造成「寶寶尿床-爸爸媽媽發脾氣-寶寶又尿床」的惡性循環。
4.平和地告訴寶寶事情的經過
面對寶寶尿床這件事,爸爸媽媽一定要很平靜地去看待。當發現寶寶尿床了之後,爸爸媽媽不要過於緊張或生氣,而是要淡定地收拾。在收拾的過程中,如果寶寶是清醒的,爸爸媽媽可以邊收拾邊對寶寶說:「你看,你的小屁屁溼溼的,隔尿墊也溼溼的。你是不是忍不住尿尿了呀?爸爸媽媽現在幫你把褲子和床單換掉。」爸爸媽媽只需要這麼簡單地告訴寶寶發生了什麼事就好了。
如果寶寶是比較迷糊的狀態,那爸爸媽媽就要先收拾好讓寶寶繼續睡。面對「案發現場」,爸爸媽媽還可以拍照保留「證據」,以便第二天早上「審問」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詢問寶寶:「你看,這是什麼?」這個階段的寶寶基本能夠看得懂照片,也能夠回答爸爸媽媽是自己尿床了。「你看你睡在溼溼的床上。你覺得小屁屁溼溼的是什麼感覺呀?舒服還是不舒服?」爸爸媽媽要引發寶寶思考,讓寶寶知道尿溼了之後自己身體溼溼的會不舒服,身上的衣服、床上的被褥也都溼溼的,會沒辦法睡覺。先讓寶寶了解這些,再引導寶寶:「你如果有尿的話,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及時把尿尿到小馬桶內,這樣子就不會尿床了,知道嗎?」
【膩媽說】
適當的鼓勵和獎勵可以強化寶寶自主排便的優越感,發脾氣和懲罰則會強化寶寶尿床的羞恥感,經常強化的結果會讓寶寶的身體總是在情不自禁中做出被強化的行為。
試問一下爸爸媽媽:是想要讓寶寶學會自主排便,還是想要讓寶寶經常尿床呢?相信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所以,為了幫助寶寶更順利地完成如廁訓練,爸爸媽媽一定要通過適當地鼓勵和獎勵強化寶寶自主排便的優越感。而當寶寶出現了小失誤,畫了小地圖,爸爸媽媽一定要放輕鬆,保持淡定,很自然地去處理這件事,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將其淡化。
當寶寶能夠在夜間告訴爸爸媽媽自己有尿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強化寶寶這種行為,「寶寶真棒,有尿意會及時告訴媽媽。」第2天起床了之後,爸爸媽媽還可以通過帶寶寶去公園玩,給寶寶讀一篇故事等方式獎勵寶寶,讓寶寶從中獲得優越感。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向拍攝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