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行為探究:為什麼有的動物會吃掉自己的身體

2020-12-05 網易科技

「網易科學人」深度原創欄目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一經查實追究法律責任。投稿請聯繫:mike300@126.com

內容產品:胖胖

作者:晗冰

我們許多人都會承認在幼年甚至成年時啃過自己的指甲,但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會把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吞入腹中,這遠遠超過了「咬指甲」的程度。

自然界往往是殘酷的,殘酷得沒有回合之說。很多動物常常會與其他動物進行血腥的鬥爭,有的是為了填飽肚子,有的為了繁衍後代,而有的時候僅僅是為了玩耍。為了生存或取得競爭的優勢地位,動物界中的許多物種都具有同類相食的行為。

更有甚者,在動物界還存在著另一種比單純同類相食更加極端的行為。這聽起來似乎是漢尼拔之類電影角色才會想出的主意。但事實的確如此:有些動物會吃掉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這種行為被稱為「自食主義」(autocannibalism)。

動物學家塞琳娜·託馬斯·康金(Selina Tick Konkin)指出,「我並不認為動物會故意吃掉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以維持生命,不會有那種絕望中求生的自食行為。但事實上,許多動物會為了從陷阱或獸夾中逃生,而咬斷自己的腿或尾巴。」

事實的確如此。我們經常會發現狗、熊和猿類為了咬斷被夾住的腿或腳,而咬斷自己皮膚、肌肉、肌腱和骨骼的動物。

2007年,有人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中部的Tesso Nilo國家公園中發現了一隻失去前爪的老虎。顯然,它是自己把前爪咬斷,而從捕獸夾中逃離出來。儘管看起來很極端,但對動物而言這種行為卻符合邏輯,失去身體的某些部分比失去整個生命要好得多。不過相比之下,某些動物吃掉自己部分身體的原因似乎就沒那麼簡單。

科學家威廉T.特雷爾(William T. Terrell)在Facebook上向我們展示了海鞘的例子,指出「海鞘在生存過程中會吃掉自己的大腦」。海鞘,又稱之為被囊動物,是一類結構較為簡單的海洋生物。在其生命初期,海鞘是以遊泳幼體的狀態存在,看起來有點像小蝌蚪。隨著日漸生長,每隻海鞘幼體會附著在巖石或其他物體表面生長,從此不再移動。

與陸地上的毛毛蟲類似,海鞘也會經過蛻變,形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成年海鞘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的、凹凸不平的袋子,通過濾食周圍海水中的食物存活。

而幼體和成年海鞘不同的生活方式表明,它們在不斷生長階段的內在結構有顯著不同。

英國海洋生物協會的約翰·畢紹普( John Bishop)指出,「幼體的身體有基本的結構,其背部分布簡單神經,類似於我們哺乳動物的脊椎,在神經前方的是一個稱為「腦泡」的神經節,用來感知光線和重力的器官。這些器官幫助海鞘幼體找到適合附著的巖石。」

當海鞘逐漸長大,許多結構就隨之消失。「一旦附著成功,海鞘就不再需要感覺器官和神經,甚至用於在海洋中移動的尾巴也不在需要,它會把這些都吸收掉,」畢紹普介紹稱,「腦泡會轉化成腦神經節,只負責成年海鞘進行攝取食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海鞘的行為並沒有耳聞那麼血腥——它們並沒有多少我們所認為的咀嚼掉大腦的感覺。它們僅僅是對原先的器官進行吸收利用,從而轉變成其他更有用的器官。

然而,還有一些動物卻以吃掉自己的尾巴而聞名。

約翰·艾倫·戈登(John Allen Gordon)提出,一些捕食其他蛇類的蛇類(如眼鏡王蛇或者滑鼠蛇),有時會將自己的尾巴誤認為是其他蛇,從而「把自己的尾巴吃掉」。他舉例,希臘語中有一個單詞叫「ouroboros」,意為「銜尾蛇」,其象徵著生死輪迴。還有人在Facebook上指出,他飼養的蛇把自己身體吃了一半,直至最後窒息而死。

那麼,真的會有蛇會昏頭到把自己吃掉自己嗎?

來自阿德萊德南澳大利亞博物館的薩利·索思(Sally South)指出,「大部分的蛇利用環境溫度變化來尋找獵物,因此他們自己的尾巴很難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但少數蛇類會利用『尾巴誘惑』(快速地搖動尾巴)來吸引獵物。有些蛇甚至在自己非常興奮的時候就會這麼做。我們需要清楚的是,蛇類的大腦很小,更多的是對環境的被動反應而不是主動。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動作可能會吸引到它們的感覺,並使它們認為是『獵物』。」

同樣,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詹姆斯B·墨菲(James B  Murphy)這樣描述,他曾經看到「一條正在蛻皮的眼鏡王蛇開始吃蛻下來的蛇皮,當時蛇皮還未完全蛻下,還連在尾巴上。因此這條蛇繼續吞食與蛇皮連著的尾巴,直到我上前幹預它才停下來」。

墨菲提出了一個佐證觀點:「或許來自蛇自己身上的獵物氣味,很容易讓蛇與正在吞食的自己氣味相混淆。」

換句話說,儘管蛇類確實有時會吃掉自己的身體,但它們似乎並不是故意這樣做。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那些動物。那些與我們關係較近的哺乳動物是否會有自食行為呢?

動物學家Charity Young指出,「哺乳動物常常會因為不同原因而吃掉自己的部分身體,譬如有些動物母親(比如貓)會吃掉胎盤。事實上,這種行為很普遍。「,」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的辛西婭·科伊爾(Cynthia W. Coyle)指出,「大多數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確會在分娩後或期間吃掉自己的胎盤或舔食羊水,這種行為非常普遍。雖然有理論對這一行為做出了解釋,但並無法完全讓人信服。「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馬克·克裡斯塔爾(Mark Kristal)認為,進食胎盤行為可能有助於緩解分娩動物的疼痛。但克裡斯塔爾主要以嚙齒類為研究對象。

而在一種更加複雜的哺乳動物中,也存在著這樣的行為。就像馬克A·洛克迪爾(Mark A Rhodie)在Facebook上指出,「人類也會吃自己的胎盤「

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科伊爾和她的團隊對人類進食胎盤的行為進行了研究,發現這種行為其實相當罕見。雖然一些替代醫生和所謂的「健康大師」會將此作為自然和傳統的方法進行推廣,但這其實是一個相對比較現代的現象。科伊爾指出,「在各種文化的歷史記錄中,我們沒有找到人類母親吃胎盤的相關證據,」科伊爾說,「這一行為似乎是相當近代才發生的現象,在西方文化中尤為如此。」同時科伊爾還表示,「進食胎盤的倡導者經常引用動物研究表明相應好處。但事實上,所謂的預防產後抑鬱以及增加哺乳量等說法都沒有依據。或許人類吃胎盤也僅僅是安慰劑效應。「

如果科伊爾是對的,那麼食用胎盤的人就是動物界中罕見的自食主義者。他們不同於被捕獸夾困住的猛獸,後者有理由為了生存而咬掉自己的肢體,而人類沒有。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真_NT5228

相關焦點

  •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 但為什麼很多動物還是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吃掉自己的孩子,這對人類來說是非常殘忍而且有違人倫的事情,但是很多動物卻真的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從進化論來說,生物所有的生物特徵都是為了繁衍,把自己種族的DNA遺產下去,因此食用自己的孩子,也就意味著自己基因的斷絕。這似乎是害己的極端行為。那麼為什麼動物還會有吃自己孩子的行為呢?
  • 為什麼有的貓會吃掉自己的小貓呢?
    其實,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造成這個原因很多。並不是它們天生就有這麼殘忍天性,每個貓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未必一樣,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大貓身體差,幼貓太多動物對自然法則永遠會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 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普遍存在,為什麼食肉動物的狗也出現共食行為?
    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更普遍存在動物吃糞便無疑是個重口味話題,但這樣的場景的確有不少人都親眼見過,尤其是動物界的一些食草動物似乎都有這個「癖好」。那麼,那些轉身吃掉自己糞便的動物都具有怎麼的特徵?既然絕大多數習慣吃自己糞便的動物都是食草性動物,那肉食動物的狗為什麼偶爾也會有這樣的行為?難道它們吃這些食物排洩物對身體無害嗎?排洩物是否對人類有害,這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可能沒有人研究過,畢竟人類的食物選擇範圍很大,但在動物界,吃自己糞便卻被視為一種再平常不過的習慣,比如野兔這樣的兔形目動物、嚙齒類動物大鼠和同為靈長類的一些大猩猩,這其中還沒包括山海狸和狗。
  •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在我國有的地區,民間會流傳這麼一種說法:就是屬虎的人不能碰貓幼崽,否則母貓就會吃掉被碰過的幼崽。事實上這種說法只是基於一種母貓吞吃自己幼崽的現象的附會之說。
  • 長大了就吃掉自己的腦子,為了營養敢對自己下口的動物,驚呆了嗎
    大自然孕育了很多的生命,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它們的生存狀態又是怎麼樣的呢?它們真實的狀態跟我們想像的肯定會有所差距,到底是驚險的?還是有趣的,或者是驚險中夾雜著有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我知道的會吞噬自身的罕見動物,有種動物甚至長大了就會吃掉自己的腦子。
  • 動物界有沒有狠起來連自己都吃的動物?答案是肯定的
    吃自己的動物在我們的認知中,同類相食都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其實,在自然界中,同類相食的動物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動物為了自己種群的發展是不會同類相殘或者相食的。既然同類相食的動物都不多,那麼具有自食行為的動物就更加的稀少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說幾個有比較明顯自食行為的動物。
  •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吃自己的便便?
    (圖片來源:Atovot/Shutterstock)為什麼有些動物在排便以後,轉身就會吃掉自己的便便?人類中也會有這種症狀,這種吃大便的行為被稱為食糞症(kop-ruh-fey-jee-uh),而在動物王國中是非常常見的。來自於華盛頓史密森國家動物園的動物護理學高級館長Bryan Amaral表示,這能幫助動物更好地吸收第一次吃東西時沒能吸收的營養。
  • 為什麼貓會吃掉小貓?
    為什麼貓會吃掉小貓?小時候,小編對於小狗小貓的繁衍,特別好奇,很想去看看這隻小貓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家裡人都說,屬龍屬虎屬鼠的人是看不見的,看見母貓就會把小貓吃掉。這個迷信的說法一直伴隨著我長大。缺乏營養的原因很好解釋,就是孩子太多,自給自足的奶水不夠養活所有的孩子,所以母貓會堅決吃掉最弱的孩子,這在動物界很常見,很多動物為了補充自己的營養,都會吃掉最弱的孩子,只有放棄一個孩子,才能換來更多孩子的生存。沾滿陌生人的光這是陌生去看的,小貓身上會沾染陌生人的氣息,生過孩子的母貓本來就生性多疑,會幾次把小貓換掉。
  • 狗狗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小狗你知道嗎?快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現在餵養狗狗的家庭是逐漸增多,但家裡面經過狗狗生產的還是非常少的,想必經歷過的朋友有些會遇到母狗狗把自己的小狗狗吃掉的情況發生,大家聽到這些一定會驚訝,並且會難以置信,虎毒還不食子誰會把自己的孩子吃掉呢。
  • 有味道的文章:為什麼有些動物會吃自己的便便?
    不過呢,有許多人就是控住不住寄幾,就喜歡吃甜食、垃圾食品或含糖飲料,即使知道這對身體有害,依然樂此不疲。除了人類之外,很多動物似乎也喜歡吃垃圾。事實上,動物們在這一點上比人類極端得多,它們不僅會吃被我們視作「不健康」的食物,還經常吃一些在我們看來很噁心的東西,比如自己的便便……
  •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貓咪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昨天收到一位網友的私信說:「貓媽媽竟然吃掉自己剛生出的小貓,這是什麼情況」嗯哼!是不是感覺很不可思議,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貓咪作為這麼可愛的寵物,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看完下面的原因,我想你會理解的。
  •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貓咪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昨天收到一位網友的私信說:「貓媽媽竟然吃掉自己剛生出的小貓,這是什麼情況」嗯哼!是不是感覺很不可思議,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貓咪作為這麼可愛的寵物,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看完下面的原因,我想你會理解的。
  • 虎毒也會食子,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幼崽?原因有這麼幾點
    比如老虎的近親家貓,如果它們生下的的幼崽不幸死亡,它們就會把幼崽給吃掉。倉鼠也會吃掉自己的幼崽,當發現自己一胎產下太多數量的幼崽時,它們就會選擇性的把一些弱小的幼崽給吃掉。幼崽沒有鳴叫,火雞媽媽就無法辨別出是自己的幼崽,會誤以為是侵略者。動物們捕食自己幼崽的行為雖然很難令人理解,但動物世界也有它們自己的生存規則。一般動物會捕食自己的幼崽有這麼幾個原因。食物短缺這種情況在貓科動物中較多,比如獅子。貓科動物很多都是獨居或者是三兩隻生活在一起。
  • 母螳螂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大家都知道,螳螂在交配完成以後,會把公螳螂直接吃掉,為什麼母螳螂要吃掉公螳螂呢?
  • 非洲「最狠」的魚,為生存不惜吃掉自己的身體,究竟是為哪般?
    非洲「最狠」的魚,為生存不惜吃掉自己的身體,究竟是為哪般?海洋中的魚類多種多樣,魚類不僅味道鮮美,並且它們也有很高的智商,但也有一種魚就比較狠,它們為了生存,將會吃掉自己一半的身體,活活逼死它的天敵,這種魚就是非洲肺魚,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
  • 動物界漢尼拔:同類相食常發生,狠起來自己也吃
    交配後,雌螳螂往往會先吃掉自己的配偶;或許是因為激素影響,或許是因 為幼崽沾染了別的氣味,倉鼠媽媽總有很多理由吃掉自己的孩子;為了能再次繁育後代,雄性獅子也會殺死幼崽,逼迫雌性獅子進入可繁殖狀態。看似殘酷的行為,卻也是為了生存。
  • 母螳螂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丈夫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螳螂是我們常見的昆蟲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兇猛的昆蟲之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一對大鉗狀的前足以及一個與身體不太成比例的「大肚子」,我們常說的「螳螂拳」就是通過觀察螳螂的捕獵活動經過不斷地打磨而成的一種拳法。作為一種兇猛的昆蟲,螳螂不但會捕殺其他比自己小的動物,甚至連同類也不放過,尤其是母螳螂在交配完成後,會有吃掉公螳螂的習慣。
  • 螳螂為什麼吃掉交配後的配偶?
    螳螂在交配後吃掉自己的性伴也不例外,是為了提升繁殖能力的一種進化策略。在動物界,食同類的現象並不罕見。但是,像螳螂這樣,為了提升繁殖能力不惜使用美人計誘騙性伴並最後吃掉對方的蛇蠍美人計現象卻不多。因為,一方面,這通常並非一項好的進化策略;另一方面,由於生物界個體之間交流的的信號通常是真實的,因而,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 是不是吃草的動物,都比吃肉的動物繁殖率高?為什麼?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豬是雜食性動物,牛是食草動物,北極狐是食肉動物。簡單來說,某種動物到底是什麼食性,我們主要是根據它的食物類型來進行劃分,比如,上面已經對其繁殖進行簡要說明的這兩種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其次,從兩種不同食性動物的存在數量來說,食草動物的確比食肉動物的群體數量更龐大。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吃草動物的繁殖率都比食肉動物的繁殖率更高。
  • 掌寵課堂|母貓為什麼會吃掉小貓仔?
    我們常說虎毒都不食子那可愛的貓咪又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孩子?1「自保行為」貓如果在日常飲食中缺乏某些蛋白質或礦物質、維生素等,為了補充營養。或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在自己極度缺乏水分的情況下,只能吃掉幼貓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