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川
廈門嘉和長城設計總監
美國KAHOO HOTEL DESIGN
LLC(合伙人)董事長/設計總監
中國設計品牌榜 ·設計領軍品牌人物
2020中國設計品牌大會 · 授予(左三)
這是一個彰顯風格的喧囂時代,設計隨處可見,我們會習慣性地問自己:這個好不好看、什麼風格、用料貴不貴……
但本期的設計師卻與眾不同,他的設計從不講風格,也不講材料豪華與否,他以保障健康為第一、再到舒適實用,然後才是基本的美感,他就是有「設計界的科學家」之稱的——孫少川老師。
在中國設計界,「孫少川」可以說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他被圈裡人親切的稱為「村長」,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廈門設計發展,廣結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友人;
作為「對大於美」的設計理念倡導者,從業23年以來,他以科學而理性的方式將設計做到了極致,將「縫」作為設計的代表性標誌,在設計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風格。
『看不見的設計:
關注視覺之外,為舒適生活而設計』
「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是最寶貴的」。設計亦然,如果說看得見的設計=「表象」,那麼對於孫少川來說,那些視覺之外的設計,才是設計真正的價值所在,才是孫少川研究的興趣所在。
「設計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它不僅僅是外表的東西。就好比這一把椅子,它是什麼造型並不重要,你坐了屁股要舒服、手放在這邊手臂要舒服、你靠著靠背你腰必須要舒服……舒適才是最重要的,這一個是先決的條件。」
▋作品分享——離海只有10米的辦公室
作為廈門的設計師,孫少川的辦公室就在鼓浪嶼邊上,門口出來離海只有10米。福建素來【以茶會客】,於是這裡除了一半是辦公空間,還有接近一半的區域保留了看海的景觀區。
孫少川辦公室外風景
空間的外立面由幾個具有明確指向性的體塊構成,搭配上深色石材,顯現出一股強烈的視覺張力;內部設計包含了上下兩層空間,現代主義的橫縱向塊面穿插,在這裡被演繹到了極致。
這個辦公室的另一個特色之處是,天花板被設計成了大面積的設計藍圖,行人在路上穿行的時候,抬眼便能看到,這方辦公空間的工作性質。頂部平面藍圖發光膜,結合陶瓷開片的圖案,既清晰地表達出了設計行業的特徵,又暗喻著中國傳統青花瓷的意象。
做一個室內設計師,我覺得材料特性是要學會把握的,這也是看不見的設計部分,這樣才能針對一個空間的缺陷/或者環境的缺陷,去做材料的規劃搭配。
就好比我這邊是海裡,離海十米,那麼我這裡面的溼度一定很大,我就要思考怎麼分配材料來解決這個問題,從地面牆面到吊頂,它們要幫我分擔。這個辦公空間所有的裝修材料,沒有一種是為了好看或者裝修檔次而採用的,而是根據所處的環境選擇相應的材料。
辦公室的設計,多用松木,配合硅藻泥塗料的運用,不僅調節了空間的溼度,有效避免了臨海潮氣帶來的危害,同時這種帶有當地舊時回憶與質感的材質,也大大撫慰了人心
▋作品分享——傳納·享居城市會客廳
他的設計中還有很多人情味和溫度的設計,這是這位大師身上可愛的一面。
「作為『會客廳』,它需要很熱情地招待別人,熱情要表達在哪裡,不單單是人的熱情,在空間營造的時候,也要用上有溫度的材料,有溫度的材料就代表熱情,然後有人情味,而不是像那種大理石/瓷磚很冰冷的這一種或者金屬的材料」
在孫老師眼裡眼裡,瓷磚、磨光的石頭、拋光反光的材質,都已經失去了溫度,而類似布料、牆紙、粗糙肌理的石材這些表面沒有反光的,才有溫度——而在這當中,木頭,是最接近人體體溫的。
『設計界的科學家:
「縫」與空氣動力學,科學設計改善人居』
一直以來,孫少川致力於通過設計來改善人們的生活,追求設計作品從概念構思到最終建成的實用性。他室內設計成功案例包含酒店,商業,辦公,住宅、展廳等多個領域,同時也將熱情傾注於家具設計領域,致力於設計與開發,集實用、人性化與人文內涵於一體的家具產品。
經過多年設計的積累與探索、豐富的生活閱歷,孫少川創建了一套自己的設計法則——以科學數據、科學理論作支撐,並融入對生活的細緻觀察與思考,以此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
裝修建材跟家具不斷地釋放出來甲醛苯、還有灰塵等,空氣如果不流動就成了大問題。所以作為一個設計師,你要去研究空氣,空氣不是交給做空調的人,做新風的人,他不一定能幫你解決問題,所以在設計空間之前,就開始要研究氣流組織設計。
而我的科學設計來自於數理化數據支撐,氣流的研究就是物理範疇了。我們福建當地的大學,或者公司裡面有專門研究物理、研究化學的,我都會讓他們跟我一起來研究、計算,它有什麼性能,在空間環境當中會變成化學性能或者物理性能,只有懂得這些,我們才有辦法去運用好空間的材料、布局、規劃設計等等。
▋作品分享——涵泳舒適家展廳
面積不到60㎡的展示廳,需要展示的功能卻很多,於是孫少川為他們設計了翻轉門板,正面可以掛展示的產品,看完了以後再把背面反過來,一倍變成了兩倍的展示空間。
在展廳展示的空調、地暖、新風、淨水、過濾水……正正就是系列看不見、卻可以提升人的生活品質的產品。
在這個展廳裡面沒有窗,部分空氣不能對流,孫少川利用樓板靠牆的地方,留出洞口或標誌性的「縫」,讓風從一樓進來,送風到二樓,形成空氣對流。
運用「縫」作為空間的通風排氣裝置,看似簡單平常但並不是隨意開鑿,而是以科學理論為依據和基礎,其原理是利用空氣壓力差及空氣動力學原理,實現「煙囪效應」,從而進行空間的氣流交換,達到排氣、排煙的效果,以此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
孫少川不僅把「縫」運用到空間設計中,同時也運用到了他的產品設計上,它除了可以是一面窗,一個取景框,一個通風口,也可以是茶桌上的一個送茶軌道、手機的卡槽、茶盤裡的排水槽……「它能夠在不同的地方,發揮不同的功能。所以我覺得,設計要有智慧」,孫少川說。
『對大於美:以人為本
做「對的設計」打造健康空間』
那麼,什麼樣的設計是一個好的設計?孫少川告訴我們,相比於好的設計,他更加追求做「對的設計」——
「對大於美,首先要對,一切設計仍然是服務到人。
好看的設計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個對的設計、好的設計,會形成一個健康的空間。它是多功能的,低成本的、低碳的、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不失美感、考量細節,以人為本——它會讓人生活在這個空間裡面,會得到身體的健康,跟生命的延長,這是我要做的空間。」
▋作品分享——廈門長屋空間26*3米
78㎡的狹長空間採用了巧妙的樓梯與燈光處理,戰勝了如此尷尬的空間布局。
長是這個空間的弊端,但也恰好是它所獨有、特定的特色,設計師乾脆「長上加長」,用0.9m*18m的餐桌,來完成了主要的面對面式的辦公區。
狹長到極致的長廊空間裡,流露出的卻是寬敞和舒適。桌子前方的整堵牆,用極具線條感的儲藏櫃體彌補空間的需求。
拿來產品就可以在長桌上面去選樣板,在桌子底下還隱藏著大量的收納格,有電腦機箱等等,也藏在底下。
上方的頂頭櫃空間也做到了完美利用,牆體的適當留白,坐擁一款精緻工作區域。
這裡可以容納大概70個人的一場活動,在這裡面開party都沒有問題。
因為空間小,設計師用發光的天井設計代替了射燈,人走進這個空間前面事稍低的區域,通過中間稍高處,就能看到一個光井下來,猶如陽光灑進來一般。
好設計讓居住者愉悅、健康,可以讓我們活得更久,這是孫少川老師一貫堅持的觀點,也正因為設計師們不斷追求健康、舒適、實用、美感,用設計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不斷地美好。
★文章內容來自廣東電視臺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