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急性腦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分布圖 2018年9月
先來看一個案例。去年12月5日凌晨,家住龍華區的26歲曹女士熬夜玩電腦遊戲時突然出現頭暈嘔吐、四肢無力、意識不清,家人立即撥打120將其送至龍華區人民醫院急診科,CT顯示其急性腦梗死,醫務人員立即啟動靜脈溶栓治療,同時安排急查CT血管成像,明確為左側椎動脈閉塞繼發基底動脈血栓形成。與患者家屬緊急溝通後,神經內科介入團隊於凌晨5點行機械取栓,一小時後順利開通閉塞的基底動脈,取出形態像「蚯蚓」樣的紅色血栓一塊。一周後,曹女士順利康復出院。
長時間玩遊戲為何會引發腦梗塞?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雙根博士介紹,長時間玩遊戲可導致頸部肌肉緊張,突然轉動脖子時誘發椎動脈夾層(俗稱「血管撕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進而引發腦梗塞。
年輕人發生腦梗塞,往往與吸菸、熬夜、工作壓力大等有關。「特別是在深圳高強度和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中風概率非常高,三四十歲的病人很多。」朱雙根表示,市民需要了解腦中風的相關知識,才能做到預防以及發病後及時治療。
什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學名叫「腦卒中」,是一種由於大腦血管突然發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
中風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腦血栓)和出血性腦卒中(腦溢血)。腦中風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在我國每12秒鐘就有一名腦中風新發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死亡疾病。
上述案例中的曹女士保住了性命,也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這是非常幸運的。要知道,腦中風的傷殘率相當高。10%的患者有嚴重殘疾需要長期護理,30%的患者需要有人照顧起居一整年,60%的患者社交活動或戶外活動受限。同時,中風給患者和家庭帶來長期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
80%的中風可預防
中風危害性這麼大,然而大家對中風的認識仍有很多誤區。比如認為中風不可預防、中風無須治療(治不好)、只有老年人才會發生中風、中風後治療6個月就會好轉,這些都是錯誤的。
實際上,80%的中風都可以預防。發生中風後儘快就醫,在三四個小時之內在有救治條件的醫院完全可以把血管打通,能最大程度減少殘疾和降低死亡風險。中風的發生沒有年齡限制,小到幾歲的小孩,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發生中風,而且可能終身無法恢復。
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了解中風、預防中風,也就是做好中風的一級預防,讓它別發生是最好的。
發生腦中風怎麼辦?
如何快速識別卒中———簡易FAST原則。這是全球通用的中風通用方法,叫「FAST」。如果出現嘴巴歪了、面癱、肢體無力、言語不清,就快速撥打120。
深圳有個溶栓地圖,發生中風馬上撥打120,120會把患者就近送到有溶栓能力的醫院。記住,中風一定要搶時間,一定要及時撥打120送到醫院,越快越好。
目前,治療腦血栓有效的兩種方法就是靜脈溶栓和機械取栓。靜脈溶栓一定要在3個小時到達醫院,機械取栓最好是在6個小時之內到達醫院,這樣才能挽救腦組織。中風早發現,早就醫,就能減少殘疾。
哪些人容易發生中風?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制因素。
不可控因素:
年齡:年齡增高,發病率增加。
性別: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
年齡、性別、種族這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要改變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酗酒、肥胖,甚至是打呼嚕,這些都是引起中風和冠心病的常見危險因素,而且是可以改變或控制的因素。
控制好血壓和血糖,調整血脂服用他汀類藥物,必要時口服抗血栓藥物,這是預防發生中風的三大基石。
高血壓
高血壓病人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保持血壓穩定。另外在寒冷季節還要適當地增加降壓藥物的服用量。
控制高血壓要注意以下原則:合理選擇、規律服藥、長期堅持、效不更方。要24小時平穩控制血壓,不能上午血壓控制好,下午就高一點;降壓一定要達標,糖尿病的人對血壓要求控制更嚴格。
高血壓四大誤區:認為沒症狀就不管用、只高一點沒關係、只吃藥就可以降血壓、一旦開始吃藥就會上癮。
高血脂
每個人要了解自己的血脂。高血脂主要包括高膽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膽固醇有好也有不好,「好」膽固醇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是越高越好。「壞」膽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LDL是越低越好。
壞的膽固醇一定要把它控制在低於1.8,LDL含量過多時,會鑽入動脈壁,沉積成斑塊,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中風等事件。
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定期監測血糖,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降血糖藥物。
糖尿病和中風密切相關,糖尿病使腦血管病的患病危險增加2.6倍,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增加3.6倍。
糖尿病患者首先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鍛鍊,2-3個月血糖控制仍不滿意者,規律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更應積極治療高血壓、控制體重和降低膽固醇水平。
心臟病
心臟不好跟中風有什麼關係?中風病人有20%是因為心臟原因猝死的。其中最主要是心房纖顫,房顫引起的中風非常嚴重,心臟跳動不規律會引起心臟有血栓,有房顫的人一定要控制好房顫,如果控制不好會導致嚴重的中風。
超過40歲以上的人一定要定期檢查心臟,看自己是不是有房顫。引起房顫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甲亢導致的,如果有甲亢一定要重視。有房顫在醫生的建議下一定要用華法林等抗凝藥物,這是預防心臟血栓最重要的藥物。
吸菸
別以為吸菸只跟肺癌有關係,它跟心腦血管病也非常密切。很多中風病人沒有高血壓、高血糖,只是長期吸菸就足以導致中風事件發生。被動吸菸同樣容易引起中風。
肥胖
腹部肥胖與腦血管病的關係更為密切。我們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提倡經常性體力活動或體育鍛鍊。體重指數(BMI)的計算公式是「體重÷身高的平方(kg/㎡)」。成年人體重指數應小於28,腰/臀圍比>
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是發生中風非常重要的因素。65歲的男性頸動脈狹窄超過50%的人數達到7%-10%,也就是十個人裡面有一個。對於狹窄程度大於60%的人群,年中風發生概率超過3%。對於年輕人,應避免熬夜和長時間固定坐姿,更要避免劇烈轉頸和不適宜的頸部按摩等。
採寫:坪山通記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