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厝瓦片上,滿是薜荔
古厝已陷入薜荔的綠色懷抱中
閩南網8月28日訊 走在泉州市區花巷許厝埕,一座不起眼的古厝前,有一片「薜荔」繪就的綠色天地,讓遊走的步伐緩慢下來,連時間都變得很慢很慢。
就像邂逅一段春光,陽光縷縷,透過滿眼的綠藤,斑駁的老牆寫滿了春天般的動人光景。這陣子,薜荔結出果子,枝頭掛滿滿橢圓的「小秤頭」,喚醒許多老泉州人一段久遠的美好時光。
青青薜荔盤瓦上清幽古厝留租客
這是一座被綠色含著的老房子:深的綠,淺的綠,活潑的綠,柔和的綠,在屋簷上,在牆圍邊,在瓦房頂,繁盛的薜荔枝藤,把古厝編織進一段綠色的童話裡。
市區花巷許厝埕,這座披著綠色的低矮古厝很醒目,輕叩古厝木門,滿院流動的綠色光景:前院裡,大小盆景排開,富貴竹、幸福樹、發財樹、小葉榕……後院裡,薜荔藤肆意垂落,青色的瓦片上,枝蔓任性鋪展,深深淺淺的綠,就像走進了一副翠綠的畫卷裡。
一位微微發福的中年男子,彎著腰,從一旁古井提水,緩緩澆灌著古厝裡的花木。他姓劉,是古厝的租戶,在這裡生活了8年多。劉先生說,古厝已有上百年歷史,房子主人姓吳,每回到古厝來,都要看看牆頭的薜荔。
「這棵薜荔種了好多年了,具體多久也沒人說得清。」厝邊的老伯說,1991年他搬到附近,這薜荔已經長得茂盛,每年夏天,都長滿了果子。前些年,還有人採摘,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去動。
老泉州人的童年薜荔串起一大半
「鬧市區,這道綠色的風景,很難得呀!」泉州學研究所所長林少川的辦公室就在古厝邊,這片薜荔,成了他每天上下班特別的景致。
「這個薜荔果啊,總讓我想起小時候,那時可真有意思!」昨天下午3點多,經過此處的林少川,見我們仰頭望著綠色的薜荔果,便起了興致。他說,薜荔果是他童年時一件有趣味的「玩具」。小時候,他生活在洛江雙陽,家中前後種滿薜荔。「到暑假,薜荔果掛滿枝頭,大家摘了果子後掰開,把白色的汁液塗在小竹竿粘樹上的知了。」
「夏天過去了,可是我還十分想念。那些個可愛的早晨和黃昏,像一幅幅圖畫出現在眼前……我把腳伸到樹旁邊的小溪裡,聽知了在樹上一聲聲歌唱。」那段回不去的時光裡,童年時的林少川和夥伴們邊玩邊背誦課文,現而今,站在薜荔下背起幾十年前的課文,他笑得像個孩子。
薜荔果可做涼粉操作簡單試試看
這綠色的薜荔果,不僅好看,還自古有名呢。早在《楚辭·離騷》裡就有記載,因為它的藥用價值,李時珍也曾把它收入《本草綱目》中。
許厝埕這片薜荔紮根幾十年了,附近厝邊都當風景欣賞。「偶爾有人摘幾顆,幾乎沒有人動它……」在這裡住了二十多年的一位阿伯一聽說這果子能吃,一臉驚訝。
其實,薜荔果做成的涼粉,是很多地方的清涼小吃呢。漳州網友「紫菩提」說,過去在老家,人們從山上採回野生薜荔果後,把它切成四半,把皮剝掉,然後果實翻過來曬。待到曬乾後,想吃了,就把薜荔果包在乾淨的紗布裡,浸入一盆涼開水中,用手反覆捏揉袋子裡的薜荔果,把果子的膠質全部擠出來。隨後,提出紗布包,放在陰涼處晾著。
「以前沒有冰箱,就放在水缸旁!」「紫菩提」回憶,一般幾個小時後,揭開鍋蓋時,薜荔果膠質凝成晶瑩剔透狀,像天然的果凍一樣。加點糖或蜂蜜,吃一口,冰涼冰涼的,特解暑。(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林繼學 李秋雲 黃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