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4年後缺口達3百萬:錢少壓力大 年輕人不願做

2021-01-10 網易親子


關於幼教的話題和反思在繼續。

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副院長、教授朱宗順認為,相關部門間缺乏協調統籌、培養機制不足、幼教從業者職業榮譽感缺乏以及待遇保障較低,導致幼教缺乏,為滿足所需,特別是民辦幼教機構只能僱傭不太專業的人員,導致一些問題。

為何人員不專業,因為需求太大,而正規的幼師太少。

據新華社消息,「全面二孩」實施近兩年,從2019年開始,我國幼兒數將出現大幅增加,到2021年達到最大值。

數據表明,2021年學前教育階段適齡幼兒將增加1500萬人左右,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人。

幼教缺口300萬,我們該拿什麼去填補?

早教機構的管理目前比較混亂

幼教話題的熱鬧,這些年有過多次。

2012年,數起幼兒園虐童事件發生後,促使刑法在虐待罪上做出了較大修改。特別是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同時規定「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可即便如此,此類狀況卻依舊不絕。公開的各項法制措施之外,是國內幼教領域依舊缺乏統籌的現實。

此外,如果早教機構辦在幼兒園裡,那是教育部門管。但像紅黃藍這樣的在工商註冊的,或者是像攜程那樣在婦聯註冊的,只能是誰辦誰管。有專家表示,「國家層面應加強管理,教育部門牽頭,把涉及到的婦聯、衛計委、工商以及人事部門都牽進來。」

要求學歷和證書,幼師素質還是參差不齊

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副院長、教授朱宗順說,目前國內早教師資培養、幼教行業的註冊、管理都存在不足。

據了解,國內3~6歲及6歲以後的教育都歸教育部門管理。3歲以前所謂的早教,國內教育部門現在並無明確的任務。有的幼兒園有此類項目,是因為其審批權是工商管理部門按照註冊公司的模式去審批的。

進入幼兒、早教行業的企業看中的是市場,於是以降低幼師或保育員資質的做法來降低運營成本,就成了很多民辦幼兒園或早教機構的通行做法。

公開數據統計,現在民辦的幼兒園基本佔到60%以上。到去年為止,超過55%的幼兒在民辦幼兒園。在朱宗順看來,民辦幼兒園有利潤考量,如果按照公辦幼兒園的標準來,那十年都賺不到錢。

2015年11月教育部發布的《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顯示,2014年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為66%,農村地區不到50%;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佔比為61%,持非幼教教師資格證的佔比17%,無證教師佔比為22%,農村地區無證教師比例高達44%。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總數為381.8萬,幼兒園園長、專任教師學歷、專業技術職業者有249.8萬,碩士學歷佔0.27%,本科學歷佔20.91%,專科學歷佔56.4%,高中學歷佔20.56%,高中以下學歷佔1.89%。

朱宗順說,調查發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對師資力量的要求至少是專科畢業和拿教師資格證,但實際上很多幼教機構並沒有達到,「民辦幼兒園絕對達不到。」

錢少壓力大,年輕人不太願意去做幼師

另一方面,願意從事幼教職業的年輕人很有限。

朱宗順說,光加強教育沒用,還要提高待遇。

據2016年調查數據,僅69%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會去做老師,還不一定是幼師。這和幼師薪酬水平較低有關係,目前,國內幼師薪酬水平較其他老師一般要低30%。

此外,社會上對於幼教職業的認知差異甚至誤解,讓幼教從業者很容易缺乏職業榮譽感。朱宗順發現很多家長對幼教的看法並不公正,而且缺乏基本的尊重,往往把幼師當成保姆。「社會上很多人對幼教從業者卻是低看一眼。」這些原因導致從事幼教的年輕人壓力很大,甚至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浙師大杭州幼兒師範學院曾做過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調查,發現從業兩三年以後,從業者會出現厭煩情緒,陷入倦怠期,會出現離職、流失的問題,這導致幼教供應不足。

幼教人員的流失是常態,而需求量卻在逐年提高,這也導致新招收的幼教人員素質不能保證。

朱宗順說,這就是核心問題。「畢業生自然是哪裡條件好去哪裡,錢少還壓力大的幼兒園,就很難招到老師了。」

4年後,我國幼教行業缺口300萬

事實上,幼兒園教師緊缺,已成為全國各地普遍遇到的難題。

多數地方對教職工編制按照教職工與幼兒的一定比例核定,比例從1:5至1:10不等。然而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為381.8萬人,師生比約為1:12。若按照師生比1:7計算,全國需要新增幼教職工248.8萬人。

248.8萬人,這是中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11年的總和。

而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會迎來新一輪的幼兒出生潮。從2019年開始,中國學前教育階段在園幼兒數將出現大幅度增加,到2021年達到最大值。數據表明,2021年學前教育階段適齡幼兒將增加1500萬人左右,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人。

社會需求高,不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還沒畢業就被「爭搶」。但是卻不太有優秀學生願意讀幼師。「招不到優秀的生源也很難產生好的教師。」從浙師大的調研結果來看,浙江省不管是辦園水平還是普及率、老師的教學水平,在全國都能排進第一梯隊。浙江省有很多鄉鎮,採用的方法是把城市有經驗有編制的老師派到鄉村去,作為負責人帶隊伍。從業人員要進入公辦幼兒園編制肯定要達到基本學歷和教師資格證這兩個要求,有的還得要本科、碩士,即使沒有編制,進公辦園的教師也是有學歷考量,因此浙江省的待遇也是「同工同酬」。

「社會上很多人對幼教從業者卻是低看一眼。」這些原因導致從事幼教的年輕人壓力很大,甚至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新華社 資料照片

  做幼兒園老師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些老師會如何對待比較皮的孩子?

外人眼中的幼師們,是不是就是她(他)們真實的狀態?

幼師們自身,又是怎麼樣看待那些虐童行為的?

錢報記者專訪了幾位從業時間不等的幼師,來聽聽局內人的聲音。

講述人:

趙麗娜

蘋果樹幼教集團綠城御園幼兒園園長

從業17年

最近來查監控的家長多了

最近,來幼兒園要求查監控的家長多了。我們幼兒園共安裝32個攝像頭,分時段向家長開放。有家長提出,可不可以把24小時的監控都拷貝到手機上。原本一些很信任我們的家長,也開始問孩子:「老師有沒有給你打針,有沒有給你吃藥?」雖然委屈,但我能理解家長們。我自己也是母親,網上流傳的視頻,我都沒有勇氣點開看。

我從業17年,從普通幼兒園搭班老師做到管理者。17年來,我也聽說過一些出格的行為,可能以前最多就是老師罰罰站、拍拍孩子屁股,像近些年來用電熨鬥燙孩子、用針扎、灌藥……真是無法想像。

我也在思考,哪裡出了問題?

可能首先從師源來看,幼師選拔沒有小學、中學老師要求那麼高。還有一些幼師,專業性真的不夠。之前有個孩子從其他幼兒園轉來我們這,當時我們園還沒有大班,這個孩子寧可來讀中班。我們對他進行測試,顯示他在建築、色感等方面很有天分,也很有孝心。他媽媽一聽,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一問,他在原來的幼兒園很調皮,愛推搡擊打別的小朋友,受到老師、保育員排擠,認為他是個「問題兒童」。

但是光幼師自己努力是不夠的,社會普遍對幼教的重視程度不足。

我入行伊始,家長會讓小朋友叫我「阿姨」,在他們看來,幼師沒什麼地位,就是照顧小朋友穿衣吃飯,和保姆差不多。他們甚至覺得,孩子的指甲都應該由幼師來剪。現在,一些家長經常來問我,幼兒園能否開設國學、禮儀等課程。所以最近我們走訪了學前教育水平較高的日本,得到的答案是,這些應該是家長日常教給小朋友的。如果幼師需要花大量時間,像母雞帶小雞一樣照顧孩子,就很難發掘孩子的潛能,甚至會因為瑣事太多,控制不住脾氣。

我在招老師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看他們是否真的愛孩子。如果光是喜歡孩子,遠遠不夠。這一行很辛苦,收入也不高,不是真心愛孩子,很難堅持下去。其實我們幼師真的很簡單,可能她們因為教好了一堂課、孩子們喊一聲老師好、得到家長的一個肯定就非常開心。這兩天,我們的保育員告訴我,她在把凳子疊到桌子上時,有孩子提醒她:「阿姨你要小心點啊!」她心裡全是感動,一點都不覺得累了。這也是孩子們感情最純真的一段時期,真希望我們都能守護好這段時光。

講述人:

小志

(化名)

杭州餘杭區某私立幼兒園教師

從業5年

為了養家,我常在考慮轉行

我大學時本來報的不是幼師專業,是被調劑過去的。

一個大男生當幼師,我不太樂意,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男生在這個行業裡真的像「國寶」一樣。我們班三十多個人,只有2個男生;等我到幼兒園工作時,其他老師紛紛給我介紹,說園裡的誰誰誰也是單身,要不要考慮下。

我們的生活,從早上迎接小朋友入園的一刻起,就忙得像打仗:帶小朋友們做早操、派發點心,接著是教育教學內容,帶領小朋友們做遊戲,然後吃水果、吃午飯。午後,要給小朋友們安排午睡,睡前要放音樂、講故事,一星期節目不允許重樣。小朋友們常常不會自己吃飯、脫衣服,要幫助他們。雖然有保育員,但一個班二三十個小朋友,肯定忙不過來。等小朋友們睡著了,我們還得抓緊時間寫教案,一直到下午4點半放學,才能鬆口氣。

一開始帶小班總是最累的,每天需要像複讀機一樣,用中文和英語不停問他們,要不要喝水,要不要上廁所,每次還要換上很誇張的表情,舞動全身來引起小朋友們注意。

一開始入園時,常常是一屋子孩子哭成一片,喊著要爸爸要媽媽,我們一個一個地去安慰。最怕此時有個孩子又哭起來,那就意味著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安撫。

日常壓力也很大,忙完孩子忙家長,家長忙完忙班級環境創設,各種行政會教研會開不完。

說來也慚愧,我的工資5年來只漲過一次。我是外省人,訂婚後,靠家裡支持,才貸款買了房子,未婚妻收入也比我高。我們同一年進來的老師,已經走了好幾個,剩下能在杭州立足的,也大部分是依靠家裡支持。快30歲的男人,要負起養家的責任了,我常常在考慮轉行。現在各類早教機構紅紅火火,收入比幼師高多了。但如果真的離開,又不捨得這些孩子。

講述人:

小安

(化名)

杭州拱墅區某公立幼兒園教師

從業2年

我們理解家長,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寶貝

紅黃藍幼兒園被曝虐童的當天,我的朋友圈至少有十位家長轉發相關新聞。也許他們是無心的,但我也會想,他們是不是懷疑我。如果我們教室也安裝上攝像頭,雖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我心裡多少會有些不舒服。

我也能理解這些家長,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寶貝。

記得我們園每年招生時,早上8點開始報名,凌晨5點就有家長在門口排隊。場面一度非常混亂:有家長寫了請願信,疊成紙飛機飛到辦公室;有家長生怕孩子報不上名,帶著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家子人來壯聲勢;還有的家長心急,和維持秩序的保安起了衝突,從地上抄起磚頭。

收入低、壓力大,這些都是行業內公認的事實。我們的日常真的很瑣碎,就是圍著孩子轉,孩子的一點點小事,我們記得比誰都清楚。

班上還有個小朋友,近一個半月,所有人都對他尖利的哭聲印象深刻。我做家訪時了解到,原來他是捨不得奶奶,每天都哭著要找奶奶。為了安撫好他,我把他奶奶的照片設成自己的手機屏保,每當小朋友哭了,我就打開手機給他看,還把奶奶照片列印出來,給他貼在床頭。

第一年帶孩子時,我才20歲出頭。一年過後,告別時,孩子們和家長都在,我藉口要上廁所,偷偷躲起來哭了。真的很捨不得他們,雖然我還沒有結婚,但那種心情,就像和自己的孩子分別一樣。

未來會怎樣,我還沒特別想過,只想現在能把這份工作做好。那些虐童的老師,我不齒和她們相提並論。可能她們缺乏基本教養和理論訓練,也可能她們天性就壞,但我相信她們都少了一種情懷,那就是真心愛孩子。

忙完孩子忙家長,家長忙完忙班級環境創設,各種行政會教研會開不完

相關焦點

  • 幼師人才缺口300萬畢業生卻寥寥無幾 用人單位都急瘋了
    300萬 按照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全日制幼兒園的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1:5至1:7。 據長沙新聞網今年10月報導,長沙市常住人口764萬,現在園幼兒26.7萬,未來五年適齡幼兒還將增加16.7萬,幼教師資需淨增3.26萬。而湖南現有本、專科學校2017年畢業的新幼師不超過3000人。
  • 彌補保育人才缺口當亡羊補牢
    2020年11月17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重新鎮石坪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羅興祥 攝。(人民視覺)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斯涵涵「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日前,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西南大學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近600萬適齡幼兒。到今年,幼兒園或將缺少幼兒教師和保育員超過300萬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意義重大。幼兒教育涵蓋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對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要貫穿在遊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等全部生活與活動之中。
  • 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說臺灣)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 即將達到25萬缺口,人卻越來越少,為何大家都「望而卻步」?
    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材料顯示,我們國家目前為止在集成電路這一領域的缺口還是十分巨大的,估計2022年,這個缺口將會達到25萬。在如此巨大的缺口下,為什麼人們不往前「查漏補缺」,相反,從事的人越來越少呢?1.
  • 有寵物醫院年營業額超千萬 動物醫學方面的人才缺口大
    昨天,南農大動物醫學院的專家走進富康社區,為寵物們做起了免費義診。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隨著家庭養寵物日漸成為普遍現象,寵物醫院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有的一年可以做到1000萬以上的營業額。與此相對應,動物醫學方面的人才缺口也越來越大。
  • 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300萬人 為何年輕人都不喜歡幹幼師了
    下午4時45分,侯老師和另一名班主任將孩子們護送到每位家長手中後,還要回班做好清潔消毒和當日記錄總結。至此,一天工作才算結束。「每個時間點都有具體安排。」侯老師介紹。除加餐、午飯、午睡等日常事宜,老師還得帶領孩子們參與多項遊戲和體育活動。「保障人身安全只是基本要求。」她說,「幼師必須根據幼兒最近的發展目標,隨時調整活動內容,並對個別孩子予以指導。」
  • 這對95後年輕人賣寵物用品月入百萬 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你問現在的年輕人,你的創業夢想是什麼?他們很可能會回答你——做跨境電商。  還真別說,在這一領域,已經闖出一片天地的年輕人有不少,他們的經歷讓人驚嘆、讓人佩服。  比方說,小阮和她的搭檔小徐,這兩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年輕,從去年開始做跨境電商後,在短短近一年時間裡,他們的月營業額超過了百萬元。
  • 從默默無聞到年入百萬,這些手藝人在抖音賺到了錢
    《 2020 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天貓上已有 1800 萬漢服消費者,80%是 95 後女性,另外還有4. 15 億潛在消費者。穿上了漢服的年輕人,穿搭要配套,他們開始畫起國風的妝容,帶上手工的銀飾,打著油紙傘,挎著皮雕包包。一位喜歡漢元素的 95 後女孩趙文博告訴投中網,為了喜歡的東西,她不惜省吃儉用,這叫「定金一時爽,補款火葬場」。
  • 生活壓力大,臺灣年輕人選擇「逃離臺北」過「雙城生活」
    原標題: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俯瞰臺北市,密密麻麻的住宅中,難有年輕人的容身之所。  「在臺北租房很貴,完全存不下錢,買房更是不敢想。」林柏堯是一位臺北的上班族,目前一直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
  • 專家預測:2021年幼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300萬
    2019年,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的報告指出,目前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為258萬人,按每班「兩教一保」標準測算,尚缺52萬人。2019年9月,「全面二孩政策」後出生的首批適齡兒童陸續開始進入幼兒園。根據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將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適齡幼兒接近600萬人,預計到2021年,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
  • 為什麼現在很少見到年輕人做「泥瓦匠」類的工種?原因在哪裡?
    因此,人只要不懶惰,無論是通過上學、做生意,或者工作,生活都會越來越好。在此情況下,人們就會對「工作」有所要求,而不像以前勞動力充足的時候,人們被動的被工作「選擇」。這種雙向選擇的就業情況,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工作環境的要求,近些年來愈發明顯。說白了,還是年輕人有了更多擇業空間,在人選工作的情況下,對於又苦又累的工作,年輕人不願從事。
  • 如今,年輕人不願回農村過年,為啥?專家說出3個原因,你贊同嗎
    的確,類似張大媽兒子這樣情況的不在少數,對於如今,年輕人不願回農村過年這個問題,有的專家也說出3個原因,你贊同嗎?有的人只好選擇過完年才回家看望父母。天,對於要從幾千裡外往家裡趕的農民朋友來說,單單在路上就好耗費兩三天的時間,回家後打掃庭院,走親戚等等又要耽誤幾天時間,而這7天的時間過於太短。
  • 高職試破幼師匱乏之困 專家預測:2021年幼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300萬
    2019年,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的報告指出,目前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為258萬人,按每班「兩教一保」標準測算,尚缺52萬人。2019年9月,「全面二孩政策」後出生的首批適齡兒童陸續開始進入幼兒園。根據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將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適齡幼兒接近600萬人,預計到2021年,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
  • 新聞6點丨全國幼師缺口達300萬 22.4%只有高中及以下學歷
    桃江縣職業中專學校共報告肺結核確診病例9例、疑似病例3例。其中,11月17日公布的桃江縣第四中學的5例疑似病例和38例預防性服藥學生中,41例訂正為確診病例,2例排除。對排查出來的問題進行限期整改,對問題較嚴重的中小學、幼兒園要採取關、停、整、轉等措施,對涉事人員要建立黑名單制,不得進入幼教行列。 查看詳情》 注意!
  • 滅活脊灰疫苗缺口百萬針劑 「糖丸」致癱風險何時消除
    「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都能讓我遇到……悽涼的團圓夜,我只要寶貝能健康的站起來,能走能跑,快樂地長大。」這是在中秋夜,微博上一位名叫「唱魚m」的母親所發出的微博。一個月前,她的孩子在服用了糖丸滴劑疫苗(減活髓灰疫苗)後便高燒不退,左下肢癱瘓不能自主活動,醫生的診斷是,未來她的孩子將可能面臨終身癱瘓。
  • 幼教點的「小花貓」不見了
    好習慣□本報記者 朱雪黎  「要開飯咯,小朋友們現在要做什麼呢?」4月20日11點半,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拉克鄉四合村第一幼兒教學點,輔導員黑莫阿加雙手合成喇叭狀,向班上的小朋友發問。  小朋友們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扯著嗓子回答:「飯前,小手要洗乾淨。」然後,自覺排成兩隊,擼起袖子,徑直朝操場邊的洗手臺走去。「正面搓一搓,反面搓一搓,手指交叉搓一搓……」黑莫阿加站在洗手臺前,逐一指導。
  • 農民不願種地是忘本?這4點才是農民最真實想法,農民太苦了
    1、糧賤傷農,糧食價格打擊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糧賤傷農」這個詞語看起來並不高大上,似乎還帶有諷刺的意思,沒錯,糧食價格太便宜,便宜到現在一斤糧食都買不到一瓶礦泉水,本身農民土地有限,多數農民能分到3分地就不錯了,一家四口也就兩畝地,兩畝地頂多1800多斤糧食,我們算下,把這1800多斤糧食賣掉能賺多少錢?
  • 招工真難招,找工的年輕人都去哪了
    朋友有一機械廠,開年了,想招幾個30歲以下能吃苦耐勞的年輕人,每天工作八小時,月薪達3000元,一個月可休假兩天.在這房價僅僅每平8000到10000元的四線城市,待遇應該算差不多了吧!但這幾天來應聘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而30歲以下的一個小年輕也沒有,那找工的小年輕們都去哪了呢?
  • 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 該怎麼補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幼師缺口該怎麼補上?  「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日前,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西南大學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近600萬適齡幼兒。到今年,幼兒園或將缺少幼兒教師和保育員超過3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