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教的話題和反思在繼續。
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副院長、教授朱宗順認為,相關部門間缺乏協調統籌、培養機制不足、幼教從業者職業榮譽感缺乏以及待遇保障較低,導致幼教缺乏,為滿足所需,特別是民辦幼教機構只能僱傭不太專業的人員,導致一些問題。
為何人員不專業,因為需求太大,而正規的幼師太少。
據新華社消息,「全面二孩」實施近兩年,從2019年開始,我國幼兒數將出現大幅增加,到2021年達到最大值。
數據表明,2021年學前教育階段適齡幼兒將增加1500萬人左右,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人。
幼教缺口300萬,我們該拿什麼去填補?
早教機構的管理目前比較混亂
幼教話題的熱鬧,這些年有過多次。
2012年,數起幼兒園虐童事件發生後,促使刑法在虐待罪上做出了較大修改。特別是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同時規定「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可即便如此,此類狀況卻依舊不絕。公開的各項法制措施之外,是國內幼教領域依舊缺乏統籌的現實。
此外,如果早教機構辦在幼兒園裡,那是教育部門管。但像紅黃藍這樣的在工商註冊的,或者是像攜程那樣在婦聯註冊的,只能是誰辦誰管。有專家表示,「國家層面應加強管理,教育部門牽頭,把涉及到的婦聯、衛計委、工商以及人事部門都牽進來。」
要求學歷和證書,幼師素質還是參差不齊
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副院長、教授朱宗順說,目前國內早教師資培養、幼教行業的註冊、管理都存在不足。
據了解,國內3~6歲及6歲以後的教育都歸教育部門管理。3歲以前所謂的早教,國內教育部門現在並無明確的任務。有的幼兒園有此類項目,是因為其審批權是工商管理部門按照註冊公司的模式去審批的。
進入幼兒、早教行業的企業看中的是市場,於是以降低幼師或保育員資質的做法來降低運營成本,就成了很多民辦幼兒園或早教機構的通行做法。
公開數據統計,現在民辦的幼兒園基本佔到60%以上。到去年為止,超過55%的幼兒在民辦幼兒園。在朱宗順看來,民辦幼兒園有利潤考量,如果按照公辦幼兒園的標準來,那十年都賺不到錢。
2015年11月教育部發布的《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顯示,2014年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為66%,農村地區不到50%;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佔比為61%,持非幼教教師資格證的佔比17%,無證教師佔比為22%,農村地區無證教師比例高達44%。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總數為381.8萬,幼兒園園長、專任教師學歷、專業技術職業者有249.8萬,碩士學歷佔0.27%,本科學歷佔20.91%,專科學歷佔56.4%,高中學歷佔20.56%,高中以下學歷佔1.89%。
朱宗順說,調查發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對師資力量的要求至少是專科畢業和拿教師資格證,但實際上很多幼教機構並沒有達到,「民辦幼兒園絕對達不到。」
錢少壓力大,年輕人不太願意去做幼師
另一方面,願意從事幼教職業的年輕人很有限。
朱宗順說,光加強教育沒用,還要提高待遇。
據2016年調查數據,僅69%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會去做老師,還不一定是幼師。這和幼師薪酬水平較低有關係,目前,國內幼師薪酬水平較其他老師一般要低30%。
此外,社會上對於幼教職業的認知差異甚至誤解,讓幼教從業者很容易缺乏職業榮譽感。朱宗順發現很多家長對幼教的看法並不公正,而且缺乏基本的尊重,往往把幼師當成保姆。「社會上很多人對幼教從業者卻是低看一眼。」這些原因導致從事幼教的年輕人壓力很大,甚至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浙師大杭州幼兒師範學院曾做過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調查,發現從業兩三年以後,從業者會出現厭煩情緒,陷入倦怠期,會出現離職、流失的問題,這導致幼教供應不足。
幼教人員的流失是常態,而需求量卻在逐年提高,這也導致新招收的幼教人員素質不能保證。
朱宗順說,這就是核心問題。「畢業生自然是哪裡條件好去哪裡,錢少還壓力大的幼兒園,就很難招到老師了。」
4年後,我國幼教行業缺口300萬
事實上,幼兒園教師緊缺,已成為全國各地普遍遇到的難題。
多數地方對教職工編制按照教職工與幼兒的一定比例核定,比例從1:5至1:10不等。然而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為381.8萬人,師生比約為1:12。若按照師生比1:7計算,全國需要新增幼教職工248.8萬人。
248.8萬人,這是中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11年的總和。
而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會迎來新一輪的幼兒出生潮。從2019年開始,中國學前教育階段在園幼兒數將出現大幅度增加,到2021年達到最大值。數據表明,2021年學前教育階段適齡幼兒將增加1500萬人左右,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人。
社會需求高,不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還沒畢業就被「爭搶」。但是卻不太有優秀學生願意讀幼師。「招不到優秀的生源也很難產生好的教師。」從浙師大的調研結果來看,浙江省不管是辦園水平還是普及率、老師的教學水平,在全國都能排進第一梯隊。浙江省有很多鄉鎮,採用的方法是把城市有經驗有編制的老師派到鄉村去,作為負責人帶隊伍。從業人員要進入公辦幼兒園編制肯定要達到基本學歷和教師資格證這兩個要求,有的還得要本科、碩士,即使沒有編制,進公辦園的教師也是有學歷考量,因此浙江省的待遇也是「同工同酬」。
「社會上很多人對幼教從業者卻是低看一眼。」這些原因導致從事幼教的年輕人壓力很大,甚至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新華社 資料照片
做幼兒園老師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些老師會如何對待比較皮的孩子?
外人眼中的幼師們,是不是就是她(他)們真實的狀態?
幼師們自身,又是怎麼樣看待那些虐童行為的?
錢報記者專訪了幾位從業時間不等的幼師,來聽聽局內人的聲音。
講述人:
趙麗娜
蘋果樹幼教集團綠城御園幼兒園園長
從業17年
最近來查監控的家長多了
最近,來幼兒園要求查監控的家長多了。我們幼兒園共安裝32個攝像頭,分時段向家長開放。有家長提出,可不可以把24小時的監控都拷貝到手機上。原本一些很信任我們的家長,也開始問孩子:「老師有沒有給你打針,有沒有給你吃藥?」雖然委屈,但我能理解家長們。我自己也是母親,網上流傳的視頻,我都沒有勇氣點開看。
我從業17年,從普通幼兒園搭班老師做到管理者。17年來,我也聽說過一些出格的行為,可能以前最多就是老師罰罰站、拍拍孩子屁股,像近些年來用電熨鬥燙孩子、用針扎、灌藥……真是無法想像。
我也在思考,哪裡出了問題?
可能首先從師源來看,幼師選拔沒有小學、中學老師要求那麼高。還有一些幼師,專業性真的不夠。之前有個孩子從其他幼兒園轉來我們這,當時我們園還沒有大班,這個孩子寧可來讀中班。我們對他進行測試,顯示他在建築、色感等方面很有天分,也很有孝心。他媽媽一聽,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一問,他在原來的幼兒園很調皮,愛推搡擊打別的小朋友,受到老師、保育員排擠,認為他是個「問題兒童」。
但是光幼師自己努力是不夠的,社會普遍對幼教的重視程度不足。
我入行伊始,家長會讓小朋友叫我「阿姨」,在他們看來,幼師沒什麼地位,就是照顧小朋友穿衣吃飯,和保姆差不多。他們甚至覺得,孩子的指甲都應該由幼師來剪。現在,一些家長經常來問我,幼兒園能否開設國學、禮儀等課程。所以最近我們走訪了學前教育水平較高的日本,得到的答案是,這些應該是家長日常教給小朋友的。如果幼師需要花大量時間,像母雞帶小雞一樣照顧孩子,就很難發掘孩子的潛能,甚至會因為瑣事太多,控制不住脾氣。
我在招老師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看他們是否真的愛孩子。如果光是喜歡孩子,遠遠不夠。這一行很辛苦,收入也不高,不是真心愛孩子,很難堅持下去。其實我們幼師真的很簡單,可能她們因為教好了一堂課、孩子們喊一聲老師好、得到家長的一個肯定就非常開心。這兩天,我們的保育員告訴我,她在把凳子疊到桌子上時,有孩子提醒她:「阿姨你要小心點啊!」她心裡全是感動,一點都不覺得累了。這也是孩子們感情最純真的一段時期,真希望我們都能守護好這段時光。
講述人:
小志
(化名)
杭州餘杭區某私立幼兒園教師
從業5年
為了養家,我常在考慮轉行
我大學時本來報的不是幼師專業,是被調劑過去的。
一個大男生當幼師,我不太樂意,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男生在這個行業裡真的像「國寶」一樣。我們班三十多個人,只有2個男生;等我到幼兒園工作時,其他老師紛紛給我介紹,說園裡的誰誰誰也是單身,要不要考慮下。
我們的生活,從早上迎接小朋友入園的一刻起,就忙得像打仗:帶小朋友們做早操、派發點心,接著是教育教學內容,帶領小朋友們做遊戲,然後吃水果、吃午飯。午後,要給小朋友們安排午睡,睡前要放音樂、講故事,一星期節目不允許重樣。小朋友們常常不會自己吃飯、脫衣服,要幫助他們。雖然有保育員,但一個班二三十個小朋友,肯定忙不過來。等小朋友們睡著了,我們還得抓緊時間寫教案,一直到下午4點半放學,才能鬆口氣。
一開始帶小班總是最累的,每天需要像複讀機一樣,用中文和英語不停問他們,要不要喝水,要不要上廁所,每次還要換上很誇張的表情,舞動全身來引起小朋友們注意。
一開始入園時,常常是一屋子孩子哭成一片,喊著要爸爸要媽媽,我們一個一個地去安慰。最怕此時有個孩子又哭起來,那就意味著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安撫。
日常壓力也很大,忙完孩子忙家長,家長忙完忙班級環境創設,各種行政會教研會開不完。
說來也慚愧,我的工資5年來只漲過一次。我是外省人,訂婚後,靠家裡支持,才貸款買了房子,未婚妻收入也比我高。我們同一年進來的老師,已經走了好幾個,剩下能在杭州立足的,也大部分是依靠家裡支持。快30歲的男人,要負起養家的責任了,我常常在考慮轉行。現在各類早教機構紅紅火火,收入比幼師高多了。但如果真的離開,又不捨得這些孩子。
講述人:
小安
(化名)
杭州拱墅區某公立幼兒園教師
從業2年
我們理解家長,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寶貝
紅黃藍幼兒園被曝虐童的當天,我的朋友圈至少有十位家長轉發相關新聞。也許他們是無心的,但我也會想,他們是不是懷疑我。如果我們教室也安裝上攝像頭,雖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我心裡多少會有些不舒服。
我也能理解這些家長,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寶貝。
記得我們園每年招生時,早上8點開始報名,凌晨5點就有家長在門口排隊。場面一度非常混亂:有家長寫了請願信,疊成紙飛機飛到辦公室;有家長生怕孩子報不上名,帶著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家子人來壯聲勢;還有的家長心急,和維持秩序的保安起了衝突,從地上抄起磚頭。
收入低、壓力大,這些都是行業內公認的事實。我們的日常真的很瑣碎,就是圍著孩子轉,孩子的一點點小事,我們記得比誰都清楚。
班上還有個小朋友,近一個半月,所有人都對他尖利的哭聲印象深刻。我做家訪時了解到,原來他是捨不得奶奶,每天都哭著要找奶奶。為了安撫好他,我把他奶奶的照片設成自己的手機屏保,每當小朋友哭了,我就打開手機給他看,還把奶奶照片列印出來,給他貼在床頭。
第一年帶孩子時,我才20歲出頭。一年過後,告別時,孩子們和家長都在,我藉口要上廁所,偷偷躲起來哭了。真的很捨不得他們,雖然我還沒有結婚,但那種心情,就像和自己的孩子分別一樣。
未來會怎樣,我還沒特別想過,只想現在能把這份工作做好。那些虐童的老師,我不齒和她們相提並論。可能她們缺乏基本教養和理論訓練,也可能她們天性就壞,但我相信她們都少了一種情懷,那就是真心愛孩子。
忙完孩子忙家長,家長忙完忙班級環境創設,各種行政會教研會開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