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知名藝人、主持人小鬼(黃鴻升),16日在家中去世,享年36歲,經紀人已證實噩耗。
警方初步判斷黃鴻升死因,有可能是準備洗澡時,在走道滑倒後撞到頭部,引發突發性心肌梗死,倒臥在走道間。
看到這個新聞突然想起:我們家寶貝有一次也是進衛生間,由於地面比較溼,一下子就滑倒了,孩子沒有任何防備,後腦勺「砰」一聲磕在地上,當時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現在想想就後怕。
說起來,很多家庭的衛生間還真的是一個不太安全的地方:看過很多在衛生間發生危險的悲劇。
今年7月,瀋陽就發生過一起衛生間的慘案:
一家三口在洗澡的時候,熱水器突然爆炸,導致這一家三口都被燙傷,其中燙傷最嚴重的是17個月大的孩子,最終,孩子因搶救無效離世。
看到這個新聞,心裡真的太難過了,半天緩不過來,孩子才17個月,就因為這樣一次意外,受了多大的罪,最後還是和父母陰陽兩隔……
點擊播放 GIF 2.3M
所以,有些危險,還是要注意一下,今天我們就把衛生間容易發生的危險和大家一塊排查一下,爸爸媽媽也檢查一下自己家的衛生間是不是潛藏這些風險。
01
危險1:熱水器爆炸
據調查,上面我們提到的「瀋陽熱水器爆炸事件」中的熱水器為電儲熱式熱水器。
那麼,電熱水器為什麼會爆炸呢?
這可能是溫控器、過熱保護器、單向閥門共三道防線同時失效。溫控器損壞,熱水器就會不停的加熱,過熱保護器損壞就會導致內膽壓力不斷升高,而洩壓閥損壞就不能及時洩壓。當內膽壓力達到極限後,就會發生爆炸情況。
熱水器爆炸的常見原因其實就是內部溫度過高,壓力過大!
一般電熱水器內部都有兩道安全措施:一是溫度感應器,二是洩壓閥。
溫度感應器的作用是感應到水箱內部溫度達到指定溫度後,會斷電停止加熱,防止溫度過高帶來危險。
洩壓閥則是在水箱內部水壓達到指定閾值後會將壓力釋放,避免帶來危險。
據專家介紹,此次事故的發生,有可能是溫度感應器出故障,洩壓閥出了故障所導致。
拜媽建議
使用熱水器,這些事必須注意
認準3C標誌,大品牌都有3C認證,相對有安全保證。雜牌電熱水器為了節省成本,內膽膽壁很薄,安全性、保溫性很差。
要定期檢查、維護。電熱水器使用一段時間後要定期清理水箱內部水垢,更換鎂棒,檢查各種零部件是否完好,漏電安全開關是否正常等等。
注意使用期限:國家規定使用年限是8年。所以8年後,建議更換新的機器,否則內部電子元件老化,可能會帶來危險。
電熱水器不可長時間通電,如果出差或離開家中數日,一定記得關閉電熱水器電源。
不可私自亂接亂裝導管、電線,應請專業人員安裝調試。
02
危險2:溺水
可能你覺得這事太誇張了,但是,的確有孩子為此付出過生命的代價。
今年6月份,當天下午,小男孩和爺爺奶奶一起在家。孩子獨自玩耍,老人們在房間待著,突然很久沒聽到動靜,跑到衛生間一看,看到孩子躺在地上,旁邊放著一個水桶,他渾身溼冷,臉色發紺,已經沒了意識。老人連忙撥打120。
「孩子爺爺奶奶發現時,都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溺水的。」急救醫生胡相博說,救護車到現場時,孩子已沒有心跳呼吸了。
一路上,醫生都在進行搶救,孩子後被送到溫醫大附屬第二醫院進一步搶救,但遺憾的是,最終也沒能挽救回孩子的生命。
胡相博說:「這起事故應該是孩子在衛生間玩耍時,不小心一頭栽進水桶裡,結果沒能爬出來。很多人會覺得在家帶孩子比較安全,容易鬆懈。對於嬰幼兒來說,就算一個小水桶、小水缸,只要栽下去嗆到水,或水面蓋過口鼻,孩子力氣小掙扎不出,就有可能導致溺水,甚至死亡。」
研究發現,浴缸內3釐米深的水,在60秒內就可能會使小嬰兒溺亡。
因為家人短暫離開,孩子在洗澡時溺亡的例子舉不勝舉。
洗澡前媽媽離開幾分鐘 1歲寶寶溺亡
2014年1月15日早上7點半,株洲的小雨(化名)走完了他1年9個月的人生。
此前一天的晚上,媽媽打好了水準備給小雨洗澡。洗澡前,她先去陽臺晾衣服,回到屋裡發現小雨一頭扎進了水桶中。
搶救小雨的時間耗盡了一整夜。小雨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為四歲寶寶洗澡 家長離開取衣服孩子不幸溺亡
2013年12月,無錫一位母親在浴室中為4歲的孩子洗澡。洗完澡之後,離開浴室給兒子拿衣服,而就在這三四分鐘裡,不幸發生了,她取來衣服後,發現小孩在浴缸中溺水了。孩子被送往醫院後,經過搶救,終告不治。
洗澡時溺亡的事件頻發,這是因為孩子在溺水後往往沒有呼叫和掙扎,在短暫的時間內就可能悄無聲息地離去。
特別是月齡小的孩子,臉朝下趴在水裡,無法翻身,哪怕是非常少的水,也特別危險,而家長此時可能毫無察覺。
圖片來源:萌芽研究所BUD
拜媽建議
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尤其是嬰幼兒,因為意外常在瞬間發生。
不要在大容器中存水,尤其水桶、浴盆、浴缸等較深的容器;必須儲水時,容器要放在孩子無法夠到的地方。
家中馬桶蓋要蓋好,室內養魚要用封閉式魚缸,開放式魚池要安裝柵欄。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千萬不要留寶寶一個人在浴室,即使是去陽臺拿個衣服也不行!
03
危險3:滑倒
文章開頭說的男星不幸身亡,推測就是因為衛生間附近有水,導致地面太滑,一個沒注意……。
衛生間滑倒的事件也挺多的
洗澡滑倒磕在玻璃上
2017年,遼寧省本溪市,一名男子光著腳走出浴室,滑了一跤,後腦勺磕到了玻璃門上,整扇門的玻璃譁啦一聲全下來了,十多釐米長的一塊玻璃扎進胳膊裡。男子說:「這全是一瞬間的事,我當時就覺得自己不行了。」
洗澡滑倒坐到馬桶刷子上
2015年9月,大連一個男子,就因為洗澡的時候滑了一下子,一屁股坐到了旁邊的馬桶刷子上面,直接戳到直腸......另外,浴室裡面還有一個危險的東西——水龍頭,不少人滑倒之後,容易撞到水龍頭上,後果同樣很嚴重。
拜媽建議
衛生間的地面使用防滑瓷磚,可避免寶寶滑倒。
在衛生間門口、浴盆、浴缸附近,鋪上橡膠地墊,能有效保護寶寶。
衛生間的臺子邊緣如果是直角的,要加裝圓弧角形的防護棉墊,以免寶寶滑倒時受傷。
為寶寶選防滑底的鞋(鞋底有橡膠小顆粒),能起到保護作用;也可在地上貼止滑條。
衛生間的地面上如果撒上水漬,要及時擦乾淨。
04
燙傷
2016年7月6日8點多,廣東東莞的一歲女孩小妍喝奶時把身上弄髒了,小妍媽媽阿燕就打算給她洗個澡,打開熱水器花灑試過水溫後,便直接往孩子身上衝水清洗奶漬,但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
正在衝洗的時候,阿燕通過花灑的把手感到水溫突然變熱,但她還沒反應過來,小妍就被燙得大叫。
短短幾秒鐘,小妍全身皮膚通紅,哭得撕心裂肺。緊接著,身上的皮也開始脫落。不知所措的阿燕立即將小妍送往了醫院,就這樣進了重症監護室,生命垂危。
網上一搜,因為洗澡被燙傷的寶寶比比皆是:
拜媽建議
給寶寶洗澡先調試好水溫
給寶寶洗澡時,要先將水放好,調試好水溫再將寶寶抱進浴盆。提醒家長們一下,寶寶皮膚比較嬌嫩,很容易燙傷,寶寶的洗澡水控制在37℃~40℃是最適宜的。也就是用水滴在我們手背上,感覺溫溫的。
不要中途加熱水
洗到一半覺得水太涼了加熱水,這也是很危險的。要知道大多小寶寶都是好動又好奇,並且沒有危險意識,當他坐在浴盆中,你直接加熱水,可能一不小心倒到寶寶身上了。
6歲以前,不要用蓮蓬頭給孩子洗澡
相比起盆浴,用蓮蓬頭直接給寶寶洗澡難以控制水溫。剛打開蓮蓬頭的水溫會忽冷忽熱,尤其是煤氣熱水器和使用時間較長的熱水器,溫度難以控制,寶寶有可能著涼或燙傷。
05
反鎖在衛生間
寶寶一個人在衛生間玩,可能你出門拿個東西的工夫,寶寶把門鎖上了。當大人在門外,寶寶在裡面又出不來時,肯定很著急。
拜媽建議
衛生間的門最好是可以從外面打開的那種,當寶寶把自己鎖在衛生間時,家長能儘快解救。
如果是門閂的那種,要保證門閂在高處,讓寶寶夠不到,如果太低,寶寶由於好奇去插門,插上門可能就不會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