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林濤·《蝶舞》·90×55cm
即將從紙上躍然而飛的小鳥、扇著翅膀的蝴蝶、憨態可掬的熊貓、神情專注的男子……
一筆一划、一勾一勒之間,呈現在紙上的工筆畫畫作,就像是3D世界,讓人驚豔藝術家的鬼斧神工。
為推動重慶市工筆畫發展,搭建藝術交流平臺,今起到12月15日,匠心·構造——2020首屆重慶工筆畫雙年展在重慶市工筆畫學會美術館(102藝術基地)隆重舉行,這場堪稱藝術盛宴的畫展,每天吸引從四面八方前來參觀的遊客,甚至有從深圳來的遊客,為的是目睹這場藝術的盛宴。
據悉,本次活動以「匠心·構造」為主題,此次參展的100餘位藝術家,既有當代畫壇的名家大師,又有歷屆全國獲獎美術家,以及活躍在當代畫壇的中青年精英美術家。經過初評和複評,在294件作品中選出101件作品入展,並在此基礎之上最終遴選出10件學術獎作品,另有特邀作品22件,本屆重慶市工筆畫雙年展共計展出123件優秀工筆畫作品。
▲王申勇·《乾坤瑞氣》·212×133cm
既有浪漫主義
又有寫實風格
一直以來,《楚辭》《九歌》中屈原嚮往的世界,油菜花田的遊客……展館內,藝術愛好者們仔細觀賞著每幅作品,本次展覽展出作品不僅有寫實主義風格,也有浪漫主義風格,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呈現著多樣化特點。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畫上的就是鯤鵬這一元素,這幅畫將古典神話的元素進行了再創作,植物的脈絡也展現了出來,畫面十分精美。」現場,青年藝術家彭穎芝在一幅畫前駐足良久。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陳小琹是學術獎作品《構造·無涯之境》的創作者,幾個月以來,她從《山海經》中汲取靈感,關注傳統文人對生命與永恆的哲學思考。「出世和入世是歷史上文人的兩個領域的追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這幅畫就是我心中的那一個。」陳小琹說,近年來,工筆畫發展迅速,呈現著勁頭強勁的態勢,被大家所關注,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關注到這一領域,沉下心來創作。「工筆畫在語境表現和手法上多樣化,尤其是青年藝術家們也沉下心來創作,展現了學術的回歸。」
▲李青稞·《共克時艱》·190×115cm
作品關注當代社會
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談到此次展覽,重慶市工筆畫學會常務副會長李月林介紹,此次展覽是雙年展,匯集了工筆畫藝術家們的精品。「此次展覽關注當代社會發展,將歷史文化運用到不同風格作品之中,代表了工筆畫創作的方向,是這次展覽的一大特點。」李月林指著作品《晝暖》說。
《晝暖》展現了冰川消融,鯨、企鵝、北極熊等海洋生物掙扎的景象。創作者、青年藝術家張志康精心描繪了海水的波紋,整體綠色色調之下,能夠看見海水從綠到藍色的漸變。「全球變暖是人類所關心的問題,希望用作品進一步喚起大家對全球環境問題的關注。」
此外,還有《春天的訊息》《溫床》等作品吸引了廣大藝術愛好者關注。
九龍坡區方面介紹,這一次的展覽秉承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宗旨,為重慶市民奉上了一道精彩的文化盛宴,為工筆畫作者、愛好者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讓藝術家們在互學互鑑中努力創作出更多精品佳作,共同為文化建設譜寫更壯美的篇章。
▲劉明孝·《萬物生》·200×160cm
為何諸多展覽落腳黃桷坪?
九龍半島正在蝶變
從兒童畫展到工筆畫展,為何各種展覽紛紛落腳黃桷坪?
據了解,今年以來,隨著重慶美術公園落戶九龍半島,川美校園形象提升、黃桷坪正街道路改造等一系列重點工程的啟動和推進,讓這座如詩如畫的半島發生著巨大改變。
今年5月,重慶美術公園落戶九龍半島,川美黃桷坪校區作為重慶美術公園建設的核心區域,率先啟動了校園形象提升工程,拉開了重慶美術公園建設的序幕。
在重慶美術公園的規劃中,黃桷坪的更多建築將穿上漂亮的塗鴉「外衣」,塗鴉街和九渡口作為「上下街」藝術社區範圍,將通過城市更新微改造,保留現有的市井煙火味兒,同時結合科幻的賽博朋克風,打造成炫酷的藝術街區,讓人一不小心就會跌進獨特的藝術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