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黃河引水工程南河水庫試蓄水成功

2021-01-08 延安市人民政府

延安黃河引水工程南河水庫試蓄水成功

發布時間:2020-09-30 08:17:54 來源: 延安日報

9月28日,黃河引水項目南河水庫試蓄水運行儀式在延川縣曹家園則村舉行。水庫試蓄水運行正常,蓄水成功。

延安黃河引水工程2014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2016年12月31日,黃河取水口至延安主管線貫通;2018年1月24日向姚店水廠供水,6月30日向延安城區供水;2019年7月向延川縣城、清澗縣城供水。該工程是從根本上打破陝北水資源「瓶頸」制約,補齊缺水短板,統籌「三秦」水資源配置,推動延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生命線」工程,是省、市確定的全省「十二五」「十三五」重點水利工程,工程總投資45.13億元,設計工期55個月,於今年9月30日全面(除子長線外)投入運行。建成運行可解決延安城區、延川、子長、延長和榆林清澗縣百萬人的生活用水,並為延安北部能源化工集群提供可靠的生產用水,成為延安及沿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引擎和動力。

南河水庫主要由大壩、導流洩洪洞、輸水洞三部分組成,總庫容2930萬立方米。主要功能是在黃河泥沙每立方米大於60公斤、流量每秒小於100立方米、保證生態流量取水受限時,向受水區供水的反調節水庫。從2015年6月26日開始建設,2018年11月壩體工程完成,今年9月20日上遊壩坡混凝土澆築等完成。隨著28日南河水庫下閘試蓄水成功,標誌著引黃工程具備了調節能力,供水保障率和安全可靠性進一步提升,延安城區50萬人共飲黃河水的夢想將成為現實。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讓全城人民共飲黃河水』民生水務建設目標要求,我們正在加快建設黃河引水配套的東川自來水廠,預計明年基本建成,建成後將實現全城人民用上更好的飲用水目標。」延安水務環保集團黨委書記楊志旗說。(記者 任 琦 田 雨)

相關焦點

  • 中環水務湖州老虎潭水庫引水工程全線貫通
    中環水務湖州老虎潭水庫引水工程通水儀式現場中環水務湖州老虎潭水庫及引水工程項目為「浙江省水資源百億保障工程」,項目總投資約9億元人民幣。湖州老虎潭水庫設計庫容9,966萬立方米,灌溉服務面積約4,940畝,防洪面積約35萬畝,直接受益人口約67萬人。水庫引水工程管道全長約40公裡,日供水規模為20萬噸,為湖州地區重點水源地工程。項目於2005年12月28開工建設,歷時4年,於2009年12月30日全線貫通。
  • 若羌縣若羌河水庫正式下閘蓄水
    「我宣布若羌河水庫開始下閘蓄水!」12月23日12時許,隨著若羌河水庫大壩主體底孔工作閘門緩緩降落,若羌縣若羌河水庫正式開始下閘蓄水。這標誌著若羌河水庫這一自治區重點水利工程由建設階段轉入運行管理階段。
  • 砥柱中流是三門——寫在三門峽水利樞紐蓄水運用60年之際
    1949年8月,他與副主任趙明甫聯名在呈報給當時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的《治理黃河初步意見》一文中談到:「我們治理黃河的目的,應該是變害河為利河。治理黃河的方針應該是防災和興利並重,上中下三遊統籌,本流和支流兼顧」。認為根除河患,必須採取節蓄洪水的辦法。1952年5月,王化雲在所擬《關於黃河治理方略的意見》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除害興利,蓄水攔沙」的治黃方略,「攔蓄的辦法是修築幹支流水庫」。
  • 大方縣野螺溝水庫蓄水條件通過驗收
    會議現場日前,大方縣野螺溝水庫灌溉工程蓄水安全鑑定會在貴陽召開,參會的地質、水文、施工、金屬結構等方面專家一致同意野螺溝水庫蓄水驗收通過。野螺溝水庫灌溉工程位於大方縣西北面的達溪鎮冷底村境內,距大方縣城約30千米,是一座以農田灌溉為主,兼顧人畜飲水和集鎮供水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是大方縣「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工程規模為小(Ⅰ)型,大壩為面板堆石壩,總投資29892.26萬元,總庫容為932.71萬立方米,設計水庫總供水量955.2萬立方米。
  • 給大壩「穿衣戴帽」,讓管道「上天入地」,南水北調工程到底有多牛?
    沿著古老的大運河一路北上 中線是從長江最大的支流 漢江上面的丹江口水庫引水 穿過山脈直接送到黃河上遊 三條線路 通過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 這四大江河的聯繫 構成了「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
  • 黃河變清調查:泥沙每年減少7.6億噸,發生大洪水機率增加
    從開封直至入海口,黃河變黃;但與10多年前相比,色澤偏淺。專家解釋,在非汛期,小浪底水庫下洩的是清水,演進中衝起了河底淤沙,才再現黃河「本色」。據了解,1999年小浪底水庫下閘蓄水後,即進入攔沙運用,2000~2015年,黃河下遊年均輸沙量僅為0.64億噸,較1950~1999年均值減少11.39億噸。
  • 羅世雄到麒麟區東山鎮調研指導獨木水庫、瀟湘水庫應急調水工程...
    市水務局局長張曉芬,市搬遷安置辦主任曹侃,麒麟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趙華邦,獨木水庫管理局、區水務局、移民搬遷安置辦,施工、設計、評估等單位負責人及東山鎮黨政主要領導參與調研。羅世雄一行對東山鎮九龍河高家村至獨木水庫段進行了實地調研,查看了九龍河二期治理項目實施情況,到獨木水庫查看了水庫蓄水情況,到克以黑等村詳細了解了工程管網建設情況。
  • 東平湖60年回眸之一:黃河安瀾話"王牌"
    規劃設想是在黃河下遊幹流上築壩截流,修建控制性建築物,改建利用東平湖滯洪工程調蓄運用,「本著以興利為主,以蓄為主,充分利用黃河水利資源,興利與除害相結合的方針,綜合解決山東黃河的防洪、防凌、灌溉、航運、漁業及工業用水等問題。」工程包括攔河樞紐工程、北岸引黃灌區、東平湖反調節水庫三大部分。
  • 觀瀾|濟南生態格局「融河擁山,嶽瀆交匯」,「嶽瀆」是一個啥詞
    1月16日,濟南市政協委員、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國富對外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城系統治理,全力實施八大行動,加快形成『融河擁山、嶽瀆交匯』的生態格局。」
  • 半月談丨 「華北明珠」生態退化,引水的錯?
    以前,衡水湖的水草很多,2017年衡水舉辦河北園博會,在衡水湖附近修建園博園,衡水湖階段性引水導致沉水植物死亡,從而導致魚類減少,這可能是一個原因。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很複雜。關於漁民反映的撒藥問題,武大勇認為,撒的藥可能是生物製劑,在國考斷面附近水域撒藥可以改善水質,降低一些汙染物參數以達標,應該不會影響水草。據介紹,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際屬於引水輸入性湖泊。
  •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魅力永靖,神秘而低調,連流經的黃河水都是...
    >02南有長江三峽,北有黃河三峽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從青海一路到臨夏,穿過小積石山,出炳靈峽,轉向東北流,匯納大夏河、洮河>因為千古黃河的滋養,兩岸峽谷的景觀各具風採,有「高原平湖」劉家峽水庫、千年石窟藝術炳靈寺石窟、萬年自然藝術炳靈石林、恐龍足印化石群、太極島黃河溼地、「黃洮交匯」、棗林風光等眾多自然景點,還有劉家峽水電站、黃河水電博覽館等現代人文景觀。
  • 「謀篇布水」,關門山水庫快馬加鞭打響「復工保衛戰」
    在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韭菜坪腳下,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拔地而起,它就是大灣鎮關門山水庫。今年,關門山水庫將達到蓄水條件,今後為供水區域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水源支撐,彰顯社會、經濟、生態、旅遊等綜合效益。壩址位於大河左岸支流關門山小河的中遊河段,水庫距大灣鎮3公裡,距六盤水市33公裡,主河道長12.94千米,總庫容908萬立方米。該工程不僅是鐘山區乃至貴州省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也是六盤水首個成功實現PPP模式的水利項目,水庫建成後將提高大灣鎮及周邊鄉鎮百姓生活質量。 作為鐘山區目前庫容最大的水庫,今年受疫情影響,關門山水庫工程建設項目復工時間較原計劃推遲了半個月。
  • 以魚淨水、養魚富民保護清清黃河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海濤 成利軍地球人都知道黃河水是渾的,但黃河在位於濟源與洛陽之間的幾十公裡河段,卻因為有了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這大壩上下遊幾十公裡的河段卻是舉世罕有的清清黃河水。如何保護好這一方清清黃河水?12月18日,記者在濟源市了解到,他們的做法是——運用太極的「收放」理念,在小浪底水庫中同時「收魚」和「放魚」。看到記者不解,濟源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原淵介紹,收魚就是將容易汙染水庫水質的網箱養魚全部收起,放魚就是往水庫中科學投放具有淨化水質功能的鰱魚等魚苗。
  • 山東從「河」說起 黃河沿岸鋪就一幅美麗生態畫卷
    張立生說,自幼生長在黃河邊的他,所有的記憶都與「河」「沙」有關。&nbsp&nbsp&nbsp&nbsp圖為淄博高青天鵝湖溫泉慢城項目。心願終於實現,2016年,當地通過覆淤還耕、植樹綠化等舉措,圍繞引黃泥沙治理,將防風固沙、工程改造與水景觀打造、水文化展示、生態旅遊、扶貧開發、服務鄉村振興等相結合,探索引黃灌區生態建設新路子。&nbsp&nbsp&nbsp&nbsp經過多年持續的治沙增綠,如今的沉沙池區,滿眼遍地黃沙、塵土飛揚已消失不見,風起處水波蕩漾。
  • 浙江第6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誕生!一起探訪其歷史密碼
    北京時間12月8日22時07分,原定於在摩洛哥舉辦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改為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辦,會上公布了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與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和佛山桑園圍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自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3項。
  • ...湖南水利「一號工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奠基,估算總投資44億元
    本報長沙訊  昨日,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在江華縣舉行。該工程是「十二五」時期湖南水利「一號工程」。擴建後的涔天河水庫總庫容達15.1億立方米,比現有庫容1.05億立方米增大數倍。按估算,該工程靜態總投資為42.9億元,總投資為44億元。
  • 陳蔡水庫加固改造工程正式開建
    9月30日,諸暨陳蔡水庫加固改造工程正式開工了!總投資10個億!陳蔡水庫於1977年動工,1984年封孔蓄水,水庫運行已近40年,是全省為數不多的未除險加固的大型水庫之一。2018年8月,水庫大壩被鑑定為「三類壩」,存在重要安全隱患,需及時除險加固。隨後,諸暨市政府專門成立了陳蔡水庫加固改造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2年多來,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 河南民權:打開黃河故道「生命之門」
    河之殤 民之痛  史料記載,明後期,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治河後,在下遊兩岸修築了堤防,黃河中下遊基本被固定在開封、蘭考、商丘、碭山等地一線,行水300餘年。  然而水無定勢。  有關資料顯示,利用黃河故道作為引黃渠道,最早便出現在豫東地區。1958年,為解決農業灌溉用水,河南商丘與山東菏澤聯合興建了三義寨引黃工程,民權黃河故道內修築了任莊、林七、吳屯3座梯級水庫,後因鹽鹼化嚴重幾經興廢、探索,黃河水終以興利的姿態再次擁抱民權。
  • 三峽工程運行以來的幾個問題思考
    一、概述 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將三峽水庫蓄水分為:圍堰擋水發電期、初期運行期和正常運行期。2003年水庫蓄水至135m水位,進入圍堰擋水發電期;2007年蓄水至156m水位,進入初期運行期;2009年樞紐工程完建,具備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m的條件,仍按初期蓄水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