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種人表達感情的形式,比起語言,帶來的是一種視覺的衝擊,一種身體的震撼。
街舞是源於美國黑人,是城市貧民發明的舞蹈,屬於嘻哈文化的一部分,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它的時間很短,不足百年,但席捲了全球,變成了現在年輕人的主流舞蹈。
中國的舞蹈,代表的更是一種歷史文化,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記錄中華民族舞蹈發展軌跡的文物圖像和文字,連綿不斷,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見的。
中國最起初的舞蹈也是源於生活,反映了狩獵生活的美,帶有很強的實用性。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祭祀。大家看電視劇時,也了解過,中國古代祭祀的時候都會載歌載舞,代表著特殊的含義。
中國每個朝代都會有代表性的舞蹈,夏商時期的「庸舞」、「巫舞」、「儺舞」,西周時期的「六代舞」、「八佾舞」、「羽舞」、「武舞」,東周時期的「大武」,漢朝時期的名舞「盤鼓舞」、「長袖善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白紵舞」,隋唐五代時期的「劍器舞」、「柘枝舞」、「胡旋舞」、「春鶯囀」和「綠腰」、「霓裳羽衣舞」,明朝時期的「觀音舞」。
中國的舞蹈種類眾多,擁有了很深的文化根基,但這也導致了推廣的難度。首先中國的舞蹈有朝代背景,也就擁有了各式各樣的服裝,導致推廣起來有了很大的難度。
適用於大眾的,才是最容易普及的。街舞能夠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舞蹈展現形式,很大程度在於它的參與感。首先學幾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來上一下,對於服裝也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要求,舒服極可。而中國的舞蹈,不穿適合該舞蹈的服裝,就會少掉一半的感覺。
就像中國的歷史潮流一樣,每個朝代都會誕生屬於自己的舞蹈。中國的舞蹈,現在缺乏的是大量的原創舞者,開發出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的現代中國風舞蹈。在舞蹈的難度上,也儘量降低,適合大家學習。
漢服熱持續了很長時間的熱度,在如今的街上也經常看到,十分的好看。很多的設計師也將中華文化體現在服裝上,這是傳承文化的好方式。
在《這就是街舞3》上,我們也看到了一對夫妻演繹了極具中國風特色的「囍」,這個文化的嫁接做得很好,將中國的拜堂成親融入了其中,講述了一個中國式的唯美愛情故事。
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更多像這樣的跳舞者,將中國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加以創新,符合當代的審美觀。舞蹈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只有更多的人喜歡它,願意去學習它,才有生命力。
任何事物都要追根溯源,中國的舞蹈太過於成熟,導致了難度高,流傳度低。而街舞起於民眾,簡單易學。我們可以設想下,如果街舞的審美標準上升到,必須有專業服裝才算跳街舞,必須會大招才敢跳,相信這個門檻會降低很多學習者的熱情。
因此,中國的舞蹈需要降低標準,簡單易學,但又保持著中國舞蹈文化的特色,將會有很多人願意學習,並且喜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