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南方的梅雨季節,特別是南方的天氣經常潮溼悶熱,我們使用空調的除溼功能一來能夠降低房間裡的溼度抑制黴菌的生長,二來還可以使我們的皮膚感覺舒適乾爽,這樣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在使用空調過程中有很多朋友對空調的製冷功能和除溼功能不是很明白,今天我抽出一點時間來聊聊這個事情。空調的除溼原理其實空調的除溼功能也是在製冷狀態下實現的,在空調除溼的狀態下如果房間內的熱交換器的表面的溫度低於房間內的溫度時,房間內的熱空氣經過熱交換器時,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在熱交換器表面結成很多露珠。
這樣一來得到的結果是使房間裡的空氣溫度下降的同時也會使房間裡的溼度下降。在這個過程中,空調櫃機裡的風扇轉速會降低,室外機裡的壓縮機也會間歇性的運轉。這種現象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也能見得到,比如夏天時我們從冰箱裡冷藏室拿出像西紅柿,黃瓜等蔬菜時,過了一兩分鐘就會發現在這些蔬菜的表面就會出現一層很小的水珠,那麼這些水珠就是空氣裡的水分凝結在蔬菜表面上的,這也是一種除溼的自然現象。空調的製冷原理,我們再看看空調製冷的時候的情況,在製冷時空調裡的壓縮機把低壓和低溫的製冷劑吸入並壓縮成高溫和高壓的熱蒸氣後排到冷凝器中,然後室外的空氣經過冷凝器後會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這樣製冷劑就變成了高壓液體,高壓液體經過節流毛細管後會降溫降壓流入蒸發器,在低壓下蒸發並吸收周圍的熱量,從而達到室內降溫的目的。
總結空調的除溼功能與製冷功能的異同最後我們再看看在製冷和除溼狀態下這兩者的區別,其實我們通過原理介紹可以知道,空調在製冷和除溼狀態下其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此時空調參數的設置不一樣罷了。我們知道在空調的製冷模式下,空調是根據房間溫度和設置溫度決定功率大小的,一般都是直接運行在大功率狀態下運行到所設置的溫度。除溼功能時空調也一直在運行,但是功率要比製冷低,運行時間長,而且降到設定溫度仍然運行,就是為了除溼效果好。我們用除溼功能都知道,當到了設定溫度時,空調聲音會變小,可是空調還會運行,要經過很長時間才會停機,但是也是很長時間才會開機,在製冷狀態下時,停機時間相對較短,當室內外溫差大的時候會頻繁開關機,這個情況是由空調控制決定的。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儘快降溫時就用製冷模式;如果想使溫度舒服點的話,當降到設定溫度後再用除溼功能,當晚上時我們最好用除溼加睡覺模式。因為在這兩個模式下它們的耗電是差不多的。另外當空調在除溼狀態時風量小,因為空調在除溼的時候,要防止冷凝器表面結霜,空調除溼的時候,要求空氣通過表冷器的速度要降低,讓空氣充分和表冷氣接觸,並加大通過標表冷器的時間使其充分達到露點溫度,讓空氣中的水分離出來。當空調製冷時風量大,空氣通過冷凝器的速度大,不能很充分達到露點溫度,空氣中的水,不能夠更多地分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