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天到來,一些消費者又將封存了幾個月的空調重新清理打掃,準備開始使用。有一些消費者對於空調的不同功能也感到好奇,其中就包括不常用到的除溼功能。而製冷模式與除溼模式究竟有什麼不同?讓我們一起了解一番。
實際上,空調的製冷模式和除溼模式在運行原理上是大致是一致的,但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首先來看製冷模式,這種模式是將低壓的汽態製冷劑進行壓縮,在高壓的作用下製冷劑被壓縮為液態,在送入冷凝器內汽化吸收大量的熱,讓出風溫度下降,達到製冷的作用。製冷模式的效果普遍非常明顯,一些優秀的空調可以在短時間內降低室內溫度。
而在除溼模式下,空調仍將繼續製冷模式的熱量循環,但相比普通製冷模式,內部壓縮機等部件將會保持低速運行。而空調中的蒸發器在製冷劑蒸發的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讓蒸發器整體溫度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室內的水蒸氣遇到低溫的蒸發器,將會被冷凝為液態水,經而被排出室內。在除溼模式下,用戶可感受到空氣變得更乾爽,同時溫度也有所下降。
因此,無論在製冷模式下還是除溼模式下,空調都會降低室內溫度,但降溫速度有些差異。相比較來說,降溫模式降溫更快一些。但如果身處在多雨且悶熱的季節,則可以打開除溼模式,保證室內的溼度舒適度,同時也能保證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