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大師橋本忍逝世:昭和已經遠去,劍戟片不會再有

2021-01-09 界面新聞

作者:判官

橋本忍逝世了,享年100歲。

大家應該認得這些漢字吧

對日本電影熟悉的人,不會不知道黑澤明,而對黑澤明有所耳聞的,不會不知道橋本忍,人們總是把橋本忍和黑澤明掛鈎,但實際上,橋本忍合作了許多日本知名大導,在這些導演當中,劍戟片大師又佔了多數。從《羅生門》到《豪勇七蛟龍》,橋本忍寫出無數在國際上獲得榮譽的電影劇本,可以說是日本電影聞名世界影壇的奠基人之一。

同時,他那些充滿刀光劍影的劍戟片也成就了日影一段真正的黃金時代。

本期不散以橋本忍為引,串起日本劍戟片的整個歷史。

所謂「劍戟片」,是以砍殺打鬥為主要看點的追求刺激且較通俗的娛樂劇。

其實剛開始的走向和武俠片一樣,就是爽片。

劍戟片始於上個世紀20年代關東大地震之後,東京一帶被地震攪得一片狼藉(宮崎駿《起風了》有提及),電影製片廠大舉西遷,其中松竹遷到蒲田,正是這些搬遷為時代劇發展提供動力。

日本時代劇主要分為三種,崇尚古典主義的歷史劇--「純粹時代劇」。

《西鶴一代女》(1952)

以時代劇作偽裝、本質裡卻和小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古裝的現代劇」。

《人情紙風船》(1937)

「打鬥時代劇」,也就是「劍戟片」。顧名思義,又打又鬥的,全部仰仗冷兵器即武士刀。(我國稱為「倭刀」——詳見《倭寇的蹤跡》)

套路一般是一對一,一對多。很少兩隊人馬大亂鬥,因此儀式感非常強。

橋本忍前時代的劍戟片基本仿照好萊塢西部片,以武士(月代頭)、浪人(基本沒有月代頭)作為主角(60年代主角形象有了大突破),打鬥主要是冷兵器近身肉搏,此前日影動作片打鬥遵循傳統能劇、歌舞伎劇中「舞蹈」般的程序化表演,狀若木偶,靈活性很差。

也是受從唐代傳過去的「鬼音」唱法影響,非常鬼魅。

如同華語早期古裝電影(天一公司出品乃至早期邵氏)都仍舊是京劇形態的「唱念做打」,戲曲風格濃烈。

於是這種真實的打鬥廣受好評,一方面是作為通俗娛樂片,另一方面「劍戟片」背後有著濃鬱的日本時代背景、武士道精神以及武士刀文化——平安(公元794年)時代——公元1868年,武士刀具有很高的象徵,江戶時代達到巔峰。

因此大部分劍戟片都是以江戶時代為背景。

直至明治下令禁止配戴刀劍,武士刀隨著武士一起沒落。

劍戟片在刀光劍影的背後為觀眾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大和民族,感興趣的可看看《菊與刀》。

橋本忍前時代的劍戟片時代,以伊藤大輔、伊丹萬作,山中貞雄等導演為主。

《忠次旅日記》(1927)

 

《丹下左膳餘話》(1935)

而橋本忍正師從伊丹萬作,繼承了其風格。

山中貞雄在二戰期間戰死於中國,作品極少,幾位導演都只是鋪墊,將劍戟片風格發展成熟的是同時期的稻垣浩,於二戰後開始展露頭腳(二戰時期,日影以「國策」電影為主)。

《宮本武藏》系列

此時黑澤明雖然已經出道拍片,但多數是現代劇,唯一的武士道相關題材還是講述柔道的《姿三四郎》,直至與橋本忍合作拍攝了《羅生門》,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時代劇風格。

《羅生門》(1950)

但日本劍戟片的巔峰並不是從《羅生門》開始,所以為什麼說後拍攝出來的《宮本武藏》系列更具代表性。

黑澤明作為世界公認的第一位東方電影大師,以西方視角審視東方文化,時代劇就是最好的切入點,一來可了解傳統文化,二來也有獵奇心理。

但在《七武士》之前,黑澤明一直處在探索階段,他擅長現代題材,剛開始改編外國文學的《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低下層》(高爾基)的外來故事移植很明顯水土不服,這也為後面莎士比亞幾篇作鋪墊引教訓,現實荒誕的融合還處於探究狀態。

正處在古裝與現代的過渡,《羅生門》之前,老黑拍的一直是現代題材,《羅生門》大獲成功,我認為他本人都很訝異,於是後面嘗試拍了《踏虎尾》、《生之欲》等,可以看到前者仍然非常稚嫩,和《羅生門》差別巨大,所以《羅生門》有偶然成分,現代題材的《生之欲》就很成功。

《七武士》(1954)

老黑真正成熟其實是與橋本忍聯手,在恩師山本嘉次郎《戰國群盜傳》的基礎上改編成的《七武士》,這也是大家普遍認定的巔峰之作。

《七武士》之後,和橋本忍一口氣聯合製作的《蜘蛛巢城》(1957)、《戰國英豪》(1958)、《惡漢甜夢》(1960)都大受歡迎,甚至被好萊塢借鑑。

這時期也是日本電影傳統片廠制度最成熟的高峰期,繼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時代後第二次的黃金時代。雖然主要還是以復古的「純粹時代劇」為主,但劍戟片顯然有更廣泛民眾基礎、更容易賺票房。

到60年代,是劍戟片的全盛時期。此時期除了以大島渚、新藤兼人為首的新浪潮導演,還有曇花一現的太陽族電影,它們跟隨歐美實驗電影運動,將全世界那時因為戰爭、性解放運動、女權主義運動、民族主義運動催生的共同的絕望無助、激動等複雜情緒糾結在一起,用電影藝術進行著精神上的發洩。

而承載大量暴力、甚至色情元素的黑幫片和劍戟片,極大滿足了觀眾需求。

同理可證香港80年代大量盛產的cult電影、三級片。

此時期橋本忍合作了諸多導演,老的有《報仇》(1964)今井正、《霧之旗》(1965)山田洋次、《白色巨塔》(1966)山本薩夫,新導演中最出彩的要數小林正樹和岡本喜八。

小林正樹比黑澤明稍晚幾年出道,受僱於松竹映畫。不同於黑澤明的國際化道路,強烈的現代意識,小林正樹風格傳統。

這和小林正樹是田中娟代堂弟有關,田中娟代是溝口健二的御用女主,而小林作為溝口的助理導演,不同於溝口的古典悽涼柔美,小林充滿沉鬱理性的悲壯感。橋本忍與小林第一次合作的時代劇劍戟片《切腹》拿下第16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切腹》(1962)

之後再度改編瀧口康彥的歷史小說的《奪命劍》,同樣由橋本忍改編,小林正樹的劍戟片大多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劍戟片,而像是此前提到的「純粹時代劇」與劍戟片的混合體。

《奪命劍》(1967)

受黑澤明和溝口健二的影響,他中和了男性陽與女性陰柔(溝口健二一直拍女性主義電影)的特質,風格獨具一幟。即便是拍攝戰爭題材的《人間的條件》系列,小林正樹也同樣帶有拍攝以上劍戟片時的悲天憫人感。

東寶導演岡本喜八在60年代與橋本忍合作了三部電影《侍》(1965)、《大菩薩嶺》(1966)、《日本最長的一天》(1967)都是劍戟片,《日本最長的一天》嚴格來說不算劍戟片,但強烈的武士道獻祭風格和三船敏郎、志村橋、仲代達矢、加山雄三等人(笠智眾除外)的表演,著實與劍戟片分不開關係。

三船敏郎此部裡的切腹逼真到可怕

岡本喜八師從風雅弘、成瀨巳喜男(都市情愛劇),但大多數影片的風格,無論是運鏡、配樂、構圖都和黑澤明十分相似。

《大菩薩嶺》一片將仲代達矢和三船敏郎完全割裂開來。仲代達矢狂野派表演風格致臻化境,三船敏郎此片中年紀已經上來,更加沉穩,簡單來說,充滿正義感。

一個邪氣,一個正氣。各自演繹著被橋本忍描繪的角色,成為日影劍戟片史上無法忽視的兩位偉大男演員。

 

本時期還有翻拍《宮本武藏》系列的內田吐夢,不過他最知名的是懸疑片《飢餓海峽》,在此不做詳述。

《奪命劍》和《大菩薩嶺》影響到諸多後世電影,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三船敏郎懷抱嬰兒孤軍奮戰則對應小池一夫的《帶子雄狼》。

此時期東寶主打《哥斯拉》、《奧特曼》等特攝片,日活、東映主打情色和暴力(粉紅電影)。曾經「純粹時代劇」的大映(最早的製片廠之一)兜兜轉轉回到了劍戟片的製作上,主要開發劍戟片英雄。

日本歷史上的著名劍戟片英雄有殘俠丹下左膳、荒神宮本武藏、用心棒椿三十郎、盲俠座頭市、帶子雄狼拜一刀。

大部分都不是傳統武士,更多的身份構造是漂泊無依、闖蕩江湖的浪人。可以和華語武俠片裡的俠客對應。

《座頭市》系列

1960年勝新太郎《不知火檢校》的成功,給大映拿「盲和尚」作主角的勇氣,擅導時代劇的大導演三隅研次、《不知火檢校》的編劇犬冢稔,把子母澤寬的筆記小說《座頭市物語》影像化。1962年《座頭市物語》上映,座頭市之前清一色的武士或浪人之類,座頭市浪跡市井黑幫的民間按摩師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整個60年代,日本幾乎每年都有一兩部座頭市電影問世,直到80年代末才逐漸衰退。期間「座頭市」題材的電影一共被拍攝了26部,成為了日本僅次於《寅次郎的故事》和《丹下左膳》的長壽電影劇集。(觀眾對對劍戟片的強烈的需求)

東映國寶級導演五社英雄在60年代也與橋本忍合作過,拍攝過《人斬》。

三島由紀夫,石原裕次郎,勝新太郎,仲代達矢

但70年代末,五社英雄逐漸轉戰黑幫片和風月片(《陽暉樓》藝伎系列)。6、70年代五社英雄的主要競爭者深作欣二在黑幫片領域所向披靡,對劍戟片始終不感冒。

《無仁義之戰》(1973)

80年代劍戟片漸呈頹勢,憑《無仁義的戰爭》系列奠定了大師級導演的的深作欣二在同仁放棄劍戟片時,倒對其產生濃厚興趣。

從《柳生一族的陰謀》開始,到改編自山田風太郎同名小說的《魔界轉生》,到改編自傀儡淨琉璃名篇的、講述赤穗四十七義士「心中」的《赤穗城斷絕》(溝口健二、稻垣浩、渡邊邦男都拍了),再到《忠臣藏外傳之四谷怪談》、《裡見八犬傳》,深作欣二一直傾向於場面壯觀、陣容豪華的大製作劍戟片(相信我,東寶真的很有錢)。

同時塑造繼三船敏郎、仲代達矢、勝新太郎之後的新一代劍戟片明星千葉真一、真田廣之。

還有其他導演如藤田敏八、筱田正浩、石井輝男往cult方向發展的劍戟片。

《修羅雪姬》(此片被昆汀致敬拍攝了《殺死比爾》系列)(1973)

 

《龍紋怪談》(1970)

此時的劍戟片,已經是後橋本忍時代了,而與劍戟片分不開的橋本忍這一時期和野村芳太郎合作密切,《影之車》(1970) 、《砂之器》 (1974) 、《八墓村》 (1977) ,大多是驚悚懸疑類型。而與另一導演森谷司郎合作的《日本沉沒 》(1973) 、《八甲田山》(1977), 甚至涉及災難、科幻。

除此之外,橋本忍還自編自導了《幻之湖》(1982)。

雖然上述作品都沒有他的劍戟武士片知名度那麼廣,但彰顯了橋本忍令人驚嘆的多重可能性。

橋本忍之所以轉型,也是因為這一時期劍戟片越來越往下坡路走,黑澤明因為第一部彩色片《電車狂》的嘗試完全失敗在國內不受待見轉而在蘇聯、法國拍片,拍攝的大多數是現代題材,即便古裝片也不再關注劍戟殺陣(更多是大場面「械鬥」)。小林和岡本等人排片量大為減少,幾乎已經息影。

90年代以後,受到泡沫經濟金融危機的多重影響,日本電影每況愈下,大電影製片廠體系崩潰。平成時代正式開始,家庭情節劇重回主流,森田芳光、降旗康男、巖井俊二、是枝裕和、黑澤清、河瀨直美、矢口史靖等新秀崛起,老一輩導演山田洋次拍過一部更像純粹時代劇的劍戟片《黃昏的清兵衛》,但重心還是放在他的家庭溫情喜劇上。

就這樣,年輕的平成一代以各種「喪」佔據日影主流,劍戟片已不再是票房的象徵。

1990年,日本電影之父牧野省三逝世60周年紀念,黑木和雄重拍他當年的經典作品《浪人街》,由堅挺至今的松竹映畫出資,成為日本大製片廠時代的劍戟片絕唱。

而隨著時代劇故鄉大映公司徹底關門後,1997——1998兩年間,三船敏郎、勝新太郎和黑澤明相繼離世。

昭和已經遠去,劍戟片不會再有。

千禧年後,新銳導演有以中野裕之《武士暢想曲》、北村龍平《百人斬少女》、石井聰互的《五條靈戰記》、三池崇史《熊本物語》、平山秀幸翻拍《魔界轉生》為主的小眾導演拍攝了一系列劍戟片,用完全視覺化甚至浮誇的鏡頭畫面,植根於二次元的中二式調度,打破傳統劍戟片的規律。

沒那麼嚴肅且苦大仇深,一切皆可娛樂。

北野武甚至把翻拍的《座頭市》帶到了威尼斯主競賽單元,拿了個最佳導演獎。

《座頭市》(2003)

也有兢兢業業遵循老一代的風格的津田豐滋翻拍山中貞雄的名作《丹下左膳之百萬兩之壺》,老導演山田洋次拍攝了他的第二部時代劇劍戟片——《隱劍鬼爪》,溫情唯美。

《隱劍鬼爪》(2004)

以及近幾年漫改流行,搬上大銀幕廣為人知的就有《浪客劍心》和《銀魂》系列。

《浪客劍心》(2012)

 

《銀魂》(2017)

劍戟片不僅是一種類型,更成為一種媒介,可以套上其他類型片的殼子。

但輝煌已過去,無論如何,劍戟片已經從曾經的黃金時代變得小眾化,今時今日的觀眾,受日新月異發展的數字視覺效果的衝擊,很難靜下心來欣賞這些真刀實槍的冷兵器肉搏。

連十八種武藝樣樣齊全的華語武俠片都沒落了,更何況劍戟片。

但不能否認劍戟片對日本電影乃至世界電影的意義。每個日本知名導演,幾乎都拍過幾部劍戟片(小津安二郎除外),捧出了真正第一位東方硬漢——三船敏郎,60年代劍戟片的巔峰直接影響了邵氏武俠片、香港電影和美國新好萊塢四君子科波拉、史匹柏、馬丁·西科塞斯、喬治·盧卡斯。

如今的日影雖然在國際上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甚至剛剛拿下一座金棕櫚大獎,但總體上日落西山,再不復曾經雄霸亞洲的輝煌。

而隨著橋本忍的逝世,那個黃金時代離我們愈發遙遠甚至變得虛幻起來,從活著的電影人身上,我們或許可以回望那些閃耀的片段,但如今,似乎只剩下緬懷。

昭和時代還在人世的電影人,好像只剩下一位仲代達矢,黃金時代,真的遠去了。電影的發展,正是:一代人逝去,一代人崛起,但那些充滿魔力的光影跨越時空被我們這些後來者遇到、鍾意、難忘,只要放映機還在,跟著膠片裡的他們,去電影裡的那個世界,感受他們的人生。

《海邊的李爾》(2017)

這是每個影迷都為之朝聖的時刻。

感謝橋本忍陪著劍戟片乃至日本電影一路輝煌、沉澱、發展,而帷幕,肯定不會隨他去世而落下。

一路走好,橋本忍先生。

 

相關焦點

  • 系列電影《我來也》熱播 老溼全面致敬黑澤明
    系列電影《我來也》熱播 老溼全面致敬黑澤明 1483581828000 來源: 網易娛樂 有0人參與
  • 從「小丸子」到《小偷家族》,細說日本「昭和」與「平成」
    這部風靡世界的動畫,以日本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為時代背景,也被稱為日本的「昭和年代」。昭和與平成年代是日本近現代史上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歷史,又與中國關係錯綜複雜、影響深刻。在沙青青看來,那個年代正是「現代日本的起點」:若置身1945年日本戰敗之時,幾乎很難想像僅10年時間,這個國家就能慢慢走出戰敗的陰霾,甚至過上櫻桃小丸子故事裡看似平淡卻又安穩溫馨的日子。彼時,日本的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期,一切似乎都在變好。通過電影《早安》和漫畫《櫻桃小丸子》,日本家用電器的快速普及和文娛生活的增多,反映了日本個人生活的改善。
  • 盤點日本昭和時代公認的四個傾國傾城的神顏
    熟悉日本明星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日本的昭和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眾星崛起,璀璨生輝。一個又一個的美女橫空出世,點亮了那個時代的娛樂星空。那個時代可沒有開刀整容一說,都是純天然的小姐姐,那是個頂個兒的漂亮。接下來,大糖塊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日本昭和時代,四位傾國傾城擁有曠世神顏的小姐姐!(主要是大糖塊心目中的四個位置是這四位,呦呵呵呵呵呵呵)
  • 被遺忘的日本電影大師
    像我和小津這樣的人拍電影靠努力,而清水宏靠天賦。(溝口健二)作者丨Charlie當人們談論起日本電影大師時,總有幾個名字會立刻跳出來,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宮崎駿......但可能有一個名字不會那麼快被提到,那就是清水宏。
  •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為何有人如此評價日本
    想必這時候就有人要問了,你有什麼高論嗎?作為整日追蹤娛樂文史的小編,我似乎又覺得一股八卦之味正在迅速襲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有人說日本是「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有什麼典故嗎?」讀完全句話,我們從最後八個字不難看出,這應該國人總結的4個日本近代天皇時期的特徵,目前也有「昭和男兒(真的配稱男兒?
  • 從刀劍遊戲中看日本的那些無敵劍豪
    這一幕你似曾相見,雖然這是我胡扯的,但是這像極了黑澤明或者其他日本導演拍的劍戟片。 沒錯! 日本人早就把自己對武士文化的信仰以及內心中崇尚的暴力美學融入到各種文化作品中。 包括但不限於遊戲、漫畫、電影... 為啥?你一中國人對這樣的場景如此入迷? 這大概是因為東亞文化同根同源,對於「美」的判定深入骨髓。
  • 古巴國寶芭蕾大師艾麗西亞·阿隆索因病逝世
    古巴國寶芭蕾大師艾麗西亞·阿隆索因病逝世 侯佳琦/央視新聞 2019-10-18 06:21
  • 日本電影大師菅原文太去世 曾配音《千與千尋》
    日本老牌男星菅原文太去世1905電影網訊 日本藝能界再傳噩耗。曾與高倉健(已故)並稱東映臺柱的日本老牌男星菅原文太因患肝癌於11月28日去世,享年81歲。葬禮和告別式已由家人秘密操辦。菅原文太,1933年8月16日出生,60-70年代日本電影界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以美男聞名,後以俠義片中的反派著稱。和鶴田浩二、高倉健、藤純子並列為東映公司的臺柱。其主演的《開汽車的傢伙》的主角桃太郎和《寅次郎的故事》爭雄,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 眼睛看懂了,手學不會?日本摺紙大師們的作品已經逆天了
    造紙工藝傳到了日本後,被發揚光大,生產出一種獨特的日本紙——和紙。它柔軟而富有韌性,摺疊時不易撕裂,激發出人們的藝術創造力來。像千紙鶴一類的摺紙藝術,就由母親傳給女兒,一代代繼承下去。幕府時期,在日本傳統的節日「女兒節」上,母親們會折出各種紙偶為孩子祈福,一直流行到了今天。他們傳承了各種摺紙的技法和禮法,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呀。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大正時代和昭和時代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國力強盛,民主自由。明治天皇天生生有疾病,可能是因為千百年來近親結婚的結果。日本天皇曆代基因都不太好,明治天皇也是尿毒症發作1912年病逝。由其子大正天皇即位,大正天皇從小也身有疾病。
  •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臺灣雲林逝世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臺灣雲林逝世 時間:2008-02-02 16:48   來源:臺聲 文/ 沐 澤     綜合臺灣媒體消息,在臺灣布袋戲界有「通天教主」之稱的黃海岱,1月16日因感冒引起肺炎,住進臺大雲林分院。2月10日晚因心肺衰竭病危,於11日凌晨病逝,享年107歲。
  • 濃墨重彩的昭和錦鯉
    昭和錦鯉是錦鯉的一種,全名昭和三色,是日本昭和年間培育出來的錦鯉,昭和三色錦鯉是錦鯉的主要代表之一,和紅白、大正並稱御三家。昭和錦鯉也可細分為多種,如:傳統昭和、近代昭和、緋昭和、金昭和、單頂昭和、德系昭和。其中昭和錦鯉的主要特點就是濃墨重彩,簡單來說就是黑底、白質和段緋。
  •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大國是幻想,看到中國的努力有危機感
    在一系列關於電影立意、選角等方面的常規問題後,記者又提出了幾個更有深度的疑問。 記者首先問是枝,作為活躍在海外電影界的資深導演,他如何思考日本電影的未來?日本有多大希望能成為電影大國? 「我不認為日本能像過去一樣成為電影大國,這是一種幻想」,是枝裕和說,「隨著人口的減少,電影業會衰退得更厲害。
  • 春閨夢錦鯉,2019年日本最新十大銘鯉排名,第一名依舊是昭和!
    老的十大名單,已經存在很久了,日本媒體又評選出新的「十大銘鯉」,更貼近現在的審美標準。04獅女王:開啟昭和大型化獅女王是香港錦鯉資深愛好家黃創增先生的愛鯉,在2014年不負期望摘得第45回全日本總合錦鯉品評會的桂冠和第50回全日本愛鱗會錦鯉品評會(全體總合優勝
  • 日本演員谷啟逝世 生前曾出演《釣魚迷日記》
    日本演員谷啟逝世 生前曾出演《釣魚迷日記》 時間:2010.09.13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黑寡婦》電影預告片來襲,紅房子家人再聚首,模仿大師學鷹眼
    今天中午《黑寡婦》電影的第一版預告片就這麼上線了。由於黑寡婦已經在《復聯4終局之戰》中犧牲離開了主宇宙,所以毫無疑問,這部電視是一部含有前傳性質的閃回電影。並且由於這部電影是漫威第四階段的開山之作,一切的宇宙觀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所以這部電影備受關注。
  • 美人計 | 演慈禧最像的演員,是日本昭和美人?
    老抖音人最近應該都刷到日本女演員田中裕子過去參演影視劇的片段集錦了吧。一翻評論,原來許多人都不知道在那部以晚清後宮為背景的《蒼穹之昴》裡,慈禧的扮演者竟然是日本人,並且,年輕時居然那麼美。田中裕子是昭和時代的美人,在那個讓很多日本人懷念的年代,不光社會和平,人們的生活中也充滿樂趣與機遇。
  • 淺談日本三大特攝片
    ,還是東映的假面騎士、超級戰隊,它們都被分為昭和、平成、令和三個時代,這三個時代則分別對應日本的三個年號。 昭和時代: 在1966年的《初代奧特曼》上映前,特攝這一前沿技術主要使用在電影的領域,最知名的代表作為怪獸電影《哥斯拉》系列。而正式開啟電視特攝時代的則是被譽為「哥斯拉之父」、「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