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6月24日訊(通訊員 李青蘭)膽囊器官雖小,但功能不少。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飲食結構和內容的變化等,膽囊結石的發病率逐漸升高。
今年46歲的彭先生是一名公務員,4年前發現有膽囊結石,多家醫院建議行膽囊切除手術。但彭先生及家人都一直擔心膽囊切除後對身體的影響,猶豫不決,經多處打聽找到長沙市第四醫院副院長兼普外科主任胡國潢教授。
胡國潢教授了解患者病情及強烈要求保膽的想法後,帶領團隊研究治療方案,建議行「保膽取石術」。彭先生了解手術方案後,當即同意手術治療。
術前準備完善後,胡國潢教授為彭先生實施「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保膽取石術」。術後,彭先生恢復良好,不日將康復出院。
保膽取石的主要目的就是取盡結石,保留膽囊功能。胡國潢教授介紹,長期以來,對於膽囊結石,臨床上一直奉行膽囊切除「金標準」為唯一的治療方式。然而,隨著膽囊切除的開展,其手術併發症和後遺症也不容小覷,如膽管損傷、血管損傷、胃腸等空腔臟器損傷、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消化不良、腹脹腹瀉、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以及遠期膽總管結石、結腸癌發病率增高等等。
現在,隨著人們對膽囊功能認識的提高,要求保留膽囊的呼聲越來越高,膽囊結石的治療方式應與時俱進,以患者的受益最大化作為臨床治療決策的依據,目前,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設備可取淨結石,並保留膽囊。如果膽囊功能良好、且患者有保膽願望和要求的,就應儘量保留膽囊,去除結石,術後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並加強身體鍛鍊,預防和減少膽囊結石復發;對無功能的膽囊及癌前病變、甚至膽囊癌,要毫不猶豫的切除。保膽與切膽是膽囊結石、息肉等良性疾病不同階段的兩種治療手段,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採取個性化、人性化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