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醫院打針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護士們做一個動作:在打針前她們會推一下針管,把裡面的一些藥水放出來點,然後再給患者注射藥劑。大多數人都不太明白做這個動作是什麼原因?
其實這是為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考慮,護士在用針管抽取藥水時也會抽入少量的空氣,因此在給患者注射前,必須要把這部分空氣從針管排出去,如果空氣混合著藥水一起進入患者體內,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傷害。
空氣進入血管可能會導致空氣栓塞
1.空氣栓塞的概念:空氣栓塞是在輸液或輸血過程中,以及人為因素下造成的空氣進入機體內靜脈,直至心臟,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的現象。如果進入人體內部的空氣量較大,會引起機體嚴重缺氧,會讓人立即死亡,後果非常嚴重。
2.空氣栓塞產生過程:在空氣進入靜脈後,沿各級靜脈首先被帶到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如空氣量不多,那就會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後進入毛細血管,不會造成太大損害;如果空氣量較大,隨著心跳,空氣與血液混合呈泡沫狀,並通過血液循環到全身,如果進入肺動脈,會阻塞分支,讓血液無法進入肺部,引起嚴重缺氧造成機體死亡;如果進入心臟冠狀動脈,會阻塞冠脈循環,引發心功能障礙,同樣也會導致機體死亡。
3.引起空氣栓塞的因素:如果在輸液、輸血、打針時空氣沒有排盡,或者橡膠管連接有漏縫,造成空氣進入機體,會引發空氣栓塞,嚴重時致人死亡。雖然一般空氣進入人體不會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如果空氣進入人體,會引起局部器官的血液循環障礙,造成局部器官的缺氧導致功能異常。
了解時下更多熱門、新鮮、科學的健康知識,趕緊關注微信公眾號「攝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