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桂林
桂林女性的溫暖移動家園
家,是一個人一生所在,是永遠的港灣,家不一定豪華美麗,但一定和睦溫馨,不一定大富大貴,但一定要歡聲笑語。家庭的幸福,有時就在一頓飯裡,就在一頓大家都「回屋吃飯」的圓桌旁。一道經典的家常菜,也許是常常把你喚起回家的誘餌,也許是你久不回家卻仍心心念念的寶物
「回屋吃飯咯」今天分享平樂「媽媽菜」,十八釀的製作工藝 ......
平樂十八釀,是桂林特色美食之一,採用包、填、釀、夾等手法經蒸、煮、煎、燙等方式烹作而成,既傳承了北方製作餃子、包子等「麵食文化」元素,也融合了南方果蔬豐富、新鮮的特點,是桂北地區民間家常美食佳餚。「平樂十八釀」只是一個名稱,真正的平樂釀菜種類多達100多種,在平樂可謂「無菜不釀、無不釀不成席」,本屆美食節上向市民和遊客展示分享100多種釀菜美食。
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善制「釀菜」,葷素搭配、醇香可口,是人們日常餐桌以及宴席上的最愛,今天我們僅僅是將數款膾炙人口的釀菜製作方法推介給大家,希望姐妹們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釀菜」釀出美好的生活,用「釀菜」為平凡而幸福的日子錦上添花。
平樂十八釀製作工藝展播
美食盛宴
螺螄釀:
將田螺洗淨放水中煮熟,取出螺螄肉。用田螺肉與豬肉、薄荷剁碎,調好味。將餡心釀入取出了螺螄肉的殼中。將酸紅辣椒及酸筍油鍋中爆炒,再把螺螄釀入鍋炒一二分鐘,放水慢燜,約15分鐘可起鍋。
竹筍釀:
新鮮竹筍用沸水煮軟,用小刀將竹筍劃6至8道長五六釐米的口。糯米入鍋煮熟,拌入剁好的碎瘦肉,調好鹽與味精,再加薄荷(無薄荷蔥花也可)、拍碎的油炸花生米作為餡心(這些餡心適用於辣椒釀、菜包釀)。將弄好的糯米捏成小團,釀入竹筍中。釀好後放油鍋中用文火煎,再放水微燜5分鐘。此菜好看好吃,有筍的甜,糯米的醇香,薄荷的清香,花生的脆香。
節瓜釀:
將節瓜洗好剖成兩半,切成約一兩釐米厚的塊,在每塊中劃一個口,撒入鹽將節瓜泡軟。餡心的製作一般用剁碎的瘦肉,剁肉時加蔥花。釀好後放鍋中蒸10分鐘即可。
柚皮釀:
切開柚子的青皮,剩下的白瓤部分即柚皮。將柚皮切成三角形狀,在其中一邊劃一個口,水中煮軟撈起,擰乾水。柚皮釀的餡心與節瓜釀的餡心大致相同,如果喜歡,可加少許木耳或是香信到瘦肉中。餡剁好從柚皮劃開的口子釀入。放肉湯中煮開,也可拿來煲火鍋。
豆腐釀:
豆腐釀:將水豆腐按「十」字狀切兩刀分成4塊。把每一塊再分成兩塊,每塊中間劃一刀。釀入如節瓜或柚皮釀的餡心,放到鍋裡煎得焦黃,加適量澱粉或切好的西紅柿,放少許水燜數分鐘即成。
茄子釀:
茄子釀:茄子的切法與節瓜相同。將茄子斜切成2釐米一段,中間劃口,鹽泡軟洗淨。餡心如節瓜釀,釀法也相同。釀好裹麵粉或雞蛋清入鍋油炸,亦可油煎。
豆芽釀:
是十八釀中最費時費力的菜。取鮮豆芽輕放水中煮軟撈起,將20來根豆芽擺齊,用一根韭菜捆住兩頭,再將剁好的肉餡從豆芽的縫隙中釀進去。釀好放肉湯中煮食。
南瓜花釀:
將鮮南瓜花的花蕊取出洗淨(儘量不要弄壞花),將瘦肉或魚肉與豆腐、蔥花剁碎,調味,釀到南瓜花中。釀後用花將口封好,放鍋中蒸15分鐘,亦可放肉湯中煮開。
蛋卷釀:
打蛋攪勻,調味。瘦肉、馬蹄及蔥花剁成餡。把一瓢蛋汁平攤到油鍋中,放入餡,卷好。中火,兩面煎至金黃起鍋。將煎好的所有蛋釀放回鍋中,加水,燜四五分鐘即成。
蒜釀:
大蒜的處理方法與竹筍相同,將蒜白切成10釐米長,用針均勻地劃幾道小口,水中煮軟。釀進如同節瓜的餡心,可煎燜或燙火鍋吃。
香菇釀:
取下香菇的腿,洗淨剩餘香菇的「殼」。剁瘦肉為餡心釀入。釀好後可蒸或煲。
菜包釀:
餡心製作如同竹筍釀,也可加入一些蝦米。菜葉一般選擇生菜、豬婆菜。將洗淨的兩片菜葉合攏,包進餡心去卷好。釀好後放湯鍋中煮開即食。
油豆腐釀:
新鮮的蓮藕芋頭切絲,與剁碎的瘦肉、蔥花拌成餡,調味。撕開油豆腐,釀入餡心。釀好後可蒸,水煮或煎燜。
此外,還有苦瓜釀、葫蘆釀、蘿蔔釀、芋頭釀等,其釀製方法與釀節瓜大同小異。
平樂釀菜品種遠不止「十八釀」,「十八」只是泛指其多。平樂釀菜的風格在於其外觀濃淡相宜,品質清淡自然。它最顯著特色的還是「精細」,如螺螄釀、竹筍釀、蒜釀、豆芽釀等,這種細小的菜,釀起來雖頗費功夫,做成後則小巧玲瓏,既是一道美食,又是藝術佳作,讓人耳目一新,食慾頓開。
封面照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即刪
●
●
●
●
視頻:廣西電視新聞
原標題:《回屋吃飯囉 |" 媽媽菜"平樂十八釀的製作工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