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消失多年的「苦花魚」又回來了

2021-01-13 麗水網

  在遂昌,有一種當地百姓口中的「苦花魚」,已經絕跡了20多年。它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澗溪流中,是判斷溪流生態系統水質優劣的重要生態指示物種,也被稱作「清流女王」。而最近,在遂昌縣垵口鄉石倉村,消失多年的「苦花魚」回來了,還成了當地的一寶。

  石倉村的村民,對「苦花魚」有著特殊的感情。上世紀70年代,穿村而過的溪流石倉源裡活躍著「苦花魚」。春夏之交,它們都要溯遊產卵,村口三四米高的壩上,上百條魚一同向上飛躍的壯觀景象,曾引得村民紛紛趕來觀賞。

  然而,上世紀80年代,村裡出現電魚、毒魚之風,河道裡的水生物日漸稀少;人們的環保意識並未隨生活水平一同提高,河道裡的垃圾開始泛濫。到了上世紀90年代,溪水變色,成群的「苦花魚」也消失了。

  「『苦花魚』是臺灣鏟頜魚的俗稱,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和臺灣等地,個頭不大,但是對環境變化很敏感。」浙江師範大學特種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頡志剛深諳這種魚的習性,他說,該魚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這也是其在遂昌絕跡20多年的原因。

  但如今的石倉村已不同往日,「這些都是山泉水,能直接喝!」垵口鄉人大主席應文軍用手舀了一捧溪水喝了起來,記者也嘗了一口,清冽中帶著甘甜。

  好水不是一天養成的。2013年,石倉村作為鄉裡的垃圾分類試點之一,所有垃圾實行定點投放收集。為了改善河道水質,當地還成立了巡河護衛隊,投資3100萬元,整治了長達12.8公裡的河道。「不僅『苦花魚』回來了,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也大量定居此地,我們的河活了!」看著眼前的清流,應文軍感慨萬千。

  「苦花魚」嘴小、身長、肉多,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一年的小魚長不過三四寸,之後越長越慢,五年才可生長至30公分左右。幾年前,村民翁永其在山頂人跡罕至的溪流裡,發現了「苦花魚」。那次,翁永其專門帶了幾條魚下山,留作魚苗。

  在清澈見底的養殖池裡,翁永其的「苦花魚」已經長成幾兩重的「大魚」。這些魚苗,經過培育現在已有了幾十尾。

  不久前,有位上海客人花了500元買了5條魚。這讓翁永其萌生了一個想法——養殖「苦花魚」:「以前是沒條件,現在村裡的水質好了,好山好水好風景,組合到一起,不就是一個致富門道嗎?」

  這一思路也在垵口鄉鋪展開來。這幾年,鄉裡依託良好的生態河道環境,借力工商資本,發動群眾自主創業,開發了神龍谷漂流、小水電等項目,發展水域養殖業,著力打造十八裡翠沿河美麗經濟帶。

  「對我來說,『苦花魚』是一種象徵,那是我兒時的玩伴回來了。」對於生性活潑的「苦花魚」,翁永其打心眼裡喜歡。所以,不管是治理河道還是垃圾分類,他總是第一個打頭,為的就是環境好一點,「苦花魚」能借著好生態找到回家的路。如今,他的願望成真了。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麻萌楠 朱敏 通訊員 廖浩平

相關焦點

  • 「苦花魚」回來了
    浙江日報 麗水遂昌,有一種當地百姓口中的「苦花魚」,已經絕跡了20多年。苦花魚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澗溪流中,也被稱作「清流女王」。最近,聽說消失多年的苦花魚回來了。冬日,記者來到遂昌垵口鄉。地跨錢塘江、甌江兩大水系的垵口,是遂昌的飲用水源保護地。儘管是冬季,苦花魚的蹤跡難覓,我們還是驅車來到該鎮石倉村碰碰運氣。
  • 訪八大水系 尋稀客身影丨消失20多年的苦花魚 重回遂昌垵口安家
    夏天石倉源裡的苦花魚。麗水遂昌,有一種當地百姓口中的「苦花魚」,已經絕跡了20多年。苦花魚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澗溪流中,也被稱作「清流女王」。最近,聽說消失多年的苦花魚回來了。冬日,記者來到遂昌垵口鄉。地跨錢塘江、甌江兩大水系的垵口,是遂昌的飲用水源保護地。儘管是冬季,苦花魚的蹤跡難覓,我們還是驅車來到該鎮石倉村碰碰運氣。站在村口的壩上,只見水面波光粼粼,水從三四米高處一瀉而下,激起白色的浪花,繼而向下遊流去。
  • 新春走基層,溫暖回家路
    2020年1月22日(臘月二十八)9:00---11:00,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推出全媒體特別直播節目《新春走基層,溫暖回家路》,通過新聞綜合、交通文藝、經濟生活三套廣播和新華社現場雲同步直播。
  • 新春走基層:回家·心的方向(組圖)
    新春走基層:回家·心的方向(組圖) 」頭天晚上,奶奶告訴她,爸爸媽媽已經坐上回來的火車了。  在天津務工的姜傳建、劉思菊同樣思念著孩子,結清工資後,夫妻倆立即登上開往阜陽的列車,靠著兩個馬扎在過道待了一晚。早上8時30分,到達阜陽火車站。一出站,阜陽站廣場上「接您回家」的免費大巴整裝待發。 10時50分,車輛到達潁上縣城,姜傳建攔了輛計程車,往半崗鎮徐郢村駛去。
  • 【新春走基層】姚建中:腫瘤「獵人」
    【新春走基層】姚建中:腫瘤「獵人」 信息來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網 日期:2018-01-08
  • 新春走基層:守護溫暖回家路的人
    新春走基層:守護溫暖回家路的人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2016年02月07日15:32
  • 【新春走基層】臨澤蓼泉鎮:溫室大棚育苗忙
    【專題】2019新春走基層   (通訊員 郭海蓉)  農事東疇堪播植,勤民方不愧為春。近日,走進臨澤縣蓼泉鎮唐灣村隴原春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育苗棚裡,一株株芹菜幼苗茁壯成長,綠意盎然。
  • 新春走基層:結清欠款 挽回信譽
    在新春來臨之際,黃家圩村委會也結清了群眾的地租款,在群眾心中贏回信賴。早上9點不到,曲靖市陸良縣黃家圩村委會在廣播裡通知黃家圩二組、七組村民到村委會領取拖欠的地租款,聽到廣播後村民陸陸續續來到村委會。在現場,村委會財務按照核計花名冊,認真對照金額逐一給農戶發放拖欠的地租。
  • 新春走基層·蹲點Vlog|縫荷包、盤盤扣...記者體驗老手藝,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也是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的第10個年頭。今年,閃電新聞特別推出《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奮戰在一線》《蹲點Vlog》等新春走基層系列策劃。通過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挖掘山東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等工作中破解痛點、堵點、難點的典型做法和典型故事,展現「重點工作攻堅年」,山東各地的敢於攻堅克難的勇氣,新舊動能轉換新成果和新成就。
  • 【新春走基層】大年三十: 一桶方便麵溫暖回家路
    【新春走基層】大年三十: 一桶方便麵溫暖回家路 2019年02月04日 20:27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進入深山釣魚,釣上不少魚,是苦花魚嗎?很好吃的樣子
    就像深山中有不少溪流,魚也多,但因為太遠了,很多人都放棄了。山裡釣魚,幾乎都是步行去的,而且一走就是好幾公裡,都是山路,又不能開車,所以也就心裡想想罷了。不過,因為有伴,他們組隊去山裡釣魚了。看他們的路程,是不是像徒步一樣呢?說實話,身上還背著釣具、吃的,確實很累。但既然選擇去了,那就堅持到底。
  • 【新春走基層】列車上的行李員——「寂寞」的守護者
    今天,我們的「新春走基層」帶大家了解一個在列車上沒人說話的「寂寞」崗位,認識一位長途列車上的行李員,看看他的不同春運路。
  • 新春走基層:喀什市「五保」老人關愛接踵來佳節倍暖心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喀什市「五保」老人關愛接踵來佳節倍暖心亞心網訊 (記者張治立)2月10日,記者來到喀什市城鄉社會福利供養中心採訪,看到了五保供養·光榮院、兒童福利院、殘障人士供養院、康復醫療樓等現代化建築。在五保供養·光榮院裡,一群老人正在商量除夕夜表演什麼節目。
  • 【新春走基層】自編自導自演 自娛自樂自嗨
    據石牛鎮雁門村黨支部書記安明富介紹,他們村搞這次春節聯誼活動,主要目的是歡迎農民工兄弟回家,讓他們感受親情的溫暖和家鄉的巨變,讓大家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 豢龍鄉農民春晚 連日來,梓潼縣豢龍鄉、許州鎮、黎雅鎮、石臺鄉、文興鎮、馬鳴鎮、定遠鄉等各地紛紛舉辦農民春晚,返鄉民工成為春晚舞臺主角,家門口的文藝大餐為全縣群眾送上了新春祝福。
  • 江西一河水質好轉:絕跡20多年「長嘴魚」回來了
    江西一河水質好轉:絕跡20多年「長嘴魚」回來了 2017-10-25 11:50:28來源:中國江西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深受溪釣愛好者喜歡,被譽為「清流女王」的苦花魚
    而最受溪釣愛好者喜歡的,當屬被譽為「清流女王」的苦花魚。苦花魚真正的學名叫多鱗白甲魚,多生活在海拔800~1200的高山溪流中,屬鯉科,高山冷水魚,衝勁十足是很多溪流愛好者最喜歡的魚種。它生長緩慢,十六公分以上的苦花需要生長三年時間左右,本人目前最高記錄23公分的苦花一尾,要找尋大苦花的蹤跡答案只有一個,激流旁邊的暗石處。
  • 「新春走基層」列車上的行李員——「寂寞」的守護者
    今天,我們的「新春走基層」帶大家了解一個在列車上沒人說話的「寂寞」崗位,認識一位長途列車上的行李員,看看他的不同春運路。早晨5點,值乘K15次列車的司乘人員就開始做登車準備,行李員馬源和另一名同事登上了列車最尾部的行李車廂,開始了將近60個小時的乘務工作。
  • 新春走基層·愛在萬裡邊關|他5年沒有回家過春節,與父母在內蒙邊境...
    編者按:鼠年新春臨近,為充分展示山東籍邊防民警舍小家、顧大家,戍守邊疆、維護穩定、服務大局的形象作為,山東綜合廣播策劃推出「愛在萬裡邊關」新春走基層系列活動。在內蒙古二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濰坊籍民警黃佰亭在等待著與年邁的父母團聚。
  • 家鄉的「苦花魚」一定要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才能存活
    小時候我在浙江松陽山坑邊長大,看著村裡的捕魚人或釣或叉,帶著滿滿的魚獲回家,羨慕的我們一幫小屁孩子兩眼通紅,可惜輪到我們上陣,又從不見大魚上鉤,倒是小蝦、泥鰍、黃鱔和小王八抓起無數,印象裡最深刻的一種魚,名叫「苦花魚」。
  • 南通連續多年向困難家庭贈送「愛心年夜飯」
    人民網新春走基層記者探訪得知,家住南通狼山鎮街道城山社區的顧媛媛一家7口人,有4人患病:母親身患宮頸癌,公公身患腎病綜合症,婆婆患有白內障和纖維腫瘤。四年前,丈夫楊華因高原反應造成多器官衰竭而長期臥病在床,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30多歲的顧媛媛一個人的肩上。「再苦再累都值得,4個人的病情都有所好轉。」她說。 由於一家4人常年就醫用藥,已經背負了二三十萬元的外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