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侵襲、氣候變化、人類捕殺、棲息地與食物的銳減……種種不利的因素裡,動物們永遠是夾縫之下的犧牲者。
文 |一雲
編輯 |陸英
運營 |一凡
遠方的危機
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下,一隻蒼鷺正站在廣闊的草灘前,氣定神閒地欣賞著眼前平靜的美景,面對過去車水馬龍,如今卻無一車經過的金門大橋,它仿佛若有所思。一位攝影師定格下了這罕見的一幕。在洛杉磯因為疫情封城之後,這隻原本遠離人群,棲息野外的鳥兒,在整座城市停擺之後的寂靜中,尋找到了獨屬於它自己的一大片草灘。
同樣的奇景也出現在封國後的義大利。人們驚訝地發現,窗外的威尼斯運河裡,河水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澈,不僅看得見過去被汙泥遮蔽的河床,還能清晰地看見那些自如穿梭其中的小魚兒。
之所以稱之為奇觀,是因為在過去,威尼斯水城的汙染人盡皆知,就在去年的一次河水清理行動中,多位貢多拉船夫潛入河中,不過幾天,就打撈出了2.5噸垃圾。這裡原本完全不可能是魚兒們的棲身之所——因為過去從未見過,驚喜中的人們還不知道以何種學名稱呼這些運河的小主人們,只是紛紛拍照記錄這一難得的場景。
距離威尼斯不遠的羅馬也出現了久違的朋友。著名的特萊維許願池宣布不再對遊客開放後,這個人山人海的網紅自拍地成為一對水鳥夫婦的棲身之所,它們悠閒地在池中戲水,仿佛早已下定決心,要在那裡安家。日本奈良的小鹿們,也在城市陷入寂靜之後,紛紛從原本的奈良公園大本營中飛奔出來,來到奈良市中心,在城市道路旁的草叢裡,旁若無人地覓食。
▲ 奈良的小鹿們跑出公園,來到馬路上覓食。圖 / 視覺中國
魔幻的場景同樣發生在中國。封城初期的武漢,一個途經高速公路的乘客就意外地在一個夜晚偶遇了一隻飛奔在公路一側的野豬。在他記錄下的那段視頻裡,那隻野豬不知是出門覓食,還是純粹想在幾乎無人的大道上逛逛,它一路奔騰向前,沒有回頭。在幾百公裡之外的雅安寶興縣的315過道上,經行而過的當地人也意外發現,一隻胖胖的野生大熊貓在國道旁邊自在遊蕩;東北的吉林,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的還有那只在世界範圍內瀕臨滅絕,前所未見的金雕。
正如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在微博上發表的呼籲,此次疫情的爆發,讓我們重新反思與野生動物相處的方式。這些罕見的野生動物的身影,不禁讓人想到:這樣的場景我們是有多久沒有見過了?
然而,動物與城市、與人類這樣看似和諧共處的場景只是偏安一隅。放眼到全球,動物學家們發現,近期,許多地區偷獵野生動物們的活動數量正在增多。在南非,至少有9頭犀牛被偷獵;在柬埔寨,4月份的一起鳥類偷獵事件中,3隻珍貴的巨䴉——柬埔寨的國鳥被毒殺;5月的印度昌迪加爾,一隻孱弱的豹子被困在了水池中,它落入了人類鋪設的陷阱裡,前爪被夾斷,身上多處負傷。當野生動物救援人員將它送到附近的動物園搶救時,它已經因為傷勢過重,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些生活在動物園裡的野生動物們也未能逃過一劫。在德國北部,一家因為疫情而面臨經濟危機的動物園無力再給動物們購買食物,為了生存下去,他們不得不給至少700多隻動物實施安樂死;韓國的一家小動物園,受疫情影響的飼養員們也紛紛離開了崗位,目前只留下了4個人照看整園的動物。
病毒侵襲、氣候變化、人類捕殺、棲息地與食物的銳減……種種不利的因素裡,動物們永遠是夾縫之下的犧牲者。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全球生態系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多達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刻都嚴峻。在全球590萬種陸生物種中,有50萬物種沒有長期穩定的棲息地,正面臨著生存困境,如果它們的棲息地問題得不到改善,它們也將面臨滅絕的威脅。
▲ 2020年2月,肯亞草原上的一隻羚羊。圖 / 視覺中國
因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20年定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我們亟需採取緊急行動,遏制生物多樣性的損失。」
有限的認知
而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可能的角落,為野生動物保護所做的努力時刻在發生著。
邁克 岡頓是BBC Studios的紀錄片製片人,但多年來,他在倫敦的日子寥寥無幾,人們看到他時,他常是戴著一頂草帽,站在拍攝監視器後邊觀望,在他身後,有時是葳蕤繁盛的熱帶雨林,有時是茫茫無野的非洲草原,有時也可能是南極大地上的一片蒼茫。
他的作品之一,《地球脈動2》或許是豆瓣上評分最高的一部紀錄片,9.9分,有4萬多位觀眾看過。在一則拍攝手記中,他曾經講述整個團隊追蹤一隻野外大猩猩的日常:從每天早上4點起床出外景開始,團隊整天跟在動物們身後,走到傍晚,走到天黑,有時候天氣不好,他們或許會走上整整24公裡。而他們每個人身上,還需要扛著80多公斤重的設備,同時還有負壓在他們身上的40度的高溫。
不為人知的努力背後,是呈現在熒幕上的那些動物們的野性、競爭與鬥爭,當然還有最本真的愛。那些獨自守護孩子的母獅子,儘管自己骨瘦如柴,但仍然把食物留給孩子,單獨與強壯的敵人廝殺;灼熱沙漠中的無名沙雞,為了給窩裡的雞仔取水,每天飛翔200公裡,隨時與勁敵對峙,隨時可能斃命,但卻天天如此,從不退縮。
岡頓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對帝企鵝夫婦。那時正值企鵝們漫長的繁育期,通常企鵝們會平靜地站在南極的大陸上等待新生的降臨。但岡頓與攝製組卻意外發現了一隻進度超前的雌性企鵝,它的腹部早早隆起。這是通常企鵝們在孵蛋之後,為了避免蛋在冰面受涼,將蛋放在自己腳背上、再用腹部「蓋住」的常見動作。但近距離拍攝後,岡頓卻發現,它的腹部下方其實是一隻蛋形的雪球,它大概是發現了這個雪球,決定在酷寒的冬日到來之前先練習練習。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刻,但它凸顯了企鵝們所處的艱難環境——企鵝們想方設法地,確保在地球上最殘酷的冬天裡,它們的蛋能夠成活。」岡頓說。
▲ 《地球脈動》中,被鏡頭記錄下來的可愛企鵝們。圖 / 《地球脈動》第二季截圖
這是令這些動物保護者感動又無奈的時刻。在動物們的質樸與美好背後,危機卻無處不在,來自環境的惡化,來自獵手的追捕,來自急轉直下的野外生態。他們看到,海豹為了救助冰面上受凍的人類,會爬過來,用體溫救活他們,但後來捕獵者利用了海豹的善良,待它靠近,就用棍子下手,奪走它的外皮;他們也看到,為了躲避人類的殺戮,大象們把剛剛萌出的牙齒狠心撞斷,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同樣為了躲過人類對於鹿茸的渴求,馴鹿們自毀其角……
在中國,前果殼網主編花蝕也在做著相似的努力。儘管作為一名新媒體科普博主,他的工作大部分可以在辦公室、在電腦前進行,但一年中總有一些時候,他都隱沒在野外,與動物們見面。對於動物的熱愛開始於他的第一次野外採訪,那是野外的清晨,他端著碗在基地門口吃飯,長臂猿悠揚的叫聲在山谷裡傳響迴蕩,他從此迷上了那種體驗。
為了給讀者們普及更多的動物知識,他也獨自走遍了國內外各式各樣的動物園,對它們如數家珍——比如新加坡的動物園是他在亞洲範圍內最喜歡的,那裡有全世界第一個夜間動物園;莫斯科動物園早年有許多創新的點子,比如國內動物園裡的熊山與坑都是學他們的。
但是,在紀錄片、科普文章之外,人們與野生動物親密相處的機會十分有限,而野生動物的處境依然危機四伏,比如有一次,花蝕在廣州打車時就聽到這樣的故事,有次乘客讓司機送他到某動物研究中心,但目的地實際上是一家野味館;比如一次花蝕在菜市場暗訪,卻在那裡遇見了他過去從未見過的眼鏡王蛇。
在有限的文字、畫面、視頻中,人們似乎無法意識到,動物們是人類最親密的夥伴,它們智慧、通靈,正在遭遇危險,也同樣會有自己的哀傷。
5月22日是第2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聯合國定下這個日子的20年來,它一直被寄予希冀——喚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與認知。作為一家主張健康食品、關愛兒童健康成長的肩負社會責任的企業,伊利QQ星在今年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為小朋友們提供足不出戶,卻能與非洲小動物們親密互動的珍貴體驗。
▲ 動物和人的互動總是妙趣橫生,讓人驚喜又感動。圖 / 《地球脈動》第二季截圖
與小動物面對面
5月22日,非洲的奈洛比國家公園,一輛暗黃色的越野車正緩緩地行進在樹林之間。來自伊利QQ星的主持人,正帶領著兩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小朋友穿行,等待著與野生動物們的偶遇。
奈洛比國家公園是非洲的第一家野生動物園,公園對外開放,動物們來去自由。在120平方公裡廣闊的熱帶草原和林地裡,棲息著羚羊、斑馬、獵豹、金錢豹、長頸鹿等野生動物。這個國家公園還有著名的動物孤兒院,那些被遺棄的、帶有傷病的動物們將在這裡接受治療,重返大自然。
主持人介紹,在過去,眼前的那些角馬每年都會從內畢羅出發,遷徙到吉力馬札羅山腳下棲息,來年再回到公園裡。然而最近半個世紀,城市化的變遷已經讓它們永遠失去了這條遷徙之路。
這一天,9635公裡外的中國,小朋友們也通過雲連線的形式與當地的野生動物們進行了一場親密互動。奈洛比的夏天已經來臨,坐在越野車上,他們看見了一隻巨大的蟒蛇優哉遊哉地伏在草叢間;兩隻野生羚羊正在認真地用鹿角比拼,要在這一天分出勝負;長頸鹿伸著長長的脖子,高聳在雲間,足以窺見遠方一大片廣闊的平原。
▲ 雲連線中的動物們。圖 / 視頻截圖
這些都是小朋友們過去從未見過的動物,在伊利QQ星發起的雲連線中,通過動物邂逅、動物救護和動物近距離互動等方式,兩個國家的小朋友們共同參與到了保護動物的雲守護當中,在認識新朋友的同時,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動物保護的意義。
隨著越野車駛向叢林深處,雲連線的信號偶爾出現卡頓,但小朋友們卻還在耐心觀看。「你們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只野生獅子嗎?」主持人向他們提問,有的人說10萬隻,有的人說8萬隻,但最終的答案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只有2.7萬隻。而在「雲」連線前線的奈洛比,伊利QQ星主持人和小朋友在動物孤兒院裡遇見了一隻年輕的獅子,這一天看到這麼多陌生人,這隻獅子還有點畏生,伏在地上把頭別在一邊。動物園負責人對著屏幕另一邊成千上萬的孩子們說,最好的動物保護就是與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並給它們足夠的空間與食物。
除此之外,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一天的雲連線中,伊利QQ星還攜手中國駐肯亞大使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在「守護自然,共建和諧生態」的活動裡,進行了肯亞野生動物保護捐贈行動。伊利QQ星共捐贈了總價值達456萬肯亞先令的物資,用於幫助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並幫助肯亞度過目前的艱難時期。
同時,這次活動首次實現跨國「雲」連線,促成四方領導人線上公益會談。連線時,伊利集團進行了《2019伊利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英文版與《2019伊利集團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的發布,分享了伊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展和成效。
而這場雲連線背後,則是一個企業,在關注兒童健康成長的事業上付諸的努力。伊利QQ星所在的兒童乳品市場,一向競爭激烈、不斷迭代,但它們不滿足於製作好產品,而是關注從孩子抓起的公益倡導。這一次,面對著當下疫情,人與動物關係成為緊要問題之時,伊利QQ星用自己的方式交出了一份答卷,體現了他們以「專注兒童成長」為核心價值的初心。這是一份心懷未來的希冀,如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先生在發言中所言:「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為了把一個完整的世界交給下一代,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心存未來的視角,培養兒童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知,讓這項工作能夠代代相傳、久久為功。」
▲ 點擊視頻了解伊利QQ星為人與動物的關係做了哪些努力。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