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生成器"成熱門下載工具 挑戰"實名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5日 16:25 來源:北京晚報
輸入簡單的幾個條件,按動一下滑鼠,一連串的身份證號碼便可以輕輕鬆鬆地搞到手。最近在不少網站上,一種名為「身份證生成器」的軟體,成為不少網民爭相下載的「熱門」工具。目前,越來越多的網路遊戲和網上論壇,正在要求網民進行「實名制」註冊,網路遊戲、網上論壇和博客即將實行「實名制」的消息,也已流傳了一年時間。然而在網絡技術的挑釁之下,尚未出臺的各種網絡「實名制」,便已遭遇尷尬。
未成年人苦求「身份證號」
「我最近要註冊一個網路遊戲帳號,誰能借我一個身份證號碼啊?」在自己經常光顧的網上某論壇裡,網民「小魚」發出一篇求助帖子。短短5分鐘之後,便有「高人」跟帖指點他說,可以下載一個「身份證生成器」,並且將下載連結也提供給他。記者在「小魚」想玩的遊戲官方網站上看到,在玩家註冊帳號過程中,必須要輸入自己或監護人的身份證號碼。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要求,為何「小魚」還要向網友求助呢?
「我今年才14歲,是瞞著家長玩遊戲的,可要是沒身份證號碼,就不能註冊遊戲帳號。」「小魚」在網上告訴記者,他還用這個軟體幫助不少同學也註冊了遊戲帳號。除了像「小魚」那樣用這個軟體作為網路遊戲的「進門證」,不少網民更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使用該軟體。「我不習慣在網上留下真實資料,總擔心會被別人濫用。」25歲的網民李耿認為,在網上使用虛擬身份交流,可以避免現實的約束,「更酷,也更有趣!」
港臺身份證號也可「造」
「小魚」的情況已非個案,這種軟體平均每天的點擊下載量有上千人之多,而在網上搜索關鍵詞,可以找到970多個不同「身份證生成器」的軟體下載地址或相關連結。「其實這種軟體早在3年前便已存在,但主要在我國的港臺地區和韓國流行」。有IT業內人士介紹說,如果不是國內近年來準備實行更加嚴格的網絡監管措施,這種軟體也不可能在國內泛濫開來。
打開一個「身份證生成器」的界面,在其使用說明中顯示,這個軟體不僅能夠生成國內第一代和二代居民身份證的號碼,還能夠生成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和韓國的身份證號碼。「韓國已經實行了『實名制』,要是登錄韓國伺服器玩遊戲,就必須使用當地的身份證號碼。」有玩家在論壇裡解釋說。記者嘗試著輸入了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出生日期1982年12月16日、性別男等信息,馬上便得到一個編號為「11010219821216××54」的身份證號碼。
假號與真身份證「撞車」
公安部一位技術人員分析說,「身份證生成器」炮製身份證號碼的原理並不複雜,很可能只是根據一定的編排規律,由程序自動生成號碼。但他同時提醒說,從技術上來看,這種由軟體生成的假號碼,很可能會與現實存在的真身份證號碼發生「撞車」。「比如你的身份證號碼被軟體生成出來,一旦有人使用這個號碼發布違法信息或從事違法活動,那麼很可能也會給你本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極可能存在的技術隱患,已經令一些市民開始感到不安。「網上購物、網上交易和虛擬財產買賣已非常普遍,但網絡世界本來就缺乏面對面交流的安全感,如果網民的真實身份得不到有效的核查,一旦有人利用我的身份證號碼進行詐騙,那就太可怕了!」某交易網站的網絡賣家少華非常擔心。而即使是那些正在使用「身份證生成器」的網民,也感到有潛在危險:「這不是侵犯我的權益嗎?我可不願意替別人背黑鍋。」
網遊公司無一驗證真偽
既然網路遊戲和一些網站已開始要求網民登記身份證號碼,對於這些號碼的真實性,遊戲公司和網站是否會進行核對呢?在一個武俠類網路遊戲的官方網站上,記者嘗試著輸入了一串剛剛用「身份證生成器」編排的假號碼,沒有經過任何核查的步驟,便成功地註冊了一個遊戲帳號。
「這個號碼非常重要,但如果您不願意輸入真實的號碼,其實也沒有太大關係。」該遊戲公司的客服人員承認,從未向公安部門核查過玩家輸入的身份證號碼。「只有當玩家遇到盜號等糾紛時,才會用到身份證號碼,作為個人身份的憑證;哪怕您胡亂輸入一串號碼也無所謂。」如此看來,這家遊戲公司對網民提出的「實名制」規定,實際上完全是形同虛設。
作為國內惟一提供身份證核准業務的機構,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負責人有些無奈地表示,至今沒有任何一家網遊公司向該機構提出過核查網民身份證號碼的申請;而進行過身份證號碼認證的網站也寥寥無幾。「其實只要網站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完全可以實時核查身份證號碼,不會延遲用戶的使用。」這位負責人認為,網站和遊戲公司並不熱心核查網民的身份證號碼,可能和網絡「實名制」遲遲未出臺有關。
網民不待見「實名制」
從去年以來,相關政府部門正在醞釀「實名制」的消息便不絕於耳,但時至今日,尚無一個「實名制」真正得以實施,倒是被用來應對「實名制」的「身份證生成器」之類的軟體提前打了埋伏,不能不說是一個尷尬。
目前,網絡的「虛擬性」已在網民意識中根深蒂固。有調查數字顯示,超過40%的用戶反對實行網絡「實名制」。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秘書長黃澄清認為,一些網民在網上感受到了一種沒有限制、缺少問責監督的自由,所以他們不接受實名。另外,個人隱私的安全性問題,也是很多網民拒絕接受「實名制」的原因。一些正在使用「身份證生成器」的網民認為,一些網站的誠信程度也不怎麼樣,如果網站將其真實資料外洩,或作為商業信息轉賣他人,便是對自己權利的侵犯。對此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推行網絡「實名制」的同時,必須建立起完備的身份核查體系、第三方監管體系和問責制度,而不能簡單地一蹴而就。
「生成」身份證涉嫌犯法
面對社會各界的種種爭議,「實名制」的推進步伐明顯遲緩,而對於正在使用「身份證生成器」的網民來說,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這種行為本身便可能已觸犯法律。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使用「身份證生成器」的行為,涉嫌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這已經觸犯了2004年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按照相關法律條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可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
儘管處罰力度並不算嚴重,但喚醒虛擬世界的網民重返現實社會,其警示作用不容忽視。RJ028
緩慢前行的「實名制」
網絡實名制:2005年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文件中,首次提出實行「網絡實名制」;2005年7月騰訊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對QQ群的創建者以及管理員開展「實名制」登記工作,但隨後不了了之。今年11月28日傳出消息,新形式的「網絡實名制」即將推行,用戶在網站註冊時需要提交身份證、必要證件和真實姓名等資料。
博客實名制:今年4月,由19家網站推行的《博客公約》正式出臺,這份自律公約明確了博客作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但並未觸及「實名制」;10月傳出消息稱,信產部已委託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政策與資源工作委員會「博客研究組」開展「博客實名制」的研究,研究成果將提交信產部供決策參考。
手機實名制:2005年8月垃圾簡訊大量泛濫,信產部開始醞釀實行「手機實名制」。今年10月傳出消息,稱「手機實名制」的指導意見和管理規定目前已經制定完畢,但並未提及實施時間。 (作者:周健森)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