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多詐騙簡訊來自170/171號段 涉及多種熱門詐騙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統計顯示,近期的惡意詐騙簡訊中,有近44%來自170/171號段。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新號碼、資費低門檻、實名制不力等因素,是目前垃圾簡訊甚至詐騙信息更「傾向」於選擇利用170/171號段的主要原因。

  工信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虛擬運營商在一個月內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並將自查自糾情況形成書面報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通知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對自查自糾結果開展抽查,對抽查發現仍然存在問題的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有分析指出,在首批試點運營已超過兩年、虛擬運營試點單位有望正式獲發牌照之前,工信部的相關通知,或可視為對移動轉售領域中目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要求。

  現狀

  四成多詐騙簡訊來自170/171號段

  日前發布的騰訊手機管家調查顯示,近期的惡意詐騙簡訊中,有近44%來自170/171號段。

  上述調查中的大數據顯示,3月10日至3月16日以來,利用171開頭的手機號發送詐騙簡訊、推廣簡訊的數量持續攀升,3月16日迎來爆發高峰,全國受影響用戶超過476萬人次。安全專家佟永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過170、171號段發送的詐騙簡訊中,內容涉及到銀行匯款、賭博、發票、信用卡等熱門詐騙類型。

  另有數據同時顯示,今年一季度,伴隨虛商用戶的快速增長,虛商垃圾簡訊、詐騙簡訊的投訴量也大幅上升,雖然環比下降了40%,但投訴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5%。

  問題

  不法分子鑽實名制的空子

  工信部在此次發布的《關於加強規範管理 促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中指出,「近期,移動轉售號碼實名登記工作落實不到位,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和通訊信息詐騙等問題突出」。

  針對「170號段」近期存在的被不法分子利用從事垃圾簡訊傳播和通訊信息詐騙的問題,行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轉售企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管理措施尚不完善,實名制落實不到位,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相關負責人坦言,虛擬運營商被打上詐騙等標籤不利於行業發展,更影響了170號段用戶的合法權益,工信部將繼續支持虛擬運營商依法依規發展,同時要加強監管,做到放管結合,放而不亂。

  據了解,工信部已在宣傳管理、細化措施、加大查處等三方面採取了多種措施。繼4月初約談部分實名制落實不到位的移動通信轉售企業之後,再次發出5月督促整改的要求。

  調查

  郵幣市場內可「匿名」買卡

  北青報記者昨日在一家知名虛商的官網上看到,其中一款產品,170卡售價30元,五月特惠全國包郵,無套餐、無漫遊、語音低至9分/分鐘,同時每月贈送60分鐘通話。在淘寶網,另一種無漫遊零月租,月最低消費7元的170手機卡,原價30元促銷只要15元。激活後次月還會贈送15元話費。

  在昨日調查中,北青報記者看到,包括上述虛商的官網以及多家淘寶店鋪,都要求買卡提供身份證信息。其中一家店鋪以大寫條幅提示:「不能提供身份證或身份證遺失者勿拍」。

  線下方面,此前有網友表示,在郵幣市場的店鋪內,可以買到價格便宜的170/171卡,只需要拿張複印件就可以,店主並沒有要求身份證原件。

  不過,北青報記者昨日走訪多家街邊郵報廳,諮詢是否有不用證件、已激活的170/171卡,攤主均表示,「沒有證件不行,開卡風險太高已經不做了」。

  分析

  騙子選擇手機卡號一般為短期、用過即拋型

  究竟什麼是170/171號段?詐騙簡訊或者騷擾電話為何「青睞」這一號段?相關專業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170號段是虛擬運營商的專屬號段。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核發虛擬企業運營商牌照。2014年5月起,「170」號段陸續對外放號。

  據了解,根據「170」號段前4位可以用來區分與虛擬運營商合作的基礎運營商。從初期的分配碼段來看,中國電信是1700,中國聯通是1709,中國移動是1705。此後,工信部又向中國聯通等補充核發數千萬新碼號資源,用以支持虛擬運營商開展業務,171號段也被納入虛商的使用範圍。

  通信行業獨立分析師付亮認為,新號碼、資費低門檻、實名制不力等因素,是此前垃圾簡訊甚至詐騙信息更「傾向」於選擇利用170/171號段的主要原因。

  付亮分析指出,詐騙分子在選擇手機號卡時,使用方式一般都是短期用,用過即拋棄。因此大多會選擇新號碼。

  與此同時,基礎運營商的碼號資源往往都是經營多年,很難有整段投放的新號碼的情況,因此,從用戶感受看,170/171新號段的問題會更顯集中。

  另外從資費上看,一些虛商產品無月租或者月租低至幾元錢,一些流量使用時限相對靈活,還有一些語音資費更便宜。相對而言,基礎運營商的號卡套餐對於使用周期、套餐最低月消費等都有相對較高要求。對於犯罪分子而言,往往會選擇成本更低的工具。

  在上述情況下,如果對於實名制管理要求不嚴,無疑更會加重相關號段不良信息相對集中的現象。

  舉措

  虛商要求線上辦卡須上傳身份證照片

  據了解,針對近期移動轉售號碼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和通信信息詐騙等問題突出的現象,工信部此次通知整改要求,轉售企業依法依規經營、嚴格落實實名登記,加強對實體和網絡代理渠道的監督管理,嚴格代理渠道的準入條件,為代理渠道配發統一標識,禁止籤約代理渠道擅自發展下級代理。

  除了要求轉售企業補上實名制登記這個漏洞之外,為了防止電信詐騙侵害網絡環境,工信部還要求企業要建立實名登記定期自查制度,健全防止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以及通訊信息詐騙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

  企業方面,北青報記者昨日從蝸牛移動獲悉,作為目前發展最為活躍的虛商之一,蝸牛移動日前宣布其線下渠道將統一配備授權牌、二代身份證閱讀器,要求售卡時必須通過二代身份證閱讀器核驗、自動錄入用戶身份信息;同時通過線上渠道辦理入網手續的,也必須進行身份信息核驗,要求用戶上傳身份證正、反面及本人持證照片,在接收快遞時還需出示身份證原件並提供複印件作為回執。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虛擬運營商用戶規模已超過兩千萬。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嚴格規範實名制等舉措,有望使備受關注的170號段騷擾詐騙電話得以從源頭治理,從長遠看是行業發展的利好。

  文/本報記者 任笑元 圖示製作/王慧

相關焦點

  • 垃圾簡訊詐騙屢禁不止 普遍撒網願者上鉤(圖)
    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何廣平在接受採訪時說,此類犯罪作案成本低,是「普遍撒網、靜待收穫、願者上鉤」,參與犯罪人數多,但打擊取證難度大,這導致簡訊詐騙犯罪屢禁不止。  詐騙簡訊來自何方?據警方介紹,犯罪分子只需通過地下渠道購買一個簡訊群發器、數張簡訊卡,事先準備一張銀行卡就能實施詐騙犯罪。這種「廣撒網」所需費用不足1000元,一旦得手所得贓款則是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九頭蛇」,如何實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去年以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開始大量使用對公帳戶轉移贓款,逃避打擊。「幾乎每一起案件都涉及對公帳戶。」多地辦案民警告訴記者,在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團夥間,有一個形象的說法:誰掌握的對公帳戶最多,誰的資金就最安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為何「青睞」對公帳戶?記者採訪多地公安民警了解到,電信詐騙涉案對公帳戶往往分散在全國各地,查詢周期長,經常是查清資金流向後,資金已被轉走取現。
  • 詐騙簡訊別上當
    近日,多位讀者反映收到上述內容的簡訊。高速ETC部門提醒,此簡訊內容是假的。此類簡訊往往以各種說辭欺騙、誘導車主點擊連結後填寫認證信息,進行詐騙。  不法分子往往以「高速中心」「高速ETC」「車輛中心」等名義,冒名發送需要認證連結的詐騙簡訊,涉及內容包括提示帳戶凍結、認證失效等。
  • 網絡詐騙話術曝光:「軍師」搜集案例預設多種套路
    你也許接到過類似的電話,收到過這樣的簡訊……但肯定想不到,這些信息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騙局。  近日,江漢警方通過深度摸排,順線追蹤,成功打掉兩個以提升「微粒貸」「螞蟻花唄」等網絡貸款額度為名,收取保證金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抓獲涉案人員33名,清繳作案電腦20臺,手機50餘部。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兩起詐騙案件的查處過程中,警方還發現詐騙團夥用於培訓的「話術大全」。
  • 陳士渠解析10種高發詐騙,提醒市民防騙需做到「四要四不要」
    騰訊「守護者計劃」負責人朱勁松表示,「提高全民的防騙意識,同時憑藉大數據技術優勢為全民參與反詐騙提供平臺,形成對電信網絡詐騙全民共治的態勢,是打贏反詐騙戰役的關鍵。」防詐騙市民須做到「四要四不要」在公開課上,具有多年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經驗的陳士渠結合電信網絡詐騙的普遍套路,為群眾總結了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四要四不要」。
  • 簡訊詐騙?這個團夥被日照檢察機關「一窩端」!
    許多人都收到過類似簡訊,有的人沒仔細辨別真偽就匆匆點開驗證,從而落入了犯罪分子設好的詐騙陷阱。近日,日照市莒縣人民檢察院就辦理了這樣一起審查批捕案件。 2020年11月11日,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報案人稱其被騙。在案件偵破過程中,一條完整的簡訊詐騙鏈條逐漸浮現。
  • 高仿微信公眾號「釣魚」詐騙!-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
    高仿微信公眾號「釣魚」詐騙!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娟、胡林果   「您小車的免年檢期限即將到期,可在微信公眾號線上年審。」日前,福建泉州許先生根據這條簡訊提示,搜索到名叫「福建車輛年檢」的公眾號,通過連結被誘導到一個網址,輸入了銀行卡號、發動機號、卡密碼及簡訊驗證碼,被騙走2000元。
  • 詐騙簡訊發到了刑警隊長的手機上,結果您猜怎麼樣了?
    最近有一夥嫌疑人自投羅網,竟然把詐騙簡訊發到了刑警隊長的手機上,結果您猜怎麼樣了?「尊敬的車主,根據國際最新條例,可為您免費申請一本國際駕照,回復0辦理,7個工作日內發出。」國際駕照就是可以在多個國家通用的駕駛證,這麼高大上的一個證件,真的是免費辦理嗎?
  • ...杭州道 簡訊平臺 發布者 簡訊詐騙 防火牆 帳號 網絡電話軟體...
    詐騙簡訊幹擾著市民的日常生活,如何來應對這些不法分子?一些市民想出招法教訓他們——整治騙子,有來就有「往」  東方網11月14日消息:近日,本報熱線接到不少市民反映,「免擔保貸款」、「銀行帳戶涉嫌洗錢」、「購房、車退稅」、「猜猜我是誰」、「非常6+1」等類型的簡訊詐騙問題又有抬頭。
  • 電信詐騙開始「量身定做「 警惕精準詐騙
    因此,最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相對呈高發態勢。因年底電商促銷火熱,公司資金往來頻繁,網購人群和公司財務人員要特別提防網購退費詐騙和冒充老闆詐騙。這些基於信息洩露所造成的精準詐騙讓人更加防不勝防。跟著「客服」指引,購物退款竟被扣萬元「雙11」、「雙12」,年底電商促銷是一波接著一波,網購人群也成了騙子重點捕獵的目標。
  • 網絡安全小黑板|如何防範網絡「微」詐騙
    當肖女士提出未發現 170 元退款後,對方以肖女士芝麻信用不足為藉口,要求其在「來分期」應用中操作。隨後,肖女士按照對方指示在該軟體上綁定了個人信息,不久後,她便發現「來分期」軟體界面上有 3400 元。實際上,「來分期」軟體上的3400 元屬於肖女士個人所貸錢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肖女士把 170 元扣除後,將剩餘部分當成對方公司「營業額」打給了「男客服」。
  • 幾個詐騙套路,多看看,千萬別上當!
    幾個詐騙套路,多看看,千萬別上當!另外,老年群體很容易成為詐騙犯罪團夥的目標,詐騙形式也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有的是理財投資,有的是購買保健品,有的是配合「專案調查」……老年朋友遇事要多留一個心眼,多與家人朋友商量,切勿貪小,保持冷靜,不要盲目輕信陌生人,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
  • 「謹防電信詐騙」鞏留驚現「Q仔詐騙」
    「人在家中坐、詐騙從天來」電信詐騙「Q仔詐騙」與「 網購退款篇 」俗話說「人在家中坐、詐騙從天來」近月內鞏留又發生兩起電信詐騙案分別為「網購退款詐騙」和「Q仔詐騙」大家有沒有緊張起來電信詐騙新套路,在這裡了》 第一種就講了「Q仔詐騙」「 Q仔詐騙 」案例:6月6日,鞏留縣居民金秀嫻(化名)在QQ上接到好友玲玲(化名)發送QQ信息稱:她朋友出事了,及需要用錢,但自己的銀行卡未綁定在QQ上,想讓金秀嫻先發給她,等會會通過網上銀行轉帳給金秀嫻。因金秀嫻與玲玲是多年好友,平時會互相幫忙資金周轉,就相信了對方。
  • 「反詐」進行時|「網絡詐騙」套路多,中國電信多措並舉為信息安全...
    在「反詐」工作中,中國電信與時俱進,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詐騙簡訊、詐騙電話、詐騙網站及惡意軟體等進行監控和攔截,全方位築牢安全防護牆。其中,在雲網融合方面,中國電信推出了雲堤·反資產仿冒欺詐服務,通過整合電信網絡的大數據能力、管道控制能力和安全防護能力,實現對仿冒欺詐網站的快速發現與攔截。從而使釣魚網站在電信網內呈現不可訪問的狀態。
  • 十大網絡詐騙案例,提醒家人朋友們注意!
    2、謊稱「中國人民銀行監製」的「紀念幣」不法分子通過某些網站和手機客戶端發布廣告,聲稱「央行首發」、「中國人民銀行監製」,涉及商品包括:開國大典紀念幣、大國崛起紀念幣、榮耀中華金銀幣等,有群眾被矇騙信以為真,遭受了經濟損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預警提醒,從未發行過、監製過以上商品。警方提醒:貴金屬紀念幣發行單位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央行每年會發布發行計劃。
  • 遭遇合同詐騙該怎麼報案?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 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籤訂合同的;(二) 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籤訂和履行合同的;(四)
  • 2018年十大網絡詐騙經典話術匯總|有人跟你這麼說話要小心了
    電話、簡訊、社交平臺……現下,越來越多與他人溝通的渠道成為詐騙分子的行騙平臺,騙子實施詐騙都是怎麼「開場」的呢?這一經典話術出自「賣茶女」類詐騙,詐騙分子往往偽裝成美女在社交平臺加好友,與受害人套近乎、聊天和談心,再以幫忙打理外公茶莊為由,撒嬌或者以外公病重博取同情,要求對方購買茶葉。
  • 交易貓-手遊類帳號詐騙(夢幻西遊)
    而生活中網絡詐騙也是處處可見,但是我遇到的大多數都是一眼可以識別的,比如某某通過手機號加了你微信,發了一堆可以讓你發家致富走向人生巔峰的話語。而今天,我在交易貓上遇到了一個說不上高端,但是也有點技術含量的詐騙,而且。。。我栽了- - ,所以把詐騙過程記錄下來,如果有遇到類似的,千萬別上當了。
  • 遏制簡訊詐騙制度將推出 可能限制個人開卡數量
    東方早報記者姜麗鈞  利用簡訊詐騙、電話套取銀行卡密碼等方式,誘騙受害人將資金轉入指定帳戶,此類案件的高發在今年上海兩會期間的政協提案中受到關注。日前,有關部門在答覆政協提案時透露,一系列遏制簡訊詐騙的制度規範有望推出,而針對提案中提出的「加強銀行卡申領的監控力度,限制個人開卡數量」的建議,有關部門將認真研究可實施方案。  今年兩會期間,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遞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在打擊利用通信手段實施違法犯罪的活動中,公安、金融、通信管理等部門應開展協同合作。
  • 買賣QQ號 專門詐騙大學生
    南充新聞網訊(記者 何顯飛) 湖南省3名男子,從他人處購買QQ號,專門添加大學生為好友, 並將該QQ號出售給犯罪分子, 用於對大學生進行詐騙。日前,高坪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對從事詐騙和出售QQ號的兩名男子進行了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