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騙子也想狠撈一筆回家過年。因此,最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相對呈高發態勢。因年底電商促銷火熱,公司資金往來頻繁,網購人群和公司財務人員要特別提防網購退費詐騙和冒充老闆詐騙。這些基於信息洩露所造成的精準詐騙讓人更加防不勝防。
跟著「客服」指引,購物退款竟被扣萬元
「雙11」、「雙12」,年底電商促銷是一波接著一波,網購人群也成了騙子重點捕獵的目標。市民黃女士接到一通來自電商平臺客服的電話,稱黃女士買的鞋有質量問題,要對其進行賠償,掃了對方發來的退款二維碼,並在頁面輸入了自己的銀行卡號和驗證碼。客服讓黃女士發送了一條簡訊後,黃女士緊接著就接到提示說銀行卡被扣款9900元。黃女士追問原因,客服也表示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又讓黃女士打開屏幕共享功能,指導其操作退款。沒想到,錢沒退回來,反而又被刷走上萬元,黃女士這才發覺上當了。
一個企業微信群,除了會計全是騙子
小鳳是一家公司的會計。一天,一個名為公司老闆楊總的微信申請加她為好友,對方頭像正是楊總,小鳳哪敢不同意?隨後,楊總又把小鳳拉進了一個五人的微信群。小鳳一看,群裡面另外四人的帳號資料與公司幾個領導的一模一樣,小鳳便以為是公司幾個領導建立的臨時會話群。「老闆楊總」要求小鳳儘快向一個外省銀行帳戶轉帳,小鳳按照指示,分三次向該銀行帳戶共計轉帳140萬元。很快,小鳳被老闆楊總叫到辦公室詢問幾筆資金轉帳的情況,說明轉帳緣由後,楊總表示從未組建什麼微信群,也沒有要求小鳳向外省銀行帳戶轉帳。
#網警提醒#電信網絡詐騙這些年不斷花樣翻新,針對各個年齡段,不同人群都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詐騙手段,可以說已經是「老少鹹宜」。早期的電信詐騙還是漫無目的廣撒網,而現在,像網購退款詐騙、冒充老闆詐騙等高發和容易得手的電詐類型幾乎都是精準詐騙,而這與公民個人信息洩露問題密切相關。公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陌生電話簡訊不要輕信,也不要貿然點擊簡訊連結。一個人的手機通訊錄被盜取,所有聯繫人都可能成為騙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