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愛說話,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主要和三方面有關別忽視

2021-01-11 C媽學堂

文丨C媽學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前幾天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表示自家孩子又因為上課說話的原因被老師訓斥,回到家裡哭鼻子。

而老師也隨即將電話打來告訴家長說:「以後再這樣,還不如退學算了」。

聽到這樣的話,閨蜜內心也是非常的生氣的,但是看到孩子本身的狀態,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在一開始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驚訝,因為她家孩子表現出來的內向態度,是我們大部分朋友都公認的。

孩子正常情況下在和別人相處時,基本上都不是那個會主動說話的人,所以,在我們的想法之中,這個孩子在教室裡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是最為沉悶的那一個。

沒想到竟然還會因為說話的原因,而導致被叫老師,難道這種情況不是應該發生在比較外向的孩子身上嗎?

最後又和閨蜜聊了關於她孩子的問題,建議她先去詢問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要隨意的下決定。

當然,我們相信自家孩子喜歡說話這一件事情,可能每一位家長都曾遇到過,如果較為嚴重影響到了其他人,老師必然會選擇打電話告訴家長,並且表現出來不滿的情緒。

實際上,我們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之中,一定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而想要去解決孩子身上存在的這個問題,父母也應該了解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同時認識到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從而考慮方式解決。

01孩子上課愛說話,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之前和一個幼師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表示現在對於幼兒園或者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不懂得自己所處的環境,甚至會出現這種過分的行為。

由此也可以分析得知,孩子上課愛說話主要和以下幾方面有關。

1)受到周圍同學的影響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閨蜜的孩子並不是外向性格的人,所以他說話很有可能是因為周圍同學的影響。

在我們上學階段必然也有這種人的存在,那些孩子他們性格外向,總是能夠挑起讓大家都感到有想法、有興趣、有討論點的話題。在課堂上一群人也就開開心心的談論,而沒有顧及到自己所處的環境。

2)孩子本身想要表達的欲望

除了我們所說到的周圍人群影響之外,其實還有自身想要表達的欲望存在。孩子在進入一個新環境之後,有別於在家裡面的熟悉感,這種陌生環境也會讓孩子充滿好奇心。

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不可避免的會和周圍人進行一定的討論,不管是內向孩子,還是外向孩子,長時間的相處也能讓他們不斷的加深這種討論的狀態,從而變得越來越明顯。

3)孩子不懂得規則遵守

或許在家裡面孩子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說話有什麼影響,而進入幼兒園之後,即使老師給孩子表明上課不能說話,但是他們的行為還是不受控制。

因為內心對於規則沒有一個較強的遵守觀念。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畢竟無知者無畏。

02上課說話是小事,但是卻折射孩子「失控」的人生

我們上面分析到了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好像都能有理由解釋,並且父母也可以去原諒孩子,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成長。

上課說話是小事,但是卻表現出來孩子有可能出現一種失控的人生。如果父母不加以教育,只會對他們產生越來越大的傷害。

特別是這種行為沒有被父母老師引導,等到慢慢長大之後,習慣也無法快速改變。

①忽視老師的存在

在一個環境之中,必然有一個絕對權威的領導人。家裡面就是爸爸存在,他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而在教室裡面,老師就是決定所有事物的主權者。孩子在家裡面會怕爸爸,這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忽視自己爸爸的影響力,而在學校即使老師在上課他們也沒有考慮到這種情境,就算是對於老師的存在的忽視。

試想一下,這種所謂領導者的存在都能被孩子忽視,那麼他們長大之後如果習慣沒有被改變,是否就成為一個過分自由散漫的人呢?這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

②忽視對於別人的影響

人本身就是一個群體交流的存在,所以孩子也可以和周圍人進行交流,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絕對不是僅僅只是你和我。

而是你我周圍一群人,所以當孩子表現出來上課說話的情形,就已經影響到了他人,我們如果有這種照顧他人情緒的公德心,就不應該表現出來上課說話,影響他人學習的行為動作。

小時候上課說話,長大了到公共場合還不注意規定,那麼就有可能被別人說沒素質、沒教養。

③忽視父母對於他的囑託

父母讓孩子在學校之中「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為了給他們未來走向更好的人生鋪墊,表達了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

可是孩子如果每天上課說話,還被老師叫很多次,這豈不是就表現他們不專心的態度?

當孩子內心已經對父母的話語沒有敬畏心,而有比較自我的選擇,其實也會影響到他們對父母的尊重,同時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沒有較好的把控。

特別是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所養成的生活習慣會延續一生,父母也需要慢慢的糾正。

03想要孩子上課專心,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

之前和鄰居文文聊天的時候,他也表示自家孩子之前上課說話總是被老師訓斥。有些時候自己每隔一天都會接到老師的電話,說的也是同一件事情:「你家孩子上課又說話,能不能回家管教一下,再不這樣我可要給他調座位了。」

後來覺得孩子的行為太過分,要是再不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會影響到學習性格人生,所以她丈夫回來也是非常的生氣,訓斥不夠還進行了棍棒教育。

沒想到孩子表現出來的自卑狀態軟弱狀態延續了很久,孩子再也不說話了,但是性格卻也是讓父母感到十分的恐懼。

從上面的行為之中我們也可以得知,或許棍棒教育並不能解決任何的問題,如果父母嚴厲的訓斥孩子,或者是選擇棍棒教育都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極端的方式也可能會影響孩子性格。

所以,我們想要讓孩子減少上課說話的可能,必須懂得迂迴勸解,畢竟或許孩子他現在的行為,並不受自己的意識控制。

1、讓孩子認清楚自己對於別人的影響

很多父母現在讓自家孩子在三歲以後,就進入了幼兒園學習,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外界事物較為好奇,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轉移注意力,和別人的交談也不在話下。

對於他們來說,也會忽視周圍的環境,這時候父母就應該考慮讓他們認清楚自己對於別人的影響,這種所謂的自尊心融入道德心,或許能夠促使他們減少說話可能。

2、適當的懲罰讓孩子懂得為錯誤買單

閨蜜君君家孩子上課說話,丈夫回來進行了一棍棒教育,後來還給孩子說「你要是上課再和別人說話,這周零花錢就別要了」。

沒想到第2天還是如此,所以孩子的零花錢就減半,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行為,導致孩子現在做事較為極端。

不管什麼事情,說對就是對,說錯就是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從這我們也得出適當的懲罰才正確,過度懲罰只會讓孩子變得更為執拗。

讓孩子認識的自己的行為,會出現一些他不願意接受的事情,這種懲罰效果也就夠了。

3、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多和自家孩子說話

有一部分孩子在家不喜歡說話,但是到了學校就滔滔不絕,這可能是家裡面的環境過於壓抑,讓孩子無法釋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我們作為父母就應該考慮是不是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就應該考慮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在家裡面懂得利用平等自由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溝通,避免過度的管控讓孩子喪失說話的欲望。

4、鍛鍊孩子的自控能力

長時間糾正孩子還沒有任何效果,父母就可以考慮把家當做是教室,對孩子進行一定的鍛鍊,這種自控力的實踐鍛鍊,對於孩子也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讓孩子坐在板凳上,10分鐘不準張望,再過10分鐘不準說話,簡短的鍛鍊慢慢的延長時間,也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習慣。

孩子愛說話在父母看來確實是一個小事,或許有一部分家長還會認為自家孩子帶動能力強,其實我們應該從對於他人生的影響來看。

上面所分析的幾點大家也不應該忽視,我們在生活中要考慮糾正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情形,畢竟這是一個具有規則的環境。

不管是鍛鍊孩子的自控力,還是讓他們明白自己行為對別人的影響,又或者是適當的懲罰,相信對於孩子問題解決也有一定的幫助。#育兒有方#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老愛說話怎麼辦?四個方法,幫爸媽解決孩子上課說話難題
    孩子的注意力水平,確實會影響上課聽講的專注程度,但其實孩子上課老愛說話,有多種表現,每種表現都有各自更具體的原因,遠遠不是專注不專注所能概括的,而且也未必全都和專注程度相關。不找到具體原因,恐怕很難做到讓孩子遵守課堂秩序,安安靜靜地聽講。下面咱們一一來看。
  • 如何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壞毛病?
    老師經常跟家長反應孩子上課愛說話,不僅自己不學習還會影響到其他同學,針對這種問題該怎麼辦呢?今天小e就教各位家長們,怎麼輕鬆幫助孩子改掉上課愛說話的壞毛病。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跟同桌說,跟前後左右的同學說,甚至還扔紙條和遠處的同學聊天,如果沒人跟他說話,就會接老師的話茬,通常都會引起全班的鬨笑,有種譁眾取寵的感覺,但是這種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沒問題的,因為只有專注於老師講課的內容才能見縫插針地接老師的話。孩子上課說話和插嘴其實都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如何面對孩子上課愛說話的問題
    小學生上課喜歡說話,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都會聽到老師的抱怨說:你孩子在上課時候老是說話,這樣不只影響到周圍同學還影響到我上課,有時間你跟你小孩交流下吧!可是很多父母估計都跟孩子說過了,也交待過了,可是效果不明顯,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 你家孩子上課愛說話嗎?
    作為家長,如果老師找到你並告訴你:你的孩子愛在課堂上接話茬、製造各種麻煩,家長  就要和孩子一起找出這些行為背後的根本原  因。如果孩子不矯正,在現在的環境中很  可能就會被整個環境所孤立。這顯然  不是家長想看到的。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愛說話  在課堂上愛講話的孩子不是壞孩子,家長首先要承認和肯定這一點。
  • 指甲上長出白點,或許與這幾個原因有關,別忽視
    導讀:指甲上長出白點,或許與這幾個原因有關,別忽視健康的指甲應該是紅潤,而且光澤度還是比較飽滿的,但是有些人的指甲卻出現了豎紋或者是出現斷槳的情況,甚至有些人的指甲上出現了白色的點,很多人都說當指甲上長出白色的點,是因為缺鋅所造成的,那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
    導讀: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前幾天帶孩子去醫院,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六七歲的孩子,正在諮詢醫生,孩子總是啃指甲,怎麼回事?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什麼是「口欲期固結」呢?眾所周知,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是以母乳或奶粉為主要營養來源的,他們對媽媽的依賴性非常大,而「口」就是他們生活的中心,吃奶用口、跟媽媽溝通用口、尋找安全感用口、有需求時也用口……他們通過「口」來認知這個世界的。
  • 孩子說話為什麼會聲音嘶啞?這些原因不可忽視!
    有些孩子比較愛哭鬧,有些孩子喜歡大聲喊叫,而有些孩子是調皮搗蛋的「小話癆」......所以有的孩子經常聲音嘶啞。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哭多了,鬧多了,聲音嘶啞是正常的,所以不當回事,其實孩子的嘶啞聲音很有可能沒那麼簡單!
  • 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哪些?父母引導孩子多說話,有這3種方法!
    鄰居家孩子很聰明,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坐那裡玩東西,而且可以玩很久,相比而言,我兒子就不太坐得住,而且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這,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那,總是叨叨個不停。鄰居家媽媽說,她希望他家孩子也可以多說話,但孩子總這麼安靜,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導致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缺愛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缺愛,請家長不要多想,帶孩子去專業機構跟老師進行系統的心理幹預,不要急於去看心理醫生。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案例,而父母的著急也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膽子小就容易被欺負,變得懶惰就不愛學習,整天整天在家裡整天玩手機,練習走路,最後就變成個隨遇而安的性格。
  • 孩子1歲多還不會說話,擔心發育遲緩?別著急,看看是不是些原因
    小美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聽力以及各方面都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單純的說話晚而已。但是小美覺得,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也有可能與她平常沒有對孩子進行很好的鍛鍊有關。 其實鄰居小美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1~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若父母在平常生活中沒有採用正確的回應方式,那麼,部分孩子說話就會比較晚。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孩子在6歲之前都不愛說話,甚至很少說話,大人詢問什麼,孩子們就只是單純地點頭。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這是性格原因,生性孤僻。但是家長們別太早下定論,孩子不愛說話,並不等於性格孤僻,有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 或與這些原因有關,別忽視
    小便是人體大循環裡的清道夫,其主要成分除了水以外,還有各類代謝廢物,而腎臟就是生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身體內多餘的廢物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如果在小便時,發現顏色不僅是深黃色,而且尿量比較少的話,那可能就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1、飲水量過少、流汗過多尿液生成和飲水有直接關係,如若每天能保持1000-2000毫升的飲水量,那小便排出量也會處於正常狀態。而相反的,如果一天中飲水過少、出汗量過多的話,那直接會對小便的濃縮、排出造成影響,導致小便發黃、量少,在恢復飲水之後又會變成正常狀態,通常不需要過於警惕。
  • 狗狗「便便」惡臭的6大原因,主人別忽視了,可能和疾病有關!
    在飼養狗狗的過程中,相信寵主們都發現過,狗狗的便便有時候特別的臭吧,而且比平時還要難聞,那麼狗狗的便便惡臭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說說,造成狗狗惡臭的6大原因吧,主人千萬別忽視了,可能和疾病有關!
  • 可能與這3個「原因」有關,別再傻傻忽視了
    可能與這3個「原因」有關,別不在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肛門」總是痒痒的?可能與這3個「原因」有關,別再傻傻忽視了沒擦拭乾淨生活中有些人不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比如說在上廁所之後排大便沒有擦拭乾淨,時間長了可能就會導致肛門部位出現發癢的現象,尤其是有殘餘糞便的時候,可能會使人非常不舒服,若是不能及時清洗,可能還會出現燒灼的感覺,所以說平時在上廁所的時候一定要將肛門處擦拭乾淨,或者是用溼巾來擦拭,這樣才能夠將多餘的糞便徹底清除乾淨,更有利於肛門處的健康
  • 如果你是一名新老師,上課學生老愛講話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最有效?
    新學期各個學校一般都會有很多新老師上崗,部分學生,尤其是班裡面一些本來就比較調皮的學生是有「欺生」的現象,對於新老師,他們不是去接受新的管理模式,而是想辦法試探這個新老師是不是能夠管得住他們,所以新老師新接手一個班,總會有那麼些學生不僅不收斂,反而會比在其他課堂上更愛講話。
  • 聰明孩子話多,控制不住的愛說卻招致很多煩惱,父母要這樣引導
    1.影響老師上課進程,不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有個家長曾經吐槽,說自己的女兒總是上課講話,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因為需要制止女兒的行為,耽誤時間,影響學習的進程,甚至有時候女兒還會影響老師的心情,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老師和同學都不太喜歡女兒,女兒在學校也沒有什麼朋友,所以看著女兒孤單的模樣,家長很是頭疼。2.講話會耽誤專心,影響學習成績的提升。
  • 寶寶睡覺總是蹬腿、唧哼、搖頭,可能是這3個原因導致,別忽視
    到底應該聽誰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寶寶睡覺蹬腿的幾大原因。寶寶睡覺蹬腿,是在長個子?記得叮咚小時候,有段時間晚上睡覺也會蹬腿,不過不是很頻繁,剛發現的時候我也挺擔心的,網上查了不少資料,有的說是缺鈣,有的說是正常反應,而我媽則說是孩子在長個子,是好事兒。當時還是挺相信我媽媽的,畢竟是過來人,帶娃的經驗還是很充足的。
  • 「別煩我,我只想一個人呆著!」孩子性格孤僻父母如何開解?
    最近有位家長和我們求助:「家裡以前非常活潑的孩子,慢慢變得很內向,不怎麼愛說話,在家裡也是一個人呆著,很少和我們溝通,孩子為什麼什麼變成這樣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惑,原本性格開朗,愛說愛笑的孩子,不知從何時開始,抗拒和父母交流,也不願意和同齡人去玩,就喜歡一個人呆著,變得孤僻不合群。孩子到底怎麼了?孩子性格變得孤僻不合群,多半和家庭教育有關係。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家庭氛圍不和諧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陰影。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他們從來不說話
    孩子他們會說話。只是話少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邏輯性更強,過程也更清晰,情緒控制得更好。通常是成人先說話,嬰兒提出問題,話才傳到成人那裡,導致題主看到的一幕。這是生理上的關係。再一個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來自「模仿」。他們說的話並不是他們自己講出來的,而是別人講出來的,引導他們多說。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不聰明,正常
    就是媽媽希望孩子愛說話,表達情感,樂於跟媽媽分享自己,感受到媽媽的愛,慢慢的孩子就愛說話了。但是,不要去逼迫孩子說話,我們慢慢引導,告訴孩子一件事情他到底想表達什麼,要用心去理解媽媽的想法。慢慢給孩子建立起說話的邊界,不要不分場合地隨便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