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2021-01-11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孩子在6歲之前都不愛說話,甚至很少說話,大人詢問什麼,孩子們就只是單純地點頭。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這是性格原因,生性孤僻。但是家長們別太早下定論,孩子不愛說話,並不等於性格孤僻,有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愛因斯坦從小就被當作「怪類」,他四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從小不愛與人交流,長對話很難進行。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不聰明,但事實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我們的孩子可能沒有到愛因斯坦這麼「嚴重」的地步,可能孩子只是開口說話慢,回答時間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回答慢,且不愛說話只是孩子在思考,用一種幼兒的腦迴路,不是像成人那樣,所以家長再也別亂貼標籤,不愛說話不等於性格孤僻。

1、 不愛說話=性格孤僻?

① 說話只是孩子表達自己的其中一種方式,孩子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去表達自己,比如用肢體動作,表情等。但是當他們不選擇說話,會選擇另一種方式,所以這並不代表孩子就性格孤僻,相反表明孩子愛思考問題。

② 孩子不愛說話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很多孩子語言模仿能力不強,無法快速正常的與成年人交流,所以孩子久而久之的就成為了家長眼裡的「不愛說話」,但是這只是對於成年人來說的,實際上並不是性格孤僻。

③ 不愛說話還與共同的語言有關。有的時候孩子對待大人們的問題與對話,可能來不及思考和回答,或者簡單來說,孩子可能聽不懂大人說什麼,但是對於小孩子們一起玩耍,他們就即使咿咿呀呀的說話也能夠交流自如,其實還是有一個「共通語言」存在。這是一種無形而且也無法衡量的力量,所以完全不等同於性格孤僻。

不少家庭覺得孩子說話早就聰明,其實孩子說話早晚與智力的發展不是正比例關係的。孩子的語言功能強大,模仿能力強,學說話自然而然就快。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不說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其實這是孩子在獨立思考應該如何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想就直接回答你,還是思考之後再回答你,哪一種才值得珍惜呢?所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

2、獨立思考對孩子的影響

一個人要保持完全的獨立思考非常困難,因為人是不斷受外界的幹擾的,總是會有新的元素來打擾我們的思考。想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就要培養孩子從小獨立思考的能力。儒家言:每日三省吾身。才會有新的發現才會更加進步。著名作家巴金就是一個喜歡衝破思維,獨立思考的人,他用他獨特的思想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所以獨立思考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① 孩子獨立思考才會有主見。孩子從出生到有意識,這些階段都是父母陪伴在身邊。家 長的教誨,經驗,鼓勵,這樣的環境已算溫室。如果一朵花在溫室裡培養時間過久,那麼它一旦脫離溫室很難存活。但是如果一朵花從小就能獨立於溫室,才會經得起狂風暴雨的打擊,才會更加茁壯成長。孩子們就是花,當孩子們小的時候,父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他們才會更有主見,才不會因周圍的環境變化而變化。

② 不會過於依賴父母,會更有成就。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了出來,面對選擇與困難,孩子都能從容單獨的面對,不會太過於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往往在事業上更有成就與主見。

獨立思考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很多家長都非常寵溺孩子,導致很多孩子都成為了凡是問爸媽的情況。一旦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就受不了喊要放棄。所以獨立思考不僅對於孩子性格來說是正面的,也是讓孩子的精神思維更縝密。所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

3、家長應正確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我鄰居是個小學老師,他教育學生有一個獨特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獨立思考,給孩子布置作業也是很少布置抄寫的作業。很多家長都納悶,有些問題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孩子該怎麼填呀。其實我鄰居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都非常正確,那就是讓孩子獨立思考,並且用了正確的方式。

③ 家長在家裡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時候,首先要告訴孩子什麼是思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再是簡單的重複或者模仿其他人。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獨立思考,就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見解。也許這是錯誤的,但是孩子獨一無二的。

④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也是無法思考,每次寫作業對孩子來說就是大型「災難片」其實是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還有關鍵的一步就是,引導孩子去思考,說是引導孩子思考,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或者一些聯想。切忌不可以完全幫孩子思考,這樣並不能成功地培養孩子。

⑤ 教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忘記教給孩子反思。就是回顧自己的路線,看看自己是否都思考正確。人無完人,如果孩子能夠從思考中得出經驗並總結是最好的了。但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們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不可操之過急。

要解決孩子不愛說話的問題,不妨思考一下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而且家長不要亂下標籤,覺得孩子是不聰明,或者性格孤僻,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時候,需要注意引導孩子思考為主,多給孩子一些選擇,要讓孩子早點適應獨立思考。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家長的親力親為中國式的父母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得太寵溺,愛得太專制。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百般呵護,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樣看似是在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因為動手少,動腦也會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而且會大大減少孩子動腦思考的能力,讓孩子的思考能力下降。
  • 孩子性格孤僻父母如何開解?
    最近有位家長和我們求助:「家裡以前非常活潑的孩子,慢慢變得很內向,不怎麼愛說話,在家裡也是一個人呆著,很少和我們溝通,孩子為什麼什麼變成這樣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惑,原本性格開朗,愛說愛笑的孩子,不知從何時開始,抗拒和父母交流,也不願意和同齡人去玩,就喜歡一個人呆著,變得孤僻不合群。孩子到底怎麼了?孩子性格變得孤僻不合群,多半和家庭教育有關係。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家庭氛圍不和諧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陰影。
  • 孩子的「不合群」行為,家長可巧用5個方法調整,改變孤僻性格
    他們性格孤僻,獨來獨往,平時好友親戚基本不往來。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是長大才變成這樣,實際上,很多人的不合群是從小開始的。案例分析相信很多家長都看到過這樣的孩子,在班級裡老師讓孩子自由活動的時候,一群熱鬧的孩子周圍,總有幾個形單影隻的孩子默默地坐在那裡。他們有的或許一直盯著遠處玩耍的群體,有想要融入的心思,但不敢走上前,有一些孩子壓根也表現不出對於人群的興趣。
  • 這幾種性格的家長最容易養出孤僻的孩子,一定要格外注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帶來深遠影響。如果家長寬厚溫和,孩子也必定是寬以待人的。如果家長愛讀書,孩子也必定是在書香中長大,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家長樂觀積極,孩子也一定是勇敢樂觀的。反之,如果孩子性格怪異孤僻,有種種陋習,也同樣是受到家庭的影響。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3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
    在家庭日常教育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聽話懂事又不頂嘴的好孩子,但現實好像並不總是和理想的期待一樣,孩子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思想,面對違背自己想法的事時,孩子可能選擇頂嘴。李玫瑾教授送大家三句話,不打不罵,你的孩子也能變得聽話,不愛頂嘴。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3句話,對孩子的幫助很大。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缺愛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缺愛,請家長不要多想,帶孩子去專業機構跟老師進行系統的心理幹預,不要急於去看心理醫生。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案例,而父母的著急也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膽子小就容易被欺負,變得懶惰就不愛學習,整天整天在家裡整天玩手機,練習走路,最後就變成個隨遇而安的性格。
  • 孩子小時候不怕生,長大反倒不愛說話!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文丨福林麻麻見過身邊不少孩子,小的時候大大咧咧,跟誰都是自來熟,等到慢慢長大,反倒變得靦腆,遇到生人不愛說話。對於這種情況很多父母也都有討論過,說他們的孩子越大越不愛說話,但很奇怪的是,父母似乎沒有思考過孩子長大後為什麼會變得跟小時候差那麼多。
  • 自家孩子不愛說話,老師安排他坐最後一排,如何解決?
    孩子在家裡挺好有說有笑,出門就不跟人說話,哄也好、教也好,就是不跟人說話……課堂上老師提問從不開口,學校受了欺負回家不說……到醫院檢查沒問題……孩子學習很好,上學以來沒獎狀,現在人坐到了最後一排,我擔心孩子遠離老師視線,受了欺負不張嘴,調調座位,怎麼和老師溝通……家長反思了又反思,很痛苦……如今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不聰明,正常
    就是媽媽希望孩子愛說話,表達情感,樂於跟媽媽分享自己,感受到媽媽的愛,慢慢的孩子就愛說話了。但是,不要去逼迫孩子說話,我們慢慢引導,告訴孩子一件事情他到底想表達什麼,要用心去理解媽媽的想法。慢慢給孩子建立起說話的邊界,不要不分場合地隨便說話。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學會這4招,提高表達能力,讓孩子愛上說話
    孩子會說話的是成長的裡程碑,從孩子的說出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就說明這孩子已經可以學會說話,學習語言表達的能力。因為工作原因,我閨蜜家孩子最開始是家裡的老人帶的,直到閨蜜周圍同事家的孩子都可以很好的表達出來玩自己的意識時,這才發現孩子落後了。說出來的話依舊是咿咿呀呀的含糊不清。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未來更優秀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學會獨立的思考問題以後,當父母或者別人說一些觀點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一部分孩子表達不同想法的方式,就是不說話,不管父母怎樣說,他們就是不說一句話。一部分孩子卻相反,無論跟自己說話的人是長輩還是老師都直接和他們頂嘴。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頂嘴的事情是很常見的,這件事情讓很多父母都覺得傷心。
  • 專家提醒:孩子是否愛說話,對將來有哪些影響?從這3點分析
    大家都會發現,能說會道的孩子在外特別受到大家喜愛,大人們通常都會認為這樣的孩子特別靈活。但有不少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太願意主動與人說話,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少父母認為是天生性格所致,因此不會多加糾正,但其實愛說話的孩子有不少好處。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性格差異太大,家長要引起重視
    很多父母都對愛頂嘴的孩子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不管父母們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但是很多父母在感到頭疼的同時,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幫助孩子改變。因為父母們覺得孩子愛頂嘴是一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等孩子長大後他們自己就會懂。就是父母們的這種心理才導致了孩子在長大後變得十分叛逆。
  • 外交官父親的教育筆記:我們培養的孩子應該是會獨立思考的人
    比如財富、名聲、自由、親情、愛情、權力等等… …人與人的區別在目標選擇的優先次序,如民間傳說,老婆和老媽落水先救哪個,有錢不帥帥卻沒錢的男友該選誰,本質是價值觀優先次序的問題,幾十年潛移默化早已定型,試圖改變成年人價值觀是徒勞的。  我所談及的理念和方法,是基於以下目標,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樂觀、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剩下的,得靠他自己。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就因為不愛說話,升一年級筆試成績挺好的晨晨,面試表現不佳錯失了心儀的小學。嫂子發愁地說,孩子不說話受多少委屈,失去多少的機會呀,可怎麼辦才好呢?孩子不說話父母很苦惱孩子性格活潑或內向,其實都很正常。比如初次見面,活潑的孩子說個不停,內向孩子禮貌地打招呼「阿姨好」,都是不錯的。
  • 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你家孩子有「話癆」的潛質嗎?
    孩子2歲以後,媽媽們會發現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一個飛躍性的提高,不僅能模仿大人說話的內容,還能不時蹦出一兩句從未說過/聽過的話來。驚喜之餘,也有一些煩惱,那就是有些寶寶確實太愛講話了,圍著大人不停的說,就像唐僧念經一樣,讓媽媽們大呼受不了!
  • 為什麼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答案全在這裡了
    有研究表明,孩子每天的說話時間大於135分鐘,不但是善於表達的表現,還是其智力發育的保護因素。所以我們往往見到話多的小孩,會顯得更聰明。有一位家長說,之前帶女兒去動物園,女兒看到猴子,就一直說西遊記裡的孫悟空,然後又說孫悟空愛吃桃子和香蕉。這位家長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小傢伙原來已經懂了這麼多東西了。
  • 孩子孤僻沒有玩伴,不一定是內向,可能是缺乏溝通技巧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沉默寡言,不習慣主動交談,身邊缺少玩伴,經常自己一個人玩。家長們習慣把這類孩子歸類為性格內向。正在讀初中二年級的艾倫就是這樣性格的孩子,艾倫媽媽每次談到孩子的性格,都會很著急。
  • 愛頂嘴和幾乎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家長要留心
    孩子的性格往往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家孩子乖巧懂事,都希望孩子將來不和自己頂嘴,不與父母長輩對著幹,那麼愛頂嘴的孩子與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了會有什麼不同呢?經常和父母長輩頂嘴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性格大多比較暴躁極端,面對問題時,經常會亂了方寸,並且沒有耐心,很難靜下心來思考分析問題。2.有思想,善於表達自己當然,萬事萬物有弊便有利,愛頂嘴的孩子雖然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很難站在別人耳朵角度思考問題,顯得不夠寬容大度。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卻能表明孩子具有自己的思想,善於表達自己。
  • 20個性格孤僻的理由
    我覺得很多事情我自己能獨立完成,比如裝電燈,組裝書桌,其實我也愛社交,但我更喜歡獨處,我擔心之處在於,我怕對方的圈子我無法融入,我也怕散場之後,我依舊孤身一人的場景。那種熱鬧之後落寞的感覺我不太適應。5、大概是害怕掏出一顆熾熱的心卻被澆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