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不怕生,長大反倒不愛說話!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2021-01-17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麻麻

見過身邊不少孩子,小的時候大大咧咧,跟誰都是自來熟,等到慢慢長大,反倒變得靦腆,遇到生人不愛說話。

對於這種情況很多父母也都有討論過,說他們的孩子越大越不愛說話,但很奇怪的是,父母似乎沒有思考過孩子長大後為什麼會變得跟小時候差那麼多。隨機詢問了身邊的一些父母關於這件事情的看法,他們基本上分為了兩種觀點。

一些父母認為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變得成熟穩重的標誌,自然不能像小孩子一樣童言無忌。這一點說的是在理的,孩子小的時候少不經事,對於任何事情都保持著好奇心,什麼事情都愛插一嘴,顯得孩子比較愛說話。

而孩子逐漸長大,對很多事情都有了深層次的見解,也就不會像小時候那樣信口胡謅,說話做事都比較有分寸,就像父母所言,變得成熟穩重了,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另一個觀點就是,父母認為是因為和孩子缺少溝通,使得孩子與大人存在代溝,孩子並不是不愛說話了,而是和父母沒有太多的交談,但是和朋友同學在一起的時候還是像小時候一樣活潑愛說話。

不置可否,很多孩子的現狀的確是這樣,在同學朋友面前是一個樣子,在家人面前是另一個樣子,就像很多孩子在發朋友圈的時候會把家人屏蔽一樣。

提到朋友圈,很多父母也是知道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屏蔽的,但還是默契十足,想著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空間,儘量不去打擾孩子。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讓你看他的朋友圈,連陌生人都可以看到最近十條狀態,而作為最親近的家人,卻連看朋友圈的資格都沒有。

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愛說話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關係的疏遠,隨著時間的變化,孩子和父母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父母能做的也只是目送著孩子遠去。

沒有哪個孩子的性格是說變就變的,都是藏在時間的蛛絲馬跡裡。孩子小時候是純真的無所不言,長大後是思量再三的言有所忌,若是能有所選擇,孩子應該都不想長大吧。

無論是孩子變得成熟穩重也好,還是和父母交流過少也好,父母都應該多關心孩子,畢竟你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啊。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缺愛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缺愛,請家長不要多想,帶孩子去專業機構跟老師進行系統的心理幹預,不要急於去看心理醫生。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案例,而父母的著急也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膽子小就容易被欺負,變得懶惰就不愛學習,整天整天在家裡整天玩手機,練習走路,最後就變成個隨遇而安的性格。
  • 這三種孩子小時候鬼靈精,將來卻難有大出息,希望你家娃不在其中
    像濤濤這種自作聰明的孩子還有很多,那麼還有哪些小時候讓人覺得聰明,長大卻招人厭,很難有出息的孩子呢?1、歪道理多,什麼事情都有理,愛和大人抬槓很多小孩就像濤濤這樣,說話一板一眼,背後都有他的一套邏輯,雖然孩子找來的歪理在邏輯上看沒有錯,但是畢竟脫離了主流社會的看法,而且本身已經犯了錯,還找理由推卸,和老師抬槓,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 這4種孩子,小時候很漂亮,長大會變醜,你家孩子中招了沒
    雖然天賦比外表更重要,但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孩子長得好看,各方面都優秀。但是基因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即使孩子小時候長得好看,長大後也可能變得越來越醜。雖然孩子的外貌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如果孩子總是有一些壞習慣,他越長大,他就會越醜。
  • 你家孩子上課愛說話嗎?
    很多孩子在課堂上  有很多話,接話茬、和同學之間對話、自言自語、跟著老師搖頭晃腦地說話,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孩子並不是故意要在課堂上製造麻煩,也不是想讓老師不開心或反感。但即使沒什麼大毛病,孩子們一直在課堂上說話還是會讓老師覺得很苦惱。顯然,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
  • 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你家孩子有「話癆」的潛質嗎?
    別再阻止 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然而,我們需要意識到,孩子在你面前不斷的說話,其實是想和你交流,通常愛說話的孩子會更加的聰明,爸媽們可不要阻止孩子說活了,這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語言天賦哦!◇ 愛說話的孩子想像力豐富孩子在說話時,大腦也在飛速運轉。比如,孩子看到動物園裡的猴子,他會聯想到孫悟空、香蕉,還可能聯想到豬八戒等可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事物。
  • 孩子害羞怕生?可能是到了「認生期」,這樣做他會變得落落大方
    昨天,鄰居還跟我說起,家裡8個月大的孩子好像越來越害羞怕生了,除了家裡人,誰都不讓碰。前些天,帶娃走親戚,親戚看見孩子,誇孩子可愛,想要抱抱他,結果孩子又哭又鬧,弄得別人特別尷尬,最後只能遠遠地躲著他。這真的很奇怪,當初孩子滿月的時候,可是說誰抱都可以,親戚還誇他膽子大、性格好呢。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扭扭捏捏的......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別很明顯,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常言道,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在行為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喜歡與父母頂嘴,有的則比較溫順聽話,而且孩子在長大後這種差異更為明顯。就算犯了錯也是諸多的袒護,所以孩子經常與永利頂嘴,養成了驕橫霸道的性格,讓永利非常擔心。相比之下,女兒從不頂嘴,性格雖然有些內向,但溫和的樣子更讓人喜歡。上學後,兒子不是與老師頂撞就是和同學發生糾紛,學習成績也很差,一度還有厭學情緒。反倒是女兒學習非常努力成績一直很好,現在年齡長大一點後更加地懂事,有時間還會給父母分擔家務照顧弟弟,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 奶奶教孩子說話識字,孩子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
    網友表示奶奶教的沒錯,自己小時候就是這麼學的。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總結來說,老人教孩子說話識字會存在這些問題,看看你家是哪一種?
  • 孩子怕生不願跟生人說話,「強迫」孩子禮貌,只會讓他更自卑
    媽媽不得不對著同事自我解嘲道:「我家嘉嘉就是怕生,不願意和不熟悉的人說話,性格太內向了,別見怪啊!」媽媽說此話的本意,是為了緩解當時的尷尬場面,可對於嘉嘉來說,卻是感到了莫名的委屈。嘉嘉其實也是想叫人的,只是內心本能的驅動致使其張不開嘴。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適應環境能力強,這點非常容易理解。
  • 愛頂嘴和不敢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明顯,家長別不在意
    張女士鄰居家的兒子也和張女士的兒子差不多大,鄰居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面對孩子做錯事情,張口就打罵。而鄰居的兒子只能在一旁默默不作聲。其實小時候"愛頂嘴"和"不敢頂嘴"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性格還是有明顯差異的,家長要極其重視。
  • 李玫瑾教授: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有很大差距
    甚至有一些家長都會默默的祈求上天快給我一個不頂嘴的孩子吧。但是不頂嘴的孩子就真的好嗎?與不頂嘴的孩子相比,愛頂嘴的孩子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頂嘴這件事對於孩子而言有利也有弊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的天性並非是服從」,孩子從2歲左右開始有自主意識之後,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孩子本身是很具有反抗精神的。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他們從來不說話
    孩子他們會說話。只是話少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邏輯性更強,過程也更清晰,情緒控制得更好。通常是成人先說話,嬰兒提出問題,話才傳到成人那裡,導致題主看到的一幕。這是生理上的關係。再一個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來自「模仿」。他們說的話並不是他們自己講出來的,而是別人講出來的,引導他們多說。
  • 孩子的這3個「小癖好」,是情商高的表現,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
    家長注重科學育兒方法,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是好事,不過千萬別給孩子造成太大的負擔,否則過猶不及。不過,孩子情商的高低,從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就能初見端倪。小時候孩子的3個「小癖好」,說明情商很高,看看你家的娃中了嗎?
  •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說話,專家:父母這樣圓場,只會讓他沒面子
    有些孩子很怕生,在陌生人面前,不管家長如何教,他就是緘口不言。這種情況,往往大人比較尷尬,情急之下,可能會對孩子說一些指責的話,其實若是父母說話不恰當,可能會讓他越來越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尤其是下面這幾句話,家長儘量不要說。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孩子在6歲之前都不愛說話,甚至很少說話,大人詢問什麼,孩子們就只是單純地點頭。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這是性格原因,生性孤僻。但是家長們別太早下定論,孩子不愛說話,並不等於性格孤僻,有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 家長別高興,小時候看起來「鬼精靈」的孩子,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
    前幾天,小靜父親的朋友張叔來小靜家裡做客,聊起了孩子們小時候的事情。小靜說起他們這輩的孩子,就屬張叔的孩子最聰明,從小就是個「鬼靈精」,做事精得很,嘴巴又討喜,不知道現在如何了?誰知張叔深深嘆了口氣,說他這孩子雖然從小看起來『鬼靈精』,但是長大之後不僅讀書沒都成,連工作都是吊兒郎當,被辭退了好幾次。
  • 這樣說話,孩子和老公都會聽你的!
    他想來用我的,我跟他說:「你負責把菜放籃子裡,順便提籃子,好嗎?」他看著不是很樂意,但是還是照做了。這真如趙老師說的,道理講通了,微笑著,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說,他就欣然接受了。吼孩子是沒有用的,他只知道你情緒不對,但是他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不聰明,正常
    就是媽媽希望孩子愛說話,表達情感,樂於跟媽媽分享自己,感受到媽媽的愛,慢慢的孩子就愛說話了。但是,不要去逼迫孩子說話,我們慢慢引導,告訴孩子一件事情他到底想表達什麼,要用心去理解媽媽的想法。慢慢給孩子建立起說話的邊界,不要不分場合地隨便說話。
  • 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哪些?父母引導孩子多說話,有這3種方法!
    鄰居家孩子很聰明,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坐那裡玩東西,而且可以玩很久,相比而言,我兒子就不太坐得住,而且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這,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那,總是叨叨個不停。鄰居家媽媽說,她希望他家孩子也可以多說話,但孩子總這麼安靜,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導致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怕生=內向?自己玩=不合群?孩子被冤枉得好苦!
    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判斷每個爸媽都可能會這麼以為但實際上,如果爸媽過早錯誤判斷才會讓孩子過早被下了定義甚至形成自我暗示變得真正「內向」起來讓我們一起學習,成為更好的爸媽!寶寶8個月了,在早教班裡好像對別的孩子沒什麼興趣,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