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猝不及防吧!
相比常年的入梅時間
今年入梅足足提前13天
一般來說,浙江入梅在6月中旬,平均入梅日期是6月10日,平均出梅日期在7月10日,平均梅雨量301毫米。平均梅雨期30天,在大多數年份,梅雨期一般持續20-25天,長的可達一個多月,短的只有幾天。
大家肯定很疑惑
今年為什麼入梅偏早?
未來幾天降水趨勢又是怎樣?
......
下面請省氣象臺首席專家—婁小芬
為大家一一解讀
入梅的消息一出
小夥伴們便奔走相告了
「內褲、襪子記得多囤點」
梅雨季的天氣來來回回地變化,不管今年的雨會不會很多,只希望不要太悶熱,天氣能爽快一些就好。氣象專家說,涼爽才是黃梅天的正確打開方式,大家印象裡那種熱得要命的那種黃梅天,是不正常的。
入梅後,天氣一定會比之前一段日子要潮溼些。室內太潮溼時,可以開空調除溼,平常要多加強體育鍛鍊,多喝開水,最好別吃隔夜菜餚;一旦碰到天晴的日子,抓緊洗洗曬曬,不然又要拼誰內褲囤得多了。
還有,胃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膚病、風溼關節炎等「梅雨病」也要注意哦。身體不舒服還會導致情緒的變化。
醫生:這症狀最近高發,無法徹底治癒
最近不少人手上冒出一些
米粒大小、透明的小水泡
有點癢,水泡破後還會蛻皮
而且天氣越熱,情況越嚴重
這是怎麼回事
家住杭州良渚的小楊姑娘(化名)因為雙手長水泡脫皮,劇烈瘙癢半個多月,來到醫院就診。她告訴醫生,自己往年也長水泡,但最後都能自己好,就沒當回事,今年是實在癢得忍不了,這才來醫院。
良渚醫院皮膚科張婷婷主治醫師說,最近和小楊姑娘情況一樣的患者特別多。至於這小小的水泡到底是什麼,每個患者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說這是「溼氣重」,有人說是溼疹,甚至還有人覺得是摳腳導致「腳氣」蔓延……那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張婷婷介紹,其實這些所謂的「水泡」有個學名叫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性溼疹,是一種常發生於手掌的皮膚病。它屬於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雖然看起來恐怖,但不會傳染。
汗皰疹一般春末夏初開始發病,夏天加劇,秋冬季可自愈。主要表現就是手部皮膚出現密集的米粒大小水泡,呈半球形,略高於皮膚表面。多見於手掌心、手指側面以及指端,嚴重可累及手背的位置,經常呈對稱分布,皰液清澈發亮,乾涸後會出現蛻皮。汗皰疹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和燒灼感,有部分人是劇烈瘙癢難以忍受。一般出現過一次後,每年春夏季容易反覆發作。
那為什麼會長汗皰疹?張婷婷介紹,目前汗皰疹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過去認為是由於手足多汗,汗液儲留於體內而引起的。現在多認為是一種內源性皮膚溼疹樣反應,考慮主要和精神壓力大、接觸到刺激性物體、手足多汗、環境潮溼悶熱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
「汗皰疹無法徹底治癒,會季節性反覆發生,所以要儘量避免可能誘發汗皰疹的因素。」張婷婷表示,汗皰疹發作時,除了及時就診,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儘量不要直接接觸洗衣液等洗滌用品,減少洗手次數,保持局部乾燥。
2、部分患者會瘙癢劇烈,所以會反覆騷抓,一方面反覆騷抓刺激會導致皮疹面積擴大,另外一方面可能會誘發感染,所以儘量減少騷抓刺激,避免熱水燙洗、酒精擦洗等。
3、早期水泡明顯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乾燥止癢;如果開始出現脫皮,可以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後期皮膚出現皸裂肥厚,乾燥疼痛,可以用有剝脫作用的軟膏。
4、極少數人瘙癢劇烈難忍,皮疹面積較大的或者想要短期內迅速收效的,可以短期口服一些糖皮質激素,但是不能長期服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5、反覆騷抓出現水泡化膿,並且局部紅腫疼痛明顯的,則需要外用抗生素軟膏,必要時需要口服抗生素
大家都關注
開天目,見美好
來源:綜合浙江天氣、都市快報等
編輯:鄭瑩歡
天氣再多變,也要保持好心情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