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陳旭婷
颱風一閃而過,仿佛並沒有帶來明顯的降溫。
在這種炎熱無風的日子裡,身強力壯的老錢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會中招。臨近中午,50多歲的老錢和他的同事被大家「架」進了急診……
接診的急診內科醫生楊凱看到這架勢,「看著架勢,估計就是中暑了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被「架」進醫院
經過檢查及補液和物理降溫治療後,老錢和另一位同事明顯好轉。
「我們都是工地工人,這個天太熱了,今天水喝的少了一點,就覺得自己暈乎乎的,沒力氣。」等到意識到可能是中暑的時候,已經覺得噁心、胸悶了。後面就被工友帶到醫院來了。老錢說起自己中暑的過程,「有點像喝多了那種感覺,但是沒有『斷片』,只是很迷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就在老錢被送進醫院的第二天,另一位40歲的油漆工人朱大哥也因為中暑被送進了急診。
據悉,他也是因為在這樣的高溫天,在悶熱的環境裡工作,沒有電扇,加上口罩等防護用品使呼吸阻力增加,導致了中暑。由於朱大哥工作的特殊性,楊凱還為其做了相關檢查以排除中毒。
中暑有多嚴重?
連續2天,就有3位因為中暑被「迷迷糊糊」地送到醫院的患者。中暑這樣經常掛在嘴邊的疾病,怎麼還就進醫院了呢?
是指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而引起的以體溫升高和(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全身性疾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暑症狀
1、先兆中暑
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2、中暑初期
大量出汗、口渴、明顯疲色、四肢無力、頭昏眼花、胸悶、噁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體溫正常或略高。
3、輕度中暑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4、重度中暑
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噁心、嘔吐;瞳孔擴大,大量出汗、皮膚溼冷、體溫升高到38℃以上、血壓下降、脈搏加快;腹部或肢體痙攣;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熱甚至意識喪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熱痙攣
大量出汗後出現短暫、間歇發作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多見於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腸肌為著,呈對稱性,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
由運動產熱、出汗,體液和電解質丟失引起。主要症狀包括:噁心、頭暈、頭痛、肌肉痙攣、乏力、疲勞和大量出汗。
熱衰竭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病情得不到控制,可迅速發展為熱射病,危機生命。
熱射病
包括熱衰竭的所有症狀,並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暈厥、意識不清、抽搐等。如未能及時得到處置,將危機生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暑了怎麼辦?
急診科周逸丹主任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中暑高峰稍有推遲,與疫情和梅雨天有關。但是接下來的高溫天氣,中暑人數可能會有所增加。
對於中暑後的處理,周主任建議先將患者帶離高溫環境,置於陰涼、通風的環境中,最好能解開患者的衣領、腰帶加速降溫;
其次,使用冷毛巾、冷水等貼於患者皮膚降溫。
如果使用冰塊的,要防止凍傷。至於部位,以前胸、後背、大腿、手肘為佳,禁止置於頭頂、腳底、腹部等處。在冰敷的過程裡,要注意防止凍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可以適量補充一些液體,但是不要拿起水瓶就對他猛灌水。
中暑時快速、大量攝入過多水分,會引起反射性的出汗過多,加重水、鹽流失。鹽汽水可以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遇到呼吸困難、神志不清的患者,建議立即送醫。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