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檢查患兒恢復情況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薛源
蘄春1歲男孩樂樂(化名)反反覆覆發燒,持續了半個多月也找不到原因。上個月底,他轉到武漢兒童醫院後,他的病情也一度讓醫生深感困惑。在排除了細菌、病毒感染後,醫生將突破點集中在生活環境上,終於發現了病因:他家中養了好幾隻貓,孩子因此不慎感染了「貓抓病」。
層層剝繭找到「真兇」後,經對症治療,樂樂順利退燒康復。昨日,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提醒,並不是被貓抓傷都會患「貓抓病」,與其「談貓色變」,不如建議養貓的家庭注意給寵物定期驅蟲、做好衛生。家中有免疫力低的人或幼兒的,讓寵物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
1歲寶寶莫名發燒半月
1歲的樂樂家住蘄春農村。一個月前,媽媽餵奶時摸到他的額頭髮燙,一量體溫,竟然高達38.5℃。在當地醫院治療了近半月,可樂樂一直反反覆覆出現高燒,還常常超過39℃。治療了這麼久也不見好轉,家人十分揪心。
上個月底,家人抱著樂樂來到武漢兒童醫院。排除了新冠肺炎後,樂樂以「不明原因發燒」被收至該院中西醫結合科。
樂樂的血常規結果出來後,醫生也納悶了,指標均在正常範圍。隨後病毒檢查結果出來了,仍然沒有異常。「會不會是感染了寄生蟲?或者其他病原微生物?」醫生於是將關注的焦點轉向了樂樂的生活環境。
樂樂家養了好幾隻貓
在向家人詢問時,醫生捕捉到一個細節。原來,樂樂的爺爺愛養貓,遇到流浪貓也會帶回家餵食。目前,樂樂家一共養了五六隻貓,有自養的寵物貓,也有後來收留的流浪貓。
順著這個線索往下挖,醫生懷疑樂樂不明原因的發燒與貓有關,可能是患上了「貓抓病」。醫生反覆檢查,樂樂身上沒有見到被貓抓傷過的痕跡,也沒有出現淋巴結腫大等「貓抓病」典型症狀。
為了進一步明確,樂樂的血樣被送往實驗室,做進一步高通量測序檢查。果然,實驗人員發現了漢塞巴爾通體感染(一種特殊的衣原體),這一證據可證實樂樂是「貓抓病」。找到病因,經對症治療,樂樂體溫終於降回正常。
「貓抓病」聽著很陌生,其實樂樂並非個案,前不久深圳一名9歲女孩和貓打鬧,因出手太重被貓抓傷後,也得了「貓抓病」。
做好寵物衛生避免感染
「和小貓玩,怎麼就得病了呢?」樂樂的父母很困惑,家裡其他人都沒事啊?
該科主任醫師湯建橋表示,「貓抓病」全名叫「貓抓病性淋巴結炎」,引發這種病的是一種名為漢塞巴爾通體的需氧桿菌,貓是主要宿主。如果被感染了這種需氧桿菌的貓抓傷、咬傷或舔到有破損的皮膚,就可能傳染給人。
「貓抓病」不會人傳人,通常也導致嚴重併發症,但是相對來說,小兒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中招」。
「不必因此就談貓色變。」湯建橋強調,漢塞巴爾通體是一種機會致病菌,並不是說一被貓抓到就會得上「貓抓病」。他還提醒,想要避免感染風險,關鍵還是在於人,飼養寵物的人要定期為貓做好驅蟲、清潔,擼貓後要及時用肥皂水洗手。如果身上有傷口則不要讓貓舔到。此外,人類還是要學會與動物科學相處,尊重小動物的性情習慣,逗貓時別過火,以免貓咪因過度刺激抓咬。如要收養流浪貓, 則要提前為貓做體檢,確認健康後再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