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州(馬來語:Johor)是馬來西亞十三個州之一,首府新山(Johor Bahru,音譯「柔佛巴魯」),皇城麻坡(Muar)。柔佛州位於馬來西亞西部的最南端,東面是中國南海,西面是馬六甲海峽,南面隔著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面積19016平方公裡,374.22萬(含35.72萬外籍人士,2018年),下轄10個縣。
柔佛州位處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面積19016平方公裡,其北部毗鄰的州屬是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東面為南中國海、西面為馬六甲海峽、南面為柔佛海峽。柔佛州中心位於北緯1°29′14″,東經103°46′52″。
歷史溯源
柔佛王國一共經歷3個朝代更迭,分別是「舊柔佛王朝」、「柔佛首相王朝」,和如今的「柔佛天猛公王朝」。
1511年,馬六甲被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圍城戰)後,蘇丹馬末沙逃至柔佛民丹島,並且還企圖從葡萄牙人的手中奪回馬六甲。基於蘇丹馬末沙的不斷反攻,葡萄牙終于于1526年從印度果亞派遣艦隊攻擊並摧毀了民丹島(賓坦島之戰),蘇丹馬末沙倉皇逃到蘇門答臘甘帕(Kampar)並於1528年駕崩。
1536年,蘇丹馬末沙的長子,即蘇丹阿拉烏丁二世(Sultan Alauddin Riayat Shah Ⅱ)放棄馬六甲蘇丹的稱號,並於1540年創建具馬六甲王室血統的柔佛王朝(亦有史冊認為蘇丹馬末沙為柔佛王朝創始人),定都舊柔佛(馬來語:Johor Lama);其兄弟蘇丹穆沙法沙(Sultan Muzaffar Shah)則遠赴霹靂州建立新王朝。
自此,原來馬六甲王朝統治區域一分為二。柔佛王朝除了需要應付葡萄牙,蘇門答臘北方也出現了勁敵-亞齊國。三方之間互相攻伐,多是柔佛王朝佔下風,當中亦曾發生幾次國都遭亞齊焚毀、蘇丹遭擄殺的屈辱事件。
1564年蘇丹阿拉烏丁二世被亞齊俘獲,終於死於亞齊。隨後相繼即位的蘇丹有:目札法沙二世(Muzzafar Syah Ⅱ)、阿都查利拉雅沙(Abdul Jalil Riayat Syah)、阿拉烏丁利雅沙三世(Alauddin Riayat Syah III)、阿都拉馬雅沙(Abdulah Ma』ayat Syah)、阿都查利沙(Abdul Jalil Syah)、伊伯拉欣(Ibrahim),最後一任具馬六甲王室血統的柔佛蘇丹為馬末二世(MahmudⅡ)。
1699年,柔佛蘇丹馬末二世由於殘暴過度,一天坐轎外出時遭其臣屬海軍元帥刺殺,享年僅24歲。
柔佛的馬六甲蘇丹王朝血統正式斷絕,由在任首相敦阿都查利(Tun Abdul Jalil)繼位,開創了柔佛首相王朝。由於血統問題,首相王朝立國不久就遭宣稱蘇丹馬末二世遺腹子的錫國(Siak,蘇門答臘小國)王子攻擊。
為了趕走錫國王子,繼任的蘇丹蘇萊曼(Sulaiman)與來自蘇拉威西島望加錫(Makassar)的武吉斯人(Bugis,又譯布吉人)合作,導致了武吉斯人捲入權力鬥爭中。隨著武吉斯人取得最後勝利,武吉斯人首領被委任為副王,掌控大權並與馬六甲的荷蘭人爭奪馬六甲海峽及錫礦貿易的經濟利益;而蘇丹則淪為傀儡。
1796年,在位的蘇丹馬末三世(Mahmud III)派遣天猛公阿都哈密管轄柔佛,其子天猛公阿都拉曼隨後也受到英國承認,為柔佛和新加坡的天猛公。
1812年,蘇丹馬末三世的幼子蘇丹阿都拉曼穆阿佔沙被武吉斯人立為蘇丹。
1818年,英國人斯坦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並欲與天猛公阿都拉曼籤訂協定,在當地建立殖民據點,但是根據廖內柔佛蘇丹和荷蘭之間的條約,天猛公無權代表蘇丹與外國定約。
當時新加坡正由柔佛廖內蘇丹阿都拉曼穆阿佔沙統治。當萊佛士得知蘇丹阿都拉曼穆阿佔沙的兄長東姑胡先(Husain)本該是王位繼承人(由於其父王駕崩時不在身邊而被取消資格),他隨即覲見並宣布支持東姑胡先出任蘇丹,聲稱英國只承認東姑胡先為合法的廖內蘇丹,而東姑胡先則於1819年2月6日和英國籤署條約,租借新加坡予英國為商港用途。
儘管英國承認蘇丹胡先為柔佛和新加坡的蘇丹,但視天猛公阿都拉曼有實質統治權。
1824年,英國與荷蘭籤署英荷條約,蘇丹胡先統治的柔佛本土(包括新加坡)歸英國人,而蘇丹阿都拉曼穆阿佔沙掌控的廖內群島範圍則劃歸荷蘭,至此柔佛首相王朝一分為二。
1844年,天猛公達因依布拉欣還創立了港主制度,開發柔佛。
1855年,蘇丹阿里(蘇丹胡先的繼任者)與新加坡的英國人籤署條約,同意將柔佛統治權交予天猛公阿都拉曼之子天猛公達因依布拉欣(Daeng Ibrahim),而蘇丹阿里本身的統治僅限於麻坡地區。
天猛公達因依布拉欣在華裔富商黃亞福的協助下,在正對新加坡的柔佛南部建立新都 - 丹絨布蒂裡(Tanjong Puteri)。
1866年,達因依布拉欣之子蘇丹阿布巴卡(Abu Bakar)正式登基為柔佛天猛公王朝第一任蘇丹,他在1868年受英國冊封為「馬哈拉加」(Maharaja)。蘇丹阿布巴卡於1877年蘇丹阿里駕崩後收回麻坡的統治權。蘇丹阿布巴卡將丹絨布蒂裡改名為新山(Johor Bahru/音譯柔佛巴魯)。他把新山由一個漁村發展成一個市鎮,接著將發展計劃逐一延伸到其它的小地方,大力發展港主制度。蘇丹阿布巴加採用了稱之為「柔佛政府文職機關」的西方制度來管理內政的工作,也將這先進的管理制度提倡給公眾。
1887年蘇丹阿布巴卡冊封麻坡為香妃城(Bandar Maharani)。
1895年蘇丹阿布巴卡頒布《柔佛憲法》,是柔佛州第一位憲法條規的設立者。以後他被冠上「現代柔佛之父」的稱號。
第二任天猛公王朝蘇丹依布拉欣(Ibrahim)於1895年即位。
1900年,蘇丹阿布峇卡清真寺開幕,會上演唱的「Bangsa Johor」正式成為柔佛州歌。由於柔佛的發展有賴於各族群、階層子民,因此歌取取名為「Bangsa Johor」,亦即柔佛子民不分種族。他重視教育,於1902年頒布法令,規定子民皆必須接受教育。
1912年,設立行政議會(部長由蘇丹委任)。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終於獨立,柔佛成為其中一個州屬。
1963年9月16日,柔佛隨其餘馬來亞聯合邦成員州和沙巴、砂拉越與新加坡共同組成新君主立憲制國家——馬來西亞。
保留了柔佛蘇丹及其王室,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1981年5月11日,天猛公王朝第四任蘇丹依斯幹達(Iskandar)繼位,並於1984年至1989年出任第八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然而當時經濟不景氣沒有舉辦蘇丹登基加冕儀式。蘇丹依斯幹達與馬來西亞華社關係密切,曾贈送新山寬柔中學多駕風帆。在他任內柔佛州發展蓬勃,包括設立馬來西亞依斯幹達經濟特區。他也於2009年為位於依斯幹達公主城(Iskandar Puteri,舊稱努沙再也)的柔佛州新行政中心開幕。
現任蘇丹
柔佛州蘇丹是柔佛州的憲法統治者。
2010年1月23日上午10時21分,已故蘇丹依斯幹達之長子,即蘇丹依布拉欣(Duli Yang Maha Mulia Sultan Ibrahim Ibni Almarhum Sultan Iskandar)在柔佛大王宮依據1895年柔佛州憲法宣誓就任柔佛蘇丹。
他是柔佛州天猛公王朝第五任蘇丹,也是柔佛州第二十三任蘇丹。
2016年10月,馬來西亞馬來統治者理事會特別會議一致推薦柔佛蘇丹依布拉欣出任新任國家元首,唯蘇丹以「必須專注柔佛主權」為由婉拒擔任國家元首。
來源:網絡。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各位閱讀者交流參考之目的。
本號所轉載內容沒有任何商業宣傳目的,僅供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本號將會立刻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盡請諒解!
本號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