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變形記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視覺中國供圖

這幾天,「嫦娥五號」已經從月球挖完土,正在準備回家的路上。嫦娥奔月,一個深深鐫刻在華夏民族宇宙觀念中的民間傳說,但說出來可能你不信,嫦娥曾是單身男。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深深鐫刻在華夏民族的宇宙觀念中,但這一神話的原初面貌與後世傳說存在很大差異。從先秦古簡的原始記錄,到兩漢唐宋的豐富充實,再到明清小說的大膽演繹,嫦娥的故事和形象經歷了無數次「變形」。

先秦還是單身男

嫦娥奔月神話最早出現在相傳成書於商朝的《歸藏》中。唐人李善注釋南北朝梁代蕭統《文選》時,曾引用《歸藏》語句,「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為月精」「昔嫦娥以不死藥奔月」,嫦娥服用西王母的長生不老神藥後,飛奔月宮,羽化月仙。

但因《歸藏》為類似《周易》的佔卜書籍,且早已不傳,古代一直對其真偽存疑。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邱北村王家臺15號秦墓出土了大量竹簡。經學者考證,簡文中即有《歸藏》,第307號簡文「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201號簡文「奔月,而攴佔」,與傳世文獻保存的《歸藏》佚文語義相通。由此可知,至少在秦代甚至更遠的商朝,就已經有了奔月神話的原型。

值得注意的是,秦簡中奔月神話主角的名字並非後人熟知的「嫦娥」,而是名不見經傳的「恆我」。「恆」即永恆,「恆我」即「使我永恆」,期望長生不老,寄寓著華夏先民對生命的執著和對現世的依戀。

相較於「嫦娥」明顯的女性化色彩,「恆我」則是中性詞甚至偏男性化。有學者從「恆我」的詞性出發,認為「在父權制社會中,這個『恆我』也許應該是男性形象,就像夸父一樣,只不過一個為逐日,一個為奔月而已」。

到了西漢,奔月神話情節出現重大變化,「恆我」的名字和性別都開始朝著女性化的方向發展。

兩漢嫁為后羿妻

西漢文帝姓劉名恆,為避其名諱,「恆我」中「恆」字改為同樣具有永恆之意的「姮」或「嫦」。女字偏旁的加入使得奔月神話主角開始具有女性色彩,而西漢官話關中語音中,「我」的發言近似於「娥」,「我」由此被替換成「娥」。男「恆我」順理成章地轉變成女「姮娥」「嫦娥」。

西漢前期,羿開始出現在奔月神話中。據淮南王劉安所編撰《淮南子》卷六《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老藥,還沒來得及服用,就被姮娥偷走吞下。姮娥奔月永生,羿悵然若失,因為他不知道長生不老藥的藥方和製作方法。《淮南子》在奔月神話中加入羿的元素,是為了論證「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即有「魚」不如會「漁」的觀點,並沒有對奔月情節進行太多引申。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其天文著作《靈憲》一文中,對奔月神話進行了大幅度擴充,使其故事內容更加豐富,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據《靈憲》,「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姮娥偷吃完長生不老藥,收拾行裝奔月出發前,特意找一個叫有黃的大師算了一卦,問詢此行是兇是吉。有黃大師掐指一算,「吉」,並且告誡姮娥飛升「逢天晦芒」遇到天象有變時,切莫驚慌恐懼,只要勇敢闖過這一關,定會逢兇化吉,遇難成祥。黃大師的話給了姮娥莫大勇氣,她終於飛升月宮,從女神化身蟾蜍即癩蛤蟆。

張衡將姮娥寫成蟾蜍並不是對女神的醜化。在古人的文化觀念中,蟾蜍是神物,能夠避邪氣、助長生,東晉葛洪《抱樸子》有「萬歲蟾蜍」之說。張衡所造地動儀就是用蟾蜍與龍相配,「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可見蟾蜍在時人心中地位之高。且蟾蜍晝伏夜出,與月亮運行規律相似;蟾蜍從幼體到成體是變態發育,在外形上有很大變化,與月相盈缺也類似。古人遂視蟾蜍為月亮的象徵,姮娥既「託身於月」,化身吉祥的蟾蜍也就不足為奇。

無論是《淮南子》還是《靈憲》,都沒有定義姮娥與羿的關係。從姮娥竊取羿丹藥的舉動看,二人非但不是夫妻,反而有可能類似後世白娘子故事中,偷食法海仙丹的白娘子與法海勢同水火的關係。

直到東漢末年,學者高誘在給《淮南子》作注時,才作為「證婚人」宣布姮娥與羿結成夫妻,「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竊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張衡對奔月細節的豐富和高誘對嫦娥羿夫妻關係的定位,奠定了嫦娥奔月神話的基本輪廓,後來東晉幹寶《搜神記》等關於嫦娥故事的書寫都沒超出這個範圍。

隋唐吳剛來相伴

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從蟾蜍回歸為女兒身,而且是絕色美女。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就曾把寵妃張麗華比作嫦娥。據《南部煙花記》,「陳後主為張貴妃麗華造桂宮於光昭殿後,作圓門如月,障以水晶……謂之月宮。帝每入宴樂,呼麗華為『張嫦娥』」。白居易《鄰女》詩曾用白日嫦娥誇讚鄰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詩人還用嫦娥喻指與自己曾經滄海、過往難忘的女子。成語「破鏡重圓」的主角徐德言《詠破鏡》即言,「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唐人陸龜蒙借嫦娥寄託相思之苦,「月娥如有相思淚,只待方諸寄兩行」。李涉在湖州重逢舊人,唏噓「一從明月西沉海,不見嫦娥二十年」。崔膺送別佳人,慨嘆「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雲」。

人們對嫦娥居住的月宮也開始進行盛大裝修。在先秦兩漢的奔月敘述中,月宮雖然可以居住,但清光冷輝,蕭索悽寒,毫無人氣,缺少基本生活設施。到了唐代,月宮擴建成遍地玉閣瓊樓的仙境,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壺史》載:「月規半天,瓊樓玉闕滿焉。」據道教文獻《雲笈七籤》,月宮有「白銀瑠璃水晶映其內」,有「七寶浴池,八騫之林生乎內」。原是西王母神話中的月兔,被送到月宮,陪嫦娥嬉戲。按照唐末道士杜光庭在《神仙感遇傳》中的說法,月宮內還有「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於廣庭」,為嫦娥解憂。

奔月神話在唐朝最大的發展,是吳剛進入月宮伐桂。據《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嫦娥竊不死之藥,玉兔搗不死之藥,吳剛伐不死桂樹,三者都因不死長生聚首月宮。

唐朝科舉興盛,士人們嚮往通過科舉魚躍龍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為奔月神話,士人們便把科場高中與奔月成仙聯繫在一起,視登科為折桂。李白有「欲折月中桂,持為寒者薪」之語,要把月中桂樹折下,為天下寒士的科場之路添柴加薪。晚唐溫庭筠名落孫山,豔羨友人高中,「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宋人甚至認為登科是受到嫦娥的垂青賞識,胡宿曾贈詩給考中進士的梅堯臣,「嫦娥應有憐才意,惟許詩人到月宮」。

士人將登科心態寄託於嫦娥之身的同時,也對嫦娥的命運抱以深切同情。嫦娥脫離紅塵愛戀,遠離人世煙火,李白把酒問月,嘆息「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月宮美輪美奐卻冷清悽苦,杜甫撫影自憐,哀傷「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李商隱更是借嫦娥之悔,澆胸中身世塊壘,「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借關切嫦娥冷暖,嘆自身處境悽涼可憐,「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姮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豔秋河月」。晚唐羅隱詠月,「嫦娥老大應惆悵,倚泣蒼蒼桂一輪」。宋人楊億傷「嫦娥桂獨成幽恨,素女弦多有剩悲」,吳文英亦「憐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唐宋士人在詩詞中對嫦娥蹁躚容顏的書寫、昨日舊情的寄託、登科折桂的期冀和怨愁情緒的同情,為明清時期嫦娥形象的世俗化打下了心理基礎。

明清飛入百姓家

隨著明清市民文學的勃興,嫦娥也從遠在天際的月宮,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世俗演繹小說的主角。

嫦娥飛升,羿獨留人間,仰望月空,不勝悲傷,人們便有意讓夫妻再續前緣。據元末明初陶宗儀所編纂《說郛》收錄的筆記小說,「嫦娥奔月之後,羿思念成疾」,這年正月十四日夜間「忽有童子詣宮求見」,自言是夫人即嫦娥派來人間的使臣。童子告訴羿,「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釋」,而「明日乃月圓之候,宜用米粉作丸,如月,置室西北方」,然後「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羿照此辦理,嫦娥果然從天上回歸人間,與羿「復為夫婦如初」。羿用米粉做的湯丸後來演化為元宵,據說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就從此而來。

嫦娥降世,不僅要和羿夫妻團圓,還有改寫歷史的重任。清初呂熊《女仙外史》以明初建文帝時期靖難之役為背景,講述嫦娥下凡轉世為白蓮教起義軍領袖唐賽兒,起兵勤王救駕,對抗天狼星投胎的朱棣。嫦娥誅討叛逆,最終幫助建文帝重登皇位,完成使命後回歸仙班。

而在與呂熊同時期的蒲松齡《聊齋志異》筆下,嫦娥雖仍是天上神仙,卻因貶謫下凡,徹底擺脫了神性,成為富有情趣的人間女子,宛若鄰家女孩。嫦娥謫仙降世後,嫁與凡人宗子美為妻,她心疼夫君,重情重義,既能效飛燕舞風,又善學楊妃帶醉,讓子美的閨房之樂充滿溫情。在謫限期滿要重回仙班時,嫦娥為子美痴情感動,繼續留在人間護佑夫君周全,為子美生下一兒一女,長相廝守,共享天倫。蒲松齡對嫦娥形象從神到人的改寫,最終使嫦娥完成了從塵世奔月飛升到天上重返人間的輪迴,讓神話回歸日常。

改寫神話的不只小說,更有科技。藉助科技的力量,嫦娥再一次從世間仰望月空,飛舞九天。從嫦娥奔月到嫦娥探月,從古老傳說到前沿探索,華夏民族的目光正在穿越浪漫情懷,投向無盡的星辰大海。我們有理由期待,這將是一個比傳說更讓人心馳神往,比神話更加有想像空間的未來。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博士)

吳鵬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的真相:中秋團圓不得不說的故事
    01美麗的神話小時候讀神話,嫦娥奔月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后羿射日拯救世界,西王母賜給他一顆不老藥。他捨不得吃,就讓老婆嫦娥保管。他的門徒蓬蒙趁他不在家,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之下將藥吞下,便飛升成仙,長居月宮。此後每年八月十五,都是后羿和嫦娥遙望相聚的日子。
  • 嫦娥的男伴:吳剛和大羿
    毫無疑問,嫦娥敘事並非只是旃陀羅神話的簡單複製,而是經本土道士的悉心改寫,成為一個更符合本土趣味的文本——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
  • 《熊出沒·變形記》:「倚老賣老」還能賣多久
    作為本檔期唯一一部主要瞄向低幼觀眾的動畫電影,《熊出沒·變形記》的票房(截至大年初十為5.34億元)創下了系列電影的新高,有望最終突破6億元。不過,作為系列的第五部,儘管特效上的進步穩紮穩打,劇本卻漸露頹相。2017年的《熊出沒·奇幻空間》,儘管劇情「撞車」《幽靈公主》略顯嚴重,好在連貫流暢。
  • 「破產姐妹」貝絲加盟電影《熊出沒·變形記》
    網易娛樂1月22日報導 近日,春節檔合家歡動畫電影《熊出沒·變形記》公布又一重磅消息:因飾演大熱美劇《破產姐妹》女主角卡洛琳(Caroline)一角,而被中國觀眾所喜愛的好萊塢著名女星貝絲·比厄將形象出演《熊出沒·變形記》,成為影片中引出環保主題、見證主角成長的關鍵角色。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  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
  • 《熊出沒·變形記》票房破4億 發「賴帳記」番外
    《熊出沒·變形記》票房破4億 發「賴帳記」番外 ·變形記》上映已有一周時間。今日《熊出沒·變形記》發布第二支番外篇——賴帳記,曝光了正片外的有趣故事,以此感謝一路支持電影的觀眾們。此支番外對影片中最為精彩的「地下城之戰」做了劇情補充,講述了麻辣小龍俠們為幫助「熊強三人組」逃出地下城,而與狡猾的蒼蠅溝通,但蒼蠅突然賴帳的曲折情節。
  • 《熊出沒·變形記》破5 有望打破系列電影票房紀錄
    《熊出沒·變形記》破5 有望打破系列電影票房紀錄 ·變形記》持續熱映,累計票房於大年初九15點47分突破五億大關!
  • 《變形記》裡的歷任主人公,在參加完節目後,如今成了什麼樣?
    《變形記》這檔節目從開播至今已經走過12個年頭,一開始節目內容是讓城市和農村的兩位主人公交換生活,後來節目在網上引起了爭議,在經歷了幾次改版後,《變形記》如今已經來到了第15季。那麼當初《變形記》裡的這歷任主人公,在參加完節目之後,如今什麼樣了?
  • 賀歲片《熊出沒·變形記》刷新了我對國產動畫的認知
    文/追劇者們童心是不論年齡的,我一直很喜歡熊出沒,在今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這部春節賀歲動畫片讓我感觸很深。《熊出沒·變形記》(熊出沒之變形記)是《熊出沒》系列第五部大電影,即《熊出沒5》,影片主要講述了光頭強、熊大、熊二遭遇變形縮小後所展開的一段「微觀世界」的冒險故事。
  • 嫦娥本名不叫嫦娥 叫什麼?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嫦是「常」的意思,娥是美好的意思,這麼說,「嫦娥」就是恆常美好的化身。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歷史上到底有多久了?嫦娥到底是誰?現代流傳的「嫦娥奔月」故事中,人們大多傳說是夏朝后羿(馮羿)的妻子。那麼,嫦娥原本就叫嫦娥嗎?
  • 《熊出沒·變形記》發布片尾曲《世上只有爸爸好》挑戰經典
    《熊出沒·變形記》發布片尾曲《世上只有爸爸好》挑戰經典 原標題:   北京晚報訊(記者李俐)將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影片《熊出沒·變形記》在京發布了趙英俊創作並演唱的片尾曲《世上只有爸爸好》。對於這次「挑戰經典」的創作,趙英俊表示壓力非常大:「《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很老的歌謠,好像長在血液裡。
  • 杜華兒子趙楚萇個人資料照片 杜華兒子參加變形記被豬整蒙圈
    杜華兒子趙楚萇個人資料照片 杜華兒子參加變形記被豬整蒙圈時間:2019-04-17 14:15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杜華兒子趙楚萇個人資料照片 杜華兒子參加變形記被豬整蒙圈 新一季《變形計》終於開播了,新一季中的主人公便是國內知名經濟公司樂華的老闆杜華的兒子趙楚萇。
  • 「破產姐妹」加盟《熊出沒·變形記》,貝絲·比厄將抵京出席發布會
    近日,動畫電影《熊出沒·變形記》公布又一重磅消息:飾演大熱美劇《破產姐妹》女主角卡洛琳(Caroline)的好萊塢著名女星貝絲·比厄將形象出演《熊出沒·變形記》,成為影片中引出環保主題、見證主角成長的關鍵角色。這是貝絲·比厄首次參演中國電影。
  • 小池變形記
  • 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嫦娥奔月簡史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就來講一講嫦娥奔月史。商代 就有嫦娥奔月的記錄最早記錄嫦娥奔月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籍《歸藏》。
  • 卡夫卡《變形記》:變成蟲子也許是一種幸運
    我在波哥大一間陰森的學生公寓裡讀了卡夫卡的《變形記》後,我再沒有這麼激動過。——馬爾克斯很多人知道卡夫卡這個名字是從《變形記》開始。關於《變形記》,人們對「標準」式評並不陌生,諸如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異化,底層小人物命運等等。
  • 吳剛與嫦娥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嫦娥的寵物是玉兔?
    月宮裡怎樣出現了嫦娥?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聯繫在一起呢?玉兔、吳剛又是什麼時候、怎樣出現在月宮中的呢?他們跟嫦娥是什麼關係?民俗學專家黃濤先生為我們一一解答。月亮上有一個長袖善舞的美女嫦娥,這是人們關於月亮的最著名的想像。
  • 嫦娥五號登月,帶火《嫦娥攬月》圖書
    《嫦娥攬月》是國內第一部以情感為經,以科技為緯,以文學語言為載體,全面、系統、真誠地書寫中國探月工程的報告文學;是世界第一部描寫和揭秘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奔月前後過程的報告文學。也是中國作家協會的重點作品。
  • 變形記的成熟度為主人公王境澤,他不吃東西,他現在怎麼樣
    王境澤參加了變形記,因其堅強的性格而走紅,他現在怎麼樣沒有人能逃脫主人王境澤的振祥法則,一句無心之言,發自肺腑的評論在網友的惡搞下成了著名的治理名言,於是王境澤也成了網絡名人,這足以看出現在網絡發展的有多快,變形記是很多城市孩子的噩夢,他們從小就需要嬌生慣養,其實也不需要鳥來拉屎
  • 《變形記》:被譽為「神仙妹妹」的她,早已是輟學當上了網紅
    《變形記》這檔綜藝節目,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不過在近些年來,這個節目引來的爭議也是越來越大。裡面也湧現出不少具有著爭議性的人物。有的城市孩子,在體驗了農村生活後,回去後變得更加懂事;但是反過來,有一些農村孩子,在去了城市後,卻養成了驕奢的脾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紅林,很多人說她被城市"毀掉"的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