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真相:中秋團圓不得不說的故事

2021-01-16 填鴨一刻

關注我,持續獲取人文漫話「一分鐘真相」系列圖文和視頻。

01

美麗的神話

小時候讀神話,嫦娥奔月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后羿射日拯救世界,西王母賜給他一顆不老藥。

他捨不得吃,就讓老婆嫦娥保管。

他的門徒蓬蒙趁他不在家,逼嫦娥交出仙藥。

嫦娥無奈之下將藥吞下,便飛升成仙,長居月宮。

此後每年八月十五,都是后羿和嫦娥遙望相聚的日子。

鄭慕康《嫦娥奔月圖》

然而,事情的真相當真如此嗎?

02

歷代嫦娥變形記

在古籍中查找這個故事,不論是秦簡《歸藏》、西漢《淮南子》、晉代《搜神記》,還是南朝《後漢書》,其中記載的都是嫦娥奔月的另一個版本。

我們從前往後說。

迄今最早的嫦娥偷了藥

最早的嫦娥存在於1993年在湖北王家臺出土的秦簡《歸藏》。《歸藏》是商代的《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周易》的前身,多年來一直被認為已經失傳。

此次出土的秦簡僅存兩支殘簡,但卻記載了:「昔者恆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佔。」

這是迄今為止書面可查的「嫦娥奔月」最原始記載。這一記載也說明,嫦娥奔月這一神話相當古老,早在商代就已經為古人所熟知。

在《歸藏》裡,嫦娥的原名叫「恆我」,也沒有提到老公后羿,能確定的是,她偷了藥,奔月。

西漢嫦娥有了老公

後來,西漢《淮南子·覽冥訓》中將這個記載進一步細化了:「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從這裡開始,嫦娥作為羿的妻子這一身份正式確定下來,還把羿向西王母要不死藥等細節補充上了。

到了東漢,高誘作注時又繼續作了補充: 「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奔入月中,為月精。」他說,姮娥奔月之後,成了月亮裡的神仙精靈。

嫦娥名字的由來

咦?為什麼嫦娥的名字總是變來變去的,商代叫恆我,西漢叫嫦娥,一會兒又成了姮娥?這是同一個人嗎?

這還真是同一個人。

《淮南鴻烈集解》引莊達吉云:「姮娥,諸本皆作恆,唯《意林》作姮,《文選》注引此作常,淮王當諱恆,不應作恆,疑《意林》是也。」

嫦娥本名恆我,後來加了女字旁,成了恆娥。漢文帝名恆,因此淮南王劉安在編寫《淮南子》時,避諱了「恆」字,於是有了「姮娥」一名,而「恆」又通「常」,便也有了「嫦娥」。

嫦娥名字的演變

東晉嫦娥變蟾蜍

到了東晉時期,幹寶的《搜神記》再次給「嫦娥奔月」加料: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這裡增加了嫦娥偷藥後進行佔卜、奔月後變成蟾蜍的情節。後來的南朝《後漢書》、唐代《初學記》等典籍也都採用了這個版本的故事。

「嫦娥奔月」還有其他的版本。比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諸子》裡就記載: 「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恆娥奔月。」

他說,《歸藏》裡面記載的是羿死後嫦娥才奔月的。但是由於秦簡《歸藏》已經出土,在這篇考據裡,我們還是採信出土殘簡上的內容。

高馬德《嫦娥奔月》(局部)

03

嫦娥真的後悔了嗎?

總之,上述各個版本,故事的主線都是后羿得到仙藥後,嫦娥按捺不住成仙的誘惑,偷走了仙藥,自己吃了飛升到月亮裡。有好幾本書中還提到:嫦娥奔月後,變成了一隻蟾蜍。

也就是說,在古代流傳最廣的版本中,原本的嫦娥是一個「小偷」和拋棄丈夫的女人。變成蟾蜍或許也算是冥冥之中的一種代價吧。

這個版本印證了月亮中有蟾蜍,以及月亮被稱為「蟾宮」的傳說。

李商隱有詩:「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燭影透在雲母屏風上,顏色漸深。銀河漸漸落去,晨星也紛紛消失。嫦娥後悔偷吃靈藥,現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孤獨的心。

到底是飛天成仙重要(哪怕要偷藥、要失去人身),還是人間煙火、平凡而充實的人生重要?

這大概就是「嫦娥奔月」這一上古神話真正想留給後人的哲思了。

從這個角度看,原始版本的「小偷」嫦娥倒是比現代版本的「賢妻」嫦娥,反而更加靈活生動、引人遐思呢。

關注我,持續獲取 人文漫話「一分鐘真相」系列圖文和視頻。

「一分鐘真相」視頻版請見本號同名視頻。

相關焦點

  • 中秋節視頻: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嫦娥有四千多歲了  一般地,人們以為是西漢宗室淮南王劉安主持編寫的《淮南子》最早記錄了嫦娥的故事。南北朝時期的謝莊在《月賦》裡說:「《淮南子》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常娥竊而奔月。」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摘了《淮南子》裡的這句話。很顯然,公認的說法是嫦娥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中。
  •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傳說背後,是一段夏朝的隱秘往事!
    當然是要儘可能的回到老家,和家人團圓。早在漢代文獻中,就有了「中秋」的說法,根據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最起碼在西周時期,周王室在每年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
  • 從中秋說起,探秘「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文化源頭?
    中國傳統文化說到中秋節,就想到明月、嫦娥、吳剛和玉兔這些人物、角色,和他們傳世的故事。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故事 臨沂人從小就知道嫦娥奔月
    中秋節不僅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同時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關於中秋節的浪漫傳說,你知道哪些呢?   中秋節由來簡介: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 「嫦娥奔月」,「唐明皇遊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 從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來看中國人與月亮的不解之緣
    而說到這賞月,我就想到了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這些跟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今天就透過這些故事,來看看咱們中國人跟月亮的不解之緣。最初的時候,由於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遠古先民對於月亮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但是這個會發光的東西,又在漫長的黑夜給予了他們光亮,帶給了他們心靈上的慰藉。而且月亮每天的形狀都不一樣,有時候大,有時候小,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彎的,有時候乾脆就消失不見了。
  • 嫦娥奔月的歷史真相,講述神話背後的悽慘故事
    導語: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中國航天史又添加了沉重的一筆,我們都知道我國月球探測器嫦娥系列名字取自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中,但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歷史真相以及背後的悽慘故事嗎?嫦娥奔月那麼,嫦娥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嫦娥本來的姓姮叫姮(héng)娥,《淮南子》這本書的作者劉安在記述這個神話時,因避當時天子劉恆名諱,所以才有了嫦娥一說。
  • 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已經熟悉,但吳剛和兔子呢?兔子好感人
    中秋就快到了,當大家吃到月餅的時候是不是又會想起月亮,想起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故事多麼悽美。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吳剛和兔子。大家都知道嫦娥住的地方叫廣寒宮,那裡只有嫦娥,玉兔還有吳剛三人,吳剛每天在砍一個巨大的桂樹,而兔子則每天在搗藥。
  • 國慶中秋來廈門靈玲馬戲團 觀靈猴撈月賞嫦娥奔月
    猴子撈月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人們對童話寓言故事裡的猴子們熱心又團結的行為而褒揚,也有人認為猴子們不切實際、自作聰明,感到好笑。那麼現實中,猴子們真的會撈月亮嗎?中秋佳節臨近,正值一年中月亮最大最圓之際,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特別策劃現場版猴子撈月戲碼,帶市民們一探究竟。
  • 中秋將至,除了「嫦娥奔月」,你還知道哪些中秋傳說
    傳說一:嫦娥奔月這是中秋最經典的神話傳說了,它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 嫦娥為何奔月?玉兔為何搗藥?若真較真追究 故事就大不一樣了
    問題是,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呢?寒浞還霸佔殺死了后羿的妻子嫦娥,現在嫦娥墓就位於今山東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陪伴在后羿的墳墓大羿陵的旁邊,死後夫妻終得破鏡重圓。如果嫦娥墓裡真葬著嫦娥,那麼嫦娥小姐姐可能根本就沒有奔月,而是早就死了《淮南子》中的記述應該是這個故事第一次比較完整的呈現中秋節和嫦娥奔月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關係。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 嫦娥、玉兔、吳剛竟然是這樣的關係?月宮裡的真相在這裡!
    眾所周知,再過幾天就是中秋和國慶雙節啦,盼望已久的假期終於要來了!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了,古書裡記載著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說法,關於中秋節的傳說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版本,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其中幾個關於中秋的故事。
  • 中秋節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最後竟然還和朱元璋有關!
    特別是遠在他鄉不能和父母團圓的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明月,寄託自己思念家鄉父母之情,以及渴望回家團圓的心情,因此,中秋也叫「團圓節」。其實有關中秋節的故事非常之多,好多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並且流傳久遠,深入人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3個中秋的小故事,不但有趣,而且還蘊藏著人生哲理智慧。
  • 奔月的嫦娥,和伐桂的吳剛,這兩人到底什麼關係?
    而與其他傳統節日相同,關於中秋節,也有著許多神話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兩個故事。「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我們都知道,嫦娥是后羿的妻子,為了保護長生不死藥而不得已吞下,才飛仙奔月;而吳剛則是因為殺了炎帝之孫伯陵,被炎帝發配到月亮上去,砍伐一顆不死神樹。
  • 關於中秋節除了嫦娥奔月還有的幾則傳說
    說中秋節,就想到明月、嫦娥、吳剛和玉兔這些人物、角色,和他們傳世的故事。唐朝有一種精湛的「月宮鏡」,融合傳統中秋節日的民俗故事於工藝鑄造中,既實用又精美,代代傳說中秋故事。傳統故事傳說被鑄入銅鏡背面裝飾畫中,「月宮鏡」傳播著中秋月亮的故事。「月宮鏡」有著圓形或類似圓形的外型,光照似明月 ,造型大氣,充滿泱泱活力,文飾風格洋溢大唐盛世的風採,盛唐氣象萬千「溢於鏡表」。大家閨秀,「開匣見明月,持照如嫦娥」。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魯迅還寫過一個新版本?
    說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時候,難免不會再次提起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關於《嫦娥奔月》,其實版本甚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版本,而《山海經》與大文學家魯迅又有著不解之緣。
  • 中秋懸案:吳剛與嫦娥 劉學
    中秋佳節,先祝各位闔家團圓每到中秋,賞花賞月賞秋香(木哈哈哈哈)心中一陣竊喜
  • 「中秋月團圓」感受文字中的中秋文化
    中國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個文字都講述著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從「中秋月團圓」幾個字說起,談談八月十五中秋節。天上的明月,與人間的團圓,共同譜寫了一曲中秋之樂,一年一度,奏響在中華大地上。中國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個文字都講述著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從「中秋月團圓」幾個字說起,談談八月十五中秋節。
  • 用年畫訴說古老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我國著名的神話故事,寒亭又是『嫦娥奔月』的地方,寒亭區已將『嫦娥奔月』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並正在申報省級非遺名錄。」近日,在寒亭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心主任、畫家王乃雲向記者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