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唐明皇遊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2020-12-04 武俠的俠

所謂「皓月當空,晴空萬裡」,從古至今人們面對月亮,詠嘆出了無數的良言佳句,我們民族一直以來都對月亮有著深厚的感情,關於月亮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就是中秋節。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亮,除了「嫦娥奔月」的傳說,還有一個「唐明皇遊月宮」傳說也非常有名,說是唐明皇在中秋節這一天看月亮,身邊有個道士就說陛下您為何不到月亮上去看看呢?於是變化出了一條直奔月亮的大橋,唐明皇就這樣上了月宮,遨遊了一番,據說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唐明皇從月宮上的宮女那裡學來的。

在唐朝的《開元遺事》中就有寫說唐明皇喜歡賞月,每當中秋時節,經常和楊貴妃兩人賞月遊玩,於是老百姓紛紛效仿,久而久之,成了一種習俗。當然,這也只是關於中秋賞月的一種說法。清朝時期很多小孩子都會背「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宮。」可見關於「唐明皇遊月宮」的傳說,在民間影響力很大。

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其中一個原因要得益於古代的文人才子們,凡是過年過節,那些文人才子們重要寫寫文、作作詩,來表達自己心中情感,無論是喜是憂,都要借物抒情,借神話傳說抒情,比如蘇軾的那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中秋節的時候詩人對月亮抒情,寫下了佳作,流傳了下來,引得後人相繼追隨,凡是文藝青年,中秋節都賞月去了。

古代文藝作品對於神話傳說起著很好的宣傳作用,比如一提到嫦娥,很多人就會想到李商隱的那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由於這些著名的詩句,使得老百姓加深了對於月亮的無限情思。

中秋節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團圓」,家人團聚、共享幸福;我們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浪漫的民族,人們靠著神奇的想像力,創造出了一個個有趣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傳說都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依據,只至於大家都把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當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有了這些必要的活動,也就為「團圓」、「闔家歡樂」提供了可能性;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老百姓心中對生活最樸素的美好嚮往!

所以說,中秋節如果不賞月,不吃月餅,不闔家團圓,真的對不起這一佳節!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歷史傳說——唐明皇遊月宮
    是不是很熟悉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提起他來,大家可能多會想起他與楊貴妃的事情。今天我們不說楊貴妃,單單說唐明皇遊月宮的歷史傳說。玄宗呆呆的看著,法善說道:「這些仙女叫作素娥。身上的衣服叫霓裳羽衣。所奏的曲子叫紫雲曲。」玄宗精通音律,便把樂聲記在心裡了。後來回到宮中,傳與楊太真,名為《霓裳羽衣曲》,流傳於樂府當中,成為傳世名曲。玄宗聽罷仙曲,意欲而還。法善便駕起兩片祥雲,穩如平地,返回宮中。這便是唐明皇遊月宮的故事。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發達,人類登到了月球,才知道月亮之上是什麼樣的面貌。
  • 關於中秋節除了嫦娥奔月還有的幾則傳說
    說中秋節,就想到明月、嫦娥、吳剛和玉兔這些人物、角色,和他們傳世的故事。唐朝有一種精湛的「月宮鏡」,融合傳統中秋節日的民俗故事於工藝鑄造中,既實用又精美,代代傳說中秋故事。玄宗遊月宮故事流傳極廣,唐代多部筆記小說都有記載,到了後世以戲曲的形式搬演流傳 。
  • 專家解讀「嫦娥奔月」神話由來
    新華網天津10月25日電 (記者周潤健、蔡玉高)今年最大最圓月26日將現身夜空,人們在賞月的同時,自然會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麼,「嫦娥」是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如何而來?有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 論「嫦娥奔月」神話從原始到成熟的演變
    說到與中秋節有關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傳說嫦娥、玉兔、吳剛都住在月亮上,吳剛沒完沒了地砍樹,玉兔則使勁搗藥。嫦娥好像沒事幹,估計整天自怨自艾。中秋佳節,我們仰望天空看月亮,也許是與上面單身多年的嫦娥對上了眼。這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啊!但事實上,在早期的古代神話中,嫦娥其實是一個拋棄丈夫、變成癩蛤蟆的"渣女"。不是很顛覆嗎?再來說說"嫦娥奔月"的故事。
  •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的這些傳說,背後的事情很不簡單
    昨天,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順利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嫦娥四號是月球探測器,而它名字的由來,自然來自中國古老神話嫦娥奔月,而新時代的科技,又為中華古老文化賦予了新的意義。但是,你知道嗎?嫦娥和月亮的故事,其實背後的事情並不是傳說那麼簡單。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早先天上有10個太陽,弄得老百姓民不聊生。勇士后羿善於射箭,為了替民除害,就登上西王母的崑崙山,一口氣射下了9個太陽。
  • 嫦娥奔月的傳說上古就有,為何中國人過中秋節,卻始於唐朝初年?
    嫦娥奔月,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天上有十個太陽,百姓炎熱困苦不堪,造成莊稼枯萎,河流乾涸,水源枯竭,民間英雄后羿射落九個太陽。西王母因為后羿的這個巨大貢獻,賜予不死神藥給后羿,后羿卻捨不得獨自成神,一日,后羿出去打獵,后羿弟子逢蒙垂涎不死藥已久,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故事。「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用年畫訴說古老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我國著名的神話故事,寒亭又是『嫦娥奔月』的地方,寒亭區已將『嫦娥奔月』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並正在申報省級非遺名錄。」近日,在寒亭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心主任、畫家王乃雲向記者介紹道。
  • 中秋節視頻: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魯迅還寫過一個新版本?
    說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時候,難免不會再次提起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關於《嫦娥奔月》,其實版本甚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版本,而《山海經》與大文學家魯迅又有著不解之緣。
  • 從中秋說起,探秘「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文化源頭?
    中國傳統文化說到中秋節,就想到明月、嫦娥、吳剛和玉兔這些人物、角色,和他們傳世的故事。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中秋將至,除了「嫦娥奔月」,你還知道哪些中秋傳說
    傳說一:嫦娥奔月這是中秋最經典的神話傳說了,它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 原創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賦予神話當代審美
    原創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中仙女們進行排練。 記者 蔣迪雯 攝前天下午,上海歌劇院舞劇團排練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扮演嫦娥的譚一梅哭了。她的淚水為嫦娥與后羿而流,也為舞者不為人知的艱辛而流。這不是上海歌劇院舞劇團第一次把嫦娥的故事搬上舞臺。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P到10658000,3元/月   在我國的傳說中,嫦娥奔月是最為動人也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秋節要是沒有了月亮和嫦娥的傳說,將無法想像。
  • 神話故事中吳剛和嫦娥的傳說故事
    提到嫦娥,大家是知道的,她是月亮上的美麗仙子。有關她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也是古代神話中居住在月亮上的神仙,有關吳剛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吳剛伐桂樹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起源較早,而吳剛伐桂樹的起源則大約在唐朝,盛行於唐朝末年,並且首次出現在唐詩中。
  • 演繹中國神話故事,浙產三維動畫《嫦娥奔月》後年中秋節上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數不盡的神話故事為影視創作提供了靈感和素材。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都成為大屏幕上可圈可點的作品,喚起了觀眾對國產動畫的信心。嫦娥奔月2019年12月28日,三維動畫電影《山海奇譚之嫦娥奔月》項目,在杭州市濱江區白馬湖動漫國際會展中心正式啟動
  • 嫦娥奔月的真相:中秋團圓不得不說的故事
    01美麗的神話小時候讀神話,嫦娥奔月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后羿射日拯救世界,西王母賜給他一顆不老藥。他捨不得吃,就讓老婆嫦娥保管。他的門徒蓬蒙趁他不在家,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之下將藥吞下,便飛升成仙,長居月宮。此後每年八月十五,都是后羿和嫦娥遙望相聚的日子。
  • 有關中秋的民間傳說
    ——民間關於嫦娥奔月的傳說有很多版本。各版本有一點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贈之不死仙藥。嫦娥因故吃了仙藥,無法逗留地面,飛天奔月而去。  有的版本中仙藥是一粒,被嫦娥得之。而更多版本是兩粒:人服一粒長生,服二粒成仙。后羿拿回家給嫦娥保管,準備夫妻分食,然而卻被意外打破了這個計劃。  意外是什麼?
  •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文|少年的歷史故事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人物以及事情,而在這裡邊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中秋節的民間傳說,而這其中除了嫦娥奔月以外,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一下!
  • 嫦娥奔月,這可能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你相信嗎
    本文要講解的內容,會超乎我們平時對先古神話的認知。嫦娥奔月與后羿射日是大家都熟悉的「神話故事」,但是這兩個神話,可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這個歷史事件涉及到堯帝的「華夏統一」。后羿射日,是爭奪「部落首領」的行為;嫦娥奔月是二人分開,歸附不同陣營的事情。
  •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深藏著這麼一些奧秘?
    嫦娥奔月故事有東方古典美剛一上來,這不就遇到了第一個問題?嫦娥奔月的讀音問題,嫦娥奔月拼音讀音,怎麼讀「奔」字?反對派認為嫦娥最後變成了白蟾蜍由於故事流傳比較廣,於是又衍生出很多藝術表現了,其中嫦娥奔月的繪畫是很多的,現代社會由於照片的普及,導致嫦娥奔月的圖片很多,由於藝術水平的提高,美觀度大大增強,有時不小心會和觀世音菩薩和聖母瑪利亞之類的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