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1月5日,背靠阿里、曾經一度站在國內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宣布將逐步關停。一石激起千裡浪,行業內外都有不少人將「罪魁禍首」指向版權之爭。
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版權問題」確實是蝦米音樂長期的痛腳。「當你發現每一首想聽的歌在蝦米裡都找不到了,自然也就不想用了。」這是不少棄用蝦米音樂的用戶心聲。
然而版權問題曠日持久,從網頁下載盜版歌曲到數位音樂的全面正版化,這幾乎是以騰訊音娛、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音樂平臺相爭的核心問題,正所謂「得版權者得天下」。
最強版權騰訊音娛:坐擁世界三大唱片版權
曾經,聽歌是一件成本非常低的事,打開任何一個音樂網站,搜索歌名,可聽可下,毫不費力。不僅是聽眾,連許多專業歌手也沒有版權意識。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這則通知被行業內成為「最強版權令」。此後的音樂產業鏈條開始「變天」,各大平臺紛紛自檢自查,沒有版權的盜版歌曲被大量下架。
據公開數據顯示,當時包括百度音樂、多米音樂、唱吧等音樂平臺在內,共下架未經授權的歌曲220餘萬首。蝦米音樂也因此下架了包括周杰倫等頂流在內的不少歌曲,用戶大大流失。
也正是在這次「最強版權令」的打擊下,各大數位音樂平臺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版權庫,持續多年的版權之爭也由此拉開。
騰訊音娛
作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2015年前後,索尼、華納和QQ音樂達成獨家版權協議。也就是說,其他音樂平臺想要上架索尼和華納的歌曲,必須先通過QQ音樂。2016年,騰訊音娛在強強聯合中建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都成為其麾下,其版權收購和使用的範圍進一步擴大。2017年,騰訊音娛又拿下了唱片三巨頭中的環球。除此以外,諸多港臺和內地的頭部唱片公司的版權,如英皇,華誼,豐華唱片,福茂,杰威爾也被騰訊收入囊中。
或許只說唱片公司無法說明其中威力,讓我們來看下這些唱片公司都擁有哪些歌手的版權。
華納:林俊傑、吳克群、蕭敬騰、李榮浩、潘瑋柏等
環球:張學友、林憶蓮、陳奕迅、孫燕姿、梁靜茹、吳亦凡等
索尼:王力宏、李泉、蕭亞軒、F4等
英皇:Twins、謝霆鋒、李克勤等港臺歌手
周杰倫版權
同時,華語頂流周杰倫的歌曲版權也由騰訊音娛代理。2018年,網易雲平臺上周杰倫的歌曲版權到期,從而引發的版權爭議,就直接導致了網易雲向騰訊賠了85萬。據最新資料顯示,騰訊音娛通過購買頂部唱片公司的版權,以及和中國音樂集團的合併,目前已經擁有達4000萬首曲目的版權,可以說是獨領風騷。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之路也很艱難。尤其在蝦米宣布關停後,業內人士對網易雲的「關懷」也多了起來。因為顯而易見的是,網易雲音樂也常被粉絲吐槽「許多歌曲都是灰色」。雖然在版權爭奪失利後,網易雲官方公告說:「只有1%的歌曲受到影響。」但是這1%的歌曲正是出自蘇打綠、五月天、容祖兒、林宥嘉、陳奕迅等頭部歌手。
環球音樂
為了避免惡性競爭,2018年,國家版權局約談多家音樂平臺,在此次協調後,騰訊音娛、網易雲音樂、阿里音樂才就此達成相互授權的約定,也即是說不能搶奪獨家音樂版權,必須授權給其他音樂平臺共同使用。
雖然爭奪得到緩解,但是對於那1%的頭部歌曲的版權爭奪依然激烈。周杰倫、林俊傑、五月天等這些擁有超大量粉絲的歌手,他們的版權去向,也直接影響了粉絲的去留。
版權商也曾有「躺贏」的時代
版權爭奪導致的惡性競爭,必然也就直接導致版權商坐收「漁翁之利」。曾經因為盜版猖獗的版權商一下從人生谷底迎來了巔峰。為了避免用戶群體流失,音樂平臺寧肯出明顯溢價的價錢收購,也不會將版權留給對家。以周杰倫的歌曲為例,歌曲曲庫共800餘首,2015年到2017年間,騰訊音娛對網易雲音樂的版權轉售費用均在870萬左右,但在2017年後,版權轉售費用高達1800餘萬,上漲幾乎一倍。這就是從版權商到代理商「水漲船高」惡性競爭的結果。
根據行業數據顯示,不少音樂版權的費用,從2013年到如今,最高的飆升了50倍。也難怪聽眾們在為蝦米哀悼的同時,也只能不停感慨:騰訊有錢!
華納唱片
於是在後期,包括騰訊音娛、蝦米音樂等在內的音樂平臺也進行了許多自救計劃,例如對原創音樂人的大力扶持、直接參與進音樂綜藝的製作等等,不過這也還是屬騰訊最財大氣粗,他們選擇直接入股各大唱片公司。
幾番爭奪過後,版權商的「躺贏」時代似乎過去了。但是音樂平臺對於版權的「更迭」還在進行。蝦米事件後,不少粉絲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這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等以後騰訊收完所有版權後,大家就不用下多個APP了,就用一個就行了,多方便。雖然如此,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一家獨大對於任何行業都並非好事,若真的只有一個APP,一首歌以後賣3元還是30元,就不再是需要競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