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版權者得天下」 音樂平臺在版權爭奪路上都經歷了什麼?

2021-01-0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1月5日,背靠阿里、曾經一度站在國內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宣布將逐步關停。一石激起千裡浪,行業內外都有不少人將「罪魁禍首」指向版權之爭。

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版權問題」確實是蝦米音樂長期的痛腳。「當你發現每一首想聽的歌在蝦米裡都找不到了,自然也就不想用了。」這是不少棄用蝦米音樂的用戶心聲。

然而版權問題曠日持久,從網頁下載盜版歌曲到數位音樂的全面正版化,這幾乎是以騰訊音娛、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音樂平臺相爭的核心問題,正所謂「得版權者得天下」。

最強版權騰訊音娛:坐擁世界三大唱片版權

曾經,聽歌是一件成本非常低的事,打開任何一個音樂網站,搜索歌名,可聽可下,毫不費力。不僅是聽眾,連許多專業歌手也沒有版權意識。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這則通知被行業內成為「最強版權令」。此後的音樂產業鏈條開始「變天」,各大平臺紛紛自檢自查,沒有版權的盜版歌曲被大量下架。

據公開數據顯示,當時包括百度音樂、多米音樂、唱吧等音樂平臺在內,共下架未經授權的歌曲220餘萬首。蝦米音樂也因此下架了包括周杰倫等頂流在內的不少歌曲,用戶大大流失。

也正是在這次「最強版權令」的打擊下,各大數位音樂平臺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版權庫,持續多年的版權之爭也由此拉開。

騰訊音娛

作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2015年前後,索尼、華納和QQ音樂達成獨家版權協議。也就是說,其他音樂平臺想要上架索尼和華納的歌曲,必須先通過QQ音樂。2016年,騰訊音娛在強強聯合中建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都成為其麾下,其版權收購和使用的範圍進一步擴大。2017年,騰訊音娛又拿下了唱片三巨頭中的環球。除此以外,諸多港臺和內地的頭部唱片公司的版權,如英皇,華誼,豐華唱片,福茂,杰威爾也被騰訊收入囊中。

或許只說唱片公司無法說明其中威力,讓我們來看下這些唱片公司都擁有哪些歌手的版權。

華納:林俊傑、吳克群、蕭敬騰、李榮浩、潘瑋柏等

環球:張學友、林憶蓮、陳奕迅、孫燕姿、梁靜茹、吳亦凡等

索尼:王力宏、李泉、蕭亞軒、F4等

英皇:Twins、謝霆鋒、李克勤等港臺歌手

周杰倫版權

同時,華語頂流周杰倫的歌曲版權也由騰訊音娛代理。2018年,網易雲平臺上周杰倫的歌曲版權到期,從而引發的版權爭議,就直接導致了網易雲向騰訊賠了85萬。據最新資料顯示,騰訊音娛通過購買頂部唱片公司的版權,以及和中國音樂集團的合併,目前已經擁有達4000萬首曲目的版權,可以說是獨領風騷。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之路也很艱難。尤其在蝦米宣布關停後,業內人士對網易雲的「關懷」也多了起來。因為顯而易見的是,網易雲音樂也常被粉絲吐槽「許多歌曲都是灰色」。雖然在版權爭奪失利後,網易雲官方公告說:「只有1%的歌曲受到影響。」但是這1%的歌曲正是出自蘇打綠、五月天、容祖兒、林宥嘉、陳奕迅等頭部歌手。

環球音樂

為了避免惡性競爭,2018年,國家版權局約談多家音樂平臺,在此次協調後,騰訊音娛、網易雲音樂、阿里音樂才就此達成相互授權的約定,也即是說不能搶奪獨家音樂版權,必須授權給其他音樂平臺共同使用。

雖然爭奪得到緩解,但是對於那1%的頭部歌曲的版權爭奪依然激烈。周杰倫、林俊傑、五月天等這些擁有超大量粉絲的歌手,他們的版權去向,也直接影響了粉絲的去留。

版權商也曾有「躺贏」的時代

版權爭奪導致的惡性競爭,必然也就直接導致版權商坐收「漁翁之利」。曾經因為盜版猖獗的版權商一下從人生谷底迎來了巔峰。為了避免用戶群體流失,音樂平臺寧肯出明顯溢價的價錢收購,也不會將版權留給對家。以周杰倫的歌曲為例,歌曲曲庫共800餘首,2015年到2017年間,騰訊音娛對網易雲音樂的版權轉售費用均在870萬左右,但在2017年後,版權轉售費用高達1800餘萬,上漲幾乎一倍。這就是從版權商到代理商「水漲船高」惡性競爭的結果。

根據行業數據顯示,不少音樂版權的費用,從2013年到如今,最高的飆升了50倍。也難怪聽眾們在為蝦米哀悼的同時,也只能不停感慨:騰訊有錢!

華納唱片

於是在後期,包括騰訊音娛、蝦米音樂等在內的音樂平臺也進行了許多自救計劃,例如對原創音樂人的大力扶持、直接參與進音樂綜藝的製作等等,不過這也還是屬騰訊最財大氣粗,他們選擇直接入股各大唱片公司。

幾番爭奪過後,版權商的「躺贏」時代似乎過去了。但是音樂平臺對於版權的「更迭」還在進行。蝦米事件後,不少粉絲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這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等以後騰訊收完所有版權後,大家就不用下多個APP了,就用一個就行了,多方便。雖然如此,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一家獨大對於任何行業都並非好事,若真的只有一個APP,一首歌以後賣3元還是30元,就不再是需要競爭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壓死蝦米音樂的「最後稻草」:版權大戰
    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公告,宣布正式關停。按照這紙公告,蝦米音樂將於今年3月正式退出市場。而蝦米的離開,成為一個時代落幕的註腳。只是,直到蝦米真正死去,行業涅槃一直未能發生。音樂行業的暗流湧動,依舊是版權玩法的天下。憑著版權費用賺到盆滿缽豐的國際唱片公司,對國內的數位音樂平臺依舊虎視眈眈。任何玩家在此生存,都變得越發艱難。誰才是殺死蝦米的兇手?
  • 在版權爭戰中敗下陣來:蝦米關停,在線音樂平臺競爭是否終局?
    「蝦米沒有結束,只是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了大家的記憶裡……」停服的最後一刻,蝦米音樂依然不忘再文藝一把,在APP上發出一份「自傳最終章」來跟網友們道別。音樂有多傷感,現實就有多殘酷。誕生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探索在線音樂模式的平臺之一,2013年被阿里收購時一度風光無限。但在爭奪版權與流量的大戰中,蝦米音樂連連錯失良機,最終走向被資本拋棄的結局。
  • 騰訊網易音樂版權之爭,拼的是什麼?
    近日,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並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對於喜歡聽歌的用戶,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尤其是喜歡沉浸在音樂世界裡寫代碼的程式設計師們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 63億播放網紅熱曲官司背後:音樂版權爭奪新戰事
    TME2019年全平臺年播放量為超2000億,也就是說,陳雪凝一個人拿走了TME全平臺超過3%的播放份額。這是什麼概念?騰訊斥資10個億入股的環球音樂,2019年在TME全平臺播放份額也不過只有7%。這足以窺見,短視頻平臺催化作用下,一首爆紅音樂潛在的巨大商業價值。包括周洛在內,音樂行業內的大多數人都明白,熱歌熱曲的出現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 騰訊雲發布「版權音樂助手」 著眼短視頻創作音樂版權問題
    據介紹,「版權音樂助手」 背後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海量曲庫,其中包括Vlog、二次元、懷舊等熱門曲庫,所有素材均有明確版權,內容創作者和平臺方可一鍵調用正版音樂,且按使用量進行付費,無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與版權方籤約。近年來,國家政策對於音樂版權市場的關注趨嚴。
  • 騰訊網易版權之爭背後:音樂平臺能否幫音樂人回到「黃金時代」?
    除了蝦米外,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雲音樂等也都有針對音樂人的扶植計劃,如QQ音樂的「億元激勵計劃」、網易雲的「雲梯計劃」。在蝦米式微時,這些音樂平臺對原創音樂人的爭奪從未停歇。事實上,音樂App的興起以及良性競爭對中國原創音樂和音樂人是一個好消息。「根據我們的調查報告,2020年有兩成音樂人月收入上漲50%,還有近兩成音樂人收入上漲接近翻倍。
  • 版權時代「蝦米」瀕死 在線音樂如何打勝仗?
    【家電網HEA 12月7日原創】版權成了當前這個數字時代裡流媒體的癥結,在視頻領域,優愛騰打得死去活來,最後一起落入版權陷阱,為天價影視版權焦頭爛額。而版權戰爭蔓延到音樂領域後,曾經在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在苦撐數年後,也即將在版權的槍聲中應聲倒下。
  • 網易雲音樂 vs 騰訊音樂:一部關於版權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然而誰都想成為森林之王。稱霸意味著更多的食物、資源以及權力,而這一切,需要通過強者生存的法則和鍥而不捨的鬥爭來實現。在中國的在線音樂市場,就一直在進行著這麼一場鬥爭。從最早的百家爭鳴,到如今的巨頭之戰,音樂版權資源一直是群雄爭奪的核心。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力量弱小者或主動離隊,或無奈退場,能夠留下再戰的,勢必都有幾把刷子。
  • 音樂版權鎖死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在聽翻唱歌曲
    相信多數80/90後都經歷過音樂的磁帶、CD時代,那時候你買一張專輯可以聽很久,也可以借來借去,互相分享。後來MP3/MP4流行了起來,我們開始在百度上下載MP3的歌曲,雖然網絡沒有現在那麼快,下載也慢,但可以聽很多好歌的滿足感難以言喻。當然,這是不合理的,當用戶可以免費無限享用音樂時,那些創作者自然就失去了經濟收入。
  • 網易雲音樂下架周杰倫歌曲:版權和用戶,誰才是命門?
    說回此次的網易雲音樂,雖然主打感情牌和用戶牌,被沉浸在其中的用戶稱為「雲村人」。但在版權領域,網易雲音樂一直比較靠後,甚至多次被其他音樂平臺「狙擊」。終於到了今年春節前,在國家版權局的協調下,在線音樂平臺的音樂版權基本實現了互通,僅留下1%的口子,作為各家平臺打出差異化、豐富用戶體驗的砝碼。
  • 對流行歌曲的依賴減少,音樂版權投資基金何去何從?
    Hipgnosis Songs Fund 是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唯一一家音樂版權投資公司,也現代音樂業務中最激進的版權收購方之一。該公司成立的目的,是通過投資大熱歌曲和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來為投資人提供可預測和可信賴的收入。2018年,Hipgnosis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第一年股價就上漲了近10%,現已成為全球音樂行業最受關注的公司之一。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
    隨著國內的音樂版權越來越規範,付費聽歌的消費習慣在已經在國內逐漸形成。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各大音樂平臺都是手握獨家版權各自為戰。同時,雙方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並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
  • 52%音樂人沒音樂收入,版權收入兩極化
    事實上,這種狀況一直都存在著:一方面音樂人的門檻越來越低,另一方面音樂版權的收入日趨兩極,使得音樂人音樂收入偏低、個體之間收益差異加大。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能讓音樂版權規範使用、版稅大幅提高,這種現狀是有可能改變的。而前提就是作品夠好、音樂人夠優秀、音樂平臺夠支持。
  • 又見獨家版權發力,網易雲音樂告別周杰倫
    不過,有音樂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按照目前行業規則,用戶一旦成為付費會員用戶,所有曲庫都可以收聽並下載,只有少量新歌因版權方要求會進行單獨付費售賣,為期數月到半年之間,隨後也會放入到大眾曲庫中供會員用戶收聽或下載。而此次網易雲音樂售賣的周杰倫的歌曲大都是老歌,在收取會員費之後繼續收取費用或有不妥。」
  • 字節跳動在音樂領域頻頻落子,僅僅是為了版權嗎?
    在沒有得到音樂作品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公然使用他人的音樂作品,並且在網絡上傳播,這會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因此像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有義務去積極洽談相關音樂版權的合作,並支付版權費用。  去年,抖音獲得了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以及時代華納音樂集團三大音樂公司的授權許可,但在今年春天,這些協議已經到期,目前抖音和音樂公司仍然在進行激烈的許可談判。
  • 抖音與數位音樂公司Believe達成版權續約
    原標題:抖音與全球領先的數位音樂公司Believe達成版權續約   7月23日,抖音宣布與全球領先的數位音樂公司Believe 達成版權續約合作。抖音將繼續獲得Believe及旗下品牌TuneCore超過400萬首正版音樂授權。用戶可以在拍攝視頻、直播時使用相關音樂。
  • 網易雲音樂與日本哥倫比亞達成版權合作 上線批量日語音樂作品
    近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獲得旗下批量日本音樂作品版權授權,包括流行音樂和頗具日本特色的演歌。這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成為首家與日本哥倫比亞達成版權合作的中國在線音樂平臺。
  • 松巴版權音樂|「販賣噩夢」的人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看過恐怖片的經歷。黑暗詭異的場景,血腥暴力的畫面,突兀驚悚、代入感極強的鏡頭,都會讓人感到壓抑驚恐。除了視覺拍攝手法外,那些緊張、怪異、刺耳的背景音樂和特殊音效營造出的恐怖氛圍,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抖音與全球領先的數位音樂公司Believe達成版權續約
    中新網7月23日電 今日,抖音宣布與全球領先的數位音樂公司Believe 達成版權續約合作。抖音將繼續獲得Believe及旗下品牌TuneCore超過400萬首正版音樂授權。用戶可以在拍攝視頻、直播時使用相關音樂。
  • 網易雲音樂不喊窮了?從阿里手中買走華研曲庫版權,迎回大量粉絲
    無數人都以為在國家出面調和的情況下,國內三大音樂軟體平臺的版權之爭會徹底熄火,呈現出互幫互補、和諧共榮的局面,但可惜今天早晨網易雲的一則公告打破這短暫的寧靜祥和。此次達成版權授予對網易雲音樂來說,是抓牢忠實用戶的一針強心劑。從去年開始,國內音樂版權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在騰訊QQ音樂和阿里蝦米音樂的前後夾擊下,網易雲因本身擁有音樂曲庫極少的缺陷而步履維艱,用戶數量大規模流失。此後雖然在國家的公開幹涉下,QQ音樂被逼向網易雲互相開發音樂作品,但經歷了這次慘痛教訓的網易雲音樂終於明白,沒有貨真價實的版權授權,遲早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