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發現沙漠之狐,雄性用尿液作標識,雌性常以糞便來劃定領地

2020-12-03 雪靈谷動物地理

「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在非洲的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從西到東由大西洋沿岸一直抵達紅海海邊。其實,在當地遊牧居民的語言中,「撒哈拉」就是大沙漠的意思。由於當地的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

但是浩瀚的沙漠裡,還是生活著許多動物,比如沙鼠、跳鼠、荒漠刺蝟、斑鬣狗、胡狼、沙狐和細長的獴。其中,最可愛的要數這隻大耳朵、萌萌噠的狐狸——耳廓狐了。它是狐界顏值擔當,毛茸茸的身軀,再配上一雙大大的耳朵,讓它們看起來十分萌,被譽為「全球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當地人將耳廓狐視為沙漠的靈魂——「沙漠之狐」,是阿爾及利亞的國寶。耳廓狐主要分布於北非和亞洲西奈半島與科威特一帶,北至阿爾及利亞,南至尼日北部,東至西奈半島和科威特,西至茅利塔尼亞。

01最小的犬科動物,個子比貓小,一雙15釐米長的大耳朵,既是「散熱器」,又是「雷達」

耳廓狐,也叫大耳小狐與沙漠小狐,以其不同尋常的大耳朵而聞名,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隸屬犬科狐亞科狐屬,但科學家發現它在身體特徵和社會特徵上與其它狐有均有差異。

關於它的名字,在《動物學大辭典》中,名字叫耳廓狐,但是早年一直叫耳郭狐。1973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編寫的《拉漢獸類名稱》,寫的是耳郭狐,1992年,《哺乳動物分類名錄》中用的也是耳郭狐。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變成了耳廓狐。

作為最小的犬科動物,耳廓狐體型嬌小,天生一副呆萌的樣子,尖臉、大耳和大而黑的眼睛讓人心生寵愛。面部毛色較淡,內眼下方的深色條紋向吻突兩側延伸。

這貨的體型比貓還小,白色的腹面,頭尾長40-62釐米,肩高約20釐米;完全站立時,身高超過1米;體重600-1600克,通常雄狐要比雌狐重一點。

長有一雙大耳朵,看起來像兔耳,長10-15釐米,佔頭部的比例極大,佔整個身體的比例是同屬生物中最大的。不要小看這雙大耳,它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逐步形成的,既是「散熱器」,又是高效「雷達」。

一方面,耳廓狐通過大耳朵來散熱降溫,來適應沙漠乾燥酷熱的氣候;同時又像「雷達」一樣,能敏銳地判斷出獵物的具體位置,甚至還能分辨出獵物發出聲波的微弱差異。如果是天敵,則迅速逃跑;如果是獵物,則迅速靠近獵食,然後美餐一頓。

它有一條末梢呈黑色的尾巴,長18-30釐米,佔體長的近六成,泛紅的尾毛厚而濃密,尾尖黑色,尾基部有一黑色斑塊。

耳廓狐背上覆蓋著鬆軟並呈奶油色的皮毛,腹部則為白色,毛色與環境融為一體。一方面有利於耳廓狐在沙漠中偽裝,減少被猛禽發現的機率;另一方面,這一身皮細密的絨毛,還可以在白天反射熱量抵禦熱浪,在夜晚保持溫暖,適應巨大的晝夜溫差。

耳廓狐的腳掌被軟軟的細毛覆蓋著,這種皮毛可以幫助它保存自己的體溫,同時也有便於它們在沙漠中行走,使得它們的小爪子踩在土地上,或者是沙石上時,避免被炙熱的沙子燙傷。

02打洞高手,挖出的洞穴最長達10米,遇到危險1分鐘內就能挖好一個洞

耳廓狐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雙親和後代組成不超過10隻的家族群體,生活在地下洞穴裡。為了適應高溫缺水的沙漠環境,它們有許多必要「裝備」,其皮毛、耳和腎功能都適應了高溫缺水的沙漠環境。

耳廓狐有非常強的領地意識。每一個家庭控制一處領地,通過一個家族的排洩物作為標識,來劃定它們各個家族的地盤。雄性會用尿液作為標識,雌性則通常以糞便來劃定領地,警示「外狐莫入」。

群體之間通過頻繁的尖叫聲進行交流。耳廓狐的聲音都非常響亮,能夠發出很多種不同頻率的聲調。不論成年還是幼狐,都會發出吱吱、嗚咽或尖叫等等各種聲音,有時候還會發出吼叫聲。

作為打洞高手,耳廓狐憑藉鐵鏟一樣的爪子,就能挖出一條長度達到9.75米的隧道,最長達到10米,堪稱「豪宅」。洞穴附近通常有草叢或灌木叢,耳廓狐還會用洞穴附近的灌木枝作支撐物,以防洞穴坍塌,會撿來灌木的葉子來作鋪墊物,使得「小家」更加舒適。

一般說來,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獨立「房間」,每個「房間」還有多個應急出口,出口處還有偽裝,連獵人也難以識破,所以即使敵人闖入家園,它們也多半可以從容逃走。

在沙地裡遇到緊急情況時,耳廓狐的動作敏捷,1分鐘內就能在沙子下挖好一個洞,然後鑽進去,潛入茫茫沙海中,讓捕食者難以發現。

03捕獵時,像雷達鎖敵一般左右轉動頭部,竟能發現沙中細小的聲響和震動

作為雜食動物,耳廓狐食性廣泛,幾乎什麼都吃,尤其好食鳥蛋。據《人與自然雜誌》介紹,它們90%的食物都來自昆蟲和肉食,剩下的10%是植物的根莖和水果

其肉食菜譜包括小型齧齒動物、鳥類和鳥蛋、爬行類,素食主要是水果與植物種子,有時也嘗嘗新鮮,吃些樹葉和植物根莖。

耳廓狐白天在洞穴中睡覺,夜間覓食,以此躲避沙漠烈日下的炙熱。它們依靠包括聽覺在內的各種感官,來尋覓昆蟲、小鳥、鳥蛋等食物。

捕獵時,耳廓狐凝視著沙土表面,像雷達鎖敵一般左右轉動頭部,沙中細小的聲響和震動,都能為它們指示出獵物的所在位置。

一旦發現獵物,它們連衝帶跑追了過去,一口咬住絕不鬆口。它們身手敏捷,通常能跳0.7米高,這類特性能方便它們捕捉獵物。

萬一找不到飲用水,耳廓狐也不擔心,它們就吃一些植物的葉子與根莖,能從食物中獲取生存所需的水份。

04剛出生時,幼崽的大耳朵是摺疊的,10天左右耳朵才會展開

每年1-2月份,是耳廓狐求偶的季節。它們一年一般只繁殖一次,妊娠期一般為50天左右,所以到了3-4月份,就生下幼崽,一胎1-4個幼崽。這時候,沙漠裡不怎麼熱,適合小寶寶生活。

在繁殖季節,守護洞穴是雄狐的天職。這時雄狐的攻擊性很強,一旦別的狐狸闖入其領地,很可能會遭受攻擊;而雌狐在產下幼崽的10天內,幾乎寸步不離地照顧孩子,直到狐寶寶睜開眼睛。

剛出生時,狐寶寶的大耳朵是摺疊的,眼瞼這時候幾乎閉著的,10天左右才能張開,奇怪的是,這時耳朵也展開了。

狐寶寶在媽媽身邊吃奶約61-70天後,媽媽就給它斷了奶,讓它開始在外面找吃的。狐寶寶是早熟品種,不到9個月,性就成熟了,就開始找對象談戀愛了。

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不一樣,它們一般將成年後的幼崽驅逐離家,但耳廓狐的家庭中允許成年的孩子繼續留下,哪怕期間父母又生了一窩幼崽,其實這樣挺好的,長大成狐,還能幫媽媽照顧小寶寶呢。

05人家耳朵雖然大,但不叫大耳狐

很多人總以為耳廓狐與大耳狐是一種動物,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物種。人家耳朵雖然大,但不叫大耳狐。

據《中國科學報》介紹,耳廓狐與大耳狐因為生存環境相似,所以都有一對大耳朵,但它們確實是兩種不同的動物,最多算個表兄弟吧。

大耳狐這種動物,顏值比耳廓狐下降不少。非但不萌,反而由內而外散發著猥瑣氣質。這狐狸精臉倒也小巧,但上淺下黑的配色大大減分,怎麼看怎麼彆扭。

其實,從毛色上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大耳狐偏灰黑,且臉譜似浣熊,配色較為陰暗,看起來有點髒;而耳廓狐則明快得多,通體黃白或淡黃。

眼睛也很好分辨,耳廓狐的眼睛更大更萌,而且其眼睛的眼角向下傾斜,而大耳狐的眼睛眯成一條直線。

結語

自然界中,除了豺、野狗以及猛禽外,耳廓狐最大的威脅還是人類。北非商業獵捕耳廓狐,或用於寵物貿易,或把肉賣給當地人食用,導致耳廓狐的數量嚴重下滑,有一部分地區的耳廓狐正在面臨消失的危險。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人與自然雜誌、中國科學報、生活科學網、Wildscreen

相關焦點

  • 沙漠之狐,雌雄終身廝守,外表呆萌可愛,寵物黑市叫價10萬
    它外表呆萌可愛,卻具有強大的生存本領,被譽為「沙漠之魂」,也被阿爾及利亞當做「國寶」。耳廓狐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它為了生存,極其耐渴,遇見水源就一次性喝足了,沒有水源就依靠獵物的血液和植物的汁液來補充水分。白天沙漠的沙子就像炒過的一樣,滾燙滾燙,都能把雞蛋燙熟了。耳廓狐的腳掌下長有厚厚的絨毛,踩在沙子上,起到了很好的隔熱效果,避免肉墊成烤肉。而到了晚上,沙漠又讓人冷得發抖,毛茸茸的腳掌又有了很好的保暖效果,一舉兩得!
  • 便便甩的有多遠,標記的領地越大
    動物們利用糞便以及尿液的氣味傳達信息,這種用化學傳達信息的方式也成為信息素交流,很多動物都用信息素向同類提供各種信息,那麼動物們是如何利用信息素交流的呢?用信息素來標記自己的地盤每一隻動物都需要一定範圍的空間。在這個被稱作領地的區域內,動物個體覓食、交配以及實現其他大多數的生命活動。
  • 如果雌性離開這個區域,它們會放棄對雌性的控制,繼續守護領地
    無論雄性還是雌性,所有的種類體型都很大,都帶有長直的或彎曲的角。雌性生活在5~25隻組成的緊密團體裡,總是在大範圍內遊動,其種群密度從來不高。除了草之外,大多數種類都能食用一些嫩枝葉,包括豆莢,以及多汁植物的鱗莖、塊莖和野瓜。當把與它們沒有血緣關係的個體驅逐出去,或者在競爭稀有的資源時,雌性的角就會派上用場。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駐外之家 | 海外華人第一平臺 數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01 2006年9月,我從非洲的赤道幾內亞馬拉博機場起飛,終點到巴黎,全程5個多小時,途經西北非的茅利塔尼亞及西屬撒哈拉,讓我從空中俯瞰了撒哈拉一回
  • 龜龜百科之蘇卡達象龜
    棲息環境由於蘇卡達龜生長於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境,該地區大多十分乾燥,甚至終年難得有水源地可飲水,因此所需水份必需仰賴由食物中獲得,並且藉由高度不滲水的皮膚及挖地洞躲避日曬的方式,來保存體內的水份。此外,由於是屬於沙漠及乾燥草原的陸龜,為躲避白天的日曬高溫,它們大多於黃昏或清晨開始活動。
  • 令人著迷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炎熱沙漠,覆蓋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區。野生動植物和植物對危險環境的適應性令人著迷,這個地理十字路口的文化歷史複雜而複雜。單峰駱駝單峰駱駝,撒哈拉沙漠最著名的動物之一。野生動物撒哈拉沙漠的環境要求野生動物適應超乾旱條件,強風,強熱和寬溫度波動。
  • 沙漠的交通工具「沙漠之舟」駱駝
    這種肉球對於單峰駱駝來說可是十分的重要,這也是它們雄性魅力的展現。在繁衍的季節,雄性的駱駝會從雌性駱駝的面前假裝不經意地走過。順便露出自己的肉球,展現在雌性駱駝的面前,雌性的駱駝們看到這樣的肉球就像是看到了一隻帥駱駝似的,紛紛心花怒放。
  • 撒哈拉沙漠!非洲死亡之心,深藏著尼羅河鱷魚最後的棲息地
    在查德撒哈拉沙漠的特點就是半乾旱的稀樹草原帶,也稱之為薩赫勒(the Sahel)。因其大部為沙漠地區遠離海洋,且全年高溫炎熱,所以又被稱為」非洲死亡之心」。查德很多地方,除了日常的駱駝和牧民外,人口稀缺,也是世界上旅遊訪問量最少的國家之一。在查德這也是一個人跡罕至荒蕪的地方,從查德的首都恩賈梅納(N'Djamena)出發,至少需要四天的路程。
  • 撒哈拉沙漠冒險之旅,迷人又危險的旅遊勝地!
    撒哈拉沙漠,傳統上都是通過駱駝隊,緩慢、艱苦,也很危險。需冒迷路、過熱、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餓死、渴死等危險,再加上還可能遭到打劫。儘管有這麼多危險、困難,沿著連接綠洲的商隊路線的泛撒哈拉沙漠貿易從很早時候起就一直延續了下來。撒哈拉沙漠氣候由信風帶的南北轉換所控制,常出現許多極端。
  • 人類對撒哈拉沙漠了解多少?曾發現未知生物,到底是什麼?
    撒哈拉沙漠深處有什麼?科學家曾發現未知生物,該怎麼解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很多的科研人員對這裡表現出了濃厚的好奇心,他們想知道在這浩瀚的沙漠當中,真的沒有任何的生物存在嗎?是否在人類沒有踏足過的地方有神秘生物出現呢?科學家進入撒哈拉沙漠之後,認為在撒哈拉沙漠的內部可能有地外生物的存在,或許和外太空有一定的關係,那麼他們在撒哈拉沙漠當中有哪些新發現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呢?
  • 為什麼雌性會有雄性的生殖器?
    從外觀上看,我們很難分辨出斑鬣狗的雌雄來,原因就是雌性的生殖器與雄性的生殖器非常的像。那麼,這是不是就表明,斑鬣狗是雌雄同體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斑鬣狗斑鬣狗是非洲大草原上獨有的物種,同時它也是大草原上的「明星」,喜歡野生動物的小夥伴對它都非常的熟悉,而且它的「知名度」甚至蓋過了「草原之王」獅子。那麼,是什麼讓斑鬣狗如此的「出名」呢?原因有三個。
  • 最具欺騙性的動物:雌性長了雄性的器官,交配方式也很特別
    斑鬣狗被逼無奈的生存方式斑鬣狗廣泛的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它們數量眾多,就和在中國的野狗差不多。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它們食物競爭對手是威風凜凜的獅子,斑鬣狗是肉食動物,它們的食性和生存圈子與獅子是有重合的,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和獅子開始了殘酷的捕獵大賽。
  • 最具欺騙性的動物:雌性長了雄性的性器官,交配方式也很特別
    斑鬣狗被逼無奈的生存方式斑鬣狗廣泛的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它們數量眾多,就和在中國的野狗差不多。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它們食物競爭對手是威風凜凜的獅子,斑鬣狗是肉食動物,它們的食性和生存圈子與獅子是有重合的,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和獅子開始了殘酷的捕獵大賽。
  • 楊根生:「沙漠之狐」的沙漠情結
    中國園林網8月15日消息:他與沙漠打了41年交道,足跡遍及中國8塊沙漠和4塊沙地,並曾考察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其他沙漠化地區;他是中國最早研究沙塵暴的人之一,撰寫了中國首部研究沙塵暴的專著《黑風暴》;由於畢生研究沙漠,他有個響亮的綽號叫「沙漠之狐」……他就是中國著名沙漠專家楊根生。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鼠鱷的藝術想像圖。這種鱷魚體長3英尺,以植物和蠐螬為食。豬鱷的復原模型及在撒哈拉沙漠發現的真實化石。 鼠鱷的復原模型及在撒哈拉沙漠發現的真實化石。 史前鱷魚化石殘骸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博士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的,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化石獵人」之一。 2001年,塞利諾發現了生活在恐龍時代的「超級鱷魚」(supercroc)——體長40英尺(約合12米),重達8噸。最新發現包括一些新鱷種,比如口鼻部和牙齒特徵非同尋常的鱷魚。
  • 沙漠之狐-之死
    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與古德裡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埃爾溫·隆美爾生前已經是傳奇人物,有關他的書籍比任何一位德國國防軍將軍都多,德國非洲軍團的士兵把他們的首長稱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銘是:「隆美爾不論到哪兒都要走在最前面。」 希特勒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把他塑成「人民元帥」;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十分崇敬地評價隆美爾說:「你是個冷靜狡猾的敵人,一位偉大的將軍。」
  • 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雌性比雄性壽命長嗎?為什麼?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雌性和雄性壽命的差距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大多數哺乳動物雌性比雄性壽命長的原因之一:危險性首先,只要是雌性比雄性壽命長的哺乳動物,大都是雄性比雌性體型要大,而且大都是群居動物。因此,不管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一旦雄性比雌性體型大,那麼就意味著,如果是遇到危險,衝在最前沿的一定是雄性。比如獅群中,負責巡視領地的就是雄獅,雄獅需要面對的是其他雄獅的挑戰,它們總是在日落之後開始巡視領地,直到次日的凌晨。所以,表面上看,雄獅風光無限,實則它是整個獅群的核心,也是操心最多,更是面對危險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