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經典詩句,「同為天涯淪落人」是否說的一事無成的我們

2021-01-08 老張侃詩詞

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經典長詩,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也曾經是我們的語文課文,而且需要大篇幅的背誦。

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白居易這首唐詩,大概有680個字。是唐詩300首當中比較長的一首古詩。限於篇幅,我們不在此將全文展示出來,而是分幾個部分簡單概括下,

第一部分,就是寫的白居易送別客人的時候,聽到有人彈琵琶然後大篇幅的寫了琵琶女所彈奏琵琶的美麗的音樂。第二部分結合琵琶女的命運,讓白居易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情,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句就是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當時的白居易,已經45歲,職位就是江州司馬。他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關注老百姓的生活,寫出了大量的諷喻詩。就像我們很熟悉的《賣炭翁》,還有那個《觀刈麥》等。這樣的詩歌在民間有點很高的傳承度。但是在於粉飾太平的朝堂當中。這樣的詩歌顯然很不受歡迎。而且由於一次次的得罪權貴,也使得白居易最後也捲入了朝堂的紛爭當中,因為詩篇被誣陷,被接連貶為江州刺史,江州司馬。

白居易雖然在朝堂當中,也曾有心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但是經歷了此等的誣陷,內心非常失落。而在擔任江州司馬的任上。白居易結識了這個琵琶女,為琵琶女的身心遭遇而感到同情,既而聯想到自己因為被誣陷兒斷送了大好前程,更加覺得人心險惡,和琵琶女之間生出了同病相憐之意。

失意的人生,總要找到一個出口,才能尋求到內心世界的平衡。不管是白居易還是琵琶女,兩人都是從繁華的京城淪落到此處的。過往的那些榮耀已經成為歷史,面對現狀,他們都心懷嘆息。

更為深刻的,乃是白居易在詩歌當中蘊含的這種對自己前途渺茫,很可能一事無成的這種擔憂。琵琶女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彈琴技術高超,冠絕京城,甚至被同行嫉妒,然後在當時也收穫了很多富家子弟的青睞。但是這終究屬於下九流,所以等到年老色衰的時候,自己很快就被冷落了,最終也只能嫁給商人。商人重利輕別離,所以,琵琶女很多的時候只能獨守空房。

在這其中白居易可能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白居易年少成名,後來卻遭遇波折,在政治上一事無成。白居易也是16歲的時候就已經金榜題名,後來在京城當官,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卻遭遇這樣被貶的經歷,豈不是和這個琵琶女一樣高開低走?到了年紀越大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真的一事無成?

他們都是如此。而作為今天的普通人的我們,很多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我們今天讀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時候,也蘊含著對我們人生失意的哀嘆。每個人都渴望成就一番事業。每個人也都渴望風風光光的過完這一輩子。但是很可惜,大多數的我們都來自塵埃,最終也歸於塵埃。我們屬於那大多數,我們大多數都是平庸的,都是碌碌無為的,雖然有很多的雞湯說我們可以成就自己,但是很遺憾這不是事實。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在當時雖然被貶,但是有很高的地位。他在當時能夠把一個琵琶女視為知己、和他同病相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同為天涯淪落人」是否說的是一事無成的我們
    白居易年少成名,後來卻遭遇波折,在政治上一事無成。白居易也是16歲的時候就已經金榜題名,後來在京城當官,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卻遭遇這樣被貶的經歷,豈不是和這個琵琶女一樣高開低走?到了年紀越大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真的一事無成?咱們再來簡單的說一說白居易,他是唐朝三位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李白、杜甫。
  • 唐詩中四十句經典詩句
    唐詩,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與宋詞並稱「雙絕」,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因其語言凝練、文字優美、對仗工整、含義雋永的特點,深受世人喜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唐詩中四十句經典名句,看一看自己最喜愛的詩句是否榜上有名。1、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2、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 一首不知名的宋詞,寫出了白居易筆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觸
    這首古詩很長,所描繪的內容集中的那兩句著名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當時被貶江州司馬,在潯陽江頭夜送客的時候,聽到琵琶女對自身身世的演唱,內心生出了幾分同病相憐之意,才寫出了這首唐詩。等到時光來到宋朝的時候,也有一首宋詞表達出了和白居易這首唐詩所相似的情感。同樣是寫自己對歌女的同病相憐,寫兩個人的天涯淪落之苦。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絕大多數國人在孩提時代,就學會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從詩句裡面知道了武漢有座黃鶴樓,姑蘇城外有個寒山寺,還有一條蜀道,難於上青天……我們的感情,祖國的美景,這些美麗的詩句,都能在《唐詩三百首》中找到。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的《琵琶行》道出多少淚
    現在都很喜歡用唐詩宋詞改編成歌曲,任嘉倫演唱的一首《琵琶行》,讓這首詩詞重新進入到大家的視野。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的一首長篇古體的長篇敘事詩,用詩詞來講故事,既有詩詞的韻律,又有故事的趣味。這首詩詞雖然很長,可是卻不會讓人覺得乏味,其中的很多句子都很有意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道出了多少淚。第一,彈奏《琵琶行》的女子,她的身世讓人悲傷《琵琶行》的主人公是一個彈奏琵琶的歌女,她一個人在江中彈奏歌曲。因為聽到這個曲子很好聽,於是白居易和朋友就遊船請女子上船來為他們彈奏一曲。女子彈奏的琵琶技藝很高超,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每一個段落都彈得很好。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唐詩三百首》,水平良莠不齊,甚至有的註解錯誤百出。要想讀唐詩,一個好的註解本必不可少,為此,小樓選出幾本經典的唐詩選注本,跟大家分享。《唐詩三百首》,是清人孫洙和其繼室徐蘭英合編的唐詩選本。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老街前邊寫了幾篇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文章,主要是從詩體上談了一下自己的淺薄認識,學習詩詞格律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等。
  • 《送陳章甫》同是天涯淪落人,但李頎不為失意作苦語。又為什麼呢
    《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送陳章甫 [1]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2]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3] 。陳侯立身何坦蕩 [4] ,虯須虎眉仍大顙 [5]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6] 。東門酤酒飲我曹 [7] ,心輕萬事皆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 即便自己感覺是天涯淪落人,也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大氣
    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口流動急劇攀升,為了生活為了工作,我們常常奔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今天這兒明天那兒,成天忙忙碌碌。不管是高層領導還是基層工作者,不管是成功商人還是普通打工者,我們都有自己的難處苦衷。
  • 比「同是天涯淪落人」更悲催,又一個落魄才子和歌妓的故事
    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們都不陌生,全詩六百餘字,儘其所有宣洩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失魂落魄與互相同情之感。一曲琵琶,竟引得滿座掩泣,江州司馬更是衣衫都被淚水打溼了。悽悽之情,溢於言表,令讀者為之動容。
  • 天涯淪落人同為喜劇狂 "高考狀元"是"節目衰神"
    原標題:天涯淪落人同為喜劇狂 "高考狀元"是"節目衰神" 湖北衛視《我為喜劇狂》因為啟動得較早,更是率先網羅了一些優秀選手。日前,本報記者在《我為喜劇狂》的錄製現場探班,發現不少選手爆笑搞怪的背後,都有讓人不勝唏噓的過往。事實上,另外多檔喜劇節目中也有天涯淪落人的身影。難能可貴的是,現實並沒能羈絆住夢想,這些年輕人依然大笑著堅持走在實現人生進階的路上。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被貶,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老師特地找來一臺電唱機,給我們放了一曲《琵琶獨奏曲》,讓我們感受一下,「大珠小珠落玉盤」。老師要求背誦全文,當時也被詩中的優美詞句所吸引,有些經典名句至今還在耳邊迴響,比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被今人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中。比如有些名人,一面難求,即使出來,也是助理保安層層包圍,粉絲們見一面都很難,更別提面對面說句話了,這時有人就會想起這句名言。
  • 新版《唐詩三百首》首發 高清還原55幅國寶級名畫
    中新網上海5月12日電 (王笈)果麥文化、鍾書閣、星期天讀書會12日在上海鍾書閣徐匯店聯合舉辦《唐詩三百首》新書首發暨分享會。近百名讀者現場聆聽了新版《唐詩三百首》主編、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與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的精彩對談。  《唐詩三百首》真的都有300首唐詩嗎?
  • 世人只知《唐詩三百首》,卻謂蘅塘退士是何人?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一句我們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正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所寫,而且自此之後,這句「廣告詞」可謂被發揚光大,廣為流傳了。然而影響最深、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莫過於清人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了。在當時的時代,《唐詩三百首》所面向的大多是塾學子弟,其讀者階層可以說並不是很高,但是從面世以後卻非常流行,甚至遠遠超過了很多名家手編的唐詩選本。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四藤吟社主人在重刊《唐詩三百首補註》時所作《序》中盛讚《唐詩三百首》「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
  • 《送陳章甫》: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古代寫送別的詩詞很多,大多是以寫景色為主,通過寫景色來烘託人物的某種情感或者心理活動,而這首送別詩則是偏重於描寫人物,通過對友人的描寫。來表現友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光明磊落的人格,最後詩人感嘆友人的經歷與自己的經歷相似,並且有惺惺相惜之感,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從公元七世紀末也就是初唐時期開始,賀知章的弟子孫季良就開始編纂唐詩選本,此後陸續有人整理唐詩,一直到清朝,至少超過六百本唐詩選集問世,其中以《全唐詩》收集最全,而《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
  • 賢者語錄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The music of her lute has made me sign,Then she tells this plaintive tale of sorrow;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蘅塘退士說這是一句諺語,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是指的」作詩「,所以我們常常說「不會作詩也會吟」並沒有曲解原意。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何意?詩詞大會41人答錯
    上學時,對於王勃詩文的印象,除了那篇千古絕唱《滕王閣序》,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首詩是如今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也是唐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很多人小學就會背了。按道理來說,它這麼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但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它卻難住了百人團41人,這是為何?我們先來看看題目: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