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是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驅和俄國至上主義的鼻祖,本文梳理了其至上主義繪畫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形成經歷了早期作品的印象派面貌、中期作品的立體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特徵、直至最後形成「白底上的黑方塊」這樣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馬列維奇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和藝術的方式,對現代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列維奇早期的繪畫風格受晚期印象派的影響比較大,他喜歡描繪農村的風景和最樸實的農民,作品帶有明顯的現實主義的因素,因此他早期的藝術面貌也被稱作「農民的馬列維奇」,1905年的油畫《賣花女》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1908年馬列維奇觀看了俄法現代主義藝術家共同參與的「金羊毛」展覽,他親眼見到了塞尚、高更、雷諾瓦、德加等大師的原作,大大打開了馬列維奇的眼界。
由於馬列維奇非常崇拜塞尚,因此見到了塞尚的原作也促進了其畫風的轉變,他開始致力於研究物像本身的結構,其1912年的作品《裝黑麥威士忌酒》就顯示出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不再偏向原始主義的面貌反而表現出對立方體的喜愛,畫家並不是想表現真實世界的立體感,而是在展示立方體的形式。這個時期,馬列維奇的畫風正式轉向了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
馬列維奇曾為未來主義詩歌《越過太陽的勝利》設計過舞臺裝飾,其中某些舞臺設計的圖案已經表現出「黑方塊」的雛形,這是他至上主義藝術最早的開端,但這只是他自覺的探索,此時的他仍沉迷於未來主義之中。在彼得格勒舉行的最後一次未來主義的展覽「0.10」上,他第一次向公眾展示了他的藝術,《白底上的黑方塊》標誌著至上主義的誕生同時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這讓評論家和觀眾都覺得難以理解。
有些評論家認為這件作品空無一物,是荒謬的,但是馬列維奇卻將他安排在展廳一角的牆上,他認為白色的底代表了無限延伸的空間,黑色代表人類無盡的創造,因此至上主義的地位是最為崇高的。這件作品是馬列維奇為了表現抽象主義藝術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創作的,它不僅表現了至上主義所追求的內在和外在的無盡,更預示了現代主義藝術反美學和反藝術的發展趨勢。
1915年之後馬列維奇集中創作了一系列的至上主義作品,他力圖用若干方形、圓形、三角形和其他形狀的色塊進行複雜的組合,構成不同的畫面,並由此來證明至上主義面貌的多樣性。至上主義認為對幾何形體和色塊的排列組合體現的是對藝術最原始和自由形式的追求。
1917年之後馬列維奇幾乎放棄了在畫面中用色塊做複雜的排列組合,而是重新返回到對單個色塊的表現,他回到了其作品《白底上的黑方塊》的最初創作狀態,並創作出了這件作品的姊妹篇《紅色方塊》、《黑色圓形》、《黑十字形》等。
1918年馬列維奇創作的《白底上的白方塊》是他對至上主義的信仰發展到極致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幾乎難以分辨出白色背景下的白方塊,馬列維奇廢除了所有的色彩只留下了光的顏色,表達的是最高的真理和秩序,他不僅希望至上主義能成為藝術的絕對真理,更希望至上主義能像一束光一樣照亮整個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