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舉辦的2020年昆明地區滇菜烹飪職業技能競賽場上,張江鳳、王勝娥等4名學生在「中華金廚獎獲得者」劉福燦指導下烹製多個滇菜佳品,獲得了「技術標兵」稱號。
榮獲中國第25屆廚師節「中華金廚獎」、國際烹飪大賽滿漢全席國際烹飪大賽國際「金勺」獎……面對榮譽,劉福燦卻說:「傳承和發揚滇菜飲食文化,推動中餐烹飪飲食文化發展,培育更多應用型技能人才是我的心願。」
1983年,劉福燦出生在宣威農村。他勤奮好學、踏實做事,從酒店普通員工一步步做起,慢慢成長並得到了同行肯定。在20多年的從業生涯裡,他主要參與編著《怡美達人》《雲南宴》《2019餐飲產業藍皮書》《菌臨天下》《少數民族健康飲食食譜》等書籍,為推進雲南烹飪事業及發揚滇菜文化做出了貢獻。截至目前,他個人共榮獲市級、省級、國家級、國際級烹飪大賽獎項158個。
劉福燦有幾項絕活:水中雕刻嫩豆腐、蒙眼切絲穿針、蒙眼氣球上切蓑衣黃瓜。記者曾見到劉福燦在水中雕刻嫩豆腐:一盆清水中放著一塊嫩豆腐,他用鋒利的小刀細心雕刻,不一會工夫,尋常食材就在劉福燦的手中變成一件造型精美的藝術品。蒙眼氣球上切蓑衣黃瓜特別考驗廚師的刀工,而劉福燦的演示過程一氣呵成、工藝手法栩栩如生。
觀看過劉福燦絕技的人,無不為他出神入化的技藝而驚嘆不已。但在高超的技藝後,他付出了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他左手上傷疤很多,僅食指尖上能清楚看到的傷口就有30多處,這些傷痕,是他常年累月練習刀工,認真提高技藝的最好證明。
「滇菜具有自身的靈魂與文化。」劉福燦說,「利用好雲南本地果蔬食材,將滇菜在國內甚至世界推廣宣傳,這是我們正在努力的事。」
雲南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豐富的食材給予了廚師更多的靈感和更大的發揮空間。苦練基本功的同時,劉福燦著力於精品滇菜的研發。他所研發的傣味吊燒雞、山珍魚面、臭豆腐罐罐米線等滇菜,被雲南省商務廳、中國烹飪協會、雲南省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雲南名菜」稱號,帶動千萬元以上的經濟產值。
為推動滇菜發揚光大,劉福燦致力於把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多年來,他指導帶過的學生、學徒多達1500餘人,其中培訓各酒店高級廚政管理人員、店長等286人,培養指導烹調高級技師45人、二級技師65人、高級烹調師300多人,為傳承滇菜餐飲文化技藝,推動和發揚烹飪飲食文化,提升餐飲業職工技能建設發揮了有力作用。2018年9月,劉福燦作為雲南省高技能人才被昆明學院旅遊學院引進出任本科班烹飪教師。
2019年10月,他受邀指導中國代表團雲南代表隊西雙版納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的葉增全赴莫斯科參加第二屆世界中餐烹飪大賽,榮獲「世界中餐推廣大使」稱號及中式面點亞軍、中式涼菜四鑽金獎等優異成績,為宣傳和弘揚滇菜飲食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劉福燦多次受全國各地餐飲行業協會邀請,赴上海、麗江、香格裡拉等地的知名餐飲企業開展知識講座,積極宣傳餐飲企業安全健康防控,倡導合理消費、科學飲食。
作為年輕的廚師,劉福燦說,自己有義務、有責任把美食文化傳承發揚光大。「在餐飲行業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要為滇菜的未來鋪出一條『花路』。」
本報記者 李海球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