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荔小坡村:黃河灘邊果飄香

2020-11-28 騰訊網

新華社西安10月1日電 題:陝西大荔小坡村:黃河灘邊果飄香

新華社記者張晨俊、薛天

金秋時節,站在陝西省大荔縣小坡村向東眺望,黃河灘地裡萬畝冬棗大棚鋪向天際,果園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甜蜜。

曾經的小坡村,是當地有名的窮村。黃河灘地多鹽鹼,只長荒草不長莊稼。小坡村人守著鹽鹼地過著苦日子,「種一葫蘆收不了半瓢」。

「1998年我當選小坡村主任的時候,全村人年均收入不到500元,娃娃上學交不起學費,進城看病掏不起路費。村裡人一半離家打工,一半在外租地種糧。黃河灘邊的鹽鹼地,像是把村民世代拴住的磨盤,讓大家只能圍著貧窮打轉轉。」提起往事,65歲的小坡村村支書薛安全連連搖頭。

為了把鹽鹼地「救活」,薛安全開始帶領村民們,撲進地裡搞試驗。糧食種不成,就種水果種西瓜,西瓜養不活,就改種樹。與村裡24名黨員一道,薛安全身先士卒承包了大片鹽鹼地,沒日沒夜地試驗比較,終於將棗樹苗栽植成活。

看到產業發展的希望,村民們自籌資金挖渠灌溉,請來專家嫁接栽培,逐步將梨棗、雪棗替換成市價更高的冬棗,同時搭建雨棚、鋼構智能大棚,使冬棗的生產銷售周期不斷延長。

2009年,小坡村又成立了集體專業合作社,脆甜可口的冬棗也漸漸在市場中創出了品牌,村裡冬棗種植規模快速增加。曾經「嫁女不選」的窮困村,如今已變成「收入過億」的明星村。小小的冬棗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還遠銷俄羅斯、日本、捷克、泰國等國家。

「幾年前,有南方客商說要花24萬元,包下10畝冬棗大棚全年的收成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誰能想到,過去白給都沒人要的鹽鹼灘,如今居然結出了『金蛋蛋』。」談起小坡村的這些變化,因冬棗致富的村民李建華笑得合不攏嘴。

陝西省大荔縣紅棗研究院院長周愛英介紹說,小坡村選用日光溫室栽種的冬棗,平均每畝收益在6萬元,最高可以達到10萬元以上。 「全村大棚冬棗種植面積超過1.2萬畝,年產冬棗1300萬公斤,產值1.1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5000元。全村原有貧困戶105戶397人,目前已脫貧95戶377人。」

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力。目前,小坡村為冬棗園區配套建設了貯藏冷庫、交易市場、物流中心和電子商務平臺,同時建成採摘觀光園、棗文化博覽園、兒童樂園等特色旅遊項目,使冬棗「億元村」做活了農旅融合的文章。

作為產業興旺的受益者,小坡村村民龐青梅開辦的飯店,高峰期每天要接待七八十桌客人。「過去村裡也有人開餐館,但常年沒人消費,開一家倒一家。現在村裡大小餐館就有十幾家,平均每天的收入也有上千元。」龐青梅說。

在薛安全看來,如今的好日子正是淳樸的小坡村人,用自己的雙手辛勤創造出來的。小坡村的小康之路,還會越走越寬廣。

「下一步,我們還將改進冬棗樹的灌溉技術,通過引進滴灌系統和智能大棚管理系統,實現精細化管理,持續打造有機果品生產體系,不斷提高水果的附加值……」 薛安全說。

相關焦點

  • 陝西大荔「沙窩窩」看「狗攆兔」
    陝西大荔「沙窩窩」看「狗攆兔」 【李世居攝影】入冬、下雪是「細狗攆兔」最佳時候,陝西大荔沙苑的沙梁上常常可見到一夥冬閒時節的農民,牽上各自心愛的細狗,趁著下雪後,野兔難以藏身,在沙坡上尋找野兔,好讓細狗大顯身手。
  • 黃河大荔段部分河面封凍 流凌密度超30%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連日來,陝西迎來寒潮天氣,黃河大荔段最低溫度降至-13℃左右,流凌密度超過30%。當地水利部門加強監測,謹防冰凌雍塞。1月7日,陝西大荔黃河岸邊寒風凜冽,放眼望去,岸邊部分河面已經封凍,河道中一大片一大片形狀各異的冰凌順流而下,猶如一朵朵盛開的「白蓮花」。從空中俯瞰,大塊冰凌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與如墨蒼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冰水相融、水天一色的壯麗畫卷。 據了解,由於連日來氣溫較低,黃河大荔段流凌密度已達30%~35%,如果持續低溫,有可能發生冰凌雍塞。
  • 大荔黃河溼地綠頭鴨和斑嘴鴨鬧冬圖
    大荔黃河溼地綠頭鴨和斑嘴鴨鬧冬圖(李世居)入冬以來,在陝西最大的大荔縣黃河溼地蘆葦蕩,綠頭鴨和斑嘴鴨「拖兒帶女」和睦共處歇息黃河溼地成為一景。近年來,大荔林業部門加大對溼地保護力度,加之水草豐茂,有著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較為安全舒適的生態環境而吸引了綠頭鴨和斑嘴鴨來此越冬。作者/來源:最大荔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 中國黃河沿岸50景,看看哪一個是黃河最美的風景!
    河南·濟源黃河小三峽景區    陝西·黃河壺口瀑布    陝西·黃河乾坤灣    內蒙古·黃河灘島    陝西·大荔豐圖義倉/同洲湖
  • 河南3000畝黃河灘遭遇蝗災 玉米地被啃食殆盡
    兩頓藥基本控制住了蝗蟲昨日10時許,記者趕到滎陽廣武鎮轄區寨峪村北側黃河灘頭,該村村民住在黃河灘頭南岸丘陵地帶,莊稼多在黃河灘內。黃河灘分老灘、嫩灘和水面。老灘極少過水,這裡種著一望無際的玉米、芝麻、花生,更多的還是廣武最知名的大蔥;嫩灘是河道,時而有水時而沒水。
  • 淄博黃河灘區遷建首個灘內村莊開始拆除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8日訊(記者 邵鵬飛)2月26日下午,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舊房應聲倒下,淄博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黃河灘區舊村開始拆除,拉開了淄博黃河灘區舊村拆遷的序幕。「能搬到寬敞明亮、離縣城又近的樓房是我們灘內人們多年來的夙願,畢竟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它了,還是禁不住流淚了。」開河村村民封玉芬擦了一下眼角後又笑著告訴記者,「謝謝你來給我們拍下這張合影。」拆除現場村民們齊心協力,速戰速決,搬東西的、裝車的、拆房子的,井然有序進行著。搬完東西,同老房子揮手告別,向著幸福新生活再出發。
  • 黃土高坡 治出黃河新面貌(人民眼·行走黃河(中))
    幾十年來,徐乃民和同事們邊試驗邊總結,從打地埂到坡式梯田,從水平梯田到旱井,探索出一整套坡面治理的經驗模式。「說經驗談不上,根本上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尊重規律,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徐乃民說。無數的徐乃民們在這片黃土地紮根,同時紮下的還有溝道壩系、坡改梯、小流域治理等治黃「實招」。
  • 唐塔、宋祠、清糧倉,古寺、古廟、古城牆大荔……
    渭南日報記者 劉雪妮 見習記者 任曉彤 文圖岱祠岑樓樓頂屋簷一角黃河咆哮著衝出秦晉大峽谷,經韓城芝川、合陽洽川,來到大荔東部。洛河和渭河也在這裡一起注入黃河,成為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而在這黃河灘邊的朝坂塬上,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大寨子村,它曾為朝邑縣城舊址,歷史遺蹟豐富,2016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黃河灘內 雁群正鋪天蓋地趕來
    【觀測】大鴇已按時赴約雁群正在趕來的路上11月12日,今年下半年第一場寒潮到來之前,長垣黃河灘區內灑滿陽光,碧空如洗,一馬平川。身穿「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字樣衣服的王永昌,帶著鳥類觀測的專業設備,再次來到蘆崗鄉王新莊附近的黃河灘區。王永昌的另一個身份,是長垣市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的成員。
  • 陝西溼地:看野草青青 聽鳥鳴啾啾
    陝西大荔朝邑國家溼地公園一角 溼地是「地球之腎」,與森林和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經過多年保護,陝西溼地總面積達到30.85萬公頃,溼地類型佔全國溼地類型的80.00%。溼地在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
  • 「中國夢·黃河情」離開「水窩子,住進「福窩子「!黃河灘區人民...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侯嘉慧):黃河之水浩浩蕩蕩奔流千年,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但也帶來了大自然的考驗。堤壩決口、黃河改道、修建臺房……世輩居住於黃河灘區的人們飽受洪澇災害之苦,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更難。
  • 鄭州黃河灘牧馬人越野陷車 「兩年」7輛救援挖掘機全被陷
    有黃河灘這個得天獨厚的越野場地,鄭州及周邊市區的不少越野愛好者,都喜歡開著自己的愛車在這裡撒歡。只不過,「越野有風險,下場需謹慎」,還真不是說說而已。即使再硬派的越野車,在灘涂地區陷車,別說三把鎖,履帶車輪都不管用。近日,鄭州黃河灘就上演了一場「天價救車」,因為救援兩輛牧馬人,接連陷進去7輛挖掘機。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當地流傳著順口溜:「種地靠的是老天,吆著毛驢下溝灘;吃的全是含氟水,牙黑還是羅圈腿。」「咱不能老『靠水吃水』,而要巧做水文章。」2015年,昝家山村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搞起了黃河鄉村旅遊,尤其是2017年8月陝西沿黃公路開通,為當地鄉村旅遊插入了一條遊客「大通道」,異彩紛呈的鄉村旅遊,將這個原本閉塞的無名小村帶向了廣闊天地。
  • 「生態黃河」重現中原
    按照規劃,河南將在黃河部分河段堤外建設寬約500米、面積為10萬畝的生態廊道示範段。目前,三門峽、洛陽、鄭州等5市6個示範段基本建成,370公裡生態廊道已初具規模,將黃河文化遺存、沿岸美景和現代產業有機串聯。記者曾在2020年9月沿黃河騎行數百裡,廊道兩側綠樹成蔭,兩岸花果飄香。
  • 黃河灘中的「倒鱉狗」,可倒著行走!靠挖「沙鬥」捕獵
    黃河灘中的「倒鱉狗」,又稱地牯牛,它可以倒著行走!靠挖「沙鬥」捕獵!在黃河灘的泥沙下面,埋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有歷經上千年的龐然大物——黃河鐵牛,也有一種被稱為地牯牛的渺小的生命。「倒鱉狗」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其築巢時,會在沙土上留下一個個小沙鬥,每一個漏鬥狀的巢穴下面,都藏著一個鮮活的小生命。這些小沙鬥就是它們挖出的一個個陷阱,等到一些小昆蟲不慎掉入其中時,潛伏在裡面裡「倒鱉狗」便伸出細鉗子般的上顎,將小蟲子拖入巢穴內吃掉。
  • 黃河灘區變身鱸魚養殖基地
    原標題:黃河灘區變身鱸魚養殖基地   山東東明縣加州鱸魚養殖基地位於東明縣焦園鄉黃河灘區,於2019年8月份建成投產,目前是全國加州鱸魚養殖基地第三大產區,山東省最大的鱸魚養殖基地
  • 群雁翱翔 數萬大雁飛抵山東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隨著氣溫下降,越來越多的大雁飛抵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廣袤寂靜的黃河灘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在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的灘涂與麥地中,一群群的大雁正在棲息、覓食、嬉戲,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在黃河上空,場面蔚為壯觀。
  • 玳瑁坡村的「幸福密碼」
    巖門鎮玳瑁坡村位於我縣西北部,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柑橘白芨等特色產業發展,走出一條「農民下山、產業上山」新路子。麻陽巖門鎮玳瑁坡村滿家遼易地扶貧安置點,房屋整齊林立,路面乾淨寬敞,基礎設施完善。
  •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央視小姐姐帶你打卡黃河鯉魚的N種吃法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 大荔往事:幸福歲月話電視
    年初籌建「大荔廣電博物館」的時候老物件拾掇了一大堆,其中最可心的是各種型號的電視機,由小到大、由黑白到彩色、由臺式到壁掛液晶,幾乎應有盡有,清晰而明了地反映出經濟發展社會變化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