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塔、宋祠、清糧倉,古寺、古廟、古城牆大荔……

2021-01-20 騰訊網

渭南日報記者 劉雪妮 見習記者 任曉彤 文圖

岱祠岑樓樓頂屋簷一角

黃河咆哮著衝出秦晉大峽谷,經韓城芝川、合陽洽川,來到大荔東部。洛河和渭河也在這裡一起注入黃河,成為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而在這黃河灘邊的朝坂塬上,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大寨子村,它曾為朝邑縣城舊址,歷史遺蹟豐富,2016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朝邑縣城因其他原因遷至塬下,但因縣城的舊址比較嚴實、安全、又有城牆遮擋,一些在朝邑縣城做生意的人便開始在這裡購置房產,慢慢形成了村子,明代時候這裡叫作泰安堡,寓意為國泰民安,清代改稱大寨子村,其名一直延續至今。

「大寨子東眺黃河,南望西嶽,朝邑素有鳳凰故裡之稱。」說著說著,大寨子村67歲的文保員李潤倉便拿起樹枝在地上給記者畫了起來。因朝坂塬是由兩道溝形成的三個自然寨子,現在的北寨子村原為西周時宇文護所築的長春宮遺址,大寨子有東嶽廟遺址、岱祠岑樓和金龍寺寶塔,南寨子有天下第一倉——豐圖義倉。因大寨子村子比較長,相傳其代表鳳凰身子,東嶽廟鳳頭,岱祠岑樓便是頭上的鳳冠。北寨子和南寨子兩個寨子比較短、加之兩道溝之間又用兩條夯土連城將三個寨子連在一起,所以很自然地就形成了一隻鳳凰。

在村子東頭便是東嶽廟,據說這裡原本有山門、中岑樓、東歌樓、西東樓、牌坊、香亭、長春閣、左鐘樓、右鼓樓、獻殿、坐殿、寢殿等宏大的建築群,它們鬥拱挑角,雕梁畫棟,只是曾遭破壞,只有岱祠岑樓還保存完好。

「這樓是宋朝時候修建的,一直到今天仍然屹立不倒,當年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給予這座樓很高的評價。」李潤倉如是說。

岱祠岑樓建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坐落在2米高的磚砌臺階上,臺階南北長21米,東西寬20米,樓淨高約17米,為兩層三重簷,樓面覆蓋琉璃板瓦、筒瓦,磚砌牆面,並施以琉璃彩繪、龍虎鬥浮雕等圖案;下層臺磚北面為戲臺,臺面寬敞。站在上面,可以想像曾經這裡的繁華。進入樓內,沿樓梯可攀登至二樓,十二根彎曲不規則的柱子鑲嵌在四周,樓頂全部用榫卯結構,其建造手法令人稱奇。

登樓遠眺,北可望蜿蜒起伏的鐵鐮山,南可視雄偉俊秀的太華山峰,近處可以俯瞰黃河、洛河和與渭河三河交匯,萬畝良田盡收眼底。

「岑樓東北是唐貞觀元年(627)建造金龍高塔,正南方就是慈禧太后硃批『天下第一倉』——豐圖義倉;東側是農田,樓的西側就是咱們的村子,那現在我帶你們去看看咱的村子……」李潤倉邊走邊介紹。

漫步在大寨子村村道上,每處古建築都有自己的特性,從外觀就可以看出哪處是富戶人家,哪處是尋常百姓家。據說,有的房屋曾經建造得富麗堂皇,雖說年代已久,部分已不復存在,但殘缺之中仍可以看到原來房屋的青磚灰瓦,飛簷鬥拱,房頂五脊六獸,就連最不起眼的門墩石,依舊可以感受到關中民居的大氣、古樸、莊重。

「大寨子村東西走向由三條主巷道構成,房屋各自坐落道路兩邊,咱走的這條巷子曾有荊半社和衛半社之說」說著,李潤倉帶記者一起來到一座民居前。

青磚式門樓,高大宏偉的虎頭牆聳立在宅院屋頂兩旁,向過往的人們呈現著它的威嚴,門框上的雕花栩栩如生,彰顯著此門戶原有的貴氣,這就是村裡保存比較完好的陳家大院。

「荊家曾經是咱這的財東家,這梁上每一根木頭據說都刻著荊家的標誌,這前廳和後廳房後來分家已經沒了,但是這東西廂房,你看那掛門帘的鉤子做法都非常精細。」走進荊家大院,李潤倉感慨道。

漫步在臺階上,院落中每間房,每處梁都指引著我們前行,老宅牆面上裝嵌著的窗戶,還原了當時在此處人們生活的習慣和考究。

在經過主人劉女士許可後,我們來到一處臥室參觀,桌子、椅子、衣櫃等老式的木質家具,也不知道多少歲數的老古董,依然還在發揮著它的餘熱,劉女士告訴我們,這些老家具還引來了不少慕名而來的人們。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大荔縣政府提出的保護十搶救十利用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不斷加快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深入挖掘傳統村落的歷史遺蹟和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底蘊。」朝邑鎮人大主席楊選平說道。

唐塔、宋祠、清糧倉,古寺、古廟、古城牆……這座黃河灘邊的古老村落的故事還有很多,正在敞開懷抱,等著喜歡聽故事的人們走進它……

門墩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杭州大兜路:僅1公裡長的運河老街,藏著千年古寺和「天下糧倉」
    從明清時期就有魚市、米市、糧倉等,是「十裡銀湖墅」最繁華最熱鬧的集散中心。又緊鄰京杭大運河,水路運輸發達,沿著河邊走還可見「香積古埠」字樣。香積寺 攝影:桃狸IRIS說到古寺,一定會想到深山孤峰裡,雲霧繚繞間。在幽深的山野、林間遇著斑駁的古寺一定不會覺著奇怪,但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鬧市區就會頗有興趣一睹真容,探一探這佛門淨地是不是也沾染了些許紅塵。
  • 正定古城牆,長度在我國十大古城牆排名第三,堪稱古城牆的活化石
    城垣漫漫,高塔巍巍,古寺悠悠——正定,這座古城乍入眼帘,便寫滿了滄桑和風塵 正定的古城牆是內城、甕城和月城的總稱,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有1600多年歷史。
  • 廣東潮州第一古廟,屋頂太精美了,值得一遊
    去廣東旅遊,不能錯過潮州,潮州的旅遊景點很多,歷史悠久的青龍古廟遊客很少,它就在南堤路鳳城公園,韓江大橋邊,離鳳凰雨和潮州的古城牆、廣濟橋不遠。這個被遊人忽視的古廟雕刻精巧,屋頂是無價的寶物,還有兩段傳說在流傳。
  • 原來,古城磚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肇慶古城牆不為人知的歷史……
    說到肇慶古城牆,大家都非常熟悉,蜿蜒於鬧市中的肇慶古城牆,始建於宋皇祐年間(1049—1054年),歷經千年風雨仍屹立。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古城牆多次修繕,相繼發現了為數不少的刻有銘文、吉祥圖案的城磚,跨越年代從宋至民國,展示了大量的修葺歷史信息,因此古城牆也被譽為「磚的博物館」。這些城磚,仿佛一把把鑰匙,不僅能打開城牆修葺史,也反映出北宋時期肇慶的重要政治地位。
  • 巢湖古城牆新立石碑現錯別字(圖)
    然而在參閱過程中,市民李先生發現巢湖古城牆碑文出現語句不通、錯字等問題。對此,巢湖市文管所負責人2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修繕後的石碑將於今日原址安置。  新立文物保護碑出現錯字?  洪家疃洪氏祠堂、柘皋鎮橋西街、板橋大廟、陳原道故居、巢城古城牆……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巢湖一直以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蹟聞名省內外。
  • 恆春古城牆,全臺灣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
    只是離海邊有點距離的恆春古城,是個列外,因為它是全臺灣唯一保存下來的完整古城,還有一大段古城牆。恆春的地名由來,據說來是清朝同治時期的欽差大臣沈葆楨。當年他奉旨來寶島的最南端巡視,發現這個地方四季如春,便把這裡取名為「恆春」。恆春鎮的年平均氣溫為25度,最熱的七月僅28度,最冷的一月為21度,所以在恆春,一年四季都能穿一件短袖出門。
  • 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比南京城牆晚13年,門票54元
    我國的古城很多,在歷史上許多古城都是有城牆的,不過由於城市建設許多城牆都拆除了,能保留完整城牆的城市並不多,在這其中,名氣最大的自然是西安了。西安是我國最知名的古都之一,現存的城牆為明城牆,始建於公元1370年,比南京城牆晚了13年建造,不過要論完整性,西安城牆是勝過南京城牆的。西安古城牆現在已經成了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遊客可以從任何一個門登上城牆,門票54元。西安城牆可以步行,也可以騎自行車或者乘坐電瓶車遊覽,城牆一周長度為13.74千米,騎自行車比較合適。
  • 如果當年梁陳方案被採納,古城牆保留下來,如今的北京會是怎樣?
    作為一個屹立在風雨中見證了時光流逝的城市,古城牆就是北京最明顯也是最具有城市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古城牆其實就是北京城的「骨架」。但是誰也不知道,就是這麼珍貴的古城牆還曾經面臨被拆除的風險。建築學家梁思成和陳佔祥聽說了這件事後立馬表達了反對的態度和立場,為了說服有關部門他們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 西安城牆的防禦性版本升級為觀賞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漢冢唐塔朱(豬)打圈」,它準確地道出了西安及周邊地區歷史遺蹟的特點,其中「朱(豬)打圈」,是指給豬建的的四堵牆圍起來的方形豬圈,這裡則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方形的西安明城牆,也就是說它是朱(豬)元彰和他的子孫們打造出來的城牆。
  • 貓頭鷹「落戶」古城牆 表情呆萌可愛
    西安,貓頭鷹「落戶」西安城牆 ,秀「表情包」引圍觀。圖片作者/視覺中國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0日電 6月9日,在西安含光門附近的環城公園裡,幾隻呆萌的貓頭鷹從城牆磚縫中伸出圓圓的小腦袋,睜著大眼睛左顧右盼,滿臉呆萌可愛,儼然是在向人們大秀「表情包」,引來許多圍觀小朋友們興奮地叫喊,「快看快看,太可愛了……」。自「落戶」西安「入住」歷史悠久的古城牆以來。
  • 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實在太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3.天安門廣場周圍有許多古建築和古城牆,按巴蘭尼克夫所言,那麼這些古建築與古城牆就都得推掉建設成為現代的新式建築,這對於中國文化古蹟和世界文化都是一筆極大的損失。
  • 上世紀30年代南京老照片,挹江門南側小桃園城牆與俯瞰棲霞寺
    挹江門,是南京明城牆民國增闢城門。1921年將城牆鑿開,時為單孔城門。得名海陵門。1928年,海陵門易名為挹江門,1929年,為準備奉安大典,改為三孔多跨連拱的複式券門,是南京城第一個三孔券門。1930年,挹江門上建造城樓。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挹江門城樓被炸毀。
  • 直擊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壯觀無比,難怪梁思成林徽因拆除時淚滿襟
    一個美貌與智慧並存,富有涵養的女子,平時的她,絕對不會這般嘶吼,況且這一年的林徽因,已經是肺病晚期,但當她聽到北京的古城牆馬上就要被拆了,便不顧病體,衝來與這些「主事者」對峙,
  • 西安古城牆被掏建"辦公樓"?省文物局稱未收到申請
    西安城牆景區管委會下屬的幾個部門,低調搬進城牆辦公半年有餘。新的辦公地點位於朝陽門,南側夯土內被掏出一個可以容納百餘人同時辦公的四層空間,各種辦公設施一應俱全,用「別有洞天」這個詞形容也毫不誇張。
  • 【高端媒體看大名】《行走大運河》報導了咱大名六百年古城牆!
    【高端媒體看大名】《行走大運河》報導了咱大名六百年古城牆!■編輯:薛志朋■責編:龐 濤■審核:王曉靜■主辦:大名縣融媒體中心您的關注是我們更新的動力原標題:《【高端媒體看大名】《行走大運河》報導了咱大名六百年古城牆
  • 郭沫若堅持拆除北京古城牆,林徽因撂狠話反對,多年之後全被說中
    與此同時,有關城牆是拆還是不拆自然也被提上了議程,兩派學者在這一個問題上也是爭論不休。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反對,其中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反應最為激烈,他們撂下狠話反對,他們認為城牆不應該拆,而是留下來。儘管古城牆受到影響有些面目全非,但它們是中國古人智慧留下來的結晶,見證著中國的過去,將其保留下來可讓後人更好地銘記國家曾經歷的歲月,而不是以是否實用來衡量。
  • 廣州美麗湖畔的千年古廟,仁威廟
    片秀麗的湖泊和一座千年古廟共存一處是怎樣的美景?仁威廟會給你答案。仁威廟坐落在風光旖旎的荔灣湖畔,它是供奉道教真武帝君的千年古廟,也是泮塘十八鄉最大、最古老的古廟。仁威廟初建時名為北帝廟。據說,因真武帝司水,故人們稱他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後來改成北帝廟為仁威廟了。
  • 郭沫若曾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林徽因反對撂狠話,多年後完全說中
    很快的,他們發現這些厚厚的城牆似乎成為了建設這個社會的累贅。於是乎,拆除它的聲音聲音漸漸大了起來。  郭沫若當時是拆除派的代表人物,以他為首的一群人認為城牆是屬於舊時代的東西,舊時代才需要它來抵禦外敵,而現在我們邁向新時代的過程中,已經國家昌盛,城牆的存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舊時代的事物是必須要擯棄的。
  • 山西平遙古城牆外發現距今兩千多年東周古墓葬
    山西品位生活 舉報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人員在平遙古城牆外發現一組東周和金代時期的古墓葬
  • 古寺、古泉、古村落 去大盛,赴一趟靜謐山鄉之旅吧!
    記者為大家梳理了區內一條十分適合調整身心狀態的清新優質旅遊路線,古寺、古泉再加上古村落,碧水青山、詩意滿滿,一起來看看吧!雲龜山風景區逛古寺、看星空、賞日出繼續往山下走,就可以到達廖家灣古村落。廖家灣古村落分為上灣、中灣、下灣、鐵爐灣、隔壁灣5個原始院落,根據丘陵地貌依勢修建而成,房屋高低錯落有致、景觀層次清晰。一塊塊青石板重重疊疊,白牆灰瓦飛簷翹角的古民居,靜謐幽深的街巷,在初冬的暖陽下別有情調。尤其進入靜謐幽靜的街巷,全部以青石板鋪墁,村落前面山水如畫的風景,讓人對廖家灣古村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