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常欽、李剛)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系統調查和綜合研究的基礎上,首次編制完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地質資源與環境圖集》,對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地質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和空間拓展利用提出了針對性認識與建議。
圖集包括「序圖」「可利用的地質資源及開發建議」「需重視的環境問題及修復建議」「空間拓展的工程地質條件與建議」四大類24幅圖件,圍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以及涉海重大工程建設等提出認識與建議。
調查表明,澳門海域和海岸帶地質資源豐富,主要包括76.08千米岸線資源、約55平方千米海塗資源、獨特的花崗巖地貌和海岸地質旅遊資源,以及約7850萬立方米遠景資源量的海砂。提出可加強人工岸線的優化開發和自然岸線的保護修復,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海塗,促進地質旅遊與其他旅遊資源的融合開發,開展海砂資源調查評價等建議。
據了解,從2018年開始,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澳門海域實施了多學科綜合海洋地質調查,首次完成了澳門海域的系統海洋地質調查,獲取了水體、海底及下覆地層的一批重要資源環境數據。圖集將為澳門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實施提供基礎資料,進一步促進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澳門同胞福祉,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