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2020-11-27 中國臺灣網
 


地理和人口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鄰廣東省,與香港相距60公裡,距離廣州145公裡。本地時間比格林威治子午線時間早8小時。

  面積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平方公裡逐步擴展至今日的27.3平方公裡,面積約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dang)仔和路環兩個離島。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相連,南面分別由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與氹仔連接;至於氹仔與路環,則由全長2.2公裡、6線行車的路氹連貫公路相接。

  人口

  在2005年3月底,澳門居民約有46.98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超過17,000人。澳門半島北區更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澳門人口近20年快速增長,每年以接近4%的幅度增加。人口的流動性相當大。全年人口流動量高達2,500萬人次。

  根據2004年底的統計,澳門人口當中,52% 為女性。在年齡組別方面,17.1% 為15歲或以下,74.8% 介於15到64歲,8.1%為65歲或以上。兩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均超過78歲。

  2001人口普查顯示,43.5萬居住人口中,中國籍居民佔95%,葡國籍佔2%及菲律賓籍佔1%。

  澳門的官方語文分別是中文及葡文。澳門以中文為日常用語的居住人口超過97%,而使用葡萄牙語的人口則為0.7%,其餘人口使用英語、菲律賓語及其它語言。

  居澳時間方面,超過80%人口在澳門居住超過十年。至於出生地點,在澳門或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居民各佔約45%,在其它地方出生者不足10%。

氣候

  澳門的氣候炎熱而潮溼,全年溫差較大, 6月至9月的氣溫可高達攝氏30度以上, 11月至2月則可低至攝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氣溫很少低於攝氏14度。每年的颱風季節,澳門都有可能受到來自南太平洋的熱帶風暴影響。

  澳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西側,是中國大陸與南中國海的水陸交匯處,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冬夏季風向相反,屬季風區及氣候分類方面屬夏季多雨暖溫帶氣候,每年以10月中旬至12月天氣最佳,最為舒適。

  1月和2月是澳門冬季,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接踵而至,經過華中華南進入澳門,帶來寒冷乾燥的北風,市區溫度有時會降至攝氏10度以下,通常這兩個月內記錄得全年最低氣溫,由於大氣中水氣含量不足,故降雨量及降雨日數較少。

  3月和4月是季節交替期,南中國沿岸吹東或東南風,氣溫及溼度上升,春季期間,除了間中極為潮溼,有霧、毛毛雨及能見度低之外,其餘日子天氣尚好。

  澳門夏季較長,5月至9月由於天氣炎熱及潮溼,故此帶來不少惡劣天氣,如暴雨及雷暴等。而水龍捲亦偶有出現,同時5月至10月,頻密地出現熱帶氣旋,造成這段時間內不論雨量、氣溫、降雨日數及雷暴等,都達至全年最高峰。當本地區懸掛 8號熱帶信號時,所有海上及航空運輸中斷。

  10月秋季來臨,亞洲大陸天氣轉涼,澳門秋季時間短暫,天色晴朗,天氣穩定,舒適度高,最後返回清涼乾爽的11月,而北方的冷空氣亦準備在12月,周而復始,再次入侵。

 

貨幣
  

  澳門的官方貨幣單位是澳門幣(PATACA)。紙幣面額計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六種;硬幣有1毫、2毫、5毫、1元、2元、5元和10元七種。

  在澳門售賣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務收費一律以澳門幣計算,但也可使用港幣或其他流通貨幣。兌換率按市場浮動率釐定。

  1美元約兌換澳門幣8元。港幣100元約兌換澳門幣103元。

  銀行、酒店或銀號均提供兌換外幣和旅行支票的服務,而且地點適中,十分方便。另外,澳門國際機場和葡京酒店內提供二十四小時兌換外幣服務。

  本地或外地貨幣可自由出入境,數量不限。此外,信用卡也可以在澳門部份商店流通使用。


 通訊及郵政
  

  通訊及郵政

  澳門的通訊方便快捷,電訊網絡覆蓋面廣,公用電話分布市區各處,所有本地電話通訊聯絡每次使用收費為澳門幣1元,可通話五分鐘;無論在各大酒店或公用電話亭,都可使用直撥國際電話服務,與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聯繫;也可使用電話卡。

  其他通訊如圖文傳真、電報和電訊等也甚為普遍。至於郵遞方面,除了平郵和空郵等一般服務之外,還有特快專遞。

  在澳門,使用固定電話接撥市內電話無需收費,但使用公用電話則需收費澳門幣1元。澳門半島及離島都有接受硬幣和電話卡的公用電話亭。如果遊客在留澳期間需要使用流動電話,可致電1000(澳門電訊有限公司)、1118(和記電訊)或1628(數碼通流動通訊(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查詢。

  集郵

  澳門郵票設計精美,發行主題及設計匯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澳門郵票在國際郵票大賽中屢獲大獎,足證澳門郵票在設計上獲得國際的肯定及成就。當中最受集郵愛好者歡迎的系列郵票包括有「生肖」、「文學與人物」、「傳說與神話」、「文物保護」、「科學與科技」及「澳門藝術」等等。

  隨著需求不斷增加,澳門郵政除在各個郵政分局設有集郵專櫃之外,在澳門著名的旅遊景點大三巴牌坊附近亦開設郵亭銷售集郵品,方便廣大的集郵愛好者及旅客選購精美的澳門郵票。

  郵亭的辦公時間為:

   星期一至星期四
   上午 9:30 至 中午12:00
   下午 1:30 至 下午 5:15
 
   星期五
   上午 9:30 至 中午12:00
   下午 1:30 至 下午 5:00
 
  詳情可致電(853)323666查詢。

  網際網路服務

  在澳門中央圖書館總館及三間分館、澳門教科文中心和一些網際網路咖啡廳內都提供上網服務。詳見下表:



名稱

地址

開放時間

 
 

電話/圖文傳真

 澳門科教中心

 澳門新口岸宋玉生廣場

 星期三至星期一
12:00 - 20:00
(澳門特區政府公眾假期
及逢星期二休息)

 電話:(853) 727058 / 727066
圖文傳真:727057

 澳門中央圖書館
總館

 澳門荷蘭園大馬路89A-B

 星期一至星期日 14:00 - 20:00
(澳門特區政府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3) 567576 / 558049

圖文傳真:318756 

澳門中央圖書館

何東分館 

 澳門崗頂前地三號

星期一至星期六 13:00 - 19:00

(星期日及澳門特區政府
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3) 377117 / 930077

圖文傳真:314456 

 澳門中央圖書館
青洲分館

 澳門青洲和樂坊大馬路281號美居廣場第2期四樓

星期一至星期六 13:00 - 19:00

(星期日及澳門特區政府

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3) 225783 / 381767
圖文傳真:225474

 澳門中央圖書館
望廈分館

澳門望廈新邨 (望廈體育館側) 

星期一至星期六 13:00 - 19:00

(星期日及澳門特區政府

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3) 317288
圖文傳真:481963

  郵政服務

  澳門的郵政服務完善,郵政局總部設在議事亭前地,提供郵寄及快遞至世界各地的服務。周一至周五的辦公時間是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周六則由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電話是 (853) 323666。 在澳門市區各處設有三十多臺自動售郵票機,不少酒店亦向旅客提供郵寄信件,包裹及包裝郵件的服務。

郵局

地址

服務範圍

電話

辦公時間

 

碼頭郵局

 

外港碼頭一樓

 

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流動電話咭、西聯匯款

 

(853) 3968526

 

周一至周六

上午10:00至下午7:00

 

機場郵局

 

機場客運大樓離境處一樓

 

信函、特快專遞、包裹、流動電話咭、西聯匯款

 

(853) 861465

 

周一至周六

上午10:00至下午7:00

 

水坑尾郵局

 

水坑尾街162號公共行政大樓

 

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繳費易(代收水電費)、流動電話咭

 

(853) 329334

 

周一至周五

 

上午08:30至下午7:00

 

紅街市郵局

 

雅廉訪大馬路96
賈梅士商場地下A

 

 

信箱、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繳費易(代收水電費及房屋租金)

 

(853) 572329

 

周一至周四

 

上午9:00至下午 5:45 

周五

 

上午9:00 至下午 5:30

 

望廈郵局

 

慕拉士大馬路 望廈新11E

 

信箱、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繳費易(代收房屋租金)

 

(853) 317292


周一至周四

 

上午9:00至下午 1:30 

 

下午3:00至下午 5:45 

 

周五

 

上午9:00 至下午 1:00 

 

下午3:00 至下午 5:30

 

黑沙環郵局

 

佑漢新第一街37

 

信箱、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繳費易(代收水電費及房屋租金)

 

(853) 578590

 

周一至周四

上午9:0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 至下午 5:45

周五

上午9:0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至下午 5:30

 

氹仔郵局

 

氹仔嘉路米耶馬路郵政局大樓

 

信箱、信函

 

(853) 827010

 

周一至周四

上午9:0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 至下午 5:45

周五

上午9:0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至下午 5:30

 

路環郵局

 

路環打纜街郵政局大樓

 

信箱、信函、特快專遞、包裹、繳費易(代收水電費)、流動電話咭

 

(853) 882010

 

周一至周四

上午9:0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 至下午 5:45

周五

上午9:0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至下午 5:30

 

文化中心郵局

 

冼星海大馬路文化中心

 

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

 

(853) 751542

 

周一至周四

上午10:00至下午 1:00

下午2:30 至下午6:45

周五

上午10:00至下午 1:00

下午2:30 至下午6:30

 

氹仔海洋花園郵局

 


氹仔海洋花園紫鵑苑地下

 

 信箱、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繳費易(代收水電費)

 (853) 813306

周一至周五

中午12:00 至下午 7:00

 

濠景郵局

 

氹仔布拉幹薩街濠景花園30座翠菊苑地下

 

信函、特快專遞、集郵、包裹、繳費易(代收水電費及房屋租金)、流動電話咭

 

(853) 844038

 

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下午 7:00

周六

上午10:00至下午 2:00

 

郵政處理及派遞中心

 

馬交石炮臺斜路

 

信函、特快專遞、大量郵件

 

(853) 5985722

 

周一至周四

上午9:00 至下午 1:00

下午2:30 至下午 5:45

周五

上午9:00至下午 1:00

下午2:30 至下午 5:30

 

大三巴郵亭

 大三巴

 

信函、集郵

 

(853) 323666

 

周一至周四

上午9:3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 至下午 5:15

周五

上午9:30至中午 12:00

下午1:30 至下午 5:00

 

渡船街郵亭

 渡船街

 信函

 

(853) 323666

 

周一至周四

上午9:30 至中午 12:00

下午1:30 至下午 5:15

周五

上午9:30至中午 12:00

下午1:30 至下午 5:00


政治體制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門人自主管理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澳門當地人組成。按照基本法規定,「澳人」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包括符合基本法規定條件的中國人、葡萄牙人和其它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終審法院院長及檢察長必須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其中部分職位還必須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

  「高度自治」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幹預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權力。高度自治不等於完全自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權限。例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行政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制定並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提出法案、議案,草擬行政法規;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意見或代表政府發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覆立法會議員的質詢。

  行政長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

  行政長官由年滿40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在本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為5年,可連任一次。

  行政長官的主要職權包括:領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執行基本法和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其它法律;籤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公布法律;籤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將財政預算、決算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決定政府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各司司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和海關關長等主要官員,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員職務;委任部分立法會議員;任免行政會委員;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長,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檢察長的職務;任免各級法院院長和法官、檢察官、公職人員等;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權解散立法會。

  行政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會議由行政長官主持,每月至少舉行一次會議。行政會的委員由行政長官從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行政會委員的人數為7至11人。行政長官認為必要時可邀請有關人士列席行政會會議。

  立法會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組成,大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另有規定外,每屆任期4年。

  任期至2001年9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有23名議員,其中8人由直接選舉產生、8人由間接選舉產生、7人由行政長官委任;2001年10月就職的第二屆立法會有27名議員,其中10名由直接選舉產生、10名由間接選舉產生、7名由行政長官委任,任期至2005年;第三屆及隨後的每屆立法會議員數目為29人,其中12名來自直接選舉、10名來自間接選舉、7名為行政長官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副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的職權包括:制定、修改、暫停實施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審議政府提出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根據政府提案決定稅收,批准由政府承擔的債務;聽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接受澳門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等。

  在特定情況下,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可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司法機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幹預。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終審法院。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權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繼續保留。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決者,可向中級法院上訴。

  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任命和免職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幹涉。
 
  廉政公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廉政專員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專員和他屬下的機構擁有法律所賦予的一切權力,其工作不受特區政府任何部門、官員和社會人士的幹擾。

  為了撲滅貪汙和行賄受賄,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從肅貪、防範、立法、教育著手,建立一個廉潔法治的社會。

  審計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根據基本法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不受幹預。審計長對行政長官負責。審計署致力完善公共部門的內部監管制度,透過審計工作,發揮對公共行政的促進作用,強化公共財政管理運用效率。

  警察總局

  警察總局局長於2000年11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警察總局主要任務之一是統一指揮治安警察局與司法警察局,以進一步加強兩個警務機構的合作。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警察總局局長屬主要官員。

  海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基本法設立澳門海關,以統一執行規範對外貿易活動及保護工業和智慧財產權的工作。在設立海關前,有關工作由經濟局與水警稽查局共同負責。海關關長於2000年7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關關長屬主要官員。


 
法律和司法制度
  

  法律制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獨立的基礎上。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特區的法律制度以大陸法為根基。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通過,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確保國家對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得以實施。換言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澳門特別行政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它規範性文件,只要不牴觸基本法,仍繼續生效。

  《刑法典》、《刑事訴訟法典》、《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商法典》是澳門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

  有關國防、外交及其它在澳門特區自治範圍以外的事務的全國性法律,可由特區公布或自行立法,在澳門施行。

  基本權利保障

  《基本法》保障澳門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自由旅行和出入境的自由。《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多項國際勞工公約中適用於澳門的條文繼續有效。

  澳門特區繼續遵行各項主要的國際人權公約,包括《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禁止酷刑和其它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兒童權利公約》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司法制度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法院獨立進行審判,祇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幹涉。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澳門的終審權屬於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法院的組織、職權和運作由法律規定。

  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特區繼續保留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

  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由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選用法官以其專業資格為標準,符合標準的外籍法官也可聘用。目前有數名資深葡人法官在各級法院服務。

  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幹涉。特區檢察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由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官經檢察長提名,由行政長官任命。檢察院的組織、職權和運作由法律規定。三名資深葡人檢察官現時受聘於檢察院,其中一人擔任助理檢察長。


 
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

  澳門是微型海島經濟,經濟規模無可避免地受市場、資源和結構等方面的局限,但仍然是亞太區內極具經濟活力的一員。

  隨著博彩旅遊業的增長持續向好,2004年本澳經濟實質增長率達28.0%,以當年價格計算,2004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為826.9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180,965澳門元,相當於22,620美元,等如香港的97%。

  本地生產總值經2004年高速增長後,2005年的增長速度回復正常,繼第一季錄得8.6%的實質增長後,第二季錄得8.2%的增長。

  雖然澳門的經濟規模不大,但具有開放和靈活的特點,在區域性經濟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傳統上,澳門的經濟以出口為主,在加工業進行轉型以適應新時代的同時,服務出口在澳門整體經濟上所佔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大。

  澳門是中國兩個國際貿易自由港之一,貨物、資金、外匯、人員進出自由。特區政府成立後,把維護和完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作為經濟施政的主線,營造受國際社會認同、自由開放、公平競爭和法治嚴明的市場環境,確保經濟制度不受幹擾和影響。

  2001年3月,世界貿易組織對澳門進行每6年一次的貿易政策審議,在報告中對澳門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予以肯定,指出特區成立以來經濟運作正常,澳門仍然是世界上貿易和投資政策最自由開放的地區之一。

  特區政府致力加強對外經濟合作,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逐步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服務中心,同時,有效發揮本澳與亞太地區、歐盟、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與葡語國家傳統聯繫的優勢,更好地擔當內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橋梁。

  特區政府經濟總的施政方向是:把握機遇,營造優質的發展環境,增強本澳的競爭優勢,推進區域經濟合作,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提升龍頭產業,穩定傳統行業,扶持新興行業,加快經濟復甦步伐,保持和鞏固本澳經濟發展的勢頭,為本澳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


  旅遊博彩業

  旅遊博彩業是澳門主要的經濟動力之一,其中包括作為澳門最大直接稅來源的博彩業,及其它如酒店、飲食、零售等行業,對推動澳門經濟的發展相當重要。

  迅速發展的旅遊業及服務業是澳門最重要的外匯來源,90年代以來,澳門旅遊業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自1992年起,旅遊業的收入已經超過出口產值。特區政府成立後,旅遊業發展步伐更為迅速。

  2005年上半年,旅客入境總數逾892萬人次,較2004年同期增加超過15.4%。訪澳旅客最多的三個市場分別依次是內地(499萬)、香港(265萬)和臺灣(74.4萬)。截至2005年6月底,酒店業可供應用客房總數為10,571間,上半年平均入住率為66.48%。

  2005年第二季,來澳旅客平均逗留1日,人均消費為1,334元(166.75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12%,其中以國內旅客的消費最高,達2,856元(357美元)。

  2004年全年旅客入境總數逾1,667萬人次,較2003年的1,189萬人次增加超過40.3%。

  近十年來,博彩業在澳門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一直維持在30%左右,特區成立後,治安穩定,博彩業亦重拾穩定的增長,至2002年上升至澳門整體產業的33.3%。

  2005年上半年,澳門的博彩業錄得225.7億澳門元(28.2億美元)的毛收入,約等於拉斯維加斯市同期博彩業收益(37.2億美元)的75.8%,繳納的直接稅近85.2億澳門元(10.7億美元)。


  製造業

  澳門製造業是以紡織製衣業為主,且以勞動密集和外向型為模式發展,大部份產品銷往美國及歐洲。

  製造業在澳門歷史悠久,早期以炮竹及神香為主,而目前仍然是澳門製造業主力的紡織製衣業始於6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除紡織製衣業之外,玩具、電子和人造絲花等工業亦蓬勃發展。踏入90年代,澳門受到歐美兩大出口市場經濟疲弱、本地工資上漲的影響,加上新興工業國家在產品價格上的競爭,製造業發展的步伐明顯放緩。

  2005年上半年本澳總出口值為73.9億澳門元(9.24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27%,當中紡織品及成衣產品佔比重72.5%。本地產品出口為48.5億澳門元(6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35.8%,再出口總值25.4億澳門元(3.18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1.1%。

  以出口市場計算,57%的本地產品銷往美國及歐盟,分別佔45.9%及11.1%。

  全球成衣貿易配額制度於今年取消後,澳門的製造業正面臨重大的挑戰。為此,特區政府率先向中央政府提出與珠海合建跨境工業區的概念,以便結合兩地的生產優勢,為製造業提供條件,面對新挑戰。有關計劃獲中央政府批准後,澳門、珠海雙方已初步同意選址澳門西北區的青洲,填海造地,興建跨境工業區,填海及相關工程經已動工,雙方亦已開始招商的工作。


  服務業

  加強對外經濟合作,包括發展雙邊和多邊經濟關係以及強化區域經濟合作,是特區政府既定的發展策略。

  面對中國加入WTO及新一輪改革開放,澳門將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逐步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服務中心,為外商到珠江三角洲投資和發展提供合作的平臺。

  特區政府也繼續加強與新加坡、日本、香港、臺灣等地經貿交流與合作。同時,有效發揮本澳與歐盟、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與葡語國家傳統聯繫的優勢,更好地擔當內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橋梁。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籤訂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同時首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及「國際華商經貿會議」亦先後在澳門舉行,突顯了澳門連接珠江三角洲、葡語國家和世界華商之間的平臺作用。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上,參與各方籤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確立了彼此間的合作,並同意在2006年再在澳門舉行論壇和部長級會議。


  就業

  二零零五年第二季的勞動人口估計為24.2萬人,其中就業人口佔95.8%,失業人口佔4.2%;勞動力參與率為62.2%,男性及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分別為69.4%及55.7%。


 
博彩業
  

  博彩業在澳門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踏入20世紀,博彩業結合旅遊業的發展,成為澳門經濟支柱之一,更為澳門帶來「東方蒙地卡羅」的稱號。

  2004年,澳門的博彩業的毛收入比2003年增長43.4%,錄得423億澳門元(52.9億美元),約等於拉斯維加斯市同期博彩業收益(67.9億美元)的75.8%,繳納的直接稅逾152億澳門元(19億美元)。

  2005年上半年,澳門的博彩業錄得225.7億澳門元(28.2億美元)的毛收入,約等於拉斯維加斯市同期博彩業收益(37.2億美元)的75.8%,繳納的直接稅近85.2億澳門元(10.7億美元)。

  從專營到開放

  自1962年起,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取得博彩專營權,經數次續期,專營合約至2001年12月31日屆滿。根據合約規定,專營公司每年向政府繳付博彩稅,稅率經多年修訂,至2001年為專營公司總收入的31.8%。在二十世紀90年代,政府約一半的年度收入來自博彩稅,差不多佔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娛樂公司在專營時期的最後數年間,每年毛利都在130億到180億澳門元之間,而政府的博彩稅收入則在42億到59億澳門元之間。

  除娛樂場博彩外,澳門的博彩活動還包括賽馬、賽狗、「白鴿票」彩票和近年興起的「足球博彩」。

  特區政府成立後,決定待博彩的專營權於2001年底期滿後開放博彩業,藉此發展具競爭力的博彩業,為澳門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且進一步鞏固澳門作為區域內博彩中心的地位。

  由於博彩業在澳門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區政府在整個開放過程,包括成立研究博彩業發展的專責委員會、聘請顧問公司深入研究探討,抑或制定相關的法律及行政法規、招標程序,皆以審慎、嚴謹的態度展開各項工作。

  制定系列規範博彩業法規

  立法會在2001年8月底正式通過16/2001號法律《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法律除明確界定娛樂場及幸運博彩的意義外,並就批給制度、條件及競投工作等定出多項規定。

  在通過《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後,政府即著手制訂一系列相關的行政法規,作為對法律的補充,並成立工作小組負責統籌有關工作。

  2001年10月31日,行政長官透過批示正式設立「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批給首次公開競投委員會」,以統籌有關招標競投程序的工作,並向行政長官就發出博彩經營牌照作出建議。委員會共有8名成員,由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擔任主席。

  競投招標工作於11月2日正式展開,設於博彩監察暨協調局的競投委員會開始接受投資者索取資料及遞交標書。博彩牌照競投招標工作於12月7日結束,競投委員會共收到21份標書。提交標書的公司所代表的資金分別來自本地、香港、美國及馬來西亞等。

  三家公司獲批博彩經營權

  行政長官在考慮「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批給首次公開競投委員會」所提交具說明理由的報告書,尤其是結論及建議部份的內容後,於2002年2月8日籤署批示,將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批給臨時判給予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永利渡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和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分別在2002年3月和6月,與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永利渡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和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澳門特別行政區娛樂場幸運博彩或其它方式的博彩經營批給合同》。

  截至2005年6月,澳門共有幸運博彩娛場17間。


對外關係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一個區域性的非主權實體,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建立了廣泛和密切的關係。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澳門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科技、體育等適當領域以「中國澳門」的名義,單獨地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籤訂和履行有關協議。

  駐澳領事機構

  截至2004年年底,在澳門特區執行領事職務的國家共有69個。其中,葡萄牙和菲律賓在澳門特區均設有總領事館(菲律賓駐澳總領事館未開館,菲駐港總領館暫時在澳門特區執行領事職務)。

  駐港總領事館領區包括澳門特區的國家有50個:比利時、德國、瑞典、丹麥、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奧地利、瑞士、芬蘭、奈及利亞、以色列、西班牙、荷蘭、日本、美國、義大利、韓國、印度、法國、智利、波蘭、馬來西亞、俄羅斯、新加坡、泰國、捷克、孟加拉、土耳其、希臘、英國、阿根廷、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南非、委內瑞拉、秘魯、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寮國、匈牙利、安地卡及巴布達、埃及、緬甸、尼泊爾、柬埔寨、越南。

  在澳門特區委派名譽領事的國家共12個:馬裡、法國、英國、幾內亞、莫三比克、秘魯、不丹、蘇利南、愛沙尼亞、維德角、幾內亞比索、尼日。

  駐港名譽領事館領區包括或擴大至澳門特區的國家共8個:坦尚尼亞、盧安達、納米比亞、衣索比亞、烏拉圭、挪威、肯亞、斯裡蘭卡。

  免籤證待遇

  直至目前為止,共有51個國家及12個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籤證待遇:土耳其、日本、以色列、印尼、南韓、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黎巴嫩、蒙古、丹麥、比利時、立陶宛、冰島、西班牙、匈牙利、希臘、克羅埃西亞、波蘭、芬蘭、法國、安道爾、直布羅陀、拉脫維亞、英國、保加利亞、愛爾蘭、挪威、捷克、荷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奧地利、義大利、賽普勒斯、愛沙尼亞、瑞典、葡萄牙、德國、摩納哥、盧森堡、羅馬尼亞、馬爾他、阿魯巴、瓜德魯普、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荷屬安的列斯、智利、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南非、埃及、留尼旺、馬裡、馬約特島、納米比亞、坦尚尼亞、吉里巴斯、法屬玻里尼西亞、薩摩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

  另外,約旦容許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在抵埗時始實時辦理入境籤證。

  澳門與歐盟

  澳門與歐盟之間的正式關係,建基於雙方在1992年籤訂的貿易和合作協議。該協議從 1993年起正式生效。其後,在澳門過渡期內,中葡兩國透過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確認協議在1999年澳門特區成立後繼續有效。

  根據協議,雙方可在工業、投資、科學及技術、能源、信息、培訓等多領域內進行合作。在這個合作框架下,已展開大量的工作。雙方成立的混合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輪流在澳門和布魯塞爾進行,檢討協議的實施情況,及商討未來的發展。混合委員會至今已舉行十次會議。

  2000年,澳門特別行政區駐歐盟經濟貿易辦事處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設立,行政長官委任辦事處的代表,進一步鞏固澳門與歐盟的關係。

  澳門與葡萄牙

  澳門與葡萄牙之間,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回歸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設立了「中國澳門駐葡萄牙經濟貿易代表處」,以便於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與葡萄牙和葡語國家的聯繫。

  2000年5月17日至19日,行政長官展開對葡萄牙的訪問。在訪葡期間,行政長官先後會晤葡萄牙總統沈拜奧、總理古德禮、外交部長伽馬、科技部長賈比利和司法部長高斯迪,及當地的企業家。雙方均表達在經濟、行政、法律、科技等方面進一步交流和合作的意願。

  2001年5月23日行政長官何厚鏵及葡萄牙外長伽馬分別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葡萄牙共和國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葡萄牙共和國合作綱要協議》。協議旨在於推動澳門特區與葡萄牙在經濟、金融、技術、科學、文化、治安、司法等領域的合作。同時,為落實該綱要協議,雙方可籤訂涉及上述領域的特別協議。

  此外,在過去兩年間,澳門與葡萄牙在行政法務、醫療衛生、科技、體育、審計等領域籤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

  澳門與葡語國家的聯繫

  特區政府成立後,澳門繼續發揮面向葡語國家的平臺作用,透過澳門的葡語人才和固有聯繫,協助內地與葡語國家的商人展開經貿洽談活動。

  行政長官何厚鏵先後於2002年9月及2005年6月率團出訪莫三比克和巴西,拓展澳門與葡語國家在經濟、文化和旅遊等方面的雙邊聯繫,進一步鞏固澳門連繫中國和葡語國家的平臺作用,同行的澳門企業界家更分別與當地企業籤訂了合作協議。

  另一方面,由中央政府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承辦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於2003年10月中在澳門舉行。旨在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發揮澳門聯繫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的平臺作用,促進中國內地,澳門特區和葡語系國家的共同發展,

  論壇每三年舉辦一次,成員由中國和世界葡語系國家(主要有安哥拉、巴西、維德角、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葡萄牙及東帝汶)組成,同時還將邀請相關國際組織,各國商會組識及企業家代表團出席。

  亞太地區的合作

  特區政府致力加強與東亞地區的夥伴合作關係,藉此推動澳門的經濟發展。其中,日本與新加坡是澳門發展區域合作的主要夥伴。

  行政長官何厚鏵先後出訪新加坡和日本,尋求進一步拓展澳門與該等地區在經貿、旅遊、技術和學術上的合作和交流。其中,新加坡民事服務學院與澳門行政暨公職局合作,為澳門各級公務員開辦一系列的培訓課程。

 澳門與歐盟關係
  

  澳門與歐洲的連繫可進追溯到十六世紀,當時,歐洲的宗教、文化、技術以至產品,經由南亞傳入澳門,再傳播到東亞地區。悠久的歷史淵源,塑造了澳門獨特的面貌。

  十九世紀以前,澳門一直在中國與歐洲各國民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至二十世紀,香港的經濟發展雖然對澳門的商埠地位有所影響,但澳門依然維持與歐洲的多元化往來,並隨著雙方於1992年建立正式的關係,得以更有系統地發展。

  特區成立後,行政長官先後訪問了葡萄牙、法國和比利時,並於布魯塞爾與歐盟領導人會面,進一步加強澳門和歐盟在多個領域的聯繫。

  另外,特區政府又成立了澳門駐歐盟經濟貿易辦事處,進一步鞏固澳門與歐盟的關係。

  歐盟貿易及合作協議

  澳門與歐盟之間的正式關係,建基於雙方在1992年籤訂的貿易及合作協議。其後,該協議由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確認於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後繼續生效。

  協議覆蓋的範圍,包括鼓勵商貿往來、工業、科學和技術的合作。雙方並且根據協議,成立混合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檢討協議的實施情況,及商討未來的發展。委員會至今已舉行了10次會議。

  委員會在1999年11月12日所作出的公布中,肯定了《基本法》訂定的原則,及「一國兩制的」全面實施,可確保澳門獨特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特點。

  澳門與歐盟的合作項目

  自籤訂經貿合作協議後,澳門與歐盟開展了多項的計劃:

  1992年,成立歐洲信息中心,中心與歐洲250個信息中心有聯聯繫,專門向澳門及鄰近地區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有關歐洲的資料,並協助它們尋找合作夥伴。

  歐盟與澳門旅遊學院合作設立的「澳門──歐洲旅遊研究中心」於1999年投入運作,積極向本地及外來的學員提供多方面的高等旅遊課程。

  此外,歐盟與澳門歐洲研究學會合作開辦歐洲研究碩士課程。歐洲研究學會是本澳一個學術機構,成立於1995年,提供有關歐洲的訊息,並舉辦會議、研討及研究活動。

  其它的合作項目包括服務、公共行政和法律的培訓計劃,以配合澳門在有關方面的發展。   

  經濟及貿易

  過去數十年來,歐盟一直是澳門重要貿易夥伴,每年吸納澳門逾三成的出口。而澳門每年進口的貨物,約有一成來自歐盟國家。

  2005年首季,澳門出口到歐盟的貨物總值達4.59億澳門元(約5,700萬美元)。而澳門從歐盟進口的貨物總值則為8.64億澳門元(約1.08億美元)。

  亞洲投資計劃

  亞洲投資計劃(Asia-Invest Programme)由歐洲共同體倡議。1998年底,歐盟正式批准澳門成為亞洲投資計劃在亞洲的受惠地區之一。自此,澳門的商業中介團體可與歐盟的對口單位聯合申辦有關亞洲投資計劃項目。亞洲投資計劃旨在促進和支持有利歐洲聯盟與亞洲雙方的經貿合作,以及便利歐亞經濟團體之間的聯繫,同時促進貿易及跨境投資。

  免籤證待遇

  歐洲議會及歐盟部長理事會於2001年初正式通過歐盟委員會的建議,宣布從2001年4月10日起,讓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籤證在13個已籤署《申根公約》的歐盟成員國逗留90日。這十三個國家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丹麥、芬蘭、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瑞典及希臘。2002年4月,英國和愛爾蘭亦先後宣布給預澳門特區護照免籤證待遇。

  另一方面,兩個非歐盟成員的申根公約國 - 挪威及冰島同樣給予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90日免籤證逗留待遇。

 

教育與人才培訓


  教育

  人才是澳門最寶貴的資產。澳門特區政府的教育政策是以實現全民教育為目標,同時不斷提高教育質素,擴大教育層面,以順應社會的需求和時代的進步。

  非高等教育領域

  目前,澳門施行10年免費及高質素教育。澳門中、小教育機構可分為官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免費教育的範圍由小學預備班至初中三年級。1995年政府實施免費教育後,私立學校又可分為公共學校網學校和非公共學校網學校。

  根據教育暨青年局統計的非高等教育方面的資料顯示,2000/2001學年度,全澳的學前、小學、中學和特殊教育的學校有113間,96間屬私立學校,當中有81間已納入公共學校網,佔私立學校總數的84.4。除特殊教育學校外,全澳提供學前、小學和中學教育的學校有107間,91間為私立學校,當中有76間已納入公共學校網,佔私立幼小中學校總數的83.5。

  全澳的公立學校有17間以中文為教學語言。而94間私立學校,則分別以中文及英文為教學語言。另外,以葡文為教學語言的私立學校有2間。

  2001/2002學年度,全澳就讀於學前、小學、中學和特殊教育的學生總數為99,990人,教師有4,050人。

  2001年,特區政府用於免費教育、學生津貼、教師津貼及資助教育機構的開資超過56億澳門元。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政府於2001年開始在小學教育預備班推廣小班教學,維持原來資助金額不變,但每班人數可由規定的45人下調至35人。

  此外,特區政府倡導家校合作,鼓勵校方和家長多作溝通,共同培育青少年成長;同時,政府也積極推行創思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富社會參與精神的人才。

  2001年教青局修訂了《公共學校網學校收費指引》,並制定了《學校招生指引》。並成立了跨部門的通報小組,務求在第一時間內掌握離校生的資料,並儘快協助義務教育範圍內的適齡學生重返校園。

  成人教育

  為鼓勵成年的市民不斷學習,特區政府透過各種活動和課程,使居民全面地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2001年,教青局共向澳門的社團、機構發放資助82萬澳門元,以作為開展成人教育、公民教育活動、改善教育機構的設備及校舍等經費。

  教師培訓

  教青局與澳門及國內的高等院校合作,為本澳的教師舉辦在職培訓、延續培訓和專門培訓等課程。

  2001年,教青局共辦133項教師延續培訓和專門培訓,共8,873人次參加。培訓方式有課程、講座、研討會、交流會、專題短講、簡報會和工作坊等。在職培訓方面,教青局在2001/2002學年,繼續資助教師修讀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的學位及專業課程,給予80%的學費津貼。

  除了以上兩所大專院校外,教青局仍與澳門中華教育會及華南師範大學合作,資助其在澳門開辦多個教師培訓課程,並發放資助,讓現職教師可免繳學費修讀這些課程。

  教育研究

  為配合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質素,特區政府於2001年完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研究調查及報告,作為內部制定政策之用。同時,也公布由教青局委託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澳門基礎教育學科能力檢定性評核研究報告》。

  在高等教育方面,特區政府聘請專家小組,對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並於2001年11月公布《澳門高等教育新紀元策略性發展諮詢研究報告》,為本澳未來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高等教育

  澳門正朝向進一步完善現有高等教育機構功能和提升高等教育質素的目標邁進,重視培訓本地專業人員,鞏固和發展現有的人力資源及技術,提高教學素質。與此同時,增加科研投資和發展科研項目,堅持教育與科技並重,加強高等院校與公共部門和社會機構的聯繫,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條件,提供研究、培訓計劃和服務社會以及加強對外交流,提升本地高等院校的地位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

  至2000/2001學年度,本澳共有高等教育機構12所,其中,公立的有4所,分是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和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私立的8所高等院校分別是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澳門高等校際學院、澳門歐洲研究學會、澳門鏡湖護理學院、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技術研究所、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管理學院和中西創新學院。

  各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的課程有文憑、學位後文憑、高等專科學位、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課程186個,另外,還有部份外地高教機構獲準在本澳開辦高等教育課程30多個,以及其他證書課程。高等教育教職員人數共1,724人,其中教學人員人數為939人。註冊入學學生人數為12,749人。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前身為1981年創立的私立東亞大學,1988年由政府收購後改為公立大學,並於1991年改名為澳門大學。澳大設有5所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科技學院,一個預科課程中心,另設有多個研究中心。2000/2001學年,該校開辦的文憑、高等專科學位、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課程共67個

  澳門理工學院

  澳門理工學院於1991年9月成立,為一所公立高等教育機構。2000/2001學年澳門理工學院開設文憑、高等專科學位及學士學位共43個課程,還有其他證書課程。2000/2001學年全院教師人數為284人,註冊學生人數為2,020人。

  旅遊學院

  旅遊學院於1995年8月正式成立,為一所公立旅遊培訓高等教育機構。2000/2001學年該學院開辦高等專科學位課程及學士學位補充課程共3個,另開辦專業證書課程及其他培訓課程。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

  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於1988年7月成立,為澳門保安部隊轄下的高等教育機構,致力培訓警官或消防官。2000/2001學年,該校設有2個學士學位課程。  

 現代化建設


  澳門是一個面積細小的城市,卻是亞洲區內基建設施最完備的現代化城市之一。

  交通

  澳門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客商可以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往來。澳門國際機場1995年啟用至今,澳門開拓了通往中國內地和亞洲十多個不同城市的航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有逾百萬名臺灣旅客取道澳門間接直航國內大城市。

  海路交通方面,1993年落成的外港客運碼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為了方便澳門旅客前赴世界各地,從2003年9月底開始,有客輪往返澳門與香港赤?角機場。

  陸路交通方面,2000年3月啟用的蓮花大橋,連接?仔島和珠海橫琴島,並將與廣珠高速公路接駁。蓮花大橋是澳門連接中國大陸的另一信道,有利澳門與珠海共同推行發展橫琴島的計劃,亦可分流關閘日漸增多的客、貨運。

  粵港澳三地於4月3日在珠海結束的專家論證會上,就港珠澳大橋的規劃達成共識。專家評審組會後向媒體宣布,經過認真討論和研究,專家優先推薦大橋東岸以香港石大嶼山?石灣為登陸點,西岸珠海以拱北、澳門以明珠廣場區為登陸點的港珠澳大橋橋位走向方案。

  根據方案,大橋呈單Y型,全長29公裡,按平原微丘高速公路標準建設,不預留輕軌。大橋珠海連接線為六車道高速公路,澳門連接線為四車道城市主幹道。橋面設計時速100公裡。該推薦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報告將經國務院審批立項,預計最遲明年7月動工,2012年7月建成啟用後,從香港開車到澳門及珠海只需20分鐘。

  邊檢大樓

  興建關閘新邊檢大樓是特區政府其中一項重要的計劃,也是特區政府與珠海市政府良好合作的成果。

  新邊檢大樓於2004年2月正式啟用,座落於原邊檢大樓以北,佔地38,000平方米,設有出入境旅客信道共68條、出入境車道22條;每日將可處理30萬人流及超過2萬4千架次的車輛。

  為進一步美化關閘邊檢大樓的周邊環境及完善配套的交通路網,除興建新邊境大樓外,政府並重整關閘廣場及地下客運總站,工程已在2004年落成啟用。

  發展路氹新城

  為配合整體發展,特區政府將路氹新城的規劃定位為旅遊娛樂、商業服務、物流服務、科技教育及產業、文康體育以及生態保護等活動的腹地。

  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開展路氹新城的下水道、供電網及道路網等基礎建設,以配合未來的發展。配合各項計劃的前期填土工程亦陸續展開。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和中國加入世貿,進出國內的貨物日漸增加,珠江三角洲的各地區正相繼籌設物流中心。配合澳門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在路氹新城東側,鄰近國際機場、深水港和蓮花大橋的地點劃出20多公頃土地,供有興趣的私人投資者興建與物流業有關的設施;配合物流中心的填土及基建設施亦將陸續開始。

  除物流中心外,路氹新城的規劃還包括位於東側的多功能體育館及射擊場等。

  完善城區設施和環境

  隨著離島和北區的發展,相當數量的居民近年陸續遷往這些新興的住宅區,但主要的經濟活動,和市民的日常活動,仍然集中於市中心的舊城區,再加上舊城區的特色建築近年成為新的旅遊點,這些因素對舊城區的交通造成相當壓力。與此同時,連接新興住宅區和商業區的交通設施,亦隨著人口的遷徙而面對更大的需求。

  特區政府在聽取了顧問的意見,並作出周詳的研究和規劃後,在2001年確定了興建第三條澳氹大橋的方案。大橋將連接澳門融和門東側與氹仔西北角,採用雙層設計,上層六線雙向行車,下層在惡劣天氣期間開放使用,並會預留可作未來鋪設輕鐵車道。大橋於二零零四年底由國家主席胡錦濤揭幕。

  在舊城區整治工程方面,為了疏導舊城區的交通壓力,當局著手展開環半島公路媽閣路段的填土工程;同時,陸續在澳門各區重整下水道和道路網,以改善環境衛生和交通。

  創造條件發展文化旅遊

  為配合旅遊業的發展,特區政府將因應澳門各舊區的特點,分區域進行重新規劃,使澳門的舊城區成為具有特色的文化旅遊區。其中,媽閣區和部分的內港區將發展為一個具中西文化特色的專題觀光區,望德堂區將發展為匯聚設計和藝術的創意產業區。而鄰近議事亭前地的草堆街和營地街一帶,亦會進行一系列的美化工程。

  與此同時,當局邀請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澳門科學館,選址方面,經貝聿銘實地考察後,決定在文化中心對開海面填海興建。方案中,工程需填海20,000平方米。澳門科學館的總建築面積為1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3層高建築物,平均每層建築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除主體建築物外,還包括公園、休憩及停車埸等配套設施。

  致力保護自然環境

  澳門擁有完善的汙水處理設施,處理每日排放的汙水,將對環境的汙染減至最低。此外,特區政府續高度關注城市發展所來帶的噪音和空氣汙染等問題。

  在未來,特區政府將逐步完善噪音和空氣汙染的監測和分析工作,並對引進環保汽車和替代燃料的可行性及所需的配套條件進行深入研究。為解決建築癈料的棄置問題,政府亦會在路?新城劃出專用的堆填區。

  對於自然環境的保護,特區政府亦不遺餘力。分別於路氹新城西側及接近路氹邊檢大樓的兩處地點,開闢佔地共55 公頃的人工生態保護區及自然生態保育區。

  配合私人建設項目發展

  私人發展項目是地區整體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區政府在處理有關的計劃時,採取積極而審慎的態度,鼓勵對澳門整體有利且能配合發展方向的項目,並在基建設施上加以配合。

  旅遊業的發展和博彩業的開放,旅遊娛樂設施成為私人發展項目的重點之一,其中南灣湖畔的旅遊塔已成為澳門的新地標,而位於新口岸的漁人碼頭和位於路?新城的威尼斯人渡假村、銀河娛樂渡假村及東亞衛視影城亦正在興建中。

  此外,位於路環高頂馬路的媽祖文化村亦已對外開放,成為不少遊客訪澳的新遊點。

旅遊業
  

  雖然澳門人口只有46萬,但每年接待逾1,000萬旅客,旅遊業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經濟支柱。特區政府明確訂定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它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政策,鞏固澳門在區域經濟中的獨特角色。

  2005年上半年,旅客入境總數逾892萬人次,較2004年同期增加超過15.4%。訪澳旅客最多的三個市場分別依次是內地(499萬)、香港(265萬)和臺灣(74.4萬)。截至2005年6月底,酒店業可供應用客房總數為10,571間,上半年平均入住率為66.48%。

  2005年第二季,來澳旅客平均逗留1日,人均消費為1,334元(166.75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跌12%,其中以國內旅客的消費最高,達2,856元(357美元)。

  2004年全年旅客入境總數逾1,667萬人次,較2003年的1,189萬人次增加超過40.3%。

  豐富的旅遊資源

  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面貌、不同風俗包容共存的人文環境、以及獨有的博彩娛樂一直是澳門重要的旅遊資源。

  澳門素有東方蒙地卡羅之稱,博彩業是澳門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環。設於澳門和離島的多間娛樂場,客源亦以入境旅客為主。

  特區政府在2001年宣布開放博彩業,並於2002年初,向三家在不同型式的博彩旅遊活動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公司發出博彩經營準照,推動博彩業邁向多元化,以娛樂渡假及會議旅遊等不同特色招徠旅客,使博彩娛樂成為一項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

  除此以外,澳門市內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還有:位於炮臺山上的澳門博物館,收藏了展現澳門歷史的物品,並定期舉辦與澳門歷史有關的展覽。此外,多所專題博物館,例如大賽車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海事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等,再加上位於新口岸海旁區的觀音像、矗立於路環最高點的漢白玉媽祖像、南灣湖的音樂噴泉,向旅客展現了澳門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

  匯聚東西文化風貌

  雖然澳門幅員細小,但四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東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方之一。

  獨特的歷史源流,在澳門留下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形成別具一格的文化面貌,並且充分展現在建築、宗教、飲食、以至居民的日常生活等不同的層面上。

  澳門著名的歷史城區,包括被視為澳門地標的大三巴牌坊、大炮臺和媽閣廟,鄭家和盧家大屋、分布市內各區的教堂、廟宇和廣場,不單是本地的瑰寶,亦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左證,經中央政府提名,並在申遺過程中提供技術協助,終於在2005年7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內地個人遊旅客

  澳門回歸後,在中國內地的知名度提高,很多國內旅客希望到澳門一遊。2002年初起,國內正式放寬港澳遊政策。2003年7月28日開始,內地居民可以申請辦理以個人遊方式到港澳旅遊。率先推行此政策的是廣東省的中山、江門、佛山及東莞四市期後是廣州、深圳、珠海和惠州,以及上海和北京的居民。預計未來,澳門將會接待更多的內地旅客。

  美食和盛事

  澳門中西文化交匯的傳統,亦在飲食文化中反映出來。在澳門,除了可以品嘗各種中西美食外,近年逐漸被香港和海外的食家所認識的澳門土生菜式,更是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匯聚了葡萄牙、非洲、東南亞和中國烹調特色於一身,而成為獨一無二的澳門美食。

  每年,當局都會舉辦多項文化和體育盛事,一方面提高澳門的國際知名度,亦同時使澳門旅遊業更具吸引力。此外,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將於2005年在澳門舉行,預料會為澳門的旅遊業再創高峰。

  不可錯過的盛事

  1月、2月及3月:元旦、農曆新年、土地誕、苦難耶穌聖像出遊、澳門藝術節、復活節。

  4月、5月及6月:北帝誕、第五十四屆太平洋亞洲旅遊協會年會、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娘媽誕、花地瑪聖母像巡遊、國際博物館日、佛誕節 (浴佛節、醉龍節、譚公誕)、澳門荷花節、FIM-UAM亞洲越野電單車錦標賽、澳門國際龍舟邀請賽、端午節、關帝誕。

  7月、8月及9月: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七姐誕、ITU澳門亞洲鐵人賽、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世界旅遊日、中秋節。

  10月、11月及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穗、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重陽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5澳門、追思節、亞洲小型賽車(卡丁車)公開錦標賽、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馬拉松賽、半程馬拉松及迷你馬拉松、聖母無原罪瞻禮、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聖誕節。

醫療衛生
  

  特區政府成立後,積極提升和優化醫療保健素質,以保障全民健康為長期的工作目標,這是澳門特區政府對居民的承諾。

  公眾健康

  2003年的統計,全澳每名醫生及護士分別服務444名及444名居民,每447名居民擁有1張病床(包括住院及非住院單位的病床)。2003年的死亡率為千分之三點三,一歲以下嬰兒的死亡率為千分之零點六,遠較鄰近地區的平均數為低。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為78.9歲(1998年-2001年)。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9版》的組別分類,惡性腫瘤是澳門的頭號都市殺手病,居第二位的是心臟病,第三位是腦血管病。200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這三種疾病佔全年人口的死亡比率分別是:28.3%、22.5%和7.8%。

  醫療衛生資源

  特區政府投入醫療衛生的資源甚鉅,2003年的醫療衛生預算約12.5億元,比2002年度增長約1.9%。

  澳門的醫療衛生服務,可分為政府和非政府兩大類。政府方面有以提供初級保健為主的衛生中心和提供專科服務的仁伯爵綜合醫院(俗稱山頂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非政府方面,可分為接受政府和團體資助的醫療單位,如鏡湖醫院、工人醫療所、同善堂醫療所等,以及各類私人診所和私人化驗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其中特區政府衛生中心和同善堂醫療所提供的服務基本上是免費的。

  仁伯爵綜合醫院

  仁伯爵綜合醫院佔地30,3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67,535平方米,由4幢建築物相連而成,並設有直升機停機坪。

  仁伯爵綜合醫院是具備先進設備配套的現代化醫院,提供住院、門診、急診、手術、深切治療及各種專科,合共74個分科的醫療服務。

  根據衛生局2003年的統計,仁伯爵綜合醫院有醫生244人,護士498人,住院部有床位554張,分配於14個專科科室內。2003年病床佔用率為68.8%,平均住院日數為8.1天。門診總數達197,454人次,急診總數148,294人次,入院病人數目為14,056人次。

  仁伯爵綜合醫院向孕婦及產婦、13歲以下兒童、中學及小學學生、教師、傳染病患者、吸毒者、惡性腫瘤和精神病患者、囚犯、公職人員、65歲以上人士及持有社會工作局發出經濟狀況證明(俗稱貧民紙)者,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衛生中心

  為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倡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衛生局在各區設立衛生中心,建成以衛生中心為單位的初級衛生保健網絡系統,全澳居民都可以在自己居所附近享受衛生中心提供的基本的衛生保健服務。

  澳門目前共有7間衛生中心及2所衛生站,分布各區。其中,筷子基衛生中心內還設有獨立運作的中醫診所。截至2003年12月31日,在初級衛生保健領域方面,共有95名醫生和127名護士,門診就診數目達407,639人次,比2002年減少4.8%。

  鏡湖醫院

  鏡湖醫院創建於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是一所由華人創辦和管理的慈善醫院。

  目前鏡湖醫院已逐步成為現代化的綜合醫院。全院員工948人,其中醫生181人,護士267人,技術人員154人,提供急診部、門診部、住院及各種專科服務。2003年更開展了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射治療等服務。


 


(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


責任編輯:齊曉靖


相關焦點

  • 四月初八·澳門(遊澳門)
    原標題:四月初八·澳門(遊澳門)王晨曦《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5月21日 第 03 版)農曆四月初八的澳門最熱鬧,每年的這一天澳門都有魚行醉龍節和譚公誕等多個民俗活動。今年也不例外,從早到晚,一系列慶祝活動將澳門小城變身為民俗嘉年華。魚行醉龍節源於幾百年前的廣東省香山縣,是澳門漁業行會的傳統節日,併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的慶典於四月初八(5月14日)9時在澳門議事亭前地舉行,首先是醉龍醒獅表演。
  • 澳門百年:1558-1849年的澳門
    1 5 7 3 年(明萬曆元年) 居澳門之葡人開始向中國政府繳納澳門地租,每年白銀5 0 0 兩,由香山縣派員收繳入庫。    1 5 7 4 年(明萬曆二年) 明朝在澳門北面蓮花莖設關閘,派官兵把守,防範葡人。    1 5 7 5 年(明萬曆三年) 羅馬教皇格留哥利十三世宣布澳門為天主教主教區,做為遠東第一教區,並任澳門主教。
  • 澳門色調之一:澳門綠——底色與主彩
    原標題:澳門色調之一:澳門綠——底色與主彩國際在線報導:綠色,是大自然中最普遍的顏色,它既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代表著清新與希望,給人一種安全、平靜與舒適的感覺。如果說綠色是澳門的底色的話,毋庸置疑地,回歸祖國之後,代表希望與生機的綠色是過去十五年來澳門發展的主色調。
  • 澳門有多大 澳門有多大面積
    澳門是我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中的一個,也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城市,面積甚至還沒有深圳的一個區大。那澳門有多大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澳門有32.8平方公裡,海域面積85平方公裡,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
  • 福州的澳門路和澳門有什麼關係?
    福州的澳門路 和澳門到底是什麼關係? 澳門路 澳門路南起道山路,北至吉庇路。上世紀90年代末,澳門路東側為澳門小學和澳門公寓,西側以兩層民房為主,林則徐紀念館坐落在路南段西側。
  • 持澳門航空登機牌 享受精彩澳門體驗
    (敲重點:1、記得選乘澳門航空;2、登機牌不要丟;3、在澳門期間記得隨身攜帶登機牌和個人證件!)  好看之【澳門旅遊塔】  澳門旅遊塔無疑是澳門著名地標之一,塔身最高處達338米,主觀光層離地223米高,由紐西蘭著名建築師Gorden Moller設計,亦是世界高塔聯盟之會員。從旅遊塔主觀光層遠眺四周,可飽覽55公裡內的壯麗風景,不論是白天或傍晚都能感受別樣景致。
  •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冀《澳門月刊》與時俱進,當好宣傳祖國和澳門的...
    《澳門月刊》、澳門新聞通訊社社長王定昌一行應約來到特區政府總部,受到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的親切會見,澳門新聞局局長陳露陪同會面。 政府抗疫指揮有方廣獲讚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令人口密度名列世界前茅的澳門特區四面楚歌,面臨嚴峻挑戰。
  • 澳門經濟
    旅遊業 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留下許多名勝古蹟,加上蓬勃發展的博彩業,使她成為一個多姿多彩的旅遊勝地。 澳門的旅遊業主要由旅運業、酒店業、博彩業、飲食業、娛樂業及手信業等組成。其中以博彩業發展變化最大,由其引起的連鎖效果(Linkage Effect)促使其他有關行業相繼發展,令旅遊業在澳門的第三產業中佔一重要席位。 旅運業(旅客運輸業)是澳門旅遊業的前導。旅客運出澳門的主要通道是水路。迄今為止,日夜24小時均有客輪往來港澳之間,交通方便且繁忙。
  • 2017ART MO 藝術澳門 一場澳門的藝術之旅
    本年度作為第五屆「ART MO藝術澳門」,分為「藝術澳門展覽」、「藝術澳門論壇」、「藝術澳門之旅」、「藝術澳門開幕及晚宴」四大主題內容。創辦於2013年的「ART MO藝術澳門」作為在澳門本土推廣文化藝術的平臺,在五年來不斷創新並推動澳門文化藝術行業間的交流、促進澳門旅遊業的多元化發展,每年透過舉辦不同的藝術活動內容,目標為打造澳門藝術文化旅遊的新名片。
  • 澳門航空快遞貨運協會拜訪澳門中華總商會
    澳門航空快遞貨運協會會長施家倫,副會長朱國權、李彩平、侯祖悅、陳金榜、鄧建邦、潘尙宏等一行八人日前到訪澳門中華總商會,受到中總理事長許世元,會務顧問梁顯達,常務理事兼聯絡部部長餘健楚,正、副秘書長區榮智、陳國銓等的熱情接待。
  • 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 電視劇《澳門人家》熱播
    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電視劇《澳門人家》央視綜合頻道熱播  梁記餅店這一家,憑啥叫人念念不忘  ■本報記者 張禎希  在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之際,電視劇《澳門人家》正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澳門人家》雲集了任達華、董潔、柯藍、江珊、李立群等演技派。
  • 澳門賽狗風雲
    這是澳門民生項目「藍天工程」的一次落地,同時,也意味著賽狗在澳門徹底成為回憶。澳門逸園賽狗會,本地人更習慣說「狗場」,最早由一位叫範潔朋的澳門商人從上海引入。根據賽狗會現存資料記載,1931年,範潔朋赴上海考察,見到賽狗博彩活動盛行,便開始探詢在澳門辦賽狗的可行性。後來,在澳葡政府要員的支持下,望廈山附近一土地興建起了簡單的跑狗場。
  • 澳門美食推薦|不看會後悔的澳門美食攻略
    在我眼裡,澳門雖小,卻「五臟」俱全。除了有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揮金如土的娛樂會場、應有盡有的購物中心、金碧輝煌的奢華酒店外,澳門最吸引我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和美食餐廳啦~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澳門美食推薦,歡迎大家一一打卡品嘗。
  • 澳門科學館——貝聿銘
    2002年3月,澳門政府派出的澳門基金會代表團到達美國,邀請國際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和貝氏建築事務所為科學館設計圖紙。2005年12月上旬,澳門政府正式在澳門文化中心對出海面為澳門科學館的興建進行填海達六萬二千平方米的填海地;翌年10月19日,澳門科學館主體建築工程正式展開,2009年年中落成。
  • 遙想澳門當年……
    但當問到,我們的澳門還有幾多個十年,相信你和我都不禁唏噓。  聽說,澳門人這幾年都特別喜歡念舊,身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似乎都有戀戀不捨的感覺,記憶就彷佛停留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懷念塔石廣場,懷念昔日這片自由波地上你爭我逐的情景;我們喜歡以前的松山,四周沒有高樓大廈,即使在不高的地方,也可以盡收澳門美景於眼底,一望無際。
  • 組圖:澳門科學館外景
    澳門科學館是澳門特別行政長官何厚鏵於200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青少年科技館的構想目的是「讓廣大青少年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開拓視野,領略不可思儀的科學奧秘」。為支持政府這一倡議,澳門基金會承擔起籌建澳門科學館的工作。  科學館以教育、旅遊、會展三大功能為定位。
  • 博物館:澳門別樣的風景線
    如果說澳門歷史城區本身就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那麼澳門3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散落著的約30座博物館,就是從各個角度敘述著歷史的精彩細部,也構成了澳門獨特的博物館文化。  薈萃古今中西文化  在澳門半島的炮臺山上,白色花崗巖立面的澳門博物館緊鄰聖保祿炮臺、大三巴牌坊等世界文化遺產。
  • 澳門公共關係協會成立 將為澳門發展注入新動能
    1月15日,澳門公共關係協會成立暨第一屆理監事就職典禮在澳門舉行。圖為澳門公共關係協會理監事成員與嘉賓合影。 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李欣宇 張素)記者17日從中國公共關係協會獲悉,澳門公共關係協會已正式成立,這將為澳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服務澳門參與高水平國際合作、融入國家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澳門公共關係協會成立暨第一屆理監事就職典禮近日在澳門舉行。
  • 澳門專科醫療水平不達標?澳門唯一公立醫院作出回應
    6月3日,就日前外界發表的「澳門專科醫療水平不達標」言論,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官網作出回應。回應稱,鑑於相關言論並無理據且會誤導澳門市民及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對澳門專科醫療人員極不尊重,因此院方必須作出澄清。
  • 澳門回歸20周年丨你了解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昨天,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日子。1999-2019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過去數年,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挖掘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進行相關的申報工作,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並與內地積極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