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就日前外界發表的「澳門專科醫療水平不達標」言論,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官網作出回應。
回應稱,鑑於相關言論並無理據且會誤導澳門市民及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對澳門專科醫療人員極不尊重,因此院方必須作出澄清。
回應強調,有部分市民按照個人意願和經濟能力,選擇自費到鄰近地區就診,但畢竟是少數,不能以偏概全。市民對澳門專科醫療服務的「質」是滿意的。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官網了解到,該院是澳門現在唯一的公立地區綜合性醫院,也是澳門衛生局唯一下屬醫院,由澳門衛生局直接管理。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現任院長是郭昌宇,他同時擔任澳門衛生局副局長。自1999年至今,澳門專科醫療體系各項醫療工作量均有100%至150%的增幅。
仁伯爵綜合醫院在上述澄清回應中介紹,澳門衛生局轄下的專科醫療體系自上世紀80年代起,為澳門居民提供專科醫療服務,醫院一直不斷優化各個專科服務、引進新診斷和治療技術、培養大批專科醫生和護理技術人員。
回應顯示,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除已取得國際醫院認證,一直以來,專科醫療工作亦在澳門有十分優良的表現。有關統計數據分析,澳門居民平均壽命高達84歲,位居世界第3位;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長期處於極低水平;常見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宮頸癌、乳癌的五年生存率亦均處於世界前列。從上述統計數字可見,本澳專科醫療的技術、質量和發展卓有成效。
回應還指出,衛生局屬下的專科醫療體系提供的服務一直符合國際標準,且應用技術亦處於世界前沿位置。事實上,近年醫院的專科團隊成功救治患有自身免疫性腦炎的大學生、頸椎嚴重受傷的外國車手等事例亦已充分證明醫院的專科水平已達國際前列,並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為此,就有部分社會人士在未深入了解本澳專科醫療服務的內容和實際工作下,作出不符合事實的言論,仁伯爵綜合醫院深表遺憾;並希望社會大眾可以共同加深對本地醫療體系的認識。
澎湃新聞注意到,對於澳門本地專科醫療水平,此前也有討論。
香港媒體《南華早報》2016年9月曾發表《澳門人的剖白:對本地醫療不信任,轉往香港》的報導,講述澳門居民陳女士每年至少赴香港四次看病的經歷。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2016年5月曾發表題為《澳門醫改,何去何從?》的文章。文章指出:由於香港對澳門本地醫療資源與資金的虹吸效應,澳門面臨著難以吸引、留下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的困境,導致現有澳門醫療服務的供給明顯無法滿足其需求,因此許多澳門居民紛紛到香港求醫。王震並在文章中建議澳門醫療衛生體系進一步改革。
今年5月31日,在澳門民眾願景協會舉辦的專家面對面沙龍活動上,澳門理工學院社工系原副教授蘇文欣在主講時對澳門專科醫療水平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