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內分泌團隊領銜全國首個代謝健康領域國自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2021-01-17 上海市人民政府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上海交通大學首項也是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能量代謝與健康」正式獲批。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此次資助經費達6000萬元。

  該項目由內分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聯合生殖醫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及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聖彩、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一國共同申報。

  瑞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衛慶介紹,能量代謝是細胞及機體能量與物質調控的核心生命過程,也是生命基本特徵。「機體能量代謝涉及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攝入與轉化、能量產生與消耗之間的平衡,以及對代謝應激狀態的感應和調整。」近年來,多項研究已經表明,能量代謝失衡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一系列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病)以及老齡化密切相關,加強對機體能量代謝調控機制的基礎研究,是應對慢病挑戰的關鍵所在。

  這項關於能量代謝與健康的多中心、多團隊研究應運而生。多個領域的院士及專家團隊,如串珍珠般,將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連接起來: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的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將採集生命不同階段代謝性疾病患者的能量代謝數據,黃荷鳳團隊將對代謝性疾病的「胚源學說」進行研究,林聖彩、王一國團隊則將進一步探索營養感知、全新激素、代謝失衡與多種併發症等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瑞金內分泌團隊還將探索全新的診療方案。

  同時,該項目也是將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的一次裡程碑式突破。去年末,瑞金醫院啟用了人體數位化能量代謝監測平臺,平臺可對該項目提供支持,全球單中心最大規模的人體代謝艙群(10套)也將投入使用,專家可通過環境溫度溼度、人體能量消耗、表情與行為軌跡等80餘項參數,對人體在不同環境、不同狀態下的情況進行精確的能量代謝實時監測,為個體化幹預與精準調控提供豐富基礎。

  據悉,能量代謝參數在代謝艙大數據「深度學習」後,相關技術可複製推廣,優化簡化為社區的「健康小屋」,提供包括飲食、運動、精神等個性化健康處方,今年底計劃在上海建成80餘個並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近日,由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一項也是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能量代謝與健康」正式獲批,這是迄今為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資助經費6000萬元。
  • 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
    近日,由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一項也是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能量代謝與健康」正式獲批,這是迄今為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資助經費6000萬元。
  • 代謝性疾病診療一站搞定,首家MMC項目落戶市人民醫院
    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管理中心(MMC)是由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分會委託上海瑞金醫院內分泌頂級專家寧光教授牽頭,由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組織管理的,在全國範圍內建設推廣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標準化管理體系。MMC簡單來說,就是3個1:一個中心,一站服務,一個標準。
  • ...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啟動會在中南大學...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達了資助批准通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依託中南大學申報的「數字經濟時代的資源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中心」)獲立項資助,項目直接經費5000萬元,實現湖南省在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上零的突破。
  • 武漢大學領銜完成首個蠍子基因組測序
    昨日獲悉,美國《科學》雜誌及其國際性非營利出版機構AAAS(美國科學促進會)剛剛評選出2013年度「具有重要意義的基因組學研究」,由武漢大學領銜完成的「馬氏正鉗蠍基因組測序」入選。對該項研究的評價指出:蠍子是眾所周知的活化石。馬氏正鉗蠍基因組含有3.2萬多個蛋白編碼基因,比人類多1萬個基因。
  • 135個項目在秀洲掀起科創潮!諾獎得主領銜項目也來了
    其中,114個項目來自國內,21個項目來自海外孵化器,涉及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先進位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地域分布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瑞典、愛爾蘭、日本、澳大利亞等歐美和亞洲國家。作為首發路演項目,由諾貝爾獎獲得者Karl Barry Sharpless (卡爾·巴裡·夏普萊斯)領銜的幹細胞醫療項目引領未來,前景無限。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漢族分7個亞群,山東人酒量不突出
    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全國首份!深圳交出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
    11月1日,我市率先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在京通過專家驗收。評估報告以詳實數據勾勒出一幅綠水青山的深圳美好生態畫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在會上表示,該項目既為我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又為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制度奠定堅實基礎,並有利於促進深圳城市生態領域科技創新發展。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研究員代表項目組介紹,該項目開展共六大子項目22個專題研究。組織國家與地方近20家科研單位,超過1000名科研人員參與其中。
  • 黃浦區政府攜手瑞金醫院啟動建設廣慈-思南醫學創新產業園區
    今天上午,記者從首屆「健康中國思南峰會」獲悉,黃浦區政府攜手瑞金醫院正在思南地區打造全新的創新產業園區——廣慈-思南國家轉化醫學創新產業園區。今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進入深化推進年,上海建設亞洲醫學中心進入衝刺年。
  • 南大二附院隆重召開科技表彰大會暨國自然項目申報動員大會
    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出席本次會議,醫院黨委書記程學新作國自然申報動員發言,副院長(主持行政工作)祝新根主持大會,副院長羅軍宣讀表彰決定。在家院領導及醫院臨床、行政科室主任及2020年國自然申報人等參加會議。
  • 廣慈—思南醫學健康創新園區落地:首批項目廣慈紀念醫院重啟,周末...
    今天,上海廣慈—思南醫學健康創新園區正式落地,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黃浦區政府聯合開發的重大項目,旨在探索醫療機構、政府部門和產業之間創新合作模式,解決生物醫藥領域轉化「最後一公裡」難題。眾所周知,醫學創新從最初的一個點子,到形成創新技術,單靠醫生的力量是不夠的。
  • ...平安好醫生組建首個「網際網路眼科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
    2020年11月8日,「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眼科中心」暨「網際網路眼科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儀式在上海金茂大廈隆重舉行。儀式上,「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眼科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是平安好醫生旗下的首個網際網路醫療專科中心,通過匯聚全國各地頂尖眼科名醫專家資源,打造國家級的眼科專科醫療中心。
  • 麥當勞中國首個IT戰略研發中心在南京啟用
    南京2020年12月1日 /美通社/ -- 今天,麥當勞中國首個IT戰略研發中心 -- 麥當勞中國南京研發中心正式啟用。中心將為麥當勞中國提供本土化的信息系統綜合解決方案,研發方向涵蓋餐飲新零售、智能終端平臺、智能餐廳設備、大數據平臺及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為麥當勞數位化發展提供強勁助力。
  • 13個國家數學中心成立!清華北大鷸蚌相爭,最後竟花落首師大
    2020年的最後一天,清華大學面向全球的青少年,發布了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培養未來數學及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而招生對象從高二以上學生降到了初三學生。這說明清華大學為了發展數學學科,可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清華大學大力發展數學,除了為基礎科學的突破培養人才之外,也有和隔壁北京大學一較高下之意。
  • 瑞金九院中山三強爭奪僅零點幾分之差!上海三甲/區級醫院科研競爭...
    本次發布會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科教處、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聯合召開。最新出爐的這份榜單到底有何看點?作為該評價分析項目組主要負責人,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科研管理事務部主任牛玉宏研究員娓娓道來。
  • 瑞金醫術(十三)| 核醫學科PET/MR在疑難疾病診治中的價值
    其中PET/MR是全國首批引進的高端分子影像診斷利器。PET/MR為何在腫瘤診斷上這麼強?因為,它的高解析度MR成像,通過多序列的採集,提供了多角度的清晰解剖圖像;而高靈敏度PET則可以顯示病灶的代謝等分子水平的改變。兩者融合顯著提高了腫瘤診斷、分期、療效評價的準確性,並為「精準化」醫療提供了可靠依據。
  • 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開診一周年,隆重舉辦健康惠民月系列活動
    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項目是太原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百院興醫」重大民生項目,於2019年11月30日開診,佔地面積308畝,建築面積287739.48平方米,設置床位1500張。開診一年來,醫院堅持外引內聯、多措並舉、統籌兼顧、剛柔並濟的原則,多方引進高層次人才、學科帶頭人,相繼建設了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和廖萬青院士工作站,並致力於打造「家門口的全國名醫聚集地」和醫療技術的永續發展,與北京協和、北大、宣武、阜外、上海瑞金、南京鼓樓等一批國內一流醫院合作,助力醫院發展,為省城百姓在家門口提供優質高效的頂級醫療服務。
  • 《Nature》發表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在生長因子研究領域的重大...
    《Nature》發表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在生長因子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_中新網_安徽新聞近日,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教授團隊與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MoosaMohammadi教授團隊通過數年聯合攻關,在國際上率先解析「抗衰老蛋白αklotho–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c(FGFR1c)–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三元複合物晶體結構
  • 世界最深、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項目進入工程建設
    12月2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簡稱錦屏大設施)在國投投資建設的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由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共同建設的世界最深、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進入工程建設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