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動物都會鳴叫,這些動物的歌聲是動物們獨特的交流方式,不僅僅可以用於吸引配偶,還能給同類傳達大量的信息。
動物情歌
許多動物利用簡單的呼叫來吸引配偶,而歌鳥卻把這種向潛在求愛對象演奏小夜曲的行為轉變為了一種高雅的藝術。然而,我們擁有漂亮羽毛的朋友絕不是唯一使用複雜的聲音信號吸引異性的動物。實際上,某些動物的歌曲甚至成為熱門唱片。人們之所以對這些歡唱的動物不熟悉是因為它們中的大多數都生活在水下。
事實上,許多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通過唱歌吸引異性。美國華盛頓州太平洋海岸生活著一種蟾魚。和許多魚類一樣,雄性蟾魚用它們的尾巴在沿著海岸的潮間帶水池築巢。建好巢後,它們就高歌吸引雌魚。如果雌魚傾心於它,就會在雄魚築好的巢中產卵,然後,雄魚使卵受精。第一窩卵受精後,雄魚會再次歌唱,試圖吸引更多的雌魚。一個好歌手能夠吸引多達12條雌魚前來產卵,卵的數量可達到幾千個。
雄蟾魚唱歌時會發出一種低頻的嗡嗡聲,這種聲音遠在1英裡之外就能被聽到。和鳥類一樣,雌蟾魚往往被歌唱時間最長、身體最強壯的雄蟾魚吸引,可是,那些哼唱最低音頻歌曲的雄性動物也會令雌性更為著迷。科學家通過實施一系列稱作回放研究的實驗發現了這一情況他們利用被稱為水聽器的水下麥克風記錄不同雄性動物的叫聲,通過揚聲器回放這些錄音,科學家能夠發現哪些叫聲吸引了大多數的雌性。水下錄音已經成為研究人員研究動物交流的普遍手段。
鯨魚的歌聲
20世紀50年代,當時,美國海軍技術人員無意中首次錄下了鯨魚的叫聲。那時,海軍的主要任務是追蹤蘇聯的潛艇。起初,鯨魚叫聲被列為機密,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葉,海洋生物學家羅傑·佩恩的研究徹底地改變了人們對於動物及鯨魚交流的看法。
幾百年來,人們已經知道座頭鯨能發出聲音。過去海員們所談及的在遙遠的海上曾經聽到的"塞壬歌唱"可能就是座頭鯨發出的聲音。但是直到最近,人們才意識到他們所聽到的這種聲音其實是動物間的交流。20世紀60年代中期,海洋生物學家羅傑・佩恩應用水聽器記錄下了大量座頭鯨的叫聲。他和其他幾位科學家研究完錄音帶後,獲得了重大的發現。
他們發現那些滴答聲、哨聲還有喀喀聲不是偶然發出的聲音。它們遵循自己獨特的不斷重複的節拍和旋律,就像歌曲。同鳥類一樣,座頭鯨也會歌唱。實際上,在動物界裡,與其他動物相比,座頭鯨的一些歌聲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首曲子會持續15分鐘。此外,座頭鯨不斷變換演唱曲目,並且為經久不衰的大眾主旋律措詞填句。關於座頭鯨歌唱的問題還有許多。絕大多數的科學家們認為至少有一部分原因與交配有關。歌唱時間最長且歌聲最為洪亮的鯨魚往往是那些年長且擁有更高權威的鯨魚。一些科學家還認為鯨魚的歌聲會讓雄性鯨魚彼此保持距離,並在本地建立起等級制度。
無論是為求愛還是為了顯示權威,座頭鯨的歌聲可能幫助種群避免滅絕的厄運。幾百年來,人類一直在獵捕座頭鯨。當佩恩展開自己的研究時,座頭鯨的數量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1970年,佩恩把他記錄的座頭鯨的叫聲製作成唱片集出版發行,專輯命名為《座頭鯨之歌》。該專輯的發行不僅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還警醒世人關注全球鯨魚正在發生的事情。受到佩恩工作的鼓舞,動物保護主義者們為爭取禁止捕鯨進行了鬥爭。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座頭鯨和其他鯨魚可以在未來的許多年裡,繼續唱響自己的歌聲了。
動物王國的演奏者們
談到利用聲音進行交流,並非所有動物都是歌唱家。某些動物進化到具有一種利用身體其他部分進行演奏的才能。身體的一個部分同另一個部分摩擦而發出聲響,這個過程被稱為摩擦聲。昆蟲和鳥類都使用這個技巧。對於許多動物來說,尾巴在製造聲音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海狸遇到危險時,會在水面拍打它們那寬大的尾巴,提醒同類危險正在靠近。很多蛇類也用摩擦身體發出的聲音與同伴進行交流。
目前,人類對於動物交流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有很多動物發出的聲音人類還沒有辦法"破譯",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會進入到動物們的情感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