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七-200A型的誕生,標誌著國產支線客機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了一大步

2021-01-13 騰訊網

1988年,西飛公司開始運七-200A飛機的研製。運七-200A在繼承原運七飛機機體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新設計,大量採用國外成熟的先進技術。該型號從設計技術、結構布局、主要機載設備都作了重新設計,在發動機、導航通訊設備及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駕駛體制、座艙布局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進。飛機的可靠性,經濟性,維護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1993年12月26日,運七-200A成功首飛。1998年5月,取得民用航空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是國產民用客機首次嚴格按照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中國民用航空規章CCAR-25的規定驗證合格的飛機。

首先,對機體進行優化。採用先進的原材料,使得整機在比運七-100增加1米的情況下,重量減輕1000千克,載客量增加至56-60人,提高了經濟性。

其次,採用新型發動機。採用普惠公司生產的PW127C三軸自由渦輪式發動機和美國漢密爾頓公司的247F-3四葉複合材料螺旋槳,比運七-100型飛機降低油耗30%,噪音由過去的90分貝左右下降至82分貝左右,大大地提高了飛機的適用性和乘坐舒適性。

第三,重新設計駕駛艙,提高自動化水平。採用美國科林斯公司的航電系統、霍尼韋爾公司的導航系統,將三人駕駛體制為兩人駕駛體制(機長和副駕駛),並用液晶儀表取代了機械儀表。

第四,安裝APU輔助動力裝置,使運七-200A具備地面空調和地面自行啟動發動機的能力,提高了機場適應能力。

另外,還有一個型號運七-200B。該機型主要是將運七-100的發動機換裝為2臺由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東安動力及通用電氣(GE)公司合作研製的渦槳-5E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並加長了機身,增大貨艙容量,機翼修型,換裝了機載電子設備。該機型於1990年11月28日首飛,雖然這個型號排在運七-200A之後,但由於改進幅度和技術水平都大大低於運-7-200A,因此定型時間反而要比運七-200A要早。

通過運七的持續改進,我們可以看出,運七改支線客機走的較為艱難。以往,國內飛機的客戶基本就是空軍,民航的份額很小,航空製造企業往往是自己關起門來「閉門造車」,也不考慮用戶需求,因此,造出的飛機往往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而通過運七的改進型項目,我們的航空企業變得更加關注市場的變化,更加關注客戶的需求,也更堅定了進軍支線航空市場的信心。

相關焦點

  • 國產一體化PET/MR上市核心性能超越國際先進水平
    國產一體化PET/MR上市核心性能超越國際先進水平 2018-10  記者28日獲悉,經過大量臨床驗證,國產首臺一體化PET/MR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認證,正式推向市場。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填補了在醫療設備最尖端領域的空白。  上海醫療器械檢測所等第三方檢測機構性能評估結果顯示,中國企業生產的PET/MR在各項核心性能參數上達到甚至部分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空間解析度提高60%,成像速度提高1倍。
  • 鯤鵬展翅又一年——解碼國產大飛機運-20的2020
    作為國產大飛機家族中的「明星」——運-20自首飛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各方的關注和喜愛,其霸氣的官方名字為「鯤鵬」,但網友們更喜歡親切地稱之為「胖妞」。記者從「胖妞」的「娘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2020年一年間,「胖妞」完成了正式列裝以來的多個「首次」。
  • 強力巨彩LED光電產業園封頂,增資擴產打造國際先進LED光電基地
    在熱鬧喜慶的禮炮聲中,強力巨彩LED光電產業園榮耀封頂,標誌著強力巨彩LED光電產業園建設踏入新的裡程碑,預示著向一期竣工試產又邁進了一大步。 領導們持鍬置土榮耀封頂 參與封頂儀式領導合影 現場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 強力巨彩歷經16年的高速發展,迎來了市場的全面大爆發,市場份額飛速飆漲,訂單絡繹不絕,疫情之下仍舊空前火爆,逆勢高速增長。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三大看點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榮懷說,AG600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對提升國產民機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助推海洋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 山東昂起鷹首 由「大」向「強」地邁進
    同時,山東省還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和研究的發源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一大批國內一流的科研教學機構雲集山東,全國海洋科技人才的50%以上在山東,科技進步對山東省海洋經濟的發展貢獻率在60%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海洋科技對山東藍色經濟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
  • 起於夢,終於夢 關於運-10的若干問題
    ,因此在設計初期就強調了洲際飛行所需的大航程,奈何國內當時較低的設計能力和落後的技術水平,運-10不得不犧牲經濟性,通過降低載荷甚至減少載客來滿足航程8000公裡的設計指標。 嶄新的老飛機據傳,時任運十副總設計師的程不時在進京力保運-10項目時,拍著胸脯做出了再給15年,20億投資就能將運-10弄好的保證。然而在首飛時便已落後於世界潮流,給了15年時間讓運-10修成正果的話,也不過在2000年才能得到一款與仿製對象(1954年首飛1982年便已停產)的水平近似的四發窄體149座級遠程客機。
  • 深藏不漏的陝飛,把運8賣到多國,還承包了我國的預警機和反潛機
    拜託,這都是陝飛玩剩下的,運8軍用的專業機型號便有26個(  其中已經研髮型號14個,預研型號12個)  ,光這就把26個字母用完了!算上4個民用型號,運8飛機擁有的各類子型號總數超過了30個,以至於陝飛不得不為其啟用運9這個新名稱。陝飛的運8系列是國產飛機中發展專業機型最多、改進改型潛力最大的機種。如果說西飛具有工匠精神,那麼陝飛簡直就是工匠之神!
  • 鯤鵬扶搖九萬裡,怒飛翼若垂天雲——深度解析中國「運-20」戰略...
    圖1:2013年1月26日首飛當天的運-20,第一次將中國帶入了國產大型運輸機時代一、研製背景中國人談到的「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或是載客超過100人的民航客機。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大飛機還要追述到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的「運-10」,但因為經費、技術、市場等原因,運-10最終胎死腹中。
  • 國產運30運輸機模型
    國產運30運輸機模型 (1/12) "← →"翻頁
  • 疫情下中國支線航空的機遇以及破局之路
    目前,我國更多航空公司計劃引進和運營支線飛機。後疫情時代,我國的「雙循環」發展戰略和民航強國建設,將為我國支線航空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現狀:支線航空的發展困境 中國民航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航空旅客運輸量達到6.6億人次,保持7.9%的增速;機隊規模達到3818架,機場總數238個;國際國內航線共5155條。
  • 邁進造句和解釋_邁進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邁進(mài jìn)。近義詞有:前進。反義詞有:急退。大踏步地前進。[聞一多《說舞》:「但有一次舞隊是分成四行的,第一行退到一邊,讓後面幾行向前邁進。」]邁進在教材中的例句:1、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國產芯自主的希望,上遊「賣鏟人」有哪些?
    中芯國際實現先進位程技術突破和量產。梁孟松博士加盟中芯國際,彌補了公司技術積累不足,實現 14nm 製程突破以及後 續 N+1、N+2 工藝規劃戰略。中芯國際代表中國大陸 IC 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中芯國際成功開發了 0.35 微米 至 14 納米等多種技術節點,主要應用於邏輯工藝技術平臺與特色工藝技術平臺。
  • 12年花的1萬億打水漂:日本國產客機黃了
    造大飛機是一國創造水平和綜合科技先進性的體現之一,在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等之後,日本也想把本國自造的大飛機送上藍天。然而,別說大飛機,日媒報導稱,日本國產小型噴氣式客機三菱重工Space Jet(原來MRJ。90座)的商業化之路戛然而止,由於諸多因素,導致項目將被凍結。
  • 國產轉基因抗蟲棉研發
    這標誌著我國大規模應用轉基因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新時代的到來。  棉花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勞動就業和對外貿易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棉花面積約佔世界面積的15%,皮棉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我國棉花播種面積佔農作物總面積的3%,產值佔農作物產值的10%左右。
  • 「潛龍三號」創多個高分紀錄,深海事業又邁進一大步
    據悉在此次歷時19天的任務當中,「潛龍三號」總共進行了四次下潛任務,下潛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百,如此完美的下潛成功率背後是其極高的自動化程度所決定的,與其他潛水器相比較,它是不需要人為實時操控的,先進的慣導系統使得它能夠自主計算位置,並將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實時到科研人員手中,而且還能根據指令將下潛的錯誤方向進行自我改正。
  • 京劇貓:貓土大陸未來最精彩的三場戰鬥,標誌著頂級戰力的誕生
    而星羅班的成長還沒有進行到關鍵時刻,如果時機成熟,未來可能會有三場最精彩的戰鬥,這也標誌著貓土大陸頂級戰力的誕生與出現!首先第一場,一定是嘰裡咕嚕對黯。為什麼小編會這麼說呢?早在黯攻打京劇貓十二宗開始,兩者之間就是死敵,除了修以外,嘰裡咕嚕與黯就代表著韻力最強和混沌最強,兩者之間必有一戰!
  • 客改貨匯總:奧凱航空再添「客改貨」國際貨運航班
    該航線的成功開通將進一步滿足煙臺地區外貿行業客戶的需求,緩解國際貨運市場運輸資源緊張局面。  斐濟航空將ATR 72-600改為貨運配置  近日,斐濟航空(FijiAirways)將旗下FijiLink機隊中的一架ATR72-600支線客機改裝為貨運配置,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對其ATR飛機進行「客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