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三大看點

2020-11-27 央視網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三大看點

原標題:

  新華社武漢10月20日電 題:會「遊」的飛機、會「飛」的船——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皮曙初、胡喆、李勁峰

  10月20日,「鯤龍」AG600滑向水面準備起飛。當日9時05分,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起降。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鯤能化羽垂天,摶風九萬;龍可振鱗橫海,擊水三千。」

  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

  至此,中國大飛機終於邁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建設航空強國輪廓愈發明晰。

  乘風破浪:「鯤龍」擊水需要邁過幾道坎?

  高速滑行、騰空而起,輕緩入水、水花朵朵。在大家的期待中,「鯤龍」AG600繼成功完成陸上首飛後,乘風破浪,在水上交出一份亮眼的首飛答卷。

  「『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介紹,儘管去年底「鯤龍」已在珠海順利陸上首飛,但對於一架水陸兩棲大飛機而言,必須經歷水上首飛起降考驗,才稱得上水陸兩棲。

  10月17日,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介紹該機型特性(視頻截圖)。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世界上目前能研發水陸兩棲大飛機的國家寥寥,關鍵的水上起降都處於技術封鎖。「鯤龍」水上首飛至少面臨三大難關:

  ——涉水關。岸上是飛機,水面是大船。機身、翼展與波音737差不多,起飛重量達到50多噸的大飛機,在水面時如何保證機體結構不漏水;相對於30節左右船速,AG600水面起飛速度達到100節,水面對船底結構產生巨大壓力;水面風力、波浪影響下,飛機狀態是否穩定,操縱系統是否正常,都是巨大考驗。

  ——操作關。相較於陸上飛行,水上首飛使用起落架滑跑起降不同,水上起降依靠船體在水面滑水起降,除了水面環境影響以外,船體和飛機本身的氣水動特性都需要飛行員反覆練習並準確掌握。特別是離水和著水姿態的掌握,比陸上起降的離地和接地難度大很多。

  ——適航關。作為一架民機,必須獲得國家民航主管部門頒發的適航證,才能開展飛行活動。AG600是國內首次開展水上特許飛行適航審查,相關參考資料和工作經驗相對匱乏。加上全機設備國產化率高,不同標準之間適航審查難度高。

  10月17日,「鯤龍」AG600進行水上滑行試驗。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在前期密集試驗基礎上,「鯤龍」在荊門漳河水庫上進行10餘架次的低、中、高速滑行。通過實時監控驗證飛機氣水動操縱性、穩定性和水密性能,飛機各系統工作正常、穩定,飛行機組由此熟悉並掌握AG600飛機的水上滑行及起降特性。

  同時,AG600飛機研製團隊開展大量針對性試驗和分析評估工作。評審365項試驗及分析任務後,民航局上海適航審定中心集中審查頒發水上首飛特許飛行證。水上首飛試飛大綱、水上首飛技術質量和放飛評審……一系列準備工作完成後,AG600已邁過所有門檻,靜待水上首飛。

  「報告,AG600成功完成水上首飛任務!」首飛機組簡短、有力的匯報聲音,讓首飛現場再度成為歡慶的海洋。

  10月20日,「鯤龍」AG600在水面低空飛行。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總經理、AG600項目副總指揮趙靜波說,水上首飛特別順利,監測數據與理論計算情況基本一致,標誌著「鯤龍」已完全具備水上起降能力,真正成為「會『遊』的飛機」和「會『飛』的船」。

  「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這次驗證了水上起飛、空中飛行、水上降落能力,圓滿完成了水上首飛重大裡程碑科目,在研製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瑞松說。

  救援滅火: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用途幾何?

  汲水快,滅火面積大。船體部分有4個水密箱,滑行中一次最多可汲水12噸,最快僅需20秒;抵達火場時可在距離樹梢30米到50米高度投水,單次投水救火可覆蓋近10個籃球場大小面積。

  航程遠、續航時間長。救援半徑能達到1500公裡,相當於從三亞到我國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的距離。飛行速度是救撈船舶的十倍以上,徹底擺脫直升機救援速度慢、腿短等弊病。

  高抗浪、海陸用途廣。船體還擁有高抗浪設計,除在水面低空搜索外,還可在2米高海浪的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水面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可以一次性救護50名遇險人員。偏遠島礁、高原湖區,在物資運輸等方面都能大顯身手……

  「鯤龍」豐富的功能用途,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10月20日,「鯤龍」AG600在水上平穩降落。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榮懷說,AG600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對提升國產民機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助推海洋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為實現和滿足多方面的設計指標、功能需求,AG600從2009年立項以來,研製團隊不斷攻堅克難,完成了百餘項大型試驗、三千餘項設備安全性試驗,確認了數千個零組件製造符合性項目、數萬個製造符合性檢查工序。

  「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從立項、設計、各大機體商聯合製造,到適航掛籤、總裝,AG600幾乎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種飛機的嘗試與突破。」黃領才說。

  10月20日,「鯤龍」AG600在水面降落後駛向陸地。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相比常規民航飛機主起落架起飛後收至機腹或機翼,AG600由於機體底部為船底外形,機翼為上單翼,因此主起落架只能收在機身層面的整流罩內,AG600的起落架比常規飛機的起落架高度要更高。

  「作為國內最高的單支柱起落架,除結構強度要求外,還會產生類似踩高蹺問題,重心高就容易不穩。」珠海通用航空研發製造基地設計師程志航介紹,經過三維建模和運動仿真技術,項目團隊不斷試驗攻克難題,最終製造出國內最高、最複雜的單支柱起落架。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元先說,「鯤龍」成功水上首飛,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總體設計、氣動結構、航電系統的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下一步,AG600將加快研製步伐,儘快進入市場,滿足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對大型航空裝備的需求」。

  未來可期:大飛機彰顯中國航空發展哪些新動向?

  運20進行邊界極限試驗、C919不斷試飛併力爭儘早適航獲批……此次隨著AG600成功水上首飛,中國的國產大飛機研發之路繼續行穩而致遠。

  一段時期以來,「中國製造」還是「中國組裝」?「心臟病」等航空發動機、航電系統、航空材料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和「缺芯痛」仍是中國航空製造業無法迴避的問題。

  航空發動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曾坦言:與航空強國相比,航空發動機是我們的「軟肋」。中國飛機呼喚強勁的「中國心臟」,航空發動機、航電系統、高端材料等航空「關鍵技術」亟待強力突破。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此次裝配在AG600上的四臺發動機,就是國產的渦槳6發動機,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也正在由「基本可用」向「基本好用」邁進。

  10月20日拍攝的完成首飛後的「鯤龍」AG600。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縱觀世界,在水陸兩棲飛機方面,目前日本擁有先進的水陸兩棲飛機US-2;俄羅斯的「別」系列水上飛機被大量用於軍民領域;加拿大研製的CL-415水陸兩棲飛機可用於搜索、巡邏和救援,配備給加拿大海岸警備隊;美國的洛克希德公司長期從事水上飛機的研發,並提供了多種設計方案供海軍選擇。

  國內最高、最複雜的單支柱起落架,創新的船體結構、先進的氣水動布局……面對諸多棘手的技術難題,AG600背後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主要研製團隊,始終以國家利益作為追求,將青春激情浸潤到每一個部件的設計、研發和製造中,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新時代航空報國的奮鬥答卷。

  10月17日,「鯤龍」AG600在跑道上。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從ARJ21起步,到現在C919和AG600等飛機研製,標誌著我國民用航空工業在新時代站上了新起點,取得了新進步,預示著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將會步入快車道,「對國家整個製造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都將是一個巨大帶動」。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不斷推出新品、不斷衝刺尖端——展望未來,人們不僅能看到AG600,還會看到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的中國之翼翱翔九天。

  繼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實現交付列裝、C919大型客機實現首飛之後,我國大飛機三兄弟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也成功水上首飛,標誌著我國航空強國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鯤龍」擊水,夢想起飛。在國產大飛機三兄弟的支撐引領下,未來將有更多國產大飛機面世,多機型、多用途的中國飛機譜系必將更加完整,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又一生動註解。這需要中國航空工業再接再厲、久久為功,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動創新發展,竭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製造品牌,讓「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為實現建設航空強國目標而奮鬥!

相關焦點

  •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首飛成功
    軍報記者珠海12月24日電(記者韓阜業)上午9時39分許,由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金灣機場成功首飛。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 「鯤龍」AG600 將陸續投產 4 架試飛機
    IT之家3月9日消息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我國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製造方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表示,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完成陸地和水上首飛後,將展開飛機優化、003架機零部件製造和開鉚、001架機全狀態科研試飛等三方面展開工作,後續航空工業將陸續投產4架試飛飛機,加快適航取證進度。
  • 國產世界最大水上飛機AG600 首飛背後的這群年輕人
    作為我國「三個大飛機」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是當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是繼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C919大型客機之後,我國在大飛機領域研製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領域的研製空白,為我國大飛機家族再添一名強有力的「重量級選手」。
  • AG600總師黃領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技術和運營場景
    因此,國內外現在都公認為水陸兩棲飛機是森林滅火的主要手段,同時它速度快、航程長,可以滿足遠海水上直接救援,其獨特的優勢,使得水陸兩棲飛機在滅火和救援領域展現其獨特的優越性。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需求,為了滿足我們國家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滿足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缺乏大型航空裝備,我們水陸兩棲飛機AG600由此而應運誕生,項目於2009年正式立項,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原則開展研製。我們最終將取得中國民航適航證,進入市場。   水陸兩棲飛機滅火是怎樣滅的呢?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西湖大學成立,網易回應徐波事件,水陸兩棲飛機首飛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介紹。水上首飛標誌著「鯤龍」已完全具備水上起降能力,真正成為「會『遊』的飛機」和「會『飛』的船」。
  • ...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鯤龍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
    東北網9月28日訊 2017年12月24日,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正式首飛;2018年10月20日,AG600飛機成功經受了水上首飛的考驗;2020年7月26日,AG600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試飛。既是「能飛起來的船」,也是「能遊泳的飛機」。
  • 國產水上飛機海上首飛成功,軍用型研製也需加快步伐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26日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作為中國「大飛機家族」的一員和國內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AG600飛機是構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一塊重要拼圖。海上首飛的成功,為它儘快投身一線實用奠定堅實基礎。 有意思的是,AG600水上飛機此前名叫「蛟龍」,而這次的名稱改為了「鯤龍」,或許是為了防止與「蛟龍」號深潛器重名吧!
  • 我國研製的兩棲大飛機AG600總裝下線 可盤旋曾母暗沙
    我國自主研製的「三個大飛機」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AG600,23日在此間總裝下線。據悉,其續航能力更能保證它飛抵中國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並盤旋作業兩小時。 據新華網消息,與C919、運20並稱我國大飛機「三劍客」的AG600,是當今世界上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最大起飛重量為53.5噸、機體總長36.9米,翼展38.8米,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
  • 「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專家解讀國產水陸兩棲飛機為何有三次首飛本報記者   馬俊中國「大飛機家族」26日再傳喜訊: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當天成功完成海上首飛。這艘「會遊泳的飛機」「會飛的船」實現人類自古以來「飛天入海」的夢想。不少關心「鯤龍」進展的網友26日也發出好奇的感嘆:這是國產水陸兩棲飛機的第三次首飛了吧?這麼多次首飛意義何在?先海上降落再起飛《環球時報》記者26日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了解到,「鯤龍」這次海上首飛選擇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
  • 南航大助力AG600首飛 總設計師「南航造」
    12月24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首飛成功。AG600與運-20、C919合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AG600的研製對我國民機產業的發展具有裡程碑的意義。AG600的首飛也牽動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的心,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正是南航1984級校友,南航也參與了AG600的研製工作。
  • 美國也曾熱衷水上飛機,巨資造出水上B52,首創水上噴氣戰鬥機
    10月20日上午,在湖北荊門的漳河機場,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即水上飛機)AG600「鯤龍」成功實現首次水上起降,在漳河水庫的碧波之上,它身軀龐大卻輕盈靈活,水上飛機可用於救援、滅火、運輸等多種用途,但為何現在還在研發、生產大型水上飛機的國家,卻已經五個指頭都能數出來,尤其是世界頭號航空研發大國的美國
  • 「它是救人於水火的中國『鯤龍』」——專訪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
    緊接著,「護林飛機不斷飛來偵查巡邏,那時就覺得飛機好神奇啊」。那場森林大火和救人生命的飛機讓這個林區孩子的腦海裡升騰起一個夢想和一顆「想做飛機」的初心。報考大學時,他將所選的全部志願填寫上「飛機設計」,更在四十年後將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放飛海天之間。
  • 海空巨鵬:航程11000公裡,載重100噸,A-150大型噴氣水上飛機
    一開始,蘇聯還沒有先進的水上飛機,從最早的Be-2、Be-4,到現在的Be-12、Be-200,蘇俄一直沒有停止對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別裡耶夫設計局在水上飛機領域有很多獨特的創作,並且各種型號的性能都很不錯,例如Be-200水上飛機就很成功。無論是在蘇聯時期,還是在今天的俄羅斯,該設計局已成為俄聯邦在研製水上飛機和水陸兩用飛機方面的骨幹科研和生產機構。
  •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成功首飛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由航空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特飛所)自主設計研製。航空工業特飛所AG50飛機總設計師曾友兵介紹說,AG50輕型運動飛機機長6.5米,可乘坐兩人,最大起飛重量達到600公斤。飛機的綜合航電系統等設計理念延續了國內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的特性,使得飛機空中飛行更加平穩和安全。
  • 海口至湛江水上飛機航線有望10月開通 票價不超千元
    瓊州海峽水上飛機昨日舉行首飛儀式  海口至湛江航線有望10月開通 票價不超千元  一趟半小時一次拉8人  26日上午,一架水上飛機從海口秀英港一區的碼頭緩緩駛出,到達水上起飛區域後,伴隨著發動機轟鳴聲,飛機快速地在水面上滑行,激起層層浪花後一躍升空,完成了在「瓊州海峽水上飛機首飛啟動儀式
  • 水陸兩棲飛機完成首輪飛行 續航6小時
    Equator Aircraft的P2 Xcursion原型電動兩棲飛機近日在挪威Eggemoen科技園首次全面試飛成功。水陸兩棲飛機完成首輪飛行 續航6小時  P2 Xcursion不僅設計實惠,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寬敞的駕駛艙,在乘坐兩個人的基礎上還可以容納啊大量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