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通脹是2021年風險,也有大機會,特斯拉給中國留下了什麼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以下文章來源於來束光 ,作者慧羊羊 鶴九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聰明投資者(ID: Capital-nature )

劉煜輝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2019年10月份上海工廠(投產)下線的時候,(特斯拉)才400億美金的市值,現在已經是7000億美金,確實是個傳奇。

我經常問一個問題,到底是『火星人』馬斯克天才的勝利,還是中國人的勝利?

回頭來看,當然『火星人』實現了價值,通過資本市場成為全球的首富,很快的速度,火箭的速度,但是給中國留下什麼?

我們大量的產業工人、產業工程師、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甚至整個未來新能源、清潔能源的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留在了中國,這就是開放的結果。

這個東西既是馬斯克個人的勝利,更是中國決策的勝利,中國開放的勝利。」

「2020年中國大概經濟增長了2%,美國得掉4%,人民幣對美元大概升值了9%以上。這一來一去,最後到年終大家核算的時候,你驚奇地發現中國經濟已經達到了美國經濟總量的75%。」

「中國的股權投資的大時代可能已經來到了,非常像美國90年代設立納指,給美國帶來了一個二十年技術長牛的黃金時代,非常像美國曾經經歷的歷史時點。」

「未來拜登上來了,美國的這幫精英上來,雖然改變策略,說實在話,可能比川普時代的政策更加難以對付,這個中央的決策也有充分的準備。眼前的來講,他直接給我們造成的最大宏觀困擾主要是通貨膨脹。」

「反通漲的力量開始戰勝通漲,處於拐點的時候,那些PE估值並不高的,並且有確定性增長的這一批製造業的股票中間,可能有非常黃金的機會,這可能是2021年最大的一個期望。」

「之前大家比較擔心市場無非就是兩點,一個覺得2021年流動性是不是會收緊,是不是會對這個市場形成一定的衝擊。

第二個市場很多股票漲的很貴,2021年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

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大家也不用過度的去擔心,因為2021年來說,流動性可能只是回到一個正常;

過去兩年市場的上漲,它主要是來自於全社會資產配置的轉移,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過去兩年市場的上漲。2021年流動性即便是相對縮減一下,它並沒有改變資產配置轉移的趨勢,這個趨勢仍然在或者長期空間還是非常大。「

以上,是天風證券特邀經濟學家劉煜輝和上投摩根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杜猛,在上投摩根主辦的「2021中國權益投資展望」線上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在本次對話中,劉煜輝從中美關係、通貨膨脹等角度出發,全面展望了對於2021年市場投資機會的看法,同時,對於特斯拉、新能源、物聯網等當下熱門話題也進行了分析解讀。

聰明投資者整理了對話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中國經濟已經達到了美國經濟總量的75%

未來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問:總結來說,2020年對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劉煜輝:我們常講中國經濟有很強的韌性,2020新冠就是對中國韌性最好的一個檢驗,經過這一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關鍵這一年,他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的結構。

我舉個例子,2020年中國大概經濟增長了2%,美國得掉4%,人民幣對美元大概升值了9%以上。這一來一去,最後到年終大家核算的時候,你驚奇地發現中國經濟已經達到了美國經濟總量的75%。

而且在這一年中,我們開了劃時代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了中國未來15年的長遠規劃,到2035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表明,可能有一個確定性結果,就是中國或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超過美國。

在此基礎上,如果再發展15年,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那時候你再算帳,很可能發現一個確定性的事實,就是美國那時候相當於中國的75%。

這個場景是很有可能發生的,這一切的預期都寫在這一年資本市場昂揚向上的市場情緒中間。

從宏觀上講,你看國家的證券化率變化,經過這一年,如果包括港股通能夠可投的,就是老百姓人民幣也能買到的標的,中國股票市場的權益總值可能已經超過了100萬億,也就是證券化率已經超過了100%,這是一個標誌性的裡程碑。

中國的股權投資的大時代可能已經來到了

問:過去10年的股票基金賣了3萬億,2020年一年就賣了3萬億,怎麼看待這個變化,它是不是能支撐到接下來長牛一個非常根本性要素?

劉煜輝:這個變化的背後是2018年年底,中央決策確立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資本市場重新定位,牽一髮動全身,五大要素市場的樞紐,從此一系列的基礎制度改革就齊飛猛進地開始推進。

從過去兩年來看,市場最可喜的一個變化是從存量市場變成一個增量市場。

過去10多年,股票基金最高的那一年,也就是2015年全民炒股泡沫的時候,存量曾經達到過3萬億,後來股災以後一路縮水,甚至到2.5萬億以下,2020年一年就翻了一個跟頭,到3萬億。

背後是通過系列改革,剛性兌付逐漸被打破,使得居民財富的結構,特別邊際結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改變力量。

對一個家庭來講,形成財富、資產主要是三條路:

第一是房子;

第二個是剛性兌付的金融產品,就是理財那些;

第三個是股票市場。

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前兩條路上都設有路障,房住不炒,這邊要打破剛兌,郭主席講了6%以上的保底收入肯定是金融詐騙,是不可能產生的,一定要承擔風險。

只有第三條路,這個標誌是牽一髮動全身,五大要素市場的樞紐,你可以看到國家把資本市場放到中國經濟轉型至關重要的一個棋子來對待。

這個市場的背後,中國的股權投資的大時代可能已經來到了,非常像美國90年代設立納指,給美國帶來了一個二十年技術長牛的黃金時代,非常像美國曾經經歷的歷史時點。

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完全領先

中國在新的產業上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問:是不是現在中國也有很多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了?

杜猛:在很多行業確實是。比如光伏行業,最近也是非常的火熱。

可以看到,全球的光伏行業,中國提供了將近70%的產品,它不光是一個製造業,中國的這些光伏企業不光是在技術,在效率、成本上基本都是全球領先的,現在全球其他國家的光伏企業很難跟中國企業來競爭了。

競爭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成本上面,原來中國只是人力成本低,而現在中國的這種光伏企業,它在技術上面是完全領先的。

第二個產業也是比較火的,像這種電動車行業。

我們看到了特斯拉,但是除了特斯拉之外,大家發現中國也有很多新的造車勢力,現在技術也很領先,也開始在奮起直追;

包括電動車的整個供應鏈大部分也是集中在中國,中國在新的產業上,明顯在全球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其他的像我們的這種醫藥行業,原來是比較落後的,也可以看到現在中國的這種創新藥的企業也開始層出不窮,不僅有大的,舉個例子,比如像恆瑞,在香港生物醫藥板裡面,有很多新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在不斷的湧現,在很多分支領域上面,中國的醫藥也開始在逐漸起來。

像網際網路企業就更多了,基本上除了美國就是中國,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優秀企業在進入到資本市場當中。

我們剛才也說長牛,一方面有資產配置遷移的一個結果,另外一方面確實是我們逐漸在湧現越來越多的值得大家去投資的上市公司,這才是是我們資本市場長期走牛的最重要基石。

美國也是一樣的。任何一個健康、發達的資本市場,一定是以優質的上市公司作為成長基石。

美國給我們造成的最大宏觀困擾是通貨膨脹

問:2021年大環境上,尤其是國際形勢上,可能還會有很多不確定性,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

劉煜輝:從宏大的時代背景角度來講,無疑就是全球的兩極爭霸。

說實在話,我們這邊的表述叫百年未有之變局,對應的就是100年前的同期,1913~1919,這個世界發生最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全球治權發生了一次大的轉換。

經過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治權從日不落帝國交到今天美帝手裡,到今天延續100年了。

最近這半個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無疑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們經過40年的奮鬥實現了經濟的偉大崛起和財富的巨大繁榮,從徹底上改變了全球的結構。

今天中國已經是美國經濟總量的75%,30年之後美國可能是我們的75%,基本上是個確定的經濟路徑場景。

所以在這個偉大的時刻,最主要的一個歷史事件,就是為了全球治權結構,進行爭奪競賽,這中間一定會有各種不確定性溢出。

我們眼見的,過去3年,川普執政4年給我們(帶來的)貿易戰,我們都經歷過風風雨雨的過程。

未來拜登上來了,美國的這幫精英上來,雖然改變策略,說實在話,可能比川普時代的政策更加難以對付,這個中央的決策也有充分的準備。

眼見的來講,他直接給我們造成的最大宏觀困擾主要是通貨膨脹。

因為2020年新冠之後,美國事實上祭出了MMT,就是所謂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措施,它們的美聯儲狂印鈔,美國央媽的表從2019年的低點3.8萬億,2020年迅速到了7萬億以上,未來的前瞻指引,在2021年很有可能第二輪的刺激以後就能達到10萬億+。

美國印鈔機在高速的運轉,高速運轉以後給全球造成的通脹金融條件,中國需要克服,要嚴陣以待;

我們怎麼樣反通貨膨脹,怎麼壓制通貨膨脹,保證中國經濟的安全,恐怕是宏觀決策的重心之重。

應對全球治權的競爭、最好的策略是開放

特斯拉給中國留下了未來新能源的完整產業鏈

劉煜輝:我們在應對百年未有變局,G2未來全球治權的競爭過程中,最好的策略就是開放。

特斯拉這個例子特別好,因為作出決策是在2018年,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落地,是在我們特別困頓的那個時刻做出來的,就是美國向我們發動貿易戰那一年。

最先啟動的就是引入特斯拉在上海設立超級工廠,這個超級工廠從2019年建了一年,10月份超級工廠正式投產下線,它的第一輛Model 3下線開始到2020年,一年時間,特斯拉的股價翻了10倍有餘。

我記得2019年10月份上海工廠投產的時候才400億美金的市值,現在已經是7000億美金,確實是個傳奇。

我經常問一個問題,到底是「火星人」馬斯克天才的勝利,還是中國人的勝利?

回頭來看,當然「火星人」實現了價值,通過資本市場成為全球的首富,很快的速度,火箭的速度,但是給中國留下什麼?

我們大量的產業工人、產業工程師、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甚至整個未來新能源、清潔能源的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留在了中國,這就是開放的結果。

這個東西既是馬斯克個人的勝利,更是中國決策的勝利,中國開放的勝利。

中國只提了一個條件,就是寧德時代和它配套。

未來很有可能特斯拉每一臺車他就賺6萬塊錢,就AI的系統是屬於他的,特斯拉的整個代工產業鏈、供應鏈全是中國的。

未來經濟最大的推動力來自於消費、科技和醫藥

問:從十四五的規劃上來看,未來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的方向是什麼?

杜猛:十四五規劃裡最近也提到國內國際雙循環,也提到了綠色,提到了創新,其實這隱含了我們在資本上比較看好的三個方向,消費、科技和醫藥。

過去的10年,甚至20年,可能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我們加入WTO之後的城鎮化和重工業化,但是進程現在基本結束,也提到了房住不炒等等這種。

未來來看,作為經濟最大的一個推動力就來自於消費,科技和醫藥,尤其是消費。

消費現在在我們整個GDP當中佔的比重是越來越大,已經超過了60%;

未來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大家對於消費升級,對於品牌,對於質量的追求會越來越高。

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中國的這種大品牌在不斷的誕生。

國潮也好,各種各樣很多新的消費模式也都是中國人創造的,包括泡泡瑪特、B站各種各樣新的消費模式,也都在中國在誕生;

包括老外開始學我們的一些東西,像抖音,有很多代表著我們消費的一些方向在出現。

另外就是科技裡面有綠色,有創新。

比如說我們之前也提到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這可能是中國未來10年要鼎力去完成的。

這是我們在全球可能能夠彎道超車,能夠領先的兩大行業,這可能也是我們未來經濟發展當中的重中之重,或者是一個非常大的重點。

不僅是滿足碳中和,也是拉動我們GDP增長,實現我們在全球部分產業領先的重要手段。

第三個就是大家對健康、對生命的追求,也就對應著醫藥。

醫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行業,比如說在美國來看,醫藥佔了GDP裡面非常大的一部分。

未來中國也是這樣,我們一方面有老齡化,一方面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包括像醫美,女孩子對美的追求。

這也就代表著我們整個醫藥產業在我們整個經濟發展當中佔據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中國跟美國競爭最重要的一張牌

是中國打造了一張經濟網絡,實現了萬物聯通

問:除了科技、消費、醫藥,其他就不看了嗎?其他就沒有機會了嗎?

劉煜輝:不是。

2020年開了三個非常重要的會,一個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一個是中央政治局年底的工作會議,再一個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可以明確的看出中央的決策,未來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確立了兩大引擎,第一個就是數位化,第二個就是清潔能源時代,這是非常明確的。

數位化,因為中國跟美國G2的競爭,這三年之所以能夠逐漸化被動為主動,最重要的一張牌就是靠中國打造了一張強大的經濟網絡,實現了物聯、數聯、智聯、萬物聯通。

這個數據的海洋就是一個宏大的場景世界,新型生產要素,新型生產資料,就是不斷的創造數字經濟的財富。

中央提出叫「需求牽引供給」,它創造了很多需求迭代方式的演變,這都是來自於數位化。

我們十幾萬億為此打造了一條高速公路就是5G,但是5G上面現在車流量還不夠,說實在的就是相當於你修了一條高速公路以後,兩邊的招商引資、房地產還沒搞起來。

所以現在我們要自己創造車流量,就是打造一個經濟全體系的AI智能生態系統,制車、制廠、制家全部連在一起;

而為這樣一套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提供服務的,必須有一個高效、綠色、安全的能源體系。

你不能綁在美國主導的化石能源體系的基礎上去支撐,萬一他給你搞點什麼事,我們這就是脆弱性。

所以為什麼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當中把光伏、核能、儲能放在非常突出發展位置,提出碳排放、碳中和,事實上是從戰略層面來定位這個問題。

我覺得圍繞兩大框架結構去布局資本市場,一定會把握住主流的增長機會。

過去兩年市場上漲來自於全社會資產配置轉移

2021年流動性可能只是回到一個正常

問:怎麼看待2021年的權益市場?

杜猛:我們對資本市場長期展望是非常好的,我們也在昨天也迎來了2021年的開門紅。

包括今天上午看也還不錯,就代表著至少跨年行情已經開始,用比較券商的話叫跨年行情或者叫春季躁動。

但是我們看全年,仍然是存在著比較大的或者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投資人進入到這個市場,應該還會有一個比較不錯的收益。

之前大家比較擔心市場無非就是兩點,

一個覺得2021年流動性是不是會收緊,是不是會對這個市場形成一定的衝擊。

第二個市場很多股票漲的很貴,2021年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

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大家也不用過度的去擔心,因為2021年來說,流動性可能只是回到一個正常;

而且過去兩年市場的上漲,並不完全是由流動性所推升的,或者說流動性它不是一個主要原因,不是一個主要矛盾。

過去兩年市場的上漲,它主要是來自於全社會資產配置的轉移,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過去兩年市場的上漲。

2021年流動性即便是相對縮減一下,它並沒有改變資產配置轉移的趨勢,這個趨勢仍然在或者長期空間還是非常大。

第二個,從整體市場的角度來看,雖然很多股票漲很多,尤其是核心資產,但是作為一個整體,過去兩年的漲幅其實是正常的或者是合理的,健康的,2020年滬深300是20%多的漲幅。

2021年隨著經濟的恢復,即便沒有估值的擴張,市場也會給你提供一個因為業績增長、利潤增長所帶來的市值增長,所以我們對2021年相對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當然可能也要提醒一下各位投資者,過去兩年確實基金的收益率是很高的,翻倍的基金有很多,基金平均的收益率每年都有40~50%,但它確實不是一個常態。

2021年可能大家適當的放低一下這種收益率預期,因為作為一個基金產品或者作為權益類市場,它能夠給大家長期提供15~20%的年化收益率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2021年通脹既是風險也是機會

通脹應該要比2020年弱

問:怎麼看2021年的權益市場,投資者應該怎麼去客觀、理性的對待我們市場?

劉煜輝:對於他們優秀的財富管理人來講,都是追求時間玫瑰,跟時間做朋友,長跑冠軍,就是追求複利,實際是複利的價值,複利的競賽。

就是我講4個維度,你如果宏觀時鐘、產業趨勢、政治正確、行業頭部這4個維度能夠很好的把握,確實這一批基金管理人都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收益。

這不是個常態,金融市場本身的規律叫均值回復,如果過度拉伸,市場本身會形成一個自然的力量把它修正,不排除2021年有這樣的可能性。

從我們專業的角度來講,2021年市場,通貨膨脹的風險和反通貨膨脹的風險,既是風險也是機會。

因為2020年確實是個大通脹,全球的離岸美元系統的長期信用擴張,兩個輪子同時高速轉動。

一個是美國央行,美聯儲印的是基礎貨幣,把資產負債表規模從去年低點3.8萬億擴大到7.3萬億美元。

與之對應的,為了對衝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2020年中國的宏觀槓桿率也有快速上升。

兩個輪子同時舞動起來,全球隱含著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在美元國際信用貨幣體系下,通脹製造出來以後,我們要承擔其中大部分,因為是美元秩序,這是基本道理。

從貨幣政策的前瞻指引來看,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從7萬億走向10萬億以上基本上是確定性的事實。也就是說2021年美國那個輪子還要高速轉動,那麼中國承受的壓力就相對大了。

前期宏觀政策連續靶向地產、網際網路壟斷、剛性兌付,看似都不是孤立和偶然的一氣呵成。

所有這一切靶向我們反通脹的努力,我認為在中央這麼強的政治治理下,我們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中國的金融周期見頂回落,2021年的通脹應該比2020年弱,這是基本的判斷。

這個方向誰最受益?當然是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最困擾的永遠是通貨膨脹,股票最舒適的交易狀態永遠是金融周期的下落勢。

但這個政策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對金融市場造成幹擾,這種波動可能是會產生的。

但同時也提供了一個通貨膨脹轉型過程中,就是反通漲的力量開始戰勝通漲,處於拐點的時候,

那些PE估值並不高的,並且有確定性增長的這一批製造業的股票中間,可能有非常黃金的機會,這可能是2021年最大的一個期望。

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環節,過去的重心主要集中產生在流通和分配環節。回到「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的方向上以後,股票重心要放在生產環節,特別是先進位造業,轉型升級,進口替代,產業鏈供應鏈上「卡脖子」的點。

相關焦點

  • 2021年股市行情分析 2021年中國股市行情預測
    2020年疫情爆發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進行大規模貨幣和信用擴張,隨著疫情的緩解和疫苗的出爐,信用擴張和壓抑的消費投資需求釋放將會推動全球經濟在2021年進入上行周期,同時也會帶來通脹的快速上行。經濟上行和通脹的同比增速高點將會出現在2021年二季度。
  • 劉煜輝:繁榮的資本市場將成本世紀第三個國運
    「本世紀中國收穫了兩大國運,第一個十年收穫全球化紅利,第二個十年收穫了網際網路紅利。今天及未來十年,我們正在打造中國的第三個國運——一個繁榮的、有深度和廣度的資本市場。」11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在深圳作出上述表示,同時,劉煜輝提出了用數據替代「磚頭」的觀點,以此來應對中國經濟轉型時的風險。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劉煜輝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當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GDP體量將達到美國的75%,未來30年中國有兩個確定性。
  • 劉煜輝:資本市場從2019年之後到今天 事實上已經進入了一個牛市
    所以年底一核算,中國今天的體量達到了美國的75%,這是非常驚人非常快的一個速度。我講中國未來的30年有兩個確定性。第一個就是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這是前15年的事,後面還有一個15年。(這15年)我們很可能見證的事是什麼?是美國變成中國的75%。
  • 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
    正觀記者 曉星沉 據美通社4日報導,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日前公布了一份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報告。 美通社報導截圖 據美通社4日報導,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日前公布了一份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排行榜,其中拜登接替川普入主白宮排名榜單第一位
  • 關於特斯拉2021年N大猜想
    易車原創特斯拉,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佼佼者,這些年來也堪稱汽車圈內的「X因素」。特斯拉創造了很多奇蹟,市值、交付均創歷史,馬斯克成為全球首富,當然負面新聞也從而缺席,自燃/失速/做工差仍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那麼當時間跨入2021年,特斯拉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筆者對特斯拉的2021進行N大預測。
  • 私募爭鳴|景泰利豐張英飈:從愛爾眼科現象深度剖析2021年投資機會
    二、2021年投資機會 現在我們回到我們大家關心的問題,2021年的投資機會怎麼看? 下面我就來講一下2021年我們具體看好的一些行業。 2.3 2021年投資機會——非周期行業 我們景泰比較關專注於在非周期性行業當中尋找長期的提供貢獻的公司,所以我們先講一下非周期行業的投資機會,後面也有部分的周期性行業的觀點分享。
  • 「首席觀察」資產價格2021開年「飆漲」 餡餅還是陷阱?
    春季行情已開始,短期重視低估滯漲的大金融,全年主線仍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和內需。中金公司則分析,年初的市場,板塊表現可能受「年初效應」、基本面、估值等多重因素影響,較為波動。不過整體上看,注意到中國增長高位有所波動,疫情局部有所反覆但整體可控,海外疫情仍在演繹、疫苗也在快速落地,中國政策繼續呈現逐步轉彎之勢,市場估值處於歷史區間均值偏高水平,中國市場在波動中需要重視結構。
  • 2021年樓市,通脹的洪水和降價潮哪一個會先來?
    不過,我相信,90%的人只關心一點:2020年,全球的印鈔機都在飛速旋轉,長三角、粵港澳兩大經濟區明星城市的房價也是在調控中不斷上揚,通脹的之水似乎隨時都會通過熟悉的渠道流入樓市;2020年,「三條紅線」已經讓許多開發商有所反應。
  • Elon Musk表示 特斯拉的完全自駕將於2021年實現
    我們就靜靜地看你……特斯拉正在縮短「完全自動駕駛」推出的時間範圍。Elon Musk告訴Twitter的關注者們,按月付費計劃預計應該在「2021年年初」到來。從理論上講,可以在幾個月內增加自動駕駛功能(當前為半自動),而無需支付大量的前期費用。
  • 特斯拉降價的核心邏輯是什麼,帶來哪些投資機會?一文看懂
    周末特斯拉ModelY降價的消息刷屏了,主要和大家談幾個問題:1 特斯拉降價背後的邏輯和本質是什麼2 有哪些投資機會,特別是今年沒有什麼動靜但2021年有希望的細分市場特斯拉這種降價幅度在百年汽車行業沒有人幹過,過去汽車分為高中低檔,高檔車價格都很堅挺,如果降價會降低品牌檔次,降價對傳統汽車是不可觸及的紅線,是自尋死路,比如捷豹就被戲稱為
  • 貨幣大放水導致房價暴漲?撕裂的格局下,通脹或許跟普通人沒關係
    不得不說,雖然貨幣依然寬鬆,但普通人想要抵禦通脹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大家也清楚,這種情況下全球的貨幣環境也會被迫放鬆,中國也不例外,2020年中國的負債規模上升了30%,這就是貨幣大放水的結果。 但看CPI,壓根就沒有一點通脹的感覺,雖然在負增長的邊緣徘徊,但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生活的壓力卻不降反增,這就說明貨幣投放和百姓收入是脫鉤的。
  • 2021年中國股市行情預測 2021年股市會走牛嗎?
    又到一年券商年會季,進入11月份以來,各大券商的2021年策略會將陸續召開。而對於2021年A股能否延續「牛途」,成為各大機構熱議的話題。  「多個因素推動2020年A股呈現新格局,中國資本市場享受『長牛』。」興業證券策略團隊表示,A股「三十而立」,結束牛短熊長、進入長牛,從「有利好才漲」逐漸向「有利空才跌」轉變。
  • 劉煜輝再發聲:股市已進入牛市,美聯儲繼續擴表是個基本確定事件
    所以年底一核算,中國今天的體量達到了美國的75%,這是非常驚人非常快的一個速度。 我講中國未來的30年有兩個確定性。 第一個就是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這是前15年的事,後面還有一個15年。
  • 2021年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在哪裡?
    近期,《亞洲投資者》聯合南方基金共同舉辦了中國證券圓桌會議,本次會議邀請了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先鋒領航策略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兼董事總經理王黔和道富全球顧問公司全球首席投資官Rick Lacaille圓桌論道,共同探討中國的股票市場以及展望2021年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問: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股票表現的長期驅動因素發生了什麼變化?
  • 「首席圓桌」未來幾年美元大概率走弱;多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走強
    2021年好像無限量寬暫時玩不了,疫情好了呢,貨幣政策會怎麼辦呢?還有一些新的發展,比如比特幣超過三萬三千美元一塊,2021年是不是一個大的分水嶺?包括中國在內,央行的數字貨幣又會給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帶來什麼影響?國內也有很多新的東西,比如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第一年,轉型升級在路上,而且在加速。同時在對外經貿關係方面有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兩大突破,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 新款國產特斯拉Model 3前瞻 或將於2021年交付/期待增配降價
    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助力特斯拉成為了總市值超越豐田的現象級車企,以及成為中國唯一的國外品牌獨資汽車製造商。十一國慶期間,國產Model 3又雙叒叕降價,隨後新款Model 3在美國官網上線。因此,在國產新款Model 3即將到來之前,咱們一起來看看它的變化都有哪些。順便,還想再和大家聊聊特斯拉的售價策略,分析預測一下新款Model 3增配降價之後,未來的價格走勢。
  • 《財富》水晶球:2021年大預言
    中國為世界接種疫苗 2021年,中國疫苗製造商在全球的疫苗供應量將超過西方企業。多家中國企業正在進行三期試驗。不同於輝瑞(Pfizer)和Moderna研發的mRNA疫苗,它們潛心研發的疫苗技術對冷藏能力的要求並不是特別苛刻,從而增加了發展中國家支持進口和分銷中國疫苗的可能性。
  • 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他和他的特斯拉在2020年都做了什麼?
    下面,我們來看看特斯拉在2020年都幹了什麼,才能讓它的話事人馬斯克在2021年伊始就幹翻曾經穩居世界首富寶座長達3年,目前身價高達1840億美元的貝索斯呢?>關鍵詞:降價 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跟特斯拉的股價脫不開關係,特斯拉的股價和特斯拉的產品銷量脫不開關係,而特斯拉的產品銷量跟特斯拉的產品降價脫不開關係,2020年,
  • 平安證券:不看好黃金在2021年的表現,但價格下行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我們認為黃金正處於短周期高位調整階段,疫苗的廣泛接種將會使得全球經濟慢慢恢復至常態中,通脹雖可能略高於公共衛生事件前的水平,但程度並不會大,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美國實際利率屆時將進入一輪新的升勢。儘管我們並不看好黃金在2021年的表現,但是放長時間看,我們認為黃金仍將在「長牛」之中,黃金下行可能並不會持續太久。
  • 一條鯰魚特斯拉
    而將這條「鯰魚」放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一樣大有作為。2014年的4月22號,第一批特斯拉中國用戶在特斯拉CEO馬斯克手上拿過屬於自己的車鑰匙,標誌著特斯拉將先進的電動汽車技術帶入了中國,也標誌著「鯰魚」特斯拉遊入中國新能源車市的藍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