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孫,關注我,每天分享實用的養魚知識與技巧。您的關注、評論、轉發、收藏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從這一期開始,我打算更新一個系列專題,主題就是詳解各類魚缸過濾系統。我看到很多魚友問我,我這個一米二的魚缸用滴流過濾效果怎麼這麼好,還有些朋友看到我正在建設的魚池,問我為什麼沒有採用雙層翻水牆等等。正好,老孫在魚缸或魚池過濾這方面,還有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所以,打算把我了解的一些知識和大家分享一下。

本文老孫先從理論角度,和大家聊一聊,什麼樣的過濾系統才算是好的過濾系統?好的過濾系統都有哪些特點?
目前最常見的過濾方案有很多中,比如上濾滴流過濾、底濾、側濾、過濾桶、魚池過濾器等等,但,不論什麼形式的過濾系統,原理都大同小異,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懂得原理,哪怕是自己設計一套過濾系統,也完全沒有問題。
老孫個人總結了一個好的過濾系統應具備的幾大要素,分享給大家。
第一點,要有較好的物理過濾。
物理過濾一般是水進入過濾系統後的第一道防線,主要用來過濾出水中的魚便等雜質。上濾和新型底濾中的物理過濾一般都採用了乾濕分離的方式,其實就是用過濾棉或魔毯之類的材料,攔截住雜質。側濾、老款底濾、過濾桶、過濾器等,往往都採用的是藤棉或毛刷等。這麼多物理過濾的方式,沒有誰好誰壞,只要能有效的攔截掉雜質,都是沒問題的,當然,如果物理過濾部分面積或體積較大的話,可以較少我們洗棉維護的頻率。

第二點,要有較好的生化過濾。
生化過濾說白了就是我們常用的各種濾材,比如細菌屋、陶瓷環、奈米球等,主要作用是藉助於濾材超大的表面積,培養大量的硝化細菌,有水流流過的時候,濾材上附著的硝化細菌就可以分解處理掉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有害成分。如果我們對水質有特殊要求,往往也會在生化過濾部分,放一些調水濾材,比如火山石、珊瑚骨、麥飯石等。理論上來講,生化過濾部分體積越大,裝的濾材就越多,過濾效果就越好,但,合適更重要,只要能維持日常水體的水質清潔,就可以了。
第三點,整個過濾系統走水要合理。
走水指的是水在過濾系統中的流動路線。一般來講,只要保證絕大部分空間有水流流過,死水區儘可能的小就可以。走水的合理性非常重要,後續的文章中我也會給大家分享一些走水不合理的過濾系統設計。

第四點,水流大小適中。
一個好的過濾系統,需要合適的水流來帶動。水泵可以說是過濾系統中的一個核心設備了,水流太大,其實對過濾的效果影響不大,但對魚影響比較大,水流太小,可能就影響過濾系統的過濾效果了。所以,一個合適流量的水泵非常重要,老孫之前的文章中詳細給大家講解過該如何挑選合適的水泵,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我往期視頻。
本文比較偏理論,但大家可以收藏下來,以後如果有過濾相關的問題,可以翻出來做參考。
我是老孫,關注我,每天分享實用的養魚知識與技巧。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你難道不點讚+關注+評論+轉發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