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2016年8月8日電 /美通社/ -- 由中華網、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和鄉村文化保護與發展志願者協會攜手發起的「守藝中華風物之旅」來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點「漳州」,探訪本地生活,了解當地文化,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守護百年傳統技藝。
跟著「守藝中華.風物之旅」的小夥伴們神遊祖國的大江南北,總會發現一款款或精緻,或黑暗的料理。黔東南的牛癟或許還排在大家的「黑暗料理」名單前三甲,長沙的小龍蝦那也是辣得地道,辣得哭著說愛「你」。「守藝中華.風物之旅」的第三站,隊員們來到了臺灣海峽的這一邊 -- 福建漳州,到了漳州,自然不能錯過飽嘗海鮮的機會。這不,外派的東山島海鮮小分隊來到了東山龍島挖龜足,為大家原本已經豐富的美味海鮮大名單再添一款新品 -- 龜足。
原來這就是龜足
不過千萬不要望文生義,龜足可不是什麼烏龜或者海龜的足,也不是什麼其他動物的一部分,它其實是一種另類的海洋動物。龜足俗名很多,諸如佛手、石徹、狗爪螺、龜腳等。
龜足是一種甲殼類的節肢動物,身體分成頭狀部和柄部,一般寬2-3釐米,高3-5釐米。頭狀部呈淡黃色和綠色。柄部軟而呈褐色或黃褐色,外表被有細小的石灰質鱗片,排列緊密。龜足固著生活在沿海潮間帶和潮上帶巖石縫隙中,屬於熱帶或亞熱帶性動物,主要分布於東海和南海沿岸。
不是對海鮮特別鍾情的人可能不會知道龜足,但是福建人對它卻情有獨鍾,遍布在福建各地的海鮮酒樓裡。當地人把它叫做筆架,一來是因為當地有座筆架山,山腳下的海灣就是它的產地;二來就是它的樣子恰與書房中用的筆架近似。
龜足還真「神」
龜足也認識了,按套路出牌的話應該是來看看怎麼個吃法了。不過先別急,帶著幾分好奇,先來聽段故事又何妨?
話說南北朝時期的妙莊王有個女兒名叫妙善,生得聰明伶俐,卻一心向佛,上了桃花島的白雀寺廟,皈依了佛門,把妙莊王氣得病倒了,吃什麼藥都不管用。這事漸漸傳到妙善那裡,把她愁得心煩意亂,還驚動了主持師傅。師傅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爹爹病了,做女兒的就在菩薩面前好好禱告吧。
沒過多久,妙善做了個夢,夢裡兩個神仙罵她不孝,說她丟開爹爹來出家,害得爹爹生病。妙善解釋了一番,兩位神仙卻不聽她的,還說要拿她的手臂煮藥給妙莊王治病。說著,就拿刀子砍了過來。妙善嚇了一跳,頓時驚醒過來,摸一摸手臂,竟然真有點疼疼的。更可怕的是,這夢連著做了三個晚上,還一模一樣。
妙善心神不寧,只好向師傅告了假,回去看爹爹。誰知道,娘親告訴她,她也連著三個晚上做了和女兒一樣的夢。這下妙善什麼也不管了,當即做了決定,砍下自己的手臂給爹爹治病。神奇的是,妙莊王吃了女兒手臂煮的湯,病就奇蹟般地好了。後來妙莊王得知了真相,心裡那叫一個難受,天天地焚香拜佛,還發動了全城的百姓來朝拜祈禱,只求女兒能早日康復。更神奇的是,一夜之間,妙善竟然長出了十幾隻手來。
看到這裡,讀者也該明白了,這妙善,便是我們所熟悉的千手觀音。而當初太醫們用妙善的手臂給妙莊王煮了藥,剩下的手掌,就被丟到了城外。不久後,海邊的礁石堆裡長出了手掌模樣的東西來,有人挖來煮食,味道鮮美,都說這是千手觀音妙善的手掌變的,所以就叫它「佛手」-- 便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龜足」。
美味不用多「解釋」的龜足
不好意思,又往「黑暗料理」的路子上帶了,不過大家千萬也別當真,權當聽個樂,最關鍵的還是怎麼吃最美味不是?
雖然長得另類,還有個另類的傳說故事如影隨形,比起要在海邊礁石縫隙裡「眾裡尋它千百度」,龜足吃起來可就簡單多了。美味不用多「解釋」,烹調龜足的方法也及其簡單,就跟把大象裝冰箱一樣簡單。先在清水焯一焯,蘸點醋,重口味的就再來點芥末。吃的時候,把龜足放進嘴裡輕輕地吮一下,讓汁水充盈唇齒,再咬上一口,細嫩的肉在鮮味中不知不覺就進入食道,留下的滿滿都是意猶未盡。這時候再來點小酒,就更是錦上添花了。美酒與駕車不可得兼,諸位司機慎重!
物以稀為貴。龜足算得上是真真兒的天然資源,現在還沒有人工培育的先例。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瞄上了這口兒,以前名不見經傳的龜足開始在「海鮮朋友圈」裡火了起來,現在能吃到疙瘩味美的海鮮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