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法」即——「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這六種極具特色的心意拳基本行拳要領,又稱「六藝」。大匠不能棄規矩,凡練心意拳者必以六藝為基本身形,若不明此理,即屬於理論上空談。今特去其枝葉,以簡明直接之語將「六法」要義詳授於下,學者一閱自明也。
一、雞腿
譜論:此藝拳中最當先,落意前後緊相連。
剪股磨脛忍二便,踩斷黃泉照三尖。
師言:「打遍天下老雞腿」,極言「雞腿」妙用。雞腿既言步法,又言足打之法,實總論下盤功夫要旨。下盤為拳法的根本,若無堅實的下盤功夫,其餘一切皆成空中樓閣。
1、雞腿之法,雙腿彎曲,兩膝內裹,剪股夾襠,行步為直線,直進直出。前腿未起後腿即隨,前腿未落後腿即追,雙腿磨脛磨踵,踩著而行。
2、雞腿優點:
(1)首先兩腿彎曲內裹,使下盤堅實而富有彈性,便於去掉對方的勁力與藉助地面反作用力發動周身之勁。
(2)自然靈活:雞腿步法近乎於日常行走,不似弓馬步,開襠較大,有礙靈便。因而自然輕靈,移動甚活,步緊如風,可配合身體達成各種防守與反擊動作。
(3)暗藏腿膝之技:雞行之步,看似平易無奇,實則暗藏腿膝之打法「起腳如同刮地風,進步踩踏在奇功」,起腳即直刮敵之脛骨,落步猶如踩踏毒物。每一步中皆是:遠則足打,近則提膝,勁自後腿而發,譜云:「消息全憑後腿蹬」。
(4)護襠:襠部乃人身要害,十分脆弱,不堪一擊。雞腿之法磨脛磨踵,雙膝內裹,時時夾襠,護衛極為嚴密,日久定型,監敵之時完全不必再有意護襠,習慣成自然,全無露襠之險。
二、龍腰
譜論:存意攪海上重天,三折之體寓其間。
裹勢旋擰三節動,上下相合裹意先。
龍——中華民旋尊奉之神物,雲龍九轉,變化多端,心意拳取其盤旋之狀,九曲三折之伴,而成「龍腰」之法。
1、龍腰之法:一指身形的旋擰摺疊,搭身法如遊龍,曲伸自如,變化莫測,收如伏貓,縱如放虎。
2、龍腰優點:
(1)利於發勁。此是「龍腰」一法的最大優點。腰部的柔韌靈活,可令周身勁力一氣貫穿,使勁力能在體內通暢流動。且龍腰之形旋擰摺疊,如緊壓之彈簧,滿繃之弓弦,蓄勁待發。一旦得勢,展身吐放,即可隨時產生強大的爆發勁力,如決堤洪水,勢不可擋。
(2)龍腰折身側立之式,與敵對壘,可有效縮小受攻擊的面積,保護了自身。
(3)未覺其動,已近敵身:龍腰之法妙在不以 手動而以腰轉為進。交手之際,未見手動而我已欺近敵身,擰擺轉側之間即已蓄勁在身,具足威力,且進退自如。心意六合拳「打即顧,顧即打,顧打合一」的上乘實作要訣,全仗「龍腰」以竟全功,若非親身體悟領受,其妙用實難盡於言詮。
三、熊膀
譜論:凜凜霸氣意欲伸,氣落丹田靜無聲。
聊試背膀千鈞力,驚散虎狼呈雄威。
熊之兩膀寬厚堅實,力大無窮,其直立之勢,雄挺威猛,拳法象形取義而成「熊膀」。
1、熊膀之法:兩手上提,兩膀內扣,兩肘下垂,背部拔起,氣沉丹田。
2、熊膀優點:
(1)提手可護頭臉、咽喉要害,垂肘又可封鎖兩肋空門,譜云:「兩肘不離肋」也。
(2)「熊膀」沉肩扣膀,含胸拔背,自然氣沉丹田,使勁力圓活,利於隨時發動與卸化敵勁,同時還可內壯形軀增強身體的抗擊力。
四、鷹捉
譜論:出手似銼回似鉤,把把捉拿不罷休。
上扯蒼天下拔地,撕破乾坤鬼神愁。
古譜載:「勢勢如同虎撲,把把不離鷹捉」,「手搭手不讓走」,「出手如銼,回手如鉤」,「發不手空回」,俱言「鷹捉」之法,足見其在實戰中的重要性。
1、鷹捉之法:於勁力而言,為「鷹捉把」恨天無環之塌天勁意;於技擊而言,即上述拳譜論。總在「抓、拿、捋、帶、撕、擰」六字之中。
2、「鷹捉」優點:
(1)煉就「鷹捉把」中「恨天無環」之塌天勁意,則其勁沉雄,勢如塌天,出手必傷,當之立僕。
(2)鷹捉勝於指之點戳,爪之擒拿。要求手指銳利而靈活,內勁充沛,腕部切勿僵滯,如此則勁達指尖,最利於施展梢節技擊之勁。交手之時,出手如銼,必不空回。「抓、拿、捋、帶、撕、擰」六字之法,既能封制敵手之變化而控制其勁力,令其陷入極為被動的困境,同時還可分筋錯骨,撕皮裂肉,重創對方,其用之大,誠非虛語。
五、虎抱頭
譜論:猛虎撲食去如風,護住兩鬢肘上功。
裹緊來勢沉且墜,神威一展天地崩。
「虎抱頭」一法,歷來門中各系之間爭議最多,有言「虎豹頭」者,有言「虎抱、虎頭」者,等等。本人認為頭乃一身之主,譜云:「樹根在下,人根在上」不可不用心也。
1、虎抱頭之法:下頜微扣,頭頸上豎,略帶頂勁,如太極拳「虛靈頂頸」之意,雙手護腮,呈抱頭之勢。
2、「虎抱頭」優點:
(1)防護頭部十分緊密,扣頜藏咽喉要害;豎項頂頸又能承受與卸去敵人對頭部的攻擊力量;雙手護腮,既富於變化,又能及時格攔撥擋,封住其手對頭部的攻擊。
(2)不僅僅是消極防守,「兩手不離腮」出手無形,發動迅疾。譜論:「猛虎不現爪,現爪必傷人」,亦是顧打合一,攻防一體的體現。
(3)豎項頂頸還可令神氣貫於天門,利於心靜虛靈。
六、雷聲
譜論:千古奪人仗失聲,喝聲威風退萬兵。
就是知情天不怕,迅雷一震也應驚。
許多心意拳家都認為「雷聲」不過是拳法中的發聲法,其實不然。真正的「雷聲」乃是指體內意、氣、勁的鼓蕩,若雷聲隆隆,波翻浪湧,生氣盎然,通體似電,大至四體,小至毛髮趾甲,莫不為之振奮激蕩。易經云:「震萬物者,莫如疾雷,此雷聲有生氣焉!」這才是「雷聲」的真義,行拳演勢時發聲之法,僅為其外表而已,望學者切莫誤於盲師之論。
1、雷聲之法:「啊」字為虛,「噫」字為實,「喝」字為靈,氣自丹田吐,吐氣發聲。
2、「雷聲」優點:
(1)激蕩氣血:丹田叫勁,氣血鼓蕩,包羅一身,既強化周身勁力之勢,又可防護內臟,抗禦攻擊。
(2)助勁:聲隨手發,響若震雷,丹田叫勁,手隨聲落,勁隨手出,敵無不克。發聲叫勁最利於發出心意拳法威力無比整體驚炸之「抖決勁」。
(3)壯膽驚敵:交手之際,猛發雷聲,既似古代兩軍交戰喊殺連天,擂鼓助陣,陡壯神威,奮勇殺敵;又能令敵猝受驚赫,手足無措,呆若木雞,此時施以暴風驟雨般之重擊,敵無不潰敗應聲而倒地也,此皆「雷聲」之神用!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QQ:276026888
網址:http://www.wush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