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張燕徵)開年僅一周,首隻退市股或被鎖定。截至1月7日收盤,*ST天夏股價已連續16個交易日(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1月7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人民幣。1月8日開盤,*ST天夏繼續跌停,每股報價0.64元,下跌4.48%。按照退市新規規定,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就存在被終止上市交易的風險,而就當前股價來看,*ST天夏即便接下來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也回天乏力了。
分析人士認為,退市新規政策落地後,可以提高股票市場透明度,優化資源配置。從長遠看,將整體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同時也淨化市場的投資環境。
*ST天夏或成2021年首家退市股
2020年12月31日,A股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新規中的交易類指標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並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的市值指標。
目前,新規下首隻1元退市股或被鎖定。截至1月7日收盤,*ST天夏股價跌停報0.67元,已連續16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若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其股票存在被終止上市交易的風險。這也意味著,即使*ST天夏股價在隨後的4個交易日天天漲停,也無法重回1元以上,按照退市新規,*ST天夏將進入「1元退市」股名單。
公開資料顯示,*ST天夏的前身是廣西康達,主營化妝品製造,1996年登陸A股市場,2016年,天夏科技借殼索芙特登陸A股,將杭州天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置入上市公司,標的資產作價41.2億元,股票也更名為「天夏智慧」。2019年,*ST天夏巨虧-50.7億元,且當年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結果。
中新經緯注意到,除了*ST天夏,今年還有不少「披星戴帽」的風險警示股正徘徊在退市邊緣。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7日收盤,滬深兩市(不含B股)共有10隻個股股價低於或等於1元,分別為*ST天夏、*ST金鈺、*ST鵬起、*ST歐浦、*ST富控、*ST環球、*ST同洲、*ST長城、*ST新光、*ST宏圖。其中,*ST金鈺、*ST富控、*ST鵬起、*ST歐浦處於停牌狀態。
滬深兩市股價低於或等於1元的個股 來源:Wind
2020年16家A股企業退市
相較於每年數百家新上市的企業來說,A股每年退市的企業數量顯得「屈指可數」。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A股共有4140家上市公司。其中,近五年來,2016年至2020年,A股新增上市企業數量分別為226家、433家、100家、193家和380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末僅有126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2016年至2020年,A股退市企業數量分別為1家、5家、5家、10家和16家。
同往年退市情況相比,2020年A股退市企業數量明顯加快。其中樂視網、暴風集團、凱迪生態等典型風險個股被陸續摘牌。從退市原因來看,因面值原因而退市的公司佔大多數,高達9家,佔比56.25%。其他7家公司中,樂視網、龍力生物、保千裡、千山藥機、金亞科技6家是因暫停上市後首個會計年度繼續虧損被交易所採取終止上市措施,而暴風集團則是因無法按期披露年報。
從退市時間看,2020年7月至8月為退市的密集期。其中,7月退市4家,8月退市6家,兩月退市佔全年比例62.5%。另外,16家退市企業時的股價均不足1元,退市平均股價0.22元;退市時平均每股淨資產-1.94元,千山藥機退市時每股淨資產甚至為-7.64元。
2020年A股退市企業 來源:Wind
具體來看,因未與相關審計機構籤署協議、尚未完成聘任財務長的工作等原因,暴風集團遲遲未能完成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中報的披露。2020年11月10日,暴風集團正式退出A股,退市時股價0.28元,退市時每股淨資產-1.93元。暴風集團曾於2019年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先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後,此後暴風集團陷入絕境。
曾經創業板市值最高的股票、網際網路視頻巨頭樂視網於2020年7月21日正式退出A股,退市時股價僅0.18元,總市值7.18億元。上市之初,樂視網吸引了黃曉明、劉濤、張藝謀等20多位明星或導演成為股東,2015年5月,股價一度飆升至44.7元,退市時,市值較高峰時的1700億元已蒸發99%以上。
另外,昔日環保領域的明星上市公司凱迪生態是2020年最後一個退市的企業。凱迪生態此前公告稱,因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於2019年5月13日暫停上市。被暫停上市後的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淨資產均為負值,2019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相關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2020年12月17日,凱迪生態摘牌時的股價只有每股0.15元,總市值5.89億元。較2015年市值140億元的高光時刻,其市值已蒸發95%以上。
據wind數據顯示,16家退市公司在退出A股時,合計擁有134.36萬戶次股東,2020年也是中國股市歷年退市公司波及股東戶數最多的一年。其中,樂視網是波及股東戶數最多的一家,其在退市時共有280789戶股東。
專家:淨化市場投資環境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健康金融實驗室主任任國徵在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退市制度是證券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性制度,也是資本巿場具有旺盛活力的保證。「2018年至2020年,退市公司數量呈持續穩定上升趨勢,分別同比增加50%、50%和60%。無論是因為連續嚴重虧損還是未能按期披露定期報告而退市,其核心原因在於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導致無以為繼。」
任國徵指出,退市分為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從當前金融理論看,主動性退市為企業為適應發展需要的主觀選擇,主要包括因合併或分立需要解散,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結構、布局等。而被動性退市則大致包括上市公司連續經營不善、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股票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等。從總體市場表現來說,退市主要由市場更新換代、產品技術更新和市場結構調整三方面原因決定。
「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有相對穩定的組織架構和經營理念,而通過突擊性的市場活動或者是進行投機性經營的『保殼殭屍』企業,因不能適應上市公司穩定性的要求,將會被有序清退。今年退市新規政策落地後,可以提高股票市場透明度,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鼓勵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從長遠看,將整體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同時也淨化市場的投資環境。」任國徵稱。
眾多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退市,遭受損失的股民又該怎麼辦?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許峰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退市,股民遭受損失本身是無法索賠的。「如果退市之前上市公司有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業績造假等違規行為,符合一定時間條件的投資者可以發起索賠,具體的條件要根據每個案件的細節確定。」
許峰指出,調解是當下國家比較鼓勵的證券糾紛解決方式。「股民一般從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自曝違規開始對索賠保持關注,初步準備起訴材料,在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虛假陳述作出處罰後向法院提交材料立案,正式立案後法院會組織開庭或調解,如果調解不成,開庭之後法院會作出判決。」(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